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章陶渊明及乐府诗 教学目标:学习陶渊明及乐府的相关知识,结合《饮酒》其五学习陶诗的田园诗 特色,结合《西洲曲 学习乐府民歌的特色 教学重点:陶诗的田园诗特色,《西洲曲》乐府民歌的特色 教学难点:《饮酒》其五“真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互动式教学、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饮酒》其五 一、简介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序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晚年更名为潜。曾作过 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就弃官归隐。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 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有《靖节先生集》。 享年六十三岁,有五十余年在家乡农村过若隐居生活,是一位真隐士。他写 了许多动人的诗歌 大多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村 诗中描绘优美的农村风光 咏饮酒抚琴、读书赋诗、访问邻里、闲话桑麻的种种情趣,抒发了对这种宁静 逸生活的由衷喜爱,表现了冲淡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陶渊明是古代田园诗诗 派的开创者,正如朱自清所说“田园诗才是陶渊明的独创”。钟嵘《诗品》称之 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 源记》 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 一种特殊的 “自然”哲学。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 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 求的人生:他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 二、 诗歌解析: 1、“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 休的官僚社会。“心远”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隔离而冷漠的态度,所居之 处由此变得僻静。前四句平易如同口语,但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 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毫无人为痕迹,“自有诗人以来, 无此四句”(王安石 2、闲逸自在的诗人在摘采菊花时,无意间见到静穆高远的南山,南山飘荡 的云霭、返飞的归鸟,使诗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3、这种精神境界,留给人一种无尽的向往。提示全诗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同时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体味,去咀嚼。 真意即诗的主题: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景),体现了自 然的伟大、圆满、充实、自在自足 、无外求的本质 人短促的 三,除了归依自 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 么可追求的呢?(理),体现了诗人平和淡泊、怡然自得之情(情)。 整诗情味极为浓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 第三章 陶渊明及乐府诗 教学目标:学习陶渊明及乐府的相关知识,结合《饮酒》其五学习陶诗的田园诗 特色,结合《西洲曲》学习乐府民歌的特色 教学重点:陶诗的田园诗特色,《西洲曲》乐府民歌的特色 教学难点:《饮酒》其五“真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互动式教学、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饮酒》其五 一、简介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晚年更名为潜。曾作过 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就弃官归隐。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 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有《靖节先生集》。 享年六十三岁,有五十余年在家乡农村过着隐居生活,是一位真隐士。他写 了许多动人的诗歌,大多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材,诗中描绘优美的农村风光,歌 咏饮酒抚琴、读书赋诗、访问邻里、闲话桑麻的种种情趣,抒发了对这种宁静闲 逸生活的由衷喜爱,表现了冲淡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陶渊明是古代田园诗诗 派的开创者,正如朱自清所说“田园诗才是陶渊明的独创”。钟嵘《诗品》称之 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 源记》。 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自然”哲学。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 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 求的人生;他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 二、诗歌解析: 1、“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 休的官僚社会。“心远”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隔离而冷漠的态度,所居之 处由此变得僻静。前四句平易如同口语,但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 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毫无人为痕迹,“自有诗人以来, 无此四句”(王安石)。 2、闲逸自在的诗人在摘采菊花时,无意间见到静穆高远的南山,南山飘荡 的云霭、返飞的归鸟,使诗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3、这种精神境界,留给人一种无尽的向往。提示全诗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同时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体味,去咀嚼。 真意即诗的主题: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景),体现了自 然的伟大、圆满、充实、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人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 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 么可追求的呢?(理),体现了诗人平和淡泊、怡然自得之情(情)。 整诗情味极为浓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