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诗经》与《楚辞》 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相关知识,赏析《关雎》、《蒹葭》、《湘夫 人》 教学重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结合《关雎》、《蒹葭》学习《诗经》的特色,结 合《湘夫人》学习楚辞的特色 教学难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蒹葭》朦胧的诗境,《湘夫人》的心理描写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互动式教学、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诗经的相关知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 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是我国古典 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 2、《诗经》的成书过程:十五国风通过王官采诗、各国献诗、太师收集整理 等各种渠道采集集中到主管部门配制乐曲或校正音律,予以应用和流传。春秋未 期的孔子对当时流传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编订工作。 3、《诗经》六义: 《毛诗序》为流传于世的《诗经》作序文:“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日 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日雅,六曰领。” 风是配合土乐(地方音乐)的各地民歌和一部分仿民歌作品。 雅是用雅乐(正乐)配合的用于朝会、燕享的乐歌,雅诗是这些乐歌的歌词, 多是贵族创作的政治抒情诗。 颂是庙堂祭祀乐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传》),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 发情志。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是比喻和比拟,也就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某种相 似点来打比方,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先描绘某种事物的形象,用以引起所 要咏唱的内容
第一章 《诗经》与《楚辞》 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相关知识,赏析《关雎》、《蒹葭》、《湘夫 人》 教学重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结合《关雎》、《蒹葭》学习《诗经》的特色,结 合《湘夫人》学习楚辞的特色 教学难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蒹葭》朦胧的诗境,《湘夫人》的心理描写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互动式教学、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诗经的相关知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160 篇)、雅(105 篇)、颂(40 篇),是我国古典 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 2、《诗经》的成书过程:十五国风通过王官采诗、各国献诗、太师收集整理 等各种渠道采集集中到主管部门配制乐曲或校正音律,予以应用和流传。春秋末 期的孔子对当时流传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编订工作。 3、《诗经》六义: 《毛诗序》为流传于世的《诗经》作序文:“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 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是配合土乐(地方音乐)的各地民歌和一部分仿民歌作品。 雅是用雅乐(正乐)配合的用于朝会、燕享的乐歌,雅诗是这些乐歌的歌词, 多是贵族创作的政治抒情诗。 颂是庙堂祭祀乐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传》),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 发情志。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是比喻和比拟,也就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某种相 似点来打比方,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先描绘某种事物的形象,用以引起所 要咏唱的内容
风、雅、颂是诗体,赋、比、兴是师法(表现方法)。 4、《诗经》的艺术形式: 重章叠唱:就是全篇各章的结构和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 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反复咏唱。重章叠唱,便于记忆,利于传唱,能加强诗的 音乐效果,加强主题的感染力量,层层推进诗意。 5、《诗经》的语言:以四言句式为主,双声词、叠韵词、双声兼叠韵词,叠 字、叠句,加强《诗经》语言的音韵美。 运用叠字描绘景物形态,描写人物心理或神态,描述人或物的动态,增强它 们的形象性(蒹葭苍苍)。运用叠字拟声,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 临其境的实感(关关雎鸠)。 6、《诗经》的押韵: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优美的韵律,它们起源于《诗经》 优良的艺术传统。(影响较深的几种韵式) ()偶句韵,即单句不押韵,双句押韵。汉魏的古体诗,唐的近体诗都继承这 种韵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韵式。 (②)首字入韵的偶句韵。后世的古诗绝句多继承这一韵式,五律、七律诗也有 首句入韵的,也都是《诗经》这一韵式的继承。 (3)句句韵,全章不论多少句,句句用韵。汉魏乐府和七言古诗中也有句句韵 的。如曹丕《燕歌行》。 第二节关雎 “周南”是周公所治的南国,“召南”是召公所治的南国,以陕地(今河南陕 县)为分界线,其东为“周南”,大体上是从洛阳向南抵湖北北部江、汉一带。据 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 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朗读《关雎》。 一、诗歌解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象声词。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 们情意专一。窈究淑女,君子好速。速:(佳住)之借字,(佳佳),双鸟之意。 第一章,以雎鸠合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同 时兼有比拟下面所咏之辞的作用,表示了君子追求淑女的主题。以“窈窕淑女
