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 派的传本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 兴,这三个说的是手法,这就是“六义"。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 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31篇)和《大雅》(74篇),是宫廷乐 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 《鲁颂》(4篇),和《商颂》 (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一周王朝直接统治地 而言的。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 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国风·周南国风·召南国风·邶风国风鄘风国风·卫风国风王 风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国风·唐风国风齐风国风秦风国风陈风国风桧 风国风·曹风国风豳风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 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一一典范的音 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 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 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 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 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 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 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 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 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 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茱荑"喻美人之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 一派的传本。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 比、兴,这三个说的是手法,这就是“六义”。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 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31篇)和《大雅》(74篇),是宫廷乐 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 (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 区——而言的。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 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 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 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 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 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 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 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 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 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 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 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 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 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 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