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陶渊明及乐府诗 教学目标:学习陶渊明及乐府的相关知识,结合《饮酒》其五学习陶诗的田园诗 特色,结合《西洲曲 学习乐府民歌的特色 教学重点:陶诗的田园诗特色,《西洲曲》乐府民歌的特色 教学难点:《饮酒》其五“真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互动式教学、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饮酒》其五 一、简介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序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晚年更名为潜。曾作过 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就弃官归隐。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 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有《靖节先生集》。 享年六十三岁,有五十余年在家乡农村过若隐居生活,是一位真隐士。他写 了许多动人的诗歌 大多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村 诗中描绘优美的农村风光 咏饮酒抚琴、读书赋诗、访问邻里、闲话桑麻的种种情趣,抒发了对这种宁静 逸生活的由衷喜爱,表现了冲淡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陶渊明是古代田园诗诗 派的开创者,正如朱自清所说“田园诗才是陶渊明的独创”。钟嵘《诗品》称之 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 源记》 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 一种特殊的 “自然”哲学。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 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 求的人生:他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 二、 诗歌解析: 1、“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 休的官僚社会。“心远”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隔离而冷漠的态度,所居之 处由此变得僻静。前四句平易如同口语,但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 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毫无人为痕迹,“自有诗人以来, 无此四句”(王安石 2、闲逸自在的诗人在摘采菊花时,无意间见到静穆高远的南山,南山飘荡 的云霭、返飞的归鸟,使诗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3、这种精神境界,留给人一种无尽的向往。提示全诗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同时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体味,去咀嚼。 真意即诗的主题: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景),体现了自 然的伟大、圆满、充实、自在自足 、无外求的本质 人短促的 三,除了归依自 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 么可追求的呢?(理),体现了诗人平和淡泊、怡然自得之情(情)。 整诗情味极为浓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
第三章 陶渊明及乐府诗 教学目标:学习陶渊明及乐府的相关知识,结合《饮酒》其五学习陶诗的田园诗 特色,结合《西洲曲》学习乐府民歌的特色 教学重点:陶诗的田园诗特色,《西洲曲》乐府民歌的特色 教学难点:《饮酒》其五“真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互动式教学、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饮酒》其五 一、简介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人,晚年更名为潜。曾作过 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就弃官归隐。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 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有《靖节先生集》。 享年六十三岁,有五十余年在家乡农村过着隐居生活,是一位真隐士。他写 了许多动人的诗歌,大多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材,诗中描绘优美的农村风光,歌 咏饮酒抚琴、读书赋诗、访问邻里、闲话桑麻的种种情趣,抒发了对这种宁静闲 逸生活的由衷喜爱,表现了冲淡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陶渊明是古代田园诗诗 派的开创者,正如朱自清所说“田园诗才是陶渊明的独创”。钟嵘《诗品》称之 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 源记》。 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自然”哲学。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 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 求的人生;他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 二、诗歌解析: 1、“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 休的官僚社会。