风、雅、颂是诗体,赋、比、兴是师法(表现方法)。 4、《诗经》的艺术形式: 重章叠唱:就是全篇各章的结构和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 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反复咏唱。重章叠唱,便于记忆,利于传唱,能加强诗的 音乐效果,加强主题的感染力量,层层推进诗意。 5、《诗经》的语言:以四言句式为主,双声词、叠韵词、双声兼叠韵词,叠 字、叠句,加强《诗经》语言的音韵美。 运用叠字描绘景物形态,描写人物心理或神态,描述人或物的动态,增强它 们的形象性(蒹葭苍苍)。运用叠字拟声,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 临其境的实感(关关雎鸠)。 6、《诗经》的押韵: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优美的韵律,它们起源于《诗经》 优良的艺术传统。(影响较深的几种韵式) ⑴偶句韵,即单句不押韵,双句押韵。汉魏的古体诗,唐的近体诗都继承这 种韵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韵式。 ⑵首字入韵的偶句韵。后世的古诗绝句多继承这一韵式,五律、七律诗也有 首句入韵的,也都是《诗经》这一韵式的继承。 ⑶句句韵,全章不论多少句,句句用韵。汉魏乐府和七言古诗中也有句句韵 的。如曹丕《燕歌行》。 第二节 关 雎 “周南”是周公所治的南国,“召南”是召公所治的南国,以陕地(今河南陕 县)为分界线,其东为“周南”,大体上是从洛阳向南抵湖北北部江、汉一带。据 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 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朗读《关雎》。 一、诗歌解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象声词。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 们情意专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逑:(隹隹)之借字,(隹隹),双鸟之意。 第一章,以雎鸠合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同 时兼有比拟下面所咏之辞的作用,表示了君子追求淑女的主题。以“窈窕淑女
君子好逮”为纲目,统摄全诗。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水草名。流:朱熹《诗集解》“顺水流而 取之也”,亦可解为顺水飘荡。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睡醒,寐:睡眠。第 二章,“参差荇菜”承上而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 女之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表现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 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注:《关雎》原作三章,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 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服:语气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第三章,抒 发求之不得的忧思。此章承上启下,为一篇之关键,有此章,才使下文“友之” “乐之”的快足意满之感自然流出,使整诗文脉顺畅,气势不减弱。对思念情人 的心理描写写的生动逼真,正可谓“哀而不伤”。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五弦或七弦。瑟:二 十五弦或五十弦。参差荇菜,左右苇之。笔:音帽,有选择之意。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以荇菜既得而“采之”“笔之”,兴 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友之”“乐之”极写快意满足而又不涉于侈靡, 正所谓“乐而不淫”。(注:关于此二章内容的另一说,描写君子想象中与淑女欢 聚的情景。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 二、《关雎》的写作特征: 1、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同时兼有比拟下面所咏之辞的作用,表示了君子追求淑女的主题。“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 2、偶句韵:鸠、洲、逮,属幽部:流、求,幽部:得、服、侧,职部:采 友,之部:笔、乐,宵部:全诗三次换韵,虚字“之”不入韵,虚字前一字入韵, 用韵的参差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采用双声、叠韵词,增强诗歌 音调的和谐美与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叠韵,参差双声,辗转双声叠韵,用 这类词语摹拟淑女形象,描写景物荇菜,修饰动作反侧,皆写得活泼逼真,声情 并茂。 3、全诗用四言句式、重章叠句、反复吟咏,感情有发展,主题不断深化。 三、所抒之情:
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诗。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水草名。流:朱熹《诗集解》“顺水流而 取之也”,亦可解为顺水飘荡。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寤:睡醒,寐:睡眠。第 二章,“参差荇菜”承上而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 女之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表现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 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注:《关雎》原作三章,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 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服:语气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第三章,抒 发求之不得的忧思。