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9卷第8期2006年8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29 No. 8 Aug. 2006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模式建构的研究* 邢玉瑞乔文彪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712046) 关键词: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周易:中医理论 中图分类号:R221 《黄帝内经》将阴阳三分,形成太阴、少阴、厥阴“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 和太阳、少阳、阳明一组名词,十二经脉、十二经别等表里,是谓足之阴阳也。手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心 即以这组名词来命名;《素问·热论》在论述外感热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都 病时,也将热病的进程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体现出三阳、二阳、一阳分别与三阴、二阴、一阴的对 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此应关系。故黄氏2指出:“通观《内经》全书,实际上 三阴三阳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更多的是以阳明为三阳,以太阳为二阳……故经学 体系;运气学说也借用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家廖平先生坚决主张以阳明为三阳,太阳为二阳。” 阳、阳明说明六气的变化。据王氏考察,在中医古籍 至于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阳、阳明的含 里有29种序次不同的三阴三阳,大抵可以归纳为经义,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之名不难理解,即指阴阳 脉生理特性及其层次类、经脉长短浅深和血气盛衰之气的多少,这种思想在《周易》中已有所反映。但 类病理反应类、脉诊部位类、日周期类、旬周期类、阳明、厥阴的概念则不见于医学以外的其他学科, 年周期类、六年至十二年周期类和其他类9个大《黄帝内经》试图对阳明、厥阴的含义做出解释,如 类口。可见三阴三阳不仅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 重要的概念,而且是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模式之 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谓也?岐伯曰:两阴 1三阴三阳划分的依据及其含义 交尽也。”《灵枢·阴阳系日月》在以手、足三阴三阳 关于三阴三阳划分的依据及其含义,《素问 分别配属十日、十二月的基础上,对阳明、厥阴的含 阴阳离合论》已提出此类问题并试图作出解释:“今义也作了类似的解释,所谓“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 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明;已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 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阳明”。或“丙主左手之阳明,丁主右手之阳明。此 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则说:两火并合,故曰阳明”;“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 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 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也说:“阴阳之气各有多阴”。其中月份与三阴三阳相配,正好反映了阴阳 少,故曰三阴三阳也。”说明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 循环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规律 阳之气量的多少来划分的。虽然《素问·阴阳类 《灵枢·阴阳系日月》所论手、足三阴三阳与十 论》和《经脉别论》等规定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 日、十二月的配属关系,无疑与易学中的十二消息卦 太阳为三阳,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有关。十二消息卦也称为十二月卦、十二辟卦等,由 但《灵枢》的《终始》《禁服》以及《素问·六节藏象西汉孟喜提出,有学者认为其来源甚古,最早见于 论》等篇论述人迎、寸口脉诊,均以寸口一盛、二盛、《归藏》。十二消息卦依阴阳消息的次序排列为 三盛分别对应于经脉的厥阴、少阴、太阴,人迎的一复、临、泰、大壮、央、乾、垢、遁、否、观、剥、坤,从复到 盛、二盛、三盛分别对应于经脉的少阳、太阳、阳明:乾,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 而且,就经脉的表里关系而言,《灵枢·九针论》说:示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复卦象为一阳生, 邢玉瑞,男,47岁,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基金项目(Na.2005049)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模式建构的研究* 邢玉瑞 乔文彪 邢玉瑞,男,47 岁,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基金项目(NO. 2005049)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 712046) 关键词: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周易;中医理论 中图分类号:R221 《黄帝内经》将阴阳三分,形成太阴、少阴、厥阴 和太阳、少阳、阳明一组名词,十二经脉、十二经别等 即以这组名词来命名;《素问·热论》在论述外感热 病时,也将热病的进程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 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此 三阴三阳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 体系;运气学说也借用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 阳、阳明说明六气的变化。据王氏考察,在中医古籍 里有 29 种序次不同的三阴三阳,大抵可以归纳为经 脉生理特性及其层次类、经脉长短浅深和血气盛衰 类、病理反应类、脉诊部位类、日周期类、旬周期类、 年周期类、六年至十二年周期类和其他类 9 个大 类[1] 。可见三阴三阳不仅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为 重要的概念,而且是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模式之一。 ! 三阴三阳划分的依据及其含义 关于三阴三阳划分的依据及其含义,《素问· 阴阳离合论》已提出此类问题并试图作出解释:“今 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 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 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则说: “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 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也说:“阴阳之气各有多 少,故曰三阴三阳也。”说明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阴 阳之气量的多少来划分的。虽然《素问·阴阳类 论》和《经脉别论》等规定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 太阳为三阳,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 但《灵枢》的《终始》《禁服》以及《素问·六节藏象 论》等篇论述人迎、寸口脉诊,均以寸口一盛、二盛、 三盛分别对应于经脉的厥阴、少阴、太阴,人迎的一 盛、二盛、三盛分别对应于经脉的少阳、太阳、阳明; 而且,就经脉的表里关系而言,《灵枢·九针论》说: “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 表里,是谓足之阴阳也。手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心 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都 体现出三阳、二阳、一阳分别与三阴、二阴、一阴的对 应关系。故黄氏[2] 指出:“通观《内经》全书,实际上 更多的是以阳明为三阳,以太阳为二阳……故经学 家廖平先生坚决主张以阳明为三阳,太阳为二阳。” 至于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阳、阳明的含 义,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之名不难理解,即指阴阳 之气的多少,这种思想在《周易》中已有所反映。但 阳明、厥阴的概念则不见于医学以外的其他学科, 《黄帝内经》试图对阳明、厥阴的含义做出解释,如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 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谓也?岐伯曰:两阴 交尽也。”《灵枢·阴阳系日月》在以手、足三阴三阳 分别配属十日、十二月的基础上,对阳明、厥阴的含 义也作了类似的解释,所谓“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 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 阳明”。或“丙主左手之阳明,丁主右手之阳明。此 两火并合,故曰阳明”;“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 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 阴”。其中月份与三阴三阳相配,正好反映了阴阳 循环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规律。 《灵枢·阴阳系日月》所论手、足三阴三阳与十 日、十二月的配属关系,无疑与易学中的十二消息卦 有关。十二消息卦也称为十二月卦、十二辟卦等,由 西汉孟喜提出,有学者认为其来源甚古,最早见于 《归藏》[3] 。十二消息卦依阴阳消息的次序排列为 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从复到 乾,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 示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复卦象为一阳生, ·517· 第 29 卷第 8 期 2006 年 8 月 VOI. 29 NO. 8 Aug. 2006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I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I Chinese Medicine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