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937年在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建成的中国学院,堪称是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它培 养了大批中印友好往来的使者和学者,极大促进了中印友好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切功绩都和 个人分不开,他就是谭云山。谭云山和高僧玄奘一样,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西天取经”,谭云山是“东土送经”。 谭云山是湖南茶陵县人。1924年,他到南洋教书、办报。1927年7月,他在新加坡见到 慕名已久的印度“诗圣”泰戈尔,泰戈尔很喜欢这位热情有理想的年轻中国人,就真挚地邀 请他去印度国际大学工作 1928年9月,谭云山来到国际大学,他先在国际大学学习梵文并研究佛学和印度文化, 还开设了中文课程。同时,他不断给国内报刊写文章,介绍印度政局和印度文化。1932年和 1935年,谭云山先后完成《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印度提供了 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1931年,谭云山离开印度。离开前,他和印度朋友商量了一个计划,想多招收几个中国 学者到印度,在国际大学办个中国学院,目的在于讲授中文和传播中国文化。在国际大学开 展中印文化交流是泰戈尔1924年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现在这个重任落到了 谭云山的肩上。谭云山回国后到上海任教,除了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印度的情况,还 不停地为中印文化交流奔波。1933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 流的支持下,“中印学会”成立。泰戈尔听到这一消息,喜出望外,写信称赞“唯此伟大学 会,所以保持两国文化之永远交流”,并提议“宜速即于此间建一中国学院”。 1934年春,谭云山再次赴印,与泰戈尔商谈建立中国学院事宜。10月,谭云山回国,之 后用一年多时间,募集到了足够建筑中国学院的款项,购买了10万卷中文图书,募捐到图书 约5万卷。1936年,谭云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立即选择了一块最好的位置开工兴建中国学 院。1937年4月14日,正值孟加拉新年,中国学院建成并正式揭幕。泰戈尔亲自主持揭幕式, 还发表了激动人心的长篇讲话。甘地和尼赫鲁都写信对中国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蒋介 石也特地发电报给泰戈尔表示祝贺 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座中国学院可 以说是印度国土上的一块中国文化试验田,也可以视为中国在印度的“孔子学院”。学院大 楼柜子里的图书都是中文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以汉语为主,直到现在一切都没有改变 (摘编自孟昭毅《谭云山和东方最最早的“孔子学院”》) 【相关链接】谭云山是个“土包子”出身而最终被人誉为“现代玄奘”的人物, 谭云山却又不是“现代玄奘”,因为他没有像玄奘那样骑着白马归国,而是在印度“归西”1937 年在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建成的中国学院,堪称是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它培 养了大批中印友好往来的使者和学者,极大促进了中印友好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切功绩都和 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谭云山。谭云山和高僧玄奘一样,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西天取经”,谭云山是“东土送经”。 谭云山是湖南茶陵县人。1924 年,他到南洋教书、办报。1927 年 7 月,他在新加坡见到 慕名已久的印度“诗圣”泰戈尔,泰戈尔很喜欢这位热情有理想的年轻中国人,就真挚地邀 请他去印度国际大学工作。 1928 年 9 月,谭云山来到国际大学,他先在国际大学学习梵文并研究佛学和印度文化, 还开设了中文课程。同时,他不断给国内报刊写文章,介绍印度政局和印度文化。1932 年和 1935 年,谭云山先后完成《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印度提供了 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1931 年,谭云山离开印度。离开前,他和印度朋友商量了一个计划,想多招收几个中国 学者到印度,在国际大学办个中国学院,目的在于讲授中文和传播中国文化。在国际大学开 展中印文化交流是泰戈尔 1924 年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现在这个重任落到了 谭云山的肩上。谭云山回国后到上海任教,除了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印度的情况,还 不停地为中印文化交流奔波。1933 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 流的支持下,“中印学会”成立。泰戈尔听到这一消息,喜出望外,写信称赞“唯此伟大学 会,所以保持两国文化之永远交流”,并提议“宜速即于此间建一中国学院”。 1934 年春,谭云山再次赴印,与泰戈尔商谈建立中国学院事宜。10 月,谭云山回国,之 后用一年多时间,募集到了足够建筑中国学院的款项,购买了 10 万卷中文图书,募捐到图书 约 5 万卷。1936 年,谭云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立即选择了一块最好的位置开工兴建中国学 院。1937 年 4 月 14 日,正值孟加拉新年,中国学院建成并正式揭幕。泰戈尔亲自主持揭幕式, 还发表了激动人心的长篇讲话。甘地和尼赫鲁都写信对中国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蒋介 石也特地发电报给泰戈尔表示祝贺。 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座中国学院可 以说是印度国土上的一块中国文化试验田,也可以视为中国在印度的“孔子学院”。学院大 楼柜子里的图书都是中文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以汉语为主,直到现在一切都没有改变。 (摘编自孟昭毅《谭云山和东方最最早的“孔子学院”》) 【相关链接】谭云山是个“土包子”出身而最终被人誉为“现代玄奘”的人物,……但 谭云山却又不是“现代玄奘”,因为他没有像玄奘那样骑着白马归国,而是在印度“归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