此章承上启下,为一篇之关键,有此章,才使下文“友之” “乐之”的快足意满之感自然流出,使整诗文脉顺畅,气势不减弱。对思念情人 的心理描写写的生动逼真,正可谓“哀而不伤”。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五弦或七弦。瑟:二 十五弦或五十弦。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芼:音帽,有选择之意。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 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友之”“乐之”极写快意满足而又不涉于侈靡, 正所谓“乐而不淫”。(注:关于此二章内容的另一说,描写君子想象中与淑女欢 聚的情景。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 二、《关雎》的写作特征: 1、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同时兼有比拟下面所咏之辞的作用,表示了君子追求淑女的主题。“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 2、偶句韵:鸠、洲、逑,属幽部;流、求,幽部;得、服、侧,职部;采、 友,之部;芼、乐,宵部;全诗三次换韵,虚字“之”不入韵,虚字前一字入韵, 用韵的参差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采用双声、叠韵词,增强诗歌 音调的和谐美与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叠韵,参差双声,辗转双声叠韵,用 这类词语摹拟淑女形象,描写景物荇菜,修饰动作反侧,皆写得活泼逼真,声情 并茂。 3、全诗用四言句式、重章叠句、反复吟咏,感情有发展,主题不断深化。 三、所抒之情:
整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 喜悦。 《关雎》今译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棲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君子想要配成双。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纯洁美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漫漫长夜相思长,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挑右选来摘采。纯洁美丽好姑娘,钟鼓奏乐娶过来。 第三节兼葭 一、诗歌解析: 1、第一章四个层次 ①)蒹菠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蒹,获苇。葭,芦苇。蒹葭在这里泛指芦苇。 苍苍:茂盛的意思。以蒹葭起兴,情景交融。描绘即目所见景物,深秋早晨凄清 明净的河边之美景,点明时间、地点,同时又烘托气氛,蕴含诗人凄婉的感情, 情景交融。以蒹葭起兴,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 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那人。虚点其地,顿生惆怅之情,承上启下。 指出心上人在水一方,虚点其地似乎近在跟前,却可望而不可即,抒情主人公虽 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却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 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惘的情致。此二句承上启下,不仅和前两句融合无间,又 为后四句抒发诗人与日思夜想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作铺垫。 (3)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回:逆流而上。阻:阻难,艰险。从:跟从,追 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顺流而下。宛:好象。并列的两个层次,分 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涧从之,道阻且 长”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 “宛”字将实在处所一笔拎空,“伊人”却可望而不可即。既逆流,又顺流,百 般追寻,可见主人公对爱的执着追求: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始终无法 和心上人相会诉衷肠,怅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 体而充分的展现
整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 喜悦。 《关雎》今译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棲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君子想要配成双。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纯洁美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漫漫长夜相思长,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挑右选来摘采。纯洁美丽好姑娘,钟鼓奏乐娶过来。 第三节 蒹 葭 一、诗歌解析: 1、第一章四个层次 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蒹,荻苇。葭,芦苇。蒹葭在这里泛指芦苇。 苍苍:茂盛的意思。以蒹葭起兴,情景交融。描绘即目所见景物,深秋早晨凄清 明净的河边之美景,点明时间、地点,同时又烘托气氛,蕴含诗人凄婉的感情, 情景交融。以蒹葭起兴,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 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⑵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那人。虚点其地,顿生惆怅之情,承上启下。 指出心上人在水一方,虚点其地似乎近在眼前,却可望而不可即,抒情主人公虽 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却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 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惘的情致。此二句承上启下,不仅和前两句融合无间,又 为后四句抒发诗人与日思夜想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作铺垫。 ⑶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回:逆流而上。阻:阻难,艰险。从:跟从,追 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顺流而下。宛:好象。并列的两个层次,分 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 长”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 “宛”字将实在处所一笔拎空,“伊人”却可望而不可即。既逆流,又顺流,百 般追寻,可见主人公对爱的执着追求;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始终无法 和心上人相会诉衷肠,怅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 体而充分的展现
