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静态理论的课堂动态再现 《政治人的成长》体验式教学的实践 郑晓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基本内涵、适用范围等始终是各个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有别于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理论的建构与运用中,可以 在体验中厘清理论的边界、检验理论的适用性等。《政治人的成长》作为大学政治学相关专 业的通识核心课程,如果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效掌握权力、权利、民主等一系列基础概 念和理论始终是该课程教学的一大难点。体验式教学虽然已在其他如英语等学科已被一定程 度地运用,但如何在像《政治人的成长》等貌以理论课程中运用仍为数不多。而通过《政治 人的成长》体验式教学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对权利、民主、公正、责任等基础概 念有更深切的体悟,让静态的理论在课堂上动态再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和 政治素养。 一、“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目的 1、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 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 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①对于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主要有:①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包含有4个阶段,分别为 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在具体经历阶段,学习者体验新的情境:在思 维观察阶段,学习者对己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在抽象概念阶段,学习者达到理解所观察的 内容、并转换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在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 题之中。该模式的要义是,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在经历了具体体验、观察思考、抽象概念、主 动实践这一循环的过程之后达到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在于体验情境的设计。②②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 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 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⑧ 从中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的核心要素是以学生为中心、情景创设、学生参与体验和归 纳提升。而“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创设模拟不同的情景环境,让学生在 ①肖海平,付波华:《体验式教学:素质教有的理想选择》,《教育理论研究》,2004年第9期。 ②郭佳,包兰宇,王晓娟,李淞:《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3期。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5期
入选《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静态理论的课堂动态再现 —— 《政治人的成长》体验式教学的实践 郑晓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基本内涵、适用范围等始终是各个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有别于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理论的建构与运用中,可以 在体验中厘清理论的边界、检验理论的适用性等。《政治人的成长》作为大学政治学相关专 业的通识核心课程,如果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效掌握权力、权利、民主等一系列基础概 念和理论始终是该课程教学的一大难点。体验式教学虽然已在其他如英语等学科已被一定程 度地运用,但如何在像《政治人的成长》等貌似理论课程中运用仍为数不多。而通过《政治 人的成长》体验式教学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对权利、民主、公正、责任等基础概 念有更深切的体悟,让静态的理论在课堂上动态再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和 政治素养。 一、“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目的 1、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 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 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①对于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主要有:①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包含有4个阶段,分别为 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在具体经历阶段,学习者体验新的情境;在思 维观察阶段,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在抽象概念阶段,学习者达到理解所观察的 内容、并转换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在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 题之中。