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初盛唐诗歌(下) 教学目标:讲述李白与杜甫的生平、思想与诗歌创作,结合《蜀道难》、《长干行》与《秋兴 八首(其一)》、《登岳阳楼》等作品分析李、杜的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让同学们熟悉 李白与杜甫的代表性作品,掌握李、杜的总体诗歌风格,了解二人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并背诵《长干行》、《秋兴八首(其一)》和《登岳阳楼》。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多媒体 敦学过程 第一节李白 一、 李白的生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武后长安元年(701)生于西域的碎叶(安西四镇中最西 的一镇,今天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城附近)。李白自称是西谅国创建人武昭王李悬的九 世孙一一不可信。祖先于隋末流亡到碎叶,父亲李客,可能是西域的富商。“李十二”。五岁 ,全家迁到蜀中。主要生活在玄宗、肃宗时期,唐朝的全盛时期,开元盛世,“斗米三 钱”。但同时孕有着深重的危机 李林甫,对外连年用兵 对内搞黑暗 恐怖统治,加深了人民的负担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天宝14载(755)安史之乱。李白一生 正处在这个由进入全盛到急剧衰落的历史时期。 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1、蜀中生活时期。 2、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26岁到42岁)。 3、长安时期(42到44岁)。《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以梁园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时期(44到55岁)。“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经过洛阳 时认识了杜甫。 5、身经动乱时期(55至62岁)。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辗转于江南一带并隐居于庐 山。永王李项(玄宗第6子)三次派人请李白入幕。但与肃宗李亨争夺皇位,兵败被 杀,李白被关入寻阳监狱。本来准备判死刑,多亏郭子仪营救,改为流放夜郎,“平生 不下泪,于此泪无穷”。行至巫山时遇赦东归。一生的最后一段时间,生活在宣城、金 陵一带。上元二年(761)年,李光岳征讨史朝义一一李白病倒在金陵,“天夺壮士心。 长吁别吴京”。762年,病死在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中(一说溺死江中),初葬采石矶, 后迁葬当涂青山。儿子伯禽,死于德宗贞元8年(792),没有做过官。怕的儿子外出 不知所踪,两个女儿嫁给当地农民。 二、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较为复杂 1、儒、道、侠思想的结合与“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 李白一生的思想极为复杂:诗人、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一方面接受了儒 家“兼善天下”的思想,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很深。全 国道观林立,玄宗本人迷信道教,在宫中设兵炼丹,两个妹妹和李林甫的女儿都出家一一李 白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性格,既积极要求从政,又热烈向往山林隐逸生活:渴望为国家建功立
第五章 初盛唐诗歌(下) 教学目标:讲述李白与杜甫的生平、思想与诗歌创作,结合《蜀道难》、《长干行》与《秋兴 八首(其一)》、《登岳阳楼》等作品分析李、杜的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让同学们熟悉 李白与杜甫的代表性作品,掌握李、杜的总体诗歌风格,了解二人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并背诵《长干行》、《秋兴八首(其一)》和《登岳阳楼》。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李白 一、 李白的生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武后长安元年(701)生于西域的碎叶(安西四镇中最西 的一镇,今天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城附近)。李白自称是西凉国创建人武昭王李暠的九 世孙——不可信。祖先于隋末流亡到碎叶,父亲李客,可能是西域的富商。“李十二”。五岁 那年,全家迁到蜀中。主要生活在玄宗、肃宗时期,唐朝的全盛时期,开元盛世,“斗米三 钱”。但同时孕育着深重的危机——杨贵妃,杨国忠;李林甫,对外连年用兵,对内搞黑暗 恐怖统治,加深了人民的负担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天宝 14 载(755)安史之乱。李白一生 正处在这个由进入全盛到急剧衰落的历史时期。 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1、 蜀中生活时期。 2、 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26 岁到 42 岁)。 3、 长安时期(42 到 44 岁)。《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 以梁园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时期(44 到 55 岁)。“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经过洛阳 时认识了杜甫。 5、 身经动乱时期(55 至 62 岁)。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辗转于江南一带并隐居于庐 山。永王李璘(玄宗第 16 子)三次派人请李白入幕。但与肃宗李亨争夺皇位,兵败被 杀,李白被关入寻阳监狱。本来准备判死刑,多亏郭子仪营救,改为流放夜郎,“平生 不下泪,于此泪无穷”。行至巫山时遇赦东归。一生的最后一段时间,生活在宣城、金 陵一带。上元二年(761)年,李光弼征讨史朝义——李白病倒在金陵,“天夺壮士心, 长吁别吴京”。762 年,病死在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中(一说溺死江中),初葬采石矶, 后迁葬当涂青山。儿子伯禽,死于德宗贞元 8 年(792),没有做过官。伯禽的儿子外出 不知所踪,两个女儿嫁给当地农民。 二、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较为复杂 1、儒、道、侠思想的结合与“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 李白一生的思想极为复杂:诗人、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一方面接受了儒 家“兼善天下”的思想,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很深。全 国道观林立,玄宗本人迷信道教,在宫中设坛炼丹,两个妹妹和李林甫的女儿都出家——李 白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性格,既积极要求从政,又热烈向往山林隐逸生活;渴望为国家建功立