2、第二、三章:同样四个层次 (1)为霜一一未晞一一未已:晞:音西,干。已:停止。未已指未干。时间的 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②)一方一一之湄一一之涘: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涘:音四,水边。 反复渲染似近在眼前,却可望而不可即所在的惆怅之情,同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 3)长一一跻一一右:跻:登高。这里指道路坎坷,难以攀登。右:迂回曲折。 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更深入地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④)央一一坻一一祉:坻:水中的小沙洲。祉:音止,水中的沙滩。地点的变 化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层层深入地表现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失望惆怅之 注:此诗主题的几种观点。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或以为 襄公求贤尚德之作,或以为思贤招隐之词,或以为朋友想念之吟等) 二、《兼葭》的写作特征: 1、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白露为霜(未晞、 未己)”描绘深秋早晨凄清明净的河边美景,烘托气氛,蕴含诗人凄婉的感情,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2、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兼葭苍苍(凄凄、采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深秋早晨凄清、明净、哀婉的河边美景起兴,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者追求、可望不 可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3、全诗以四言句式为主,重章叠唱,一唱三叹,使诗不仅具有形式美、音 乐美,同时重章叠唱中景物有变化,感情有发展,主题不断深化。首句入韵的偶 句韵:苍、霜、方、长、央,阳部:凄、晞、湄、跻、坻,脂部:采、已、涘、 右(音以)、让,之部:极富音乐的回环之美。 4、象征性的诗歌意境:通过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 建构了象征性的诗歌意境。事实的虚化:追寻者、地点、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 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朦胧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 事实的虚化、朦胧,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意象的空灵:“在 水一方”,可望不可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这里,由于追
2、第二、三章:同样四个层次 ⑴为霜——未晞——未已:晞:音西,干。已:停止。未已指未干。时间的 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⑵一方——之湄——之涘: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涘:音四,水边。 反复渲染似近在眼前,却可望而不可即所在的惆怅之情,同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 ⑶长——跻——右:跻:登高。这里指道路坎坷,难以攀登。右:迂回曲折。 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更深入地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⑷央——坻——沚:坻:水中的小沙洲。沚:音止,水中的沙滩。地点的变 化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层层深入地表现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失望惆怅之 情。 注:此诗主题的几种观点。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或以为 襄公求贤尚德之作,或以为思贤招隐之词,或以为朋友想念之吟等) 二、《蒹葭》的写作特征: 1、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白露为霜(未晞、 未已)”描绘深秋早晨凄清明净的河边美景,烘托气氛,蕴含诗人凄婉的感情,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2、比兴手法的运用:以“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深秋早晨凄清、明净、哀婉的河边美景起兴,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不 可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3、全诗以四言句式为主,重章叠唱,一唱三叹,使诗不仅具有形式美、音 乐美,同时重章叠唱中景物有变化,感情有发展,主题不断深化。首句入韵的偶 句韵:苍、霜、方、长、央,阳部;凄、晞、湄、跻、坻,脂部;采、已、涘、 右(音以)、沚,之部;极富音乐的回环之美。 4、象征性的诗歌意境:通过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 建构了象征性的诗歌意境。事实的虚化:追寻者、地点、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 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朦胧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 事实的虚化、朦胧,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意象的空灵:“在 水一方”,可望不可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这里,由于追
