正在加载图片...
.13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式中,m=Jm计m0;H=min(H,H2),H、 在单点接触辐射模型中,取辐射热流的下限作为粗 H2为接触材料的硬度,Pa, 糙表面间的净辐射热交换量Q(W): 根据上述接触面积的计算,同理可获得没有发 Q=min(1 011,102) (14) 生接触的粗糙峰的总面积的期望值A。为: 由式(3)可得单个粗糙峰的辐射热导ht A.-u(-少2:产(:a山 由于辐射热导和导热热导为并联关系,因此接 触面上总的热导h可表示为: m 由此可得图1中的参数a、c分别为: h=kd+nhd (15) 由式(3)的推导可以看出,上式右侧两项均是基 a=Am/(nπ);c=NAe/(nπ) 于相同的面积基准Am的 1.4辐射模型 如图2所示为单接触点辐射传热简化模型示意 2数值仿真及其分析 图.其中,面A3为假想面,c'=c,b'= 2.1接触导热数学模型的验证 NA,/(nx)+a2,d=2d,A1=A2=π(b'2-c2), 在忽略辐射传热的情况下,统计模型计算结果 A3=2πb'd,A4=2πc'd' 如图4所示,图中F、h分别为量纲1的接触载荷 和热导,如下式所示: F'=F/H (16) h'=h如 mk (17) 实验数据(Hegazy)与计算数据(Leung)均来源 图2单接触点辐射传热简化模型 于文献[7],由图可见,本文所建的接触导热数学模 Fig.2 Geometric model of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for a single con- 型与Hegazy在1985年所作实验数据吻合得非常 tact spot 好,而Leung所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另外两组实验 在获得了图2各面A:之间的辐射角系数f: (Mikic和Rohsenow1966年、Henry 1964年所做实 (其中i,=1,2,3,4)后,辐射网络图3中辐射换热 验)较为吻合 节点方程可表示为: 10 a Leung计算值 Hegazy实验值 J=E:+(1-)产fg (12) 一本文计算值 10x 式中,E:=oT;T:为各表面的温度,K;oo为斯忒 0900 藩玻耳兹曼常数,0=5.67×10-8Wm-2,K-4; 101 A3面为重辐射面,为便于计算设其黑度3=0:本 文计算时取A4面的平均温度为T4=2/(T1十 10 T2) 10 10-3 102 10-1 F 图4模型预测导热热导与参考值的对比 Fig.4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rmal contact conductance 2.2考虑辐射的接触传热分析 根据式(15),考虑辐射换热的影响,对于表面温 差为5K,黑度均为0.8,不同温度水平(接触面中低 图3辐射换热网络图 Fig.3 Network of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温侧的温度,下同)下的量纲1的热导如图5所示. 可以看出:温度在300K以下时,辐射对接触界面换 解上述方程组,可获得表面A:的净辐射热流 热的影响非常微小,基本可以忽略;当温度上升为 量Q:(W): 500K时,辐射换热对低载荷接触换热的影响开始 Q:=(E-)/r,=1,2,4 (13) 增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影响逐步增大,达到式中‚m = m 2 1+ m 2 2 [10] ;H =min( H1‚H2)‚H1、 H2 为接触材料的硬度‚Pa. 根据上述接触面积的计算‚同理可获得没有发 生接触的粗糙峰的总面积的期望值 As 为: As= πηA m( 1+ m 2-1) m ∫ d -∞ z 2●( z )d z (11) 由此可得图1中的参数 a、c 分别为: a= A m/( nπ);c= Ac/( nπ). 1∙4 辐射模型 如图2所示为单接触点辐射传热简化模型示意 图. 其 中‚面 A3 为 假 想 面‚c′= c‚b′= As/( nπ)+ a 2‚d′=2d‚A1= A2=π( b′2- c′2)‚ A3=2πb′d′‚A4=2πc′d′. 图2 单接触点辐射传热简化模型 Fig.2 Geometric model of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for a single con￾tact spot 在获得了图2各面 A i 之间的辐射角系数 f ij (其中 i‚j=1‚2‚3‚4)后‚辐射网络图3中辐射换热 节点方程可表示为: Ji=εiEi+(1-εi) ∑ 4 j=1 Jjf ij (12) 式中‚Ei=σ0T 4 i;Ti 为各表面的温度‚K;σ0 为斯忒 藩-玻耳兹曼常数‚σ0=5∙67×10-8 W·m -2·K -4 ; A3面为重辐射面‚为便于计算设其黑度 ε3=0;本 文计算时取 A4 面的平均温度为 T4=2/( T -1 1 + T -1 2 ). 图3 辐射换热网络图 Fig.3 Network of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解上述方程组‚可获得表面 A i 的净辐射热流 量 Qi(W): Qi=( Ei-Ji)/ri‚i=1‚2‚4 (13) 在单点接触辐射模型中‚取辐射热流的下限作为粗 糙表面间的净辐射热交换量 Qrf(W): Qrf=min(|Q1|‚|Q2|) (14) 由式(3)可得单个粗糙峰的辐射热导 hrf. 由于辐射热导和导热热导为并联关系‚因此接 触面上总的热导 h 可表示为: h=hrf+ nhcf (15) 由式(3)的推导可以看出‚上式右侧两项均是基 于相同的面积基准 A m 的. 2 数值仿真及其分析 2∙1 接触导热数学模型的验证 在忽略辐射传热的情况下‚统计模型计算结果 如图4所示‚图中 F′、h′分别为量纲1的接触载荷 和热导‚如下式所示: F′=F/H (16) h′= hσ mk (17) 实验数据(Hegazy)与计算数据(Leung)均来源 于文献[7].由图可见‚本文所建的接触导热数学模 型与 Hegazy 在1985年所作实验数据吻合得非常 好‚而 Leung 所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另外两组实验 (Mikic 和 Rohsenow1966年、Henry1964年所做实 验)较为吻合. 图4 模型预测导热热导与参考值的对比 Fig.4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rmal contact conductance 2∙2 考虑辐射的接触传热分析 根据式(15)‚考虑辐射换热的影响‚对于表面温 差为5K‚黑度均为0∙8‚不同温度水平(接触面中低 温侧的温度‚下同)下的量纲1的热导如图5所示. 可以看出:温度在300K 以下时‚辐射对接触界面换 热的影响非常微小‚基本可以忽略;当温度上升为 500K 时‚辐射换热对低载荷接触换热的影响开始 增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影响逐步增大‚达到 ·1330·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