“心远”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隔离而冷漠的态度,所居之 处由此变得僻静。前四句平易如同口语,但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 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毫无人为痕迹,“自有诗人以来, 无此四句”(王安石)。 2、闲逸自在的诗人在摘采菊花时,无意间见到静穆高远的南山,南山飘荡 的云霭、返飞的归鸟,使诗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3、这种精神境界,留给人一种无尽的向往。提示全诗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同时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体味,去咀嚼。 真意即诗的主题: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景),体现了自 然的伟大、圆满、充实、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人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 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 么可追求的呢?(理),体现了诗人平和淡泊、怡然自得之情(情)。 整诗情味极为浓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
第二节乐府诗 一、“乐府”的含义: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含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 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称为“乐府”。同时 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 一概称为“乐府”。 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 “新乐府”。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东坡乐府》)、曲(《东篱乐府》)的 别称,因这两种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是配乐演唱的。 二、汉乐府诗的特色及成就: 1、“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 有倾诉生活艰难困顿的。《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 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两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 笪答,行当折,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褥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 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 不伤悲,不能己。”“挥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 “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有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 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 有写爱情婚姻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十五从军行》、《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3、汉乐府民歌使用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越来越占优势)。 4、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妇病行》、《上邪》。 西洲曲 一、诗歌解析: 1、前四句为序曲:爱情发源地及少女形象 (1)西洲,乃爱情之摇篮:梅花,乃爱情之象征。“忆”、“下”、“折”、“寄” 是一往深情的表现, (2)少女之自我写照(谁忆),含蓄不露(少女自怜自惜之情) 2、中间二十四句为全诗主体:少女的四季相思之情 ()少女重游魂牵梦绕的爱情发源地西洲。 (2)少女自西洲还家所见自家门前景物,伯劳好单栖,暗喻女子之孤单(时序 自然推移到夏】 日风吹叶落,误以为情人足音,乃趋身出迎。(相思之深 (④)久别之人日日盼郎,而郎不至的失落心态,红莲夏末开花,时节又移。(相 思) (⑤)“秋”季节再转变,莲花、荷叶掩映的清幽之境
第二节 乐府诗 一、“乐府”的含义: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含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 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称为“乐府”。同时, 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一概称为“乐府”。继 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 “新乐府”。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东坡乐府》)、曲(《东篱乐府》)的 别称,因这两种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是配乐演唱的。 二、汉乐府诗的特色及成就: 1、“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 有倾诉生活艰难困顿的。