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 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 从而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洄从之,道 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 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 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 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 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三、所抒之情: 写诗人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抒发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失望惆怅之 情。 《蒹葭》今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 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 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 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第四节湘夫人 一、《楚辞》相关常识 1、《楚辞》:是战国时期由屈原所创制的产生于楚因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代表作家作品: 屈原《离骚》、《九歌》、《九章》,宋玉《九辩》等。“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 吏列传》“(朱)买臣以‘楚辞’与(严)助俱幸”。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 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的作品和自己写的 《九叹》汇成一集,称为《楚辞》,其中最重要的是屈原的作品。这是我国文学 史上第一本《楚辞》专集
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 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 从而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洄从之,道 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 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 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 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 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三、所抒之情: 写诗人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抒发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失望惆怅之 情。 《蒹葭》今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 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 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 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第四节 湘 夫 人 一、《楚辞》相关常识 1、《楚辞》:是战国时期由屈原所创制的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代表作家作品: 屈原《离骚》、《九歌》、《九章》,宋玉《九辩》等。“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 吏列传》“(朱)买臣以‘楚辞’与(严)助俱幸”。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 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的作品和自己写的 《九叹》汇成一集,称为《楚辞》,其中最重要的是屈原的作品。这是我国文学 史上第一本《楚辞》专集
2、《楚辞》的诗歌形式:屈原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同时又对 楚国民歌加以革新、提炼,进而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的新诗歌形 式一一楚辞体(又称“骚体”)。这种新诗形式,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铺排夸饰, 词藻华美,对偶工巧,想象丰富,篇幅宏大,大量运用“兮”字,比起《诗经》 来,更便于表达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抒写奔腾澎湃的激情。 3、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 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 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 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后有上官大夫在 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 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 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这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问题。先是秦使张仪入楚,以财物贿赂 佞臣新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用欺骗手法破坏了楚齐联盟。