业,又蔑视富贵利禄一一儒道并行是其根源。李白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 想,追求绝对精神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 尧舜,笑孔丘 交诸侯 长辑万乘。儒家思想和道家、 本不相 者结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龚自珍:“庄屈实二, 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2、狂微不显的性格与飘逸洒脱的气质 李白身上有一种狂做不盟的性格和飘逸洒歌的气质。他且有品列的自我意识,处处突 生活 两个重要方面是任侠与游仙,任侠的思想性格是 皇我:是绕头究福泉学为立童洛空之的和 摆脱世俗种种扰而返归自然。 三、诗歌创作 1、《蜀道难》 《蜀道难》也是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李太 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 难》以示之。读未意,称叹者数四,号为墙仙,解金鱼换西,与倾尽辞。期不间日,由是称 誉光赫。”李白是天宝元年(742)被召到长安,天宝三载放归。如此说可信,则此诗作年当 不迟于这一时期 观看古蜀道图,朗读《蜀道难》。 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 干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 栈相钩连。 噫吁藏:殲读息,惊叹声,蜀地方言。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秦塞: 古代称秦为“四塞之国”。当:对着。太白:秦岭蜂名。横绝:横越。地崩句:据《华阳国 志·蜀志》记载,秦惠王把五个美女许嫁给蜀王,蜀王派了五位力士去迎接,在返回的路 遇见一大蛇钻进山洞,五位力士扯住蛇尾,想把它拉出来,结果山崩地裂,五位力士和美女 都被压在底下,山即分成五岭。天梯:指非常陡峭的山路,就像是登天的梯子。石栈:栈道, 悬岸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 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的开辟之难,给险 峻的天梯石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埃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六龙:古代神话传说,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每项天在空中自东而西行驶
业,又蔑视富贵利禄——儒道并行是其根源。李白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 想,追求绝对精神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 尧舜,笑孔丘,要平交诸侯,长揖万乘。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将这三 者结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龚自珍:“庄屈实二,不 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2、狂傲不羁的性格与飘逸洒脱的气质 李白身上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他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处处突出 自我,自命不凡,喜为大言。其一生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任侠与游仙,任侠的思想性格是 他敢于正视现实、蔑视统治者;求仙学道则是为了排遣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抑郁和悲愤, 摆脱世俗种种烦扰而返归自然。 三、诗歌创作 盛唐是诗歌的黄金时期,经过四杰、陈子昂等人的努力,诗歌走上正确的道路,结出了 丰硕的果实。李白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1、《蜀道难》 《蜀道难》也是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李太 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 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 誉光赫。”李白是天宝元年(742)被召到长安,天宝三载放归。如此说可信,则此诗作年当 不迟于这一时期。 观看古蜀道图,朗读《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 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 栈相钩连。 噫吁嚱:嚱读息,惊叹声,蜀地方言。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秦塞: 古代称秦为“四塞之国”。当:对着。太白:秦岭峰名。横绝:横越。地崩句:据《华阳国 志·蜀志》记载,秦惠王把五个美女许嫁给蜀王,蜀王派了五位力士去迎接,在返回的路上, 遇见一大蛇钻进山洞,五位力士扯住蛇尾,想把它拉出来,结果山崩地裂,五位力士和美女 都被压在底下,山即分成五岭。天梯:指非常陡峭的山路,就像是登天的梯子。石栈:栈道, 悬崖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 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的开辟之难,给险 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六龙:古代神话传说,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每项天在空中自东而西行驶
回日:太阳到此也只好回去。高标:最高峰。冲波:激流。逆折:往回倒流。回川:大漩涡 黄鹤:即黄鸽,普于高飞。猱:猿类,善攀援。青泥:山岭名,在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为 唐代入蜀要道,查盘:山路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形容山路曲折 萦:盘绕。岩峦:山峰。扪:摸。历:经过。参、井:古代天文上的星宿名。胁息:屏住气 膺:胸。君:入蜀的友人。西游:指入蜀。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但 见:只见。子规:杜鹃。凋朱颜:凋,调谢,衰老:朱颜:红润的脸色。此段极写蜀道行走 之难。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酸岭的奔腾 河 再加上黄鹤难以飞过,猿猱发愁 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 途的 接着,诗人 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后 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且山势险峻,森林荒谅,野鸟悲号,子规啼 鸣,更凭添荒凉悲凄的气氛。