《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 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两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 笪笞,行当折 ,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褥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 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 不伤悲,不能已。”“挥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 “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有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 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 有写爱情婚姻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十五从军行》、《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3、汉乐府民歌使用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越来越占优势)。 4、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妇病行》、《上邪》。 西 洲 曲 一、诗歌解析: 1、前四句为序曲:爱情发源地及少女形象 ⑴西洲,乃爱情之摇篮;梅花,乃爱情之象征。“忆”、“下”、“折”、“寄” 是一往深情的表现。 ⑵少女之自我写照(谁忆),含蓄不露(少女自怜自惜之情)。 2、中间二十四句为全诗主体:少女的四季相思之情 ⑴少女重游魂牵梦绕的爱情发源地西洲。 ⑵少女自西洲还家所见自家门前景物,伯劳好单栖,暗喻女子之孤单(时序 自然推移到夏)。 ⑶少女忽闻风吹叶落,误以为情人足音,乃趋身出迎。(相思之深) ⑷久别之人日日盼郎,而郎不至的失落心态,红莲夏末开花,时节又移。(相 思) ⑸“秋”季节再转变,莲花、荷叶掩映的清幽之境
(6)“莲子”谐音“怜子”(爱你)莲子喻秋水,相似之处“青”。青者,清也, 在女子心中,情郎之性情清如秋水,教女儿怎能不爱? 女子对莲子之珍惜 ,“莲心彻底红”喻爱心之彻底赤诚 (8)忆郎实己成为女子全部的精神活动,鸿雁传书,寄希望于鸿雁捎来情郎书 信。 (⑨)满天鸿雁,并无一字书信,故上青楼(唐宋时才用青楼指妓女居处)遥望 情郎。 ⑩纵是百尺高楼也组不见T北之桔郎.子尽口凸立烂杆望穿秋水 低垂双手,见其忧伤痛苦之沉重,女子高楼仁立,凝望之形象,实美如 尊白玉雕像。 四“自”“空”以大自然与自己不相干,揭示自己的寂寞感、失落感。 2、后四句是尾声:化实为虚,再抒无极无限的相思之情。 ①)碧海之悠悠与梦思怀想之悠悠一样,皆无极无垠,江北情郎之愁恨亦如我 之愁恨,皆绵绵无尽。 (②)拟人化,南风吹我重梦又到西洲,又回到爱情摇篮地。 二、思想内容: 这首诗是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其对江北情郎的无极相思,诗中所写 爱情是清如秋水纯情,更具有一种择善而固执不舍的向上精神。 注:这位少女的情侣用“忆” 的方式来抒写,所以全诗都作男子诉说的口气, 是抒情主人因忆念他的情侣而想象对方亦想念他,通过“她”的种种情状的描写 生动地塑造了一位美丽轻灵、纯洁多情的少女形象。(有关此诗主题另一种说法) 三、艺术特色: 1、以情为中心,巧妙构思,具有回环宛转之美。以时间言,则从冬至春 从夏至秋,兼以日日夜夜,已极四季相思,日夜相思。以空间言,则相思于西洲 于门前,于南塘,于高楼,于天,于海,相思无往不在,遍及其生活空间。整诗 意境起于西洲,终于西洲(起是实到,结是梦到,虚实相生)构思遣境回环宛转 之美,乃是绵绵情思固执不舍之体现。 2,在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下西洲、折梅、寄梅、采莲、弄莲、置 莲、望飞鸿、上青楼、卷帘等,深情的思念推动着她不停的行动。 3、全诗多用比兴,皆取江南风光比兴。 4、全诗用五言句式,四句一换韵,多用接字法,既季婉含蓄,又富有节奏 感(音节特美),读来音调和美,声情摇曳:语言多用谐音双关,既委婉含蓄又 想像丰富
⑹“莲子”谐音“怜子”(爱你)莲子喻秋水,相似之处“青”。青者,清也, 在女子心中,情郎之性情清如秋水,教女儿怎能不爱? ⑺女子对莲子之珍惜,“莲心彻底红”喻爱心之彻底赤诚。 ⑻忆郎实已成为女子全部的精神活动,鸿雁传书,寄希望于鸿雁捎来情郎书 信。 ⑼满天鸿雁,并无一字书信,故上青楼(唐宋时才用青楼指妓女居处)遥望 情郎。 ⑽纵是百尺高楼也望不见江北之情郎,女子尽日伫立栏杆,望穿秋水。 ⑾低垂双手,见其忧伤痛苦之沉重,女子高楼伫立,凝望之形象,实美如一 尊白玉雕像。 ⑿“自”“ 空”以大自然与自己不相干,揭示自己的寂寞感、失落感。 2、后四句是尾声:化实为虚,再抒无极无限的相思之情。 ⑴碧海之悠悠与梦思怀想之悠悠一样,皆无极无垠,江北情郎之愁恨亦如我 之愁恨,皆绵绵无尽。 ⑵拟人化,南风吹我重梦又到西洲,又回到爱情摇篮地。 二、思想内容: 这首诗是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其对江北情郎的无极相思,诗中所写 爱情是清如秋水纯情,更具有一种择善而固执不舍的向上精神。 注:这位少女的情侣用“忆”的方式来抒写,所以全诗都作男子诉说的口气, 是抒情主人因忆念他的情侣而想象对方亦想念他,通过“她”的种种情状的描写, 生动地塑造了一位美丽轻灵、纯洁多情的少女形象。(有关此诗主题另一种说法) 三、艺术特色: 1、以情为中心,巧妙构思,具有回环宛转之美。以时间言,则从冬至春、 从夏至秋,兼以日日夜夜,已极四季相思,日夜相思。以空间言,则相思于西洲, 于门前,于南塘,于高楼,于天,于海,相思无往不在,遍及其生活空间。整诗 意境起于西洲,终于西洲(起是实到,结是梦到,虚实相生)构思遣境回环宛转 之美,乃是绵绵情思固执不舍之体现。 2、在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下西洲、折梅、寄梅、采莲、弄莲、置 莲、望飞鸿、上青楼、卷帘等,深情的思念推动着她不停的行动。 3、全诗多用比兴,皆取江南风光比兴。 4、全诗用五言句式,四句一换韵,多用接字法,既委婉含蓄,又富有节奏 感(音节特美),读来音调和美,声情摇曳;语言多用谐音双关,既委婉含蓄又 想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