怀王发现上当后, 大举发兵攻秦。可是,丹阳、蓝田战役相继失败,并丧失汉中之地。此时屈原曾 受命使齐修复旧盟,但似乎没有结果。此后由于怀王外交上举措失当,楚国接连 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陷入困境。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一度被 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 怀王三十年,秦人诱骗怀王会于武关。屈原曾极力劝阻,而怀王的小儿子子 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在怀王被扣后, 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 的第七年,竞然与秦结为婚烟,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 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 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 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 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 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他自杀的日子,可能
2、《楚辞》的诗歌形式:屈原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同时又对 楚国民歌加以革新、提炼,进而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的新诗歌形 式——楚辞体(又称“骚体”)。这种新诗形式,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铺排夸饰, 词藻华美,对偶工巧,想象丰富,篇幅宏大,大量运用“兮”字,比起《诗经》 来,更便于表达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抒写奔腾澎湃的激情。 3、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 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 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 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后有上官大夫在 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 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 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这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问题。先是秦使张仪入楚,以财物贿赂 佞臣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用欺骗手法破坏了楚齐联盟。怀王发现上当后, 大举发兵攻秦。可是,丹阳、蓝田战役相继失败,并丧失汉中之地。此时屈原曾 受命使齐修复旧盟,但似乎没有结果。此后由于怀王外交上举措失当,楚国接连 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陷入困境。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一度被 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 怀王三十年,秦人诱骗怀王会于武关。屈原曾极力劝阻,而怀王的小儿子子 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在怀王被扣后, 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 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 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 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 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 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 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他自杀的日子,可能
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很近。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 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其本来意义(祭东君),反而鲜为人知了。 二、《九歌》的渊源: 《九歌》的名称,见于《左传》、《离骚》、《天问》、和《山海经》,原是古曲 之名。《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 以下。”《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而成的一组光彩 陆离、优美动人的抒情诗,既洋溢者古老的神话色彩,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某 种感受。 三、诗歌解析: 1、第一段骋望,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 人的到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帝子: 即帝女,古代女子亦称子”,传说湘夫人为帝尧的女儿。渚:水中沙洲.眇眇(miao mao):望而不见。愁予:使我发愁。波:动词,指水面因风生波。木叶:树叶。 下:飘落。湘君等了又等,盼了又盼,于恍惚中似乎看到了湘夫人降临(幻觉), 望穿秋水,伊人不至,愁思兴起,只见秋风起处洞庭扬波,木叶飘落,以可见之 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表现了湘君惆怅寂寞之情。 (2)登白嶺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白嶺(f):草名,此指长满白黄的高 地。骋望:极目远望。佳:佳人。期:约会。夕:黄昏,古代结婚迎亲多在黄昏 时分。张:准备。登临送目,张罗陈设,表现湘君急切的渴望之情。 (3)鸟何萃兮苹中,晋何为兮水上?萃:聚集。苹:水草。罾(zg:鱼网。 两句通过反常的现象比喻对方失约,不得相会。反常现象,用物非得其所比喻所 愿不得,一切落空,失望惆怅之情。 (④)沅有苣兮遭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恍惚兮远望,观流水兮漏湲。沅、 澧:水名,在今湖南省西北。茞、兰:香草名。公子:即前文“帝子”。潺湲(chan yuan):形容水流缓慢的样子。用最美好的香草比喻自己心中一片纯真的爱情, 蕴藏于心难以直白。越人山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所见景物 表现其内心炽热的爱使其心神恍惚,表情之妙) 2、第二段迎候,湘君的渴望之情致使其幻想与湘夫人相会的情景