该模式的要义是,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在经历了具体体验、观察思考、抽象概念、主 动实践这一循环的过程之后达到的。其中, 最为关键的一环就在于体验情境的设计。 ②②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 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 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③ 从中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的核心要素是以学生为中心、情景创设、学生参与体验和归 纳提升。而“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创设模拟不同的情景环境,让学生在 ① 肖海平,付波华:《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教育理论研究》,2004 年第 9 期。 ② 郭佳,包兰宇,王晓娟,李凇:《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3 期。 ③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年 第 5 期
参与体验中对“权力配置”、“中央与地方关系”、“民主的模式”等概念和理论有更深刻的体 悟,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 具体经历 思维观察 抽象概念 主动实践 图1 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 2、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体验式教学旨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知识的“生产者”和“建构者”,并从中激发学生的课 程兴趣。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将体验式教育运用于“政治人的成长”课程教学中, 从课程传统的内容来讲,能够解决对基础理论课“枯燥”和“抽象”等认识,使看似一层不 变的理论在学生身上情景再现,重新焕发理论的魅力:从课堂主体来讲,无论是教学中的提 问式参与还是多元化课程平台中的授课主体的多元化,都没有真正落实到“以学生为中心”, 而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情景体验的主角,情景体验中根据个人先前的经验进行新的知识建 构,每个人都是课堂信息发出的主角,并从中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的兴趣和源动力,进而开展 主动性的课外研究。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旨在兴趣基础上的知识学习向健全的政治人格 塑造,进而成长为政治精英。从我们的一项有关大学生的政治心态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更多 学生存在对“政治”抱有相对冷漠的态度,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政治持有比较负面态度。 通过课堂上的角色体验,将“权力”、“权利”、“民主”、“公正”、“贵任”等核心政治词汇再 现于每个个体身上,在行动中体验人类政治智慧的魅力与限度。 二、“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操作 第一,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成为课堂讲述的关键前置环节。教师根据大纲设定的理论模 块,精心设计能够恰当揭示该模块理论内容的课堂活动,该活动可以是一个“游戏”或者是 引入一个场景,或者是个人角色扮演或者是群体扮演组织角色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短暂的 理论介绍和活动布置后,将由学生展开具体的项目活动,教师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成为活动 的观察者,密切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专业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活动和进一步阐释理论的鲜 活素材。 第二,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建构课堂信息,动态再现静态理论。通常所设计的项目多数 是以组为单位,这与政治的群体性特点相一致,也恰好可以充分发挥班级每个同学的作用。 每个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不同个性的同学形成不同的小组特点。比如在讲解中 央与地方上的关系时,这个本来是一个简单甚至单调的授课内容,因为制度性的规定难以讲 出什么花样。但是对于中央与地方间会出现哪些问题、地方之间是何种互动模式、在同一制 度下地方间发展的差异性等的解读需要深化中央与地方间的理论内容。因此,通过设计“七 巧板”游戏,运用短缺资源的配置来体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间的复杂关系。即把班级 分为一个中央组和六个地方组,让同学们摇身一变成为“中央领导”和“地方主要领导人”。 在小组规模上、与中央的地理距离上进行适当的差异性分配。各小组分别拿到五块拼板,七 个组在中央组同一调配下完成七巧板的拼图。通过该游戏不仅揭示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 方的合作及存在的张力,而且让同学们将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区位优势”、“领导人个人风