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 险之状,似乎己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隧,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 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去:距离。盈:满。飞湍: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轰鸣声。欧:水击岩石的声音。 这里用作动词。转:翻动。壑:山谷。嗟:感叹词。尔:你。胡为乎:为什么。来:入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一夫两句: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 去描相。形胜之 非亲勿居。 ”或匪 :匪通 如果是不 信赖的人。猛虎、长蛇:比 喻蜀地可能出现的叛乱者,说成写实亦可。此段侧重泣染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群 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 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最后,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 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在这里化用西晋张载《剑阅铭》和左 思(蜀都赋)中指绘剑阁堆验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 惕战乱的发生。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 感慨。 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先写蜀道开辟之难。时代久远的神话传说,给诗篇染上了一层 光怪陆离的色彩。接写器道行走之难。从山之高峻、路之艰险、气氛之悲凉等方面加以描绘, 增强了诗篇动人心魄的力量。最后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并有所寄托,从而深化 了主题。“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是全诗基调,由古及今、自秦入蜀、从自然环境到政治 形势,是本篇的结构脉络。 关于此诗的寓意,前人曾有种种猜测,谓专为某人某事而作,但都缺乏证据。明胡震 亨认为:“太白蜀人,自为蜀咏,不必实有所指”(《比兴笺》),顾炎武也说:“李白《蜀道难》 之作,当在开元、天宝之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 别无寓意。”(《日知录》卷二十六)从诗意推断,本篇主要是按乐府旧的传统内容,展开 丰富的想象,着力描写蜀道的艰难和环境的险恶,并从中流露出对唐皇朝前途命运的关心。 《蜀道难》的艺术特点: ()将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风格雄奇奔放、淋离酣畅、矫变 莫测
回日:太阳到此也只好回去。高标:最高峰。冲波:激流。逆折:往回倒流。回川:大漩涡。 黄鹤:即黄鹄,善于高飞。猱:猿类,善攀援。青泥:山岭名,在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为 唐代入蜀要道。盘盘:山路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形容山路曲折。 萦:盘绕。岩峦:山峰。扪:摸。历:经过。参、井:古代天文上的星宿名。胁息:屏住气。 膺:胸。君:入蜀的友人。西游:指入蜀。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但 见:只见。子规:杜鹃。凋朱颜:凋,调谢,衰老;朱颜:红润的脸色。此段极写蜀道行走 之难。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岭的奔腾 河川,再加上黄鹤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难。接着,诗人又 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 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且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子规啼 鸣,更凭添荒凉悲凄的气氛。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 险之状,似乎已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 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去:距离。盈:满。飞湍: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轰鸣声。砯:水击岩石的声音。 这里用作动词。转:翻动。壑:山谷。嗟:感叹词。尔:你。胡为乎:为什么。来:入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一夫两句: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 夫趦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或匪亲:匪通非,如果是不可信赖的人。猛虎、长蛇:比 喻蜀地可能出现的叛乱者,说成写实亦可。此段侧重渲染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群 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 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最后,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 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在这里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 思《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 惕战乱的发生。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 感慨。 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先写蜀道开辟之难。时代久远的神话传说,给诗篇染上了一层 光怪陆离的色彩。接写蜀道行走之难。从山之高峻、路之艰险、气氛之悲凉等方面加以描绘, 增强了诗篇动人心魄的力量。最后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并有所寄托,从而深化 了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基调,由古及今、自秦入蜀、从自然环境到政治 形势,是本篇的结构脉络。 关于此诗的寓意,前人曾有种种猜测,谓专为某人某事而作,但都缺乏证据。明胡震 亨认为:“太白蜀人,自为蜀咏,不必实有所指”(《比兴笺》),顾炎武也说:“李白《蜀道难》 之作,当在开元、天宝之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 别无寓意。”(《日知录》卷二十六)从诗意推断,本篇主要是按乐府旧题的传统内容,展开 丰富的想象,着力描写蜀道的艰难和环境的险恶,并从中流露出对唐皇朝前途命运的关心。 《蜀道难》的艺术特点: ⑴将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风格雄奇奔放、淋漓酣畅、矫变 莫测