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很近。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 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其本来意义(祭东君),反而鲜为人知了。 二、《九歌》的渊源: 《九歌》的名称,见于《左传》、《离骚》、《天问》、和《山海经》,原是古曲 之名。《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 以下。”《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而成的一组光彩 陆离、优美动人的抒情诗,既洋溢着古老的神话色彩,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某 种感受。 三、诗歌解析: 1、第一段骋望,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 人的到来。 ⑴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帝子: 即帝女,古代女子亦称“子”,传说湘夫人为帝尧的女儿。渚:水中沙洲。眇眇(miǎo miǎo):望而不见。愁予:使我发愁。波:动词,指水面因风生波。木叶:树叶。 下:飘落。湘君等了又等,盼了又盼,于恍惚中似乎看到了湘夫人降临(幻觉), 望穿秋水,伊人不至,愁思兴起,只见秋风起处洞庭扬波,木叶飘落,以可见之 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表现了湘君惆怅寂寞之情。 ⑵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白薠(fán):草名,此指长满白薠的高 地。骋望:极目远望。佳:佳人。期:约会。夕:黄昏,古代结婚迎亲多在黄昏 时分。张:准备。登临送目,张罗陈设,表现湘君急切的渴望之情。 ⑶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水上?萃:聚集。苹:水草。罾(zēng):鱼网。 两句通过反常的现象比喻对方失约,不得相会。反常现象,用物非得其所比喻所 愿不得,一切落空,失望惆怅之情。 ⑷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恍惚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沅、 澧:水名,在今湖南省西北。茝、兰:香草名。公子:即前文“帝子”。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流缓慢的样子。用最美好的香草比喻自己心中一片纯真的爱情, 蕴藏于心难以直白。越人山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所见景物 表现其内心炽热的爱使其心神恍惚,表情之妙) 2、第二段迎候,湘君的渴望之情致使其幻想与湘夫人相会的情景
(I)糜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糜(mi):鹿类野兽。蛟:即龙。水裔: 水边。反常现象比喻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2)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乎西滋。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江皋: 水边高地。济:渡过。澨(sh):水边。腾驾:驾车奔腾。偕逝:同往。思念之 极而各处寻求,极度的渴望使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他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3)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盈堂。桂栋兮兰撩,辛夷 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瓣蒸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茸 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攀兮庑门。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 兮如云。茸(q):动词,盖屋顶。荷盖:用荷叶做的屋项。荪壁:用荪草装饰 着墙壁。紫坛:用紫贝装饰着高坛。芳椒:香草名。古代宫廷多以花椒和泥涂饰 墙壁,取其芳香。桂栋:用桂木做屋梁。兰橡(0):木兰做屋椽。辛夷楣:用 辛夷木做门楣。药房:用白芷装饰卧房。罔:同“网”,此作动词,编结的意思。 薛荔:灌木名。帷:帷帐。擗(pI):剖开。蕙:香草名。楊(mian):装饰屋檐 的木板。既张:已经剖开。镇:一种工具,用于镇压坐席,使平展。疏:布设 石兰:香草名。芷茸兮荷屋:用白芷装饰荷叶做成的屋顶。缭:围绕。杜衡:香 草名。合:聚集。实庭:充实庭院。建:摆设。芳馨:指散发芳香的草。庑门: 廊门。九疑:山名,传说舜死葬于此地。此指居于九疑山的神。缤:与下句“如 云”均是形容众多的样子。灵:神灵。想象:筑室材料、室中所陈、上下内外的 装饰布置流光溢彩、众神欢迎队伍。华美艳丽的外部环境烘托和反映了人物内心 的欢乐和幸福,可见他美好的心灵,对爱情的赤诚。 3、第三段失望,失望之后产生的怨思和决绝之情。 (I)捐余袂兮江中,遗余禄兮澄浦。捐:抛下。袂(mei):衣袖。遗:留下。 襟:外衣。澧浦:澧水边。绝望之余,愤怒地抛弃了对方的赠礼。(爱之愈深, 恨之愈切) (2)蹇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塞(q): 摘取。汀洲:水中平地。杜若:香草名。遗(wi):赠送。远者:指湘夫人。骤 得:多次或经常得到。逍遥:优游自在。容与:徘徊。怨气消了之后,恢复平静, 采集杜若准备赠与湘夫人,打算在耐心的等待与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而又多磨 的心理历程