参与体验中对“权力配置”、“中央与地方关系”、“民主的模式”等概念和理论有更深刻的体 悟,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 图1 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 2、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体验式教学旨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知识的“生产者”和“建构者”,并从中激发学生的课 程兴趣。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将体验式教育运用于“政治人的成长”课程教学中, 从课程传统的内容来讲,能够解决对基础理论课“枯燥”和“抽象”等认识,使看似一层不 变的理论在学生身上情景再现,重新焕发理论的魅力;从课堂主体来讲,无论是教学中的提 问式参与还是多元化课程平台中的授课主体的多元化,都没有真正落实到“以学生为中心”, 而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情景体验的主角,情景体验中根据个人先前的经验进行新的知识建 构,每个人都是课堂信息发出的主角,并从中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的兴趣和源动力,进而开展 主动性的课外研究。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旨在兴趣基础上的知识学习向健全的政治人格 塑造,进而成长为政治精英。从我们的一项有关大学生的政治心态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更多 学生存在对“政治”抱有相对冷漠的态度,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政治持有比较负面态度。 通过课堂上的角色体验,将“权力”、“权利”、“民主”、“公正”、“责任”等核心政治词汇再 现于每个个体身上,在行动中体验人类政治智慧的魅力与限度。 二、“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操作 第一,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成为课堂讲述的关键前置环节。教师根据大纲设定的理论模 块,精心设计能够恰当揭示该模块理论内容的课堂活动,该活动可以是一个“游戏”或者是 引入一个场景,或者是个人角色扮演或者是群体扮演组织角色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短暂的 理论介绍和活动布置后,将由学生展开具体的项目活动,教师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成为活动 的观察者,密切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专业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活动和进一步阐释理论的鲜 活素材。 第二,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建构课堂信息,动态再现静态理论。通常所设计的项目多数 是以组为单位,这与政治的群体性特点相一致,也恰好可以充分发挥班级每个同学的作用。 每个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不同个性的同学形成不同的小组特点。比如在讲解中 央与地方上的关系时,这个本来是一个简单甚至单调的授课内容,因为制度性的规定难以讲 出什么花样。但是对于中央与地方间会出现哪些问题、地方之间是何种互动模式、在同一制 度下地方间发展的差异性等的解读需要深化中央与地方间的理论内容。因此,通过设计“七 巧板”游戏,运用短缺资源的配置来体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间的复杂关系。即把班级 分为一个中央组和六个地方组,让同学们摇身一变成为“中央领导”和“地方主要领导人”。 在小组规模上、与中央的地理距离上进行适当的差异性分配。各小组分别拿到五块拼板,七 个组在中央组同一调配下完成七巧板的拼图。通过该游戏不仅揭示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 方的合作及存在的张力,而且让同学们将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区位优势”、“领导人个人风 具体经历 思维观察 抽象概念 主动实践
格”等视角分析地清晰而透彻。 依据实验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对政治学的一些理论阐释方法进行创新性设计,使学生成 为课堂知识与信息的生产者与建构者。又如在政治的本质与权力部分,通过引入半开放式场 景,仅给出“和尚分粥”故事的第一个情节,让各组同学尽情发挥,在各种“分粥”的模式 中找到权力需要制约的真谛。在现代政府部分,以组为单位扮演各个政府(政党)职能部门, 各个部门就同一棘手问题的发表态度,体验现代政府组织原则的利弊等。在班级公共事务的 决策演练上,同学们将自由民主、精英民主及多元民主以及选举演绎的活形活现。 第三,理论的动态化操作带来教与学的动态运作。即便是“教有定则”,教师不得不在 动态化操作中阐明西方理论在中国群体中的各种中国化表现,应对学生在项目中生产去的新 知识,完全不能拘于仅仅来自于参考教材的陈旧信息,也实现了教学相长。对学生而言,有 限的课堂时间往往不能回答体验中的好奇,尤其是西方理论在他们身上出现的新情况,引发 学生对中国现实的理性思考,在兴趣的驱使下,即便是大一的新生他们积极阅读经典,独立 申报PRP社会实践项目或申报创新项目等。 