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指指出的月亮会产生一种误导,别人就把这个手指头当成月亮了,那个手指头是月亮吗?你 把这个手指头当作月亮,结果就老是在这个手指头下面做文章,不知道真正的月亮是什么。 所以,对真正的哲学上的东西来说,其实禅宗所发明的这个东西,就是老子所说的那两句话 “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哲学,可道,可以说,但是你一旦说出来的这个道就不是真的 道了,不是那个常道了,你说出来的这个道,是那个手指头。别人把你的手指头当作个道。 上次我反复地跟大家讲,给哲学下一个定义是不可能的,有各种各样的哲学,非常丰富, 个人一个说法,只要你是个哲学家,你一定有你自己的哲学观,这个哲学观和另一个人的哲 学观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你把哪一个人的哲学观当作哲学真正的定义呢?这就产生误导 了,所以我们学哲学,每一个人都把什么是哲学放在心上,反复地去想它而形成自己的哲学 观,这才是真正地学哲学导论的目的和它的收获所在,如果希望听那么一节课或者看那么 本教科书就知道哲学是什么,往往这个哲学是个假哲学,是不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本身,按 照冯友兰先生的说法,是个悖论,悖论就是没法回答的,问哲学是什么,悖论,说是什么 又不是什么,说不是什么,反而能够知道它是什么,这就是所谓悖论。 禅宗就把这个道理发挥得淋漓尽致。禅宗经常用当头棒喝。禅宗是最富于哲学思维的,在中 国晢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什么叫棒喝?大师经常设坛讲课,他不坐禅的,就是象我们这样 开个讲,一个老师讲,下面学生听,如果学生提问题,问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佛法的大意 禅宗的精华,思想的精髓,核心思想是什么呀?一提这个问题,他就打你一棒子,或者大声 喝。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你这个问题消解掉,不能问的,这个问题是不能问的 禅宗有一个大师叫临济,临济义玄,临济宗你们知道吗?他们都是些天生的哲学家,一开始 他出家是为了成佛,懂得这个佛法的大意,他就跑去找老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他对此困 惑不解,“老师,什么是佛法大意呢?”老师一听,把他狠狠地打一顿,不敢问了。过了 段时间,这个问题还是没解决,你不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的呀,过了一点时间又问,又打 他一气,一连三次被打。那个老师也很有名,叫黄檗,义玄的老师,三次被打,他还是弃而 不舍的:到最后才知道,这个问题他悟了,大彻大悟。到第四次再去问的时候呢,他反过来 把老师揪出来打他一拳,这个老师没生气,说“好,这才是好学生,你已经成为一个大师了”。 他就回忆这个临济义玄,这个事是真的,书上是这么记载的,问佛法大意是什么,就是哲学 是什么,问老师问了三次,三次被打:最后才知道佛法大意是什么,他归结为一句话,“说 是一物即不中”。你正面去回答,给它下个定义,说佛法大意是什么,哲学是什么,那说死 了,不对,错了。正是因为他是活生生的,和生活各个方面密切地紧密地联系着的。它的佛 法大意是什么?“饥来吃饭困来眠”,平常心对待,你肚子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做一 个无事人,真正的无事人就是个大自在的人,这就是懂得佛法的大意了。这就是你把它说死 了就不中,不中就不对。他体会了以后,又有一个体悟,这都是一闪的体悟啊 我讲这个故事也是要让你们知道怎么学哲学。这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啊,义玄二十几岁学佛 快到四十岁了,他才大彻大悟,悟的什么东西呢?“原来佛法无多子”。原来这个佛法没什 么了不起的,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平常。但是开始的时候,从正面出发,老是想哲学是 什么,问一个究竟,不对的:我反过来说,佛法不是什么,把佛法和我们平常的生活,拉屎 撒尿、吃饭、睡觉密切地结合起来,这里面一个深刻的晢理那就是佛法:原来佛法没什么, 没什么了不起的。 所以大家上哲学导论这个课,每个人积极地参与,每个人都用脑筋,有同学问,考试怎么考指指出的月亮会产生一种误导,别人就把这个手指头当成月亮了,那个手指头是月亮吗?