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谭中《谭云山立志超越的一生》) 7.下列对印度国家大学中国学院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视为在东方最早创办的“孔子学院”,其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意义重大 B.由泰戈尔于1924年提出初步建设计划,后由谭云山主持完成募捐和建设工作 C.建成揭幕仪式举办时间特殊,规格较高,中印政要特地来信或来电表示祝贺 D.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至今仍保留着阅读中文图书、交流以汉语为主的传统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谭云山富有理想,勇于担当,他为中印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泽被后人,深受赞誉。 B.出于对泰戈尔的仰慕,谭云山接受他的邀请,从国内辞职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 C.谭云山的《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真实的印度 谭云山倡议成立的“中印学会”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得到了泰戈尔的高度评价 E.谭云山一生辗转于国内、南洋和印度,最后却客死他乡,结局悲惨,令人痛心不已。 9.为什么说谭云山是“现代玄奘”,又不是“现代玄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B8.AD 9.①谭云山和玄奘一样,都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因此可称为“现代玄奘”。②谭 云山在印度“归西”而没有像玄奘一样归国,他的贡献主要是“东土送经”而不是玄奘般的 “西天取经”,所以说他不是“现代玄奘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印度国家大学中国学院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对词语的解说 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 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B项,结合文本内容“在国际大学开展中印文 化交流是泰戈尔1924年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1933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 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流的支持下,“中印学会’成立。泰戈尔听到这一消息, 喜出望外”分析可知,时间应该是1933年。 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B项,于文无据,“从国内辞职 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的信息原文中找不到。C项,无中生有,原文为“1932年和1935年, 谭云山先后完成《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印度提供了丰富的第 手资料。”没有说“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真实的印度”。E项,无中生有,“结局悲 惨”的信息在原文和相关链接中都找不到根据。 点睛:本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谭中《谭云山立志超越的一生》) 7. 下列对印度国家大学中国学院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视为在东方最早创办的“孔子学院”,其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意义重大。 B. 由泰戈尔于 1924 年提出初步建设计划,后由谭云山主持完成募捐和建设工作。 C. 建成揭幕仪式举办时间特殊,规格较高,中印政要特地来信或来电表示祝贺。 D. 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至今仍保留着阅读中文图书、交流以汉语为主的传统。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谭云山富有理想,勇于担当,他为中印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泽被后人,深受赞誉。 B. 出于对泰戈尔的仰慕,谭云山接受他的邀请,从国内辞职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 C. 谭云山的《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真实的印度。 D. 谭云山倡议成立的“中印学会”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得到了泰戈尔的高度评价。 E. 谭云山一生辗转于国内、南洋和印度,最后却客死他乡,结局悲惨,令人痛心不已。 9. 为什么说谭云山是“现代玄奘”,又不是“现代玄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AD 9. ①谭云山和玄奘一样,都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因此可称为“现代玄奘”。②谭 云山在印度“归西”而没有像玄奘一样归国,他的贡献主要是“东土送经”而不是玄奘般的 “西天取经”,所以说他不是“现代玄奘”。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印度国家大学中国学院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对词语的解说 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 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B 项,结合文本内容“在国际大学开展中印文 化交流是泰戈尔 1924 年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1933 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 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流的支持下,‘中印学会’成立。泰戈尔听到这一消息, 喜出望外”分析可知,时间应该是 1933 年。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B 项,于文无据,“从国内辞职 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的信息原文中找不到。C 项,无中生有,原文为“1932 年和 1935 年, 谭云山先后完成《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印度提供了丰富的第 一手资料。”没有说“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真实的印度”。E 项,无中生有,“结局悲 惨”的信息在原文和相关链接中都找不到根据。 点睛:本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