三、“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创新点 1、理论与行动的现场呼应 通过体验式教学,使静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动态呈现。学生在行动中体验理论,让他们 既发现理论的精妙之处也发现理论的困境。课程教学由“您说给我听”,变为“让我做做看”, 实现了理论与行动的呼应。 2、学生成为课堂信息的建构主体 由原来的“您说给我听”转变到“我做给您看”一一“听听我的感受”一一“谈谈您的 高见”这样三个环节的课堂活动次序,其中学生做和学生讲是课堂的两个重要环节,最后是 教师高屋建瓴地发表见解,给学生深刻启发。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做法,师生共同 构建这样一个“学生的身教”与教师的言教结合的理论探讨平台。学生的课堂参与广度和深 度大大扩大,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发挥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作用。 3、实现课堂知识学习与智慧积累的协调统一 打破社会科学教学的空洞性,通过游戏的轻松方式,将宏观政治活动具体化,学生可以 轻松地理解理论的深刻内涵。通过将西方理论在中国人群和中国文化中进行中国版演示,在 行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学生的政治智慧。专业知识教育与能 力素质教育的结合,既拓展理论本身的内容,了解西方理论在中国的适用空间和现实局限, 也深化对中国本土问题的理解。不少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表示通过体验式教学参与,“恢复了 他对政治的兴趣”。尤其是学生的课程热情和专业兴趣延伸到了课外,他们将课堂上发现的 理论困境带到课堂,通过自发研读经典、组织小组读书会等形式进行交流探讨,并积极参与 到各类与课程相关的课外创新实践项目中。 4、践行技能培养、人才塑造的协调统一 课堂上操作化的政治参与训练和塑造着学生良好的公民政治素养,也为有志于未来从事 政治的学生提供操作与行动机会。尤其是矫正了学生对政治的片面认识,给学生中的“愤青” 群体以启发。当学生在课堂游戏中成为“权力”的执掌者、成为“权利”的行使者,游戏结 果使他们惊讶的发现自己在行使“权力”和运用“权利”或“民主”时,同样会出现行使“权
格”等视角分析地清晰而透彻。 依据实验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对政治学的一些理论阐释方法进行创新性设计,使学生成 为课堂知识与信息的生产者与建构者。又如在政治的本质与权力部分,通过引入半开放式场 景,仅给出“和尚分粥”故事的第一个情节,让各组同学尽情发挥,在各种“分粥”的模式 中找到权力需要制约的真谛。在现代政府部分,以组为单位扮演各个政府(政党)职能部门, 各个部门就同一棘手问题的发表态度,体验现代政府组织原则的利弊等。在班级公共事务的 决策演练上,同学们将自由民主、精英民主及多元民主以及选举演绎的活形活现。 第三,理论的动态化操作带来教与学的动态运作。即便是“教有定则”,教师不得不在 动态化操作中阐明西方理论在中国群体中的各种中国化表现,应对学生在项目中生产去的新 知识,完全不能拘于仅仅来自于参考教材的陈旧信息,也实现了教学相长。对学生而言,有 限的课堂时间往往不能回答体验中的好奇,尤其是西方理论在他们身上出现的新情况,引发 学生对中国现实的理性思考,在兴趣的驱使下,即便是大一的新生他们积极阅读经典,独立 申报 PRP 社会实践项目或申报创新项目等。 三、“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创新点 1、理论与行动的现场呼应 通过体验式教学,使静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动态呈现。学生在行动中体验理论,让他们 既发现理论的精妙之处也发现理论的困境。课程教学由“您说给我听”,变为“让我做做看”, 实现了理论与行动的呼应。 2、学生成为课堂信息的建构主体 由原来的“您说给我听”转变到“我做给您看”——“听听我的感受”——“谈谈您的 高见”这样三个环节的课堂活动次序,其中学生做和学生讲是课堂的两个重要环节,最后是 教师高屋建瓴地发表见解,给学生深刻启发。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做法,师生共同 构建这样一个“学生的身教”与教师的言教结合的理论探讨平台。学生的课堂参与广度和深 度大大扩大,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发挥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作用。 3、实现课堂知识学习与智慧积累的协调统一 打破社会科学教学的空洞性,通过游戏的轻松方式,将宏观政治活动具体化,学生可以 轻松地理解理论的深刻内涵。通过将西方理论在中国人群和中国文化中进行中国版演示,在 行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学生的政治智慧。专业知识教育与能 力素质教育的结合,既拓展理论本身的内容,了解西方理论在中国的适用空间和现实局限, 也深化对中国本土问题的理解。不少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表示通过体验式教学参与,“恢复了 他对政治的兴趣”。尤其是学生的课程热情和专业兴趣延伸到了课外,他们将课堂上发现的 理论困境带到课堂,通过自发研读经典、组织小组读书会等形式进行交流探讨,并积极参与 到各类与课程相关的课外创新实践项目中。 4、践行技能培养、人才塑造的协调统一 课堂上操作化的政治参与训练和塑造着学生良好的公民政治素养,也为有志于未来从事 政治的学生提供操作与行动机会。尤其是矫正了学生对政治的片面认识,给学生中的“愤青” 群体以启发。当学生在课堂游戏中成为“权力”的执掌者、成为“权利”的行使者,游戏结 果使他们惊讶的发现自己在行使“权力”和运用“权利”或“民主”时,同样会出现行使“权
