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使切成的超薄切片仍能保持连续完整并且有足够的强度,并可耐受干燥以及电子 轰击、高温和真空挥发 (3)包埋好的组织需用超薄切片机切成超薄切片,其厚度一般是40~50nm, 以热膨胀或螺旋推进的方式推进样品切片。 (4)由于生物样品多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原子序数低, 散射电子能力弱,在电镜下的反差很弱,因此通常需用高分子量的金属盐对超薄 切片进行染色,以形成明暗反差。常用的染色液是醋酸双氧铀(易染核酸)和铅 盐(易染蛋白质)。 (二)负染色技术 一些细小的颗粒标本如线粒体基粒、核糖体、纤维蛋白、病毒等可以通过负 染色( negative staining)电镜技术观察其精细结构,其分辨率可达1.5nm左右 最常用的染色剂是2%磷钨酸水溶液 (三)冷冻蚀刻技术 冷冻蚀刻( freeze etching)的基本操作过程是将样品用液氮固定后,然后装 入专门的冷冻蚀刻仪中,在低温真空状态下进行断裂。这时样品往往从其结构相 对“脆弱”的部位(如膜脂双分子层的疏水端)断裂。然后稍稍升温,使断裂面 上的冰少量升华,这样埋在冰中的蛋白质颗粒的立体结构就会进一步增强,这一 过程称为蚀刻。随后从45°方向用铂、金等金属进行喷镀,这样整个断裂面的微 细结构就复印在这层金属薄膜上(又称复型膜),再从垂直方向喷一层碳,加固 复型膜,最后用消化液把样品本身消化掉,将剩下的复型膜捞在载网上,干燥后 用投射电镜直接进行观察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20世纪60年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逐渐引 起人们的重视,其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束被电磁透镜汇聚成极细的电子“探针”, 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电子束可激发样品表面放出二次电子,二次电子产生 的多少与样品的形状有关。二次电子由探测器收集,并被转化成光信号,再经光 电倍增管和放大器转变成电压信号来控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这样,样品不 同部位上产生二次电子多或少的差异,直接反映在荧光屏相应部位亮或暗的差 别,从而得到一幅放大的立体感很强的图像(图1-1-4)使切成的超薄切片仍能保持连续完整并且有足够的强度,并可耐受干燥以及电子 轰击、高温和真空挥发。 (3)包埋好的组织需用超薄切片机切成超薄切片,其厚度一般是 40~50nm, 以热膨胀或螺旋推进的方式推进样品切片。 (4)由于生物样品多是由 C、H、O、N 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原子序数低, 散射电子能力弱,在电镜下的反差很弱,因此通常需用高分子量的金属盐对超薄 切片进行染色,以形成明暗反差。常用的染色液是醋酸双氧铀(易染核酸)和铅 盐(易染蛋白质)。 (二)负染色技术 一些细小的颗粒标本如线粒体基粒、核糖体、纤维蛋白、病毒等可以通过负 染色(negative staining)电镜技术观察其精细结构,其分辨率可达 1.5nm 左右,。 最常用的染色剂是 2%磷钨酸水溶液。 (三)冷冻蚀刻技术 冷冻蚀刻(freeze etching)的基本操作过程是将样品用液氮固定后,然后装 入专门的冷冻蚀刻仪中,在低温真空状态下进行断裂。这时样品往往从其结构相 对“脆弱”的部位(如膜脂双分子层的疏水端)断裂。然后稍稍升温,使断裂面 上的冰少量升华,这样埋在冰中的蛋白质颗粒的立体结构就会进一步增强,这一 过程称为蚀刻。随后从 45°方向用铂、金等金属进行喷镀,这样整个断裂面的微 细结构就复印在这层金属薄膜上(又称复型膜),再从垂直方向喷一层碳,加固 复型膜,最后用消化液把样品本身消化掉,将剩下的复型膜捞在载网上,干燥后 用投射电镜直接进行观察。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20 世纪 60 年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逐渐引 起人们的重视,其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束被电磁透镜汇聚成极细的电子“探针”, 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电子束可激发样品表面放出二次电子,二次电子产生 的多少与样品的形状有关。二次电子由探测器收集,并被转化成光信号,再经光 电倍增管和放大器转变成电压信号来控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这样,样品不 同部位上产生二次电子多或少的差异,直接反映在荧光屏相应部位亮或暗的差 别,从而得到一幅放大的立体感很强的图像(图 1-1-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