⑴糜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糜(mí):鹿类野兽。蛟:即龙。水裔: 水边。反常现象比喻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⑵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乎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江皋: 水边高地。济:渡过。澨(shì):水边。腾驾:驾车奔腾。偕逝:同往。思念之 极而各处寻求,极度的渴望使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他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⑶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盈堂。桂栋兮兰橑,辛夷 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 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 兮如云。葺(qì):动词,盖屋顶。荷盖:用荷叶做的屋顶。荪壁:用荪草装饰 着墙壁。紫坛:用紫贝装饰着高坛。芳椒:香草名。古代宫廷多以花椒和泥涂饰 墙壁,取其芳香。桂栋:用桂木做屋梁。兰橑(láo):木兰做屋椽。辛夷楣:用 辛夷木做门楣。药房:用白芷装饰卧房。罔:同“网”,此作动词,编结的意思。 薜荔:灌木名。帷:帷帐。擗(pǐ):剖开。蕙:香草名。櫋(mián):装饰屋檐 的木板。既张:已经剖开。镇:一种工具,用于镇压坐席,使平展。疏:布设。 石兰:香草名。芷葺兮荷屋:用白芷装饰荷叶做成的屋顶。缭:围绕。杜衡:香 草名。合:聚集。实庭:充实庭院。建:摆设。芳馨:指散发芳香的草。庑门: 廊门。九疑:山名,传说舜死葬于此地。此指居于九疑山的神。缤:与下句“如 云”均是形容众多的样子。灵:神灵。想象:筑室材料、室中所陈、上下内外的 装饰布置流光溢彩、众神欢迎队伍。华美艳丽的外部环境烘托和反映了人物内心 的欢乐和幸福,可见他美好的心灵,对爱情的赤诚。 3、第三段失望,失望之后产生的怨思和决绝之情。 ⑴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捐:抛下。袂(mèi):衣袖。遗:留下。 褋:外衣。澧浦:澧水边。绝望之余,愤怒地抛弃了对方的赠礼。(爱之愈深, 恨之愈切) ⑵蹇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骞(qiān): 摘取。汀洲:水中平地。杜若:香草名。遗(wèi):赠送。远者:指湘夫人。骤 得:多次或经常得到。逍遥:优游自在。容与:徘徊。怨气消了之后,恢复平静, 采集杜若准备赠与湘夫人,打算在耐心的等待与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而又多磨 的心理历程
四、首章的艺术特色: ()出色的心理描写:湘君所见景物、所产生的幻想,表现其内心对湘夫人 炽热的爱,这种爱使其心神恍惚。 (2情景交融:只见秋风起处洞庭扬波,木叶飘落,融合了湘君惆怅寂寞之 情。 (③)比兴手法的运用:反常现象,用物非得其所比喻所愿不得,一切落空, 失望惆怅之情。 ④)词藻华美,大量运用“兮”字。五、六、七言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变化, 很好地表现了湘君感情的起伏变化。 五、出色的心理描写: 1、湘君所见景物、所产生的幻想,表现其内心对湘夫人炽热的爱,这种爱 使其心神恍惚。(第一段) 2、极度的渴望使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他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内心思念 之深。流光溢彩、华美艳丽的外部环境烘托和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第 二段) 3、捐余袂、遗余裸一一骞杜若、遗远者,是湘君绝望之余因爱生恨,爱又 使他内心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与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而又多磨心理历程的 生动表现。(第三段) 整首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 与外在形式同步。 六、浪漫主义特色: 1、湘君幻想与湘夫人相会的情景:筑室材料、室中所陈、上下内外的装饰 布置流光溢彩、众神欢迎队伍。这是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读者描写了流光溢彩、 华美艳丽的神话世界。 2、题材的选择:《湘夫人》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民间传说的基础 上加工再创作而成,洋溢着古老的神话色彩。 注:《湘君》、《湘夫人》从内容上说,它写的只是湘夫人一人的活动,描写 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一湘夫人的相思痛苦、失恋的遭遇及其心理波折。从诗歌的 结构上说,它采用的是回环复沓的手法,不过在情节上有所递进。所谓回环复沓
四、首章的艺术特色: ⑴出色的心理描写:湘君所见景物、所产生的幻想,表现其内心对湘夫人 炽热的爱,这种爱使其心神恍惚。 ⑵情景交融:只见秋风起处洞庭扬波,木叶飘落,融合了湘君惆怅寂寞之 情。 ⑶比兴手法的运用:反常现象,用物非得其所比喻所愿不得,一切落空, 失望惆怅之情。 ⑷词藻华美,大量运用“兮”字。五、六、七言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变化, 很好地表现了湘君感情的起伏变化。 五、出色的心理描写: 1、湘君所见景物、所产生的幻想,表现其内心对湘夫人炽热的爱,这种爱 使其心神恍惚。(第一段) 2、极度的渴望使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他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内心思念 之深。流光溢彩、华美艳丽的外部环境烘托和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第 二段) 3、捐余袂、遗余褋——骞杜若、遗远者,是湘君绝望之余因爱生恨,爱又 使他内心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与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而又多磨心理历程的 生动表现。(第三段) 整首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 与外在形式同步。 六、浪漫主义特色: 1、湘君幻想与湘夫人相会的情景:筑室材料、室中所陈、上下内外的装饰 布置流光溢彩、众神欢迎队伍。这是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读者描写了流光溢彩、 华美艳丽的神话世界。 2、题材的选择:《湘夫人》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民间传说的基础 上加工再创作而成,洋溢着古老的神话色彩。 注:《湘君》、《湘夫人》从内容上说,它写的只是湘夫人一人的活动,描写 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湘夫人的相思痛苦、失恋的遭遇及其心理波折。从诗歌的 结构上说,它采用的是回环复沓的手法,不过在情节上有所递进。所谓回环复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