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参与体验中对“权力配置”、“中央与地方关系”、“民主的模式”等概念和理论有更深刻的体 悟,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 具体经历 思维观察 抽象概念 主动实践 图1 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 2、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体验式教学旨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知识的“生产者”和“建构者”,并从中激发学生的课 程兴趣。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将体验式教育运用于“政治人的成长”课程教学中, 从课程传统的内容来讲,能够解决对基础理论课“枯燥”和“抽象”等认识,使看似一层不 变的理论在学生身上情景再现,重新焕发理论的魅力:从课堂主体来讲,无论是教学中的提 问式参与还是多元化课程平台中的授课主体的多元化,都没有真正落实到“以学生为中心”, 而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情景体验的主角,情景体验中根据个人先前的经验进行新的知识建 构,每个人都是课堂信息发出的主角,并从中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的兴趣和源动力,进而开展 主动性的课外研究。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旨在兴趣基础上的知识学习向健全的政治人格 塑造,进而成长为政治精英。从我们的一项有关大学生的政治心态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更多 学生存在对“政治”抱有相对冷漠的态度,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政治持有比较负面态度。 通过课堂上的角色体验,将“权力”、“权利”、“民主”、“公正”、“贵任”等核心政治词汇再 现于每个个体身上,在行动中体验人类政治智慧的魅力与限度。 二、“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操作 第一,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成为课堂讲述的关键前置环节。教师根据大纲设定的理论模 块,精心设计能够恰当揭示该模块理论内容的课堂活动,该活动可以是一个“游戏”或者是 引入一个场景,或者是个人角色扮演或者是群体扮演组织角色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短暂的 理论介绍和活动布置后,将由学生展开具体的项目活动,教师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成为活动 的观察者,密切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专业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活动和进一步阐释理论的鲜 活素材。 第二,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建构课堂信息,动态再现静态理论。通常所设计的项目多数 是以组为单位,这与政治的群体性特点相一致,也恰好可以充分发挥班级每个同学的作用。 每个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不同个性的同学形成不同的小组特点。比如在讲解中 央与地方上的关系时,这个本来是一个简单甚至单调的授课内容,因为制度性的规定难以讲 出什么花样。但是对于中央与地方间会出现哪些问题、地方之间是何种互动模式、在同一制 度下地方间发展的差异性等的解读需要深化中央与地方间的理论内容。因此,通过设计“七 巧板”游戏,运用短缺资源的配置来体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间的复杂关系。即把班级 分为一个中央组和六个地方组,让同学们摇身一变成为“中央领导”和“地方主要领导人”。 在小组规模上、与中央的地理距离上进行适当的差异性分配。各小组分别拿到五块拼板,七 个组在中央组同一调配下完成七巧板的拼图。通过该游戏不仅揭示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 方的合作及存在的张力,而且让同学们将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区位优势”、“领导人个人风参与体验中对“权力配置”、“中央与地方关系”、“民主的模式”等概念和理论有更深刻的体 悟,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 图1 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 2、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体验式教学旨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知识的“生产者”和“建构者”,并从中激发学生的课 程兴趣。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将体验式教育运用于“政治人的成长”课程教学中, 从课程传统的内容来讲,能够解决对基础理论课“枯燥”和“抽象”等认识,使看似一层不 变的理论在学生身上情景再现,重新焕发理论的魅力;从课堂主体来讲,无论是教学中的提 问式参与还是多元化课程平台中的授课主体的多元化,都没有真正落实到“以学生为中心”, 而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情景体验的主角,情景体验中根据个人先前的经验进行新的知识建 构,每个人都是课堂信息发出的主角,并从中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的兴趣和源动力,进而开展 主动性的课外研究。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旨在兴趣基础上的知识学习向健全的政治人格 塑造,进而成长为政治精英。从我们的一项有关大学生的政治心态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更多 学生存在对“政治”抱有相对冷漠的态度,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政治持有比较负面态度。 通过课堂上的角色体验,将“权力”、“权利”、“民主”、“公正”、“责任”等核心政治词汇再 现于每个个体身上,在行动中体验人类政治智慧的魅力与限度。 二、“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操作 第一,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成为课堂讲述的关键前置环节。教师根据大纲设定的理论模 块,精心设计能够恰当揭示该模块理论内容的课堂活动,该活动可以是一个“游戏”或者是 引入一个场景,或者是个人角色扮演或者是群体扮演组织角色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短暂的 理论介绍和活动布置后,将由学生展开具体的项目活动,教师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成为活动 的观察者,密切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专业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活动和进一步阐释理论的鲜 活素材。 第二,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建构课堂信息,动态再现静态理论。通常所设计的项目多数 是以组为单位,这与政治的群体性特点相一致,也恰好可以充分发挥班级每个同学的作用。 每个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不同个性的同学形成不同的小组特点。比如在讲解中 央与地方上的关系时,这个本来是一个简单甚至单调的授课内容,因为制度性的规定难以讲 出什么花样。但是对于中央与地方间会出现哪些问题、地方之间是何种互动模式、在同一制 度下地方间发展的差异性等的解读需要深化中央与地方间的理论内容。因此,通过设计“七 巧板”游戏,运用短缺资源的配置来体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间的复杂关系。即把班级 分为一个中央组和六个地方组,让同学们摇身一变成为“中央领导”和“地方主要领导人”。 在小组规模上、与中央的地理距离上进行适当的差异性分配。各小组分别拿到五块拼板,七 个组在中央组同一调配下完成七巧板的拼图。通过该游戏不仅揭示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 方的合作及存在的张力,而且让同学们将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区位优势”、“领导人个人风 具体经历 思维观察 抽象概念 主动实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