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会赞同收入分配上的完全平等,相反,多数人认为在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获得最 低收入的前提下,剩余的社会财富应按个人贡献来分配。①后来的研究也发现,人们 致同意低端职业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收人,也普遍认为高端职业应有较高的收 入,但是,对于多大程度的收入不平等才是公平的,意见分歧却很大。②吴忠民在 《社会公正论》一书中也提出,社会分层中的公正原则之一就是“各个阶层应当得到 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③基于此,本文关注人们在认可的收入不平等 程度上的差异模式。以下分别从结构、文化和变迁三种分析视角来回顾相关的实证 研究文献。 (一)社会分层与利己主义理论 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利己主义理论认为,人们的立场和观点取决于他们的自我利 益,那些占据优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出于对其既得利益受损的担心会倾向于维护现有 的分配状况,相反,弱势社会群体则希望通过平等化或再分配政策来获得更多的社 会资源。④职业作为社会地位分层的一个关键变量,经常被用来预测对收入不平等 的利己主义态度。但是,由于这一变量的操作化有时过于随意,其预期效应在实证 研究中并非总是能够得到验证。有趣的是,如果进一步将职业纳入阶级分析视角 许多分析结果都会支持利己主义理论。还有学者在比较研究了八个西方国家中人们 对再分配的态度后指出,阶级结构似乎在每一个社会中都导致了对于再分配的十分 相似的态度模式。⑤ 除职业或阶级外,收入和教育的影响也被用来证实利己主义理论。由于这些变 量的作用通常都与利己主义理论的预期相一致,在理解公众对于不平等的评判时, 利已主义态度已成为一个基本假设,直到最近学者们才开始重新审视并检验其正确 性。事实上,关于教育如何影响人们对不平等的态度,还有另一种截然相反的理论 James R. Kluegel and Eliot R. Smith, "Beliefs about Stratifica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7, 1981, pp, 29-56 ②参见 Jonathan Kelley and Krzysztof Zagorski,“ Economic Change and the legitimation of Inequality: The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 to the Free Market in Central-East Europe, 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 vol. 22, 2004, pp. 319-364 吴忠民:《社会公正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6页 James R. Kluegel and EliotR. Smith, Beliefs about Inequality: Americans' Views of What Is and What Ought to Be,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1986; Adam Szirmai Inequality Observed: A Study of Attitudes toward Income Inequality, Aldershot Hants, England: Avebury, 1988 6 Stefan Svallfors, "Worlds of Welfare and Attitudes to Redistribution: A Comparison of Eight Western Nations,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13, no. 3, 1997, pp中国社会科 学 2012年 第 3期 会赞 同收人分配上 的完全平等 ,相反 ,多数人认 为在保证 每个社会成 员都有权 获得最 低收入的前提下 ,剩余 的社会财富应按个人贡献来分配 。① 后来 的研究也 发现 ,人们 一 致 同意低端职业应该有一定程度 的合理 收人 ,也普 遍认 为高端职业 应有较 高 的收 入 ,但是 ,对 于多大程度 的收入不平 等才 是公平 的,意见 分歧 却很大 。② 吴 忠 民在 《社会公正论 》一 书中也提 出 ,社会分层 中的公正原则之一就是 “各个 阶层应 当得到 有所差别 的并且是恰如其分 的回报”。③ 基于此 ,本文关注人们在认可 的收入不平等 程度 上的差异模式 。以下分别从 结构 、文化 和变迁 三种分 析视角来 回顾相 关的实证 研 究 文献 。 (一 )社会分层与利 己主义理论 最简单 和最直接 的利 己主义 理论认 为 ,人们 的立场 和观点取决 于他们 的 自我利 益 ,那些 占据优 势地位 的社会群体 出于对其 既得利 益受损 的担心会倾 向于维护现有 的分配状况 ,相反 ,弱势社会群体 则希望 通过平 等化或再 分配政 策来获得 更多 的社 会资源 。④ 职业作为社会地位分层 的一个关 键变 量 ,经 常被用来 预测 对收入 不平 等 的利 己主义态度 。但是 ,由于这一变量 的操 作化 有时过 于 随意 ,其 预期效应 在实证 研究 中并非总是能够得 到验证 。有趣 的是 ,如 果进 一步 将 职业 纳入 阶级 分 析视 角 , 许多分析结果都会支持利 己主义理论 。还 有学者 在 比较研 究 了八 个西方 国家 中人 们 对再分配 的态度后指 出,阶级结构似乎 在每一个 社会 中都导致 了对于再 分配 的十分 相似 的态度模 式 。⑤ 除职业或阶级外 ,收人和教育 的影 响也被 用来证 实利 己主义理论 。由于这些 变 量 的作用通常都与利 己主义 理论 的预 期相 一致 ,在 理解 公众 对 于不平 等 的评判 时 , 利 己主义态度 已成为一个基本假设 ,直 到最近学 者们才 开始重新 审视并 检验其 正确 性 。事实上 ,关于教育如何影响人们对不平等 的态度 ,还有另 一种截 然相 反 的理 论 ① JamesR.KluegelandEliotR.Smith,“BeliefsaboutStratification,”AnnualReview ofSociology,VO1.7,1981,PP.29—56. ② 参 见 JonathanKelleyandKrzysztofZagorski,“EconomicChangeandtheLegitimation of Inequality: The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 to the Free M arket in CentralEast Europe,”ResearchinSocialStratificationandMobility,VO1.22,2004,PP.3l9-364. ③ 吴 忠 民 :《社 会公 正论 》,济 南 : 山东人 民出版 社 ,2004年 ,第 246页 。 ④ JamesR.KluegelandEliotR.Smith BeliefsaboutInequality:Americans:ViewsO{ W 口 Isand W n OughttoBe, New York:AldinedeGruyter,1986;Adam Szirmai, Inequality Observed:A Study of Attitudestoward IncomeInequality,Aldershot, Hants,England:Avebury,1988. ⑤ StefanSvallfors,“WorldsofWelfareandAttitudestoRedistribution:A Comparisonof EightW estern Nations,” European SociologicalReview , vo1. 13, no. 3, 1997,PP. 283—304. · 116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