你 把这个手指头当作月亮,结果就老是在这个手指头下面做文章,不知道真正的月亮是什么。 所以,对真正的哲学上的东西来说,其实禅宗所发明的这个东西,就是老子所说的那两句话: “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哲学,可道,可以说,但是你一旦说出来的这个道就不是真的 道了,不是那个常道了,你说出来的这个道,是那个手指头。别人把你的手指头当作个道。 上次我反复地跟大家讲,给哲学下一个定义是不可能的,有各种各样的哲学,非常丰富,一 个人一个说法,只要你是个哲学家,你一定有你自己的哲学观,这个哲学观和另一个人的哲 学观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你把哪一个人的哲学观当作哲学真正的定义呢?这就产生误导 了,所以我们学哲学,每一个人都把什么是哲学放在心上,反复地去想它而形成自己的哲学 观,这才是真正地学哲学导论的目的和它的收获所在,如果希望听那么一节课或者看那么一 本教科书就知道哲学是什么,往往这个哲学是个假哲学,是不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本身,按 照冯友兰先生的说法,是个悖论,悖论就是没法回答的,问哲学是什么,悖论,说是什么, 又不是什么,说不是什么,反而能够知道它是什么,这就是所谓悖论。 禅宗就把这个道理发挥得淋漓尽致。禅宗经常用当头棒喝。禅宗是最富于哲学思维的,在中 国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什么叫棒喝?大师经常设坛讲课,他不坐禅的,就是象我们这样 开个讲,一个老师讲,下面学生听,如果学生提问题,问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佛法的大意, 禅宗的精华,思想的精髓,核心思想是什么呀?一提这个问题,他就打你一棒子,或者大声 一喝。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你这个问题消解掉,不能问的,这个问题是不能问的。 禅宗有一个大师叫临济,临济义玄,临济宗你们知道吗?他们都是些天生的哲学家,一开始 他出家是为了成佛,懂得这个佛法的大意,他就跑去找老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他对此困 惑不解,“老师,什么是佛法大意呢?”老师一听,把他狠狠地打一顿,不敢问了。过了一 段时间,这个问题还是没解决,你不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的呀,过了一点时间又问,又打 他一气,一连三次被打。那个老师也很有名,叫黄檗,义玄的老师,三次被打,他还是弃而 不舍的;到最后才知道,这个问题他悟了,大彻大悟。到第四次再去问的时候呢,他反过来 把老师揪出来打他一拳,这个老师没生气,说“好,这才是好学生,你已经成为一个大师了”。 他就回忆这个临济义玄,这个事是真的,书上是这么记载的,问佛法大意是什么,就是哲学 是什么,问老师问了三次,三次被打;最后才知道佛法大意是什么,他归结为一句话,“说 是一物即不中”。你正面去回答,给它下个定义,说佛法大意是什么,哲学是什么,那说死 了,不对,错了。正是因为他是活生生的,和生活各个方面密切地紧密地联系着的。它的佛 法大意是什么?“饥来吃饭困来眠”,平常心对待,你肚子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做一 个无事人,真正的无事人就是个大自在的人,这就是懂得佛法的大意了。这就是你把它说死 了就不中,不中就不对。他体会了以后,又有一个体悟,这都是一闪的体悟啊。 我讲这个故事也是要让你们知道怎么学哲学。这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啊,义玄二十几岁学佛, 快到四十岁了,他才大彻大悟,悟的什么东西呢?“原来佛法无多子”。原来这个佛法没什 么了不起的,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平常。但是开始的时候,从正面出发,老是想哲学是 什么,问一个究竟,不对的;我反过来说,佛法不是什么,把佛法和我们平常的生活,拉屎、 撒尿、吃饭、睡觉密切地结合起来,这里面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佛法;原来佛法没什么, 没什么了不起的。 所以大家上哲学导论这个课,每个人积极地参与,每个人都用脑筋,有同学问,考试怎么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