力”的偏差和“权利”的不作为等日常自己评价政治议题时抱怨的问题。由此反思自己,探 讨政治设计的科学化等,进而成长为一个理性的、客观的政治人。 四、“政治人的成长”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1、文科课堂教学落到行动,改变了课堂面貌 至今为止,我们在《政治人的成长》教学中探索出五个项目体验的理论模块,贯穿与整 个教学活动中,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体验活动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不 仅可以表达想法,还常常根据项目设计的需要,与其他同学沟通协调,调动浑身解数处理项 目设立的目标或问题,处于不断的行动状态。 2.辐射其他课堂,扩大对政治人的科学认识。 本“政治人的成长”体验式教学源于专业基础课的《政治学原理》,但至今我们同样在 通识课、二专课、MPA同类课程课堂上运用,均取得良好评价。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不一 样的政治类课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获得学生较好的课程评价。学生在学校教 务处进行的通识课问卷调查中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应该在全校推广”。其他学院的学生将专 业学习与政治学理论的学习相结合,开展自主研究。 3.激发学生兴趣,使专业内化为能力 兴趣导向的学习是学习的最佳状态,也是学生持续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所在。体验式活动 破除了学生对“政治”的片面理解,尤其是将政治科学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的看法,有学生 在教学评价中说“恢复了他对政治的兴趣”。他们对自己周围的政治现象进行考察,比如考 察学校学生社团的运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等,尤其是学生的课程热情和兴趣能够持续化, 为解决课堂上发现的理论困境,学生自发研读经典,组织小组读书会进行交流探讨:并且学 生依据自己发现的问题自主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跨学院立项进行实证研究等。 总之,目前我们承担的《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中设计出的体验式案例遵循公共价值贴近 青年学生的的理念,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 好评。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给社会科学的课堂实验带来机会,使抽象的理论、发展了成千上百 年的理论在课堂里生动再现,学生既能发现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能发现在不同群体不同国情 下的新问题,拉近了理论与学生间的距离,也将理论拉入到现实
力”的偏差和“权利”的不作为等日常自己评价政治议题时抱怨的问题。由此反思自己,探 讨政治设计的科学化等,进而成长为一个理性的、客观的政治人。 四、“政治人的成长”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1、文科课堂教学落到行动,改变了课堂面貌 至今为止,我们在《政治人的成长》教学中探索出五个项目体验的理论模块,贯穿与整 个教学活动中,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体验活动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不 仅可以表达想法,还常常根据项目设计的需要,与其他同学沟通协调,调动浑身解数处理项 目设立的目标或问题,处于不断的行动状态。 2.辐射其他课堂,扩大对政治人的科学认识。 本“政治人的成长”体验式教学源于专业基础课的《政治学原理》,但至今我们同样在 通识课、二专课、MPA 同类课程课堂上运用,均取得良好评价。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不一 样的政治类课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获得学生较好的课程评价。学生在学校教 务处进行的通识课问卷调查中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应该在全校推广”。其他学院的学生将专 业学习与政治学理论的学习相结合,开展自主研究。 3.激发学生兴趣,使专业内化为能力 兴趣导向的学习是学习的最佳状态,也是学生持续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所在。体验式活动 破除了学生对“政治”的片面理解,尤其是将政治科学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的看法,有学生 在教学评价中说“恢复了他对政治的兴趣”。他们对自己周围的政治现象进行考察,比如考 察学校学生社团的运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等,尤其是学生的课程热情和兴趣能够持续化, 为解决课堂上发现的理论困境,学生自发研读经典,组织小组读书会进行交流探讨;并且学 生依据自己发现的问题自主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跨学院立项进行实证研究等。 总之,目前我们承担的《政治人的成长》课程中设计出的体验式案例遵循公共价值贴近 青年学生的的理念,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 好评。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给社会科学的课堂实验带来机会,使抽象的理论、发展了成千上百 年的理论在课堂里生动再现,学生既能发现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能发现在不同群体不同国情 下的新问题,拉近了理论与学生间的距离,也将理论拉入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