(2诗句参差错落,富于变化,音调也随文情而抑扬顿挫。 (③以反复咏叹的形式抒发强烈的感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在全诗共出 现三次,分别对应的是蜀道的开辟之难、行走之难与环境的险恶,同时也是感情的爆发、延 伸和收束 《蜀道难》标志着李白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已经成熟,特有的艺术风格已经形成。 2、《长千行》 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风是早现出名样化铜向的。上面学习的《蜀首难》休 现其雄奇的一面,下面的这首《长干行》则体现了其清新的 朗读《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 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干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生绿 苔。苔深不能妇,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 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原为长江下游一带的民歌。江东称山冈之间空地为干 建邺(今南京)之南有山,山间平地,吏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之称。全诗使用第一人 称的口吻,并运用年龄记叙和四季相思的民歌手法,巧妙地把女主人公的生活场景有机地串 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诗歌的前六句写的是女主人公幸福的童年,也是全诗最为动人的段落之 ,她怀若于 限深情回忆起她与丈夫共同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光。这段回忆是从孩提 候一段青梅竹马的动人故事开始的:“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剧,游戏。床,古代坐具,不是现在睡觉用的床。诗中的女主 人公,从小就与如今的郎君比邻而居,当她还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头发刚刚能够在前额留 出漂亮的刘海,热衷在家门口摆弄花花草草的时候,邻居的小男孩就一天到晚骑者一根用竹 竿做成的马,围小姑娘坐者的小板凳,没完没了 绕来绕去地玩耍 这一段有者青青梅树 为背景的美好经历,长大以后,每每回忆起来是那样的纯洁无邪,使他们成就了后来的秦晋 之好。这比起当时那些完全由家长指定、而毫无感情基础的包办婚烟来说,无疑是幸运得多 接下来诗歌用极为细腻的表现手法、传神的笔触描写初婚的情景:“十四为君妇,羞颜 未尝开。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虽然丈夫是儿时的玩伴,但在结婚的头一年里,十四 岁的小姑娘就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 下子就变成了人家的新嫁娘,自然难免感到羞涩 对于自己身份的突然转换,她一时感到无所适从,而那位当初只知骑竹马、弄青梅的小男孩 突然之间成了新郎官,却对这桩婚事感到心满意足。可惜的是,尽管他对新婚的妻子一再热 情呼唤,但是新娘子却只是面对墙壁,娇羞不语,这一极富戏刷性的细节措写,是那样的出 乎意料,却又是非常合乎情理,为我们形象地再现了女人公那难忘的新婚之夜 紧接着诗歌用非常甜蜜的口吻抒发了小两口由于共同的婚 生活所 展起来的热烈的 爱情。“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经过一年婚后生活的磨合, 她己经不是那个羞涩的、不谙世故的小姑娘了,而当初的娇羞与局促也早已灰飞烟灭了。女 主人公已经完全进入了妻子的角色,与丈夫一起过上了和美的夫妻生活,日子过得顺心,心
⑵诗句参差错落,富于变化,音调也随文情而抑扬顿挫。 ⑶以反复咏叹的形式抒发强烈的感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在全诗共出 现三次,分别对应的是蜀道的开辟之难、行走之难与环境的险恶,同时也是感情的爆发、延 伸和收束。 《蜀道难》标志着李白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已经成熟,特有的艺术风格已经形成。 2、《长干行》 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风是呈现出多样化倾向的。上面学习的《蜀道难》体 现其雄奇的一面,下面的这首《长干行》则体现了其清新的一面。 朗读《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 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 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 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原为长江下游一带的民歌。江东称山冈之间空地为干。 建邺(今南京)之南有山,山间平地,吏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之称。全诗使用第一人 称的口吻,并运用年龄记叙和四季相思的民歌手法,巧妙地把女主人公的生活场景有机地串 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诗歌的前六句写的是女主人公幸福的童年,也是全诗最为动人的段落之一,她怀着无 限深情回忆起她与丈夫共同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光。这段回忆是从孩提时 候一段青梅竹马的动人故事开始的:“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剧,游戏。床,古代坐具,不是现在睡觉用的床。诗中的女主 人公,从小就与如今的郎君比邻而居,当她还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头发刚刚能够在前额留 出漂亮的刘海,热衷在家门口摆弄花花草草的时候,邻居的小男孩就一天到晚跨着一根用竹 竿做成的马,围小姑娘坐着的小板凳,没完没了地绕来绕去地玩耍,这一段有着青青梅树作 为背景的美好经历,长大以后,每每回忆起来是那样的纯洁无邪,使他们成就了后来的秦晋 之好。这比起当时那些完全由家长指定、而毫无感情基础的包办婚姻来说,无疑是幸运得多 了。 接下来诗歌用极为细腻的表现手法、传神的笔触描写初婚的情景:“十四为君妇,羞颜 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虽然丈夫是儿时的玩伴,但在结婚的头一年里,十四 岁的小姑娘就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一下子就变成了人家的新嫁娘,自然难免感到羞涩, 对于自己身份的突然转换,她一时感到无所适从,而那位当初只知骑竹马、弄青梅的小男孩 突然之间成了新郎官,却对这桩婚事感到心满意足。可惜的是,尽管他对新婚的妻子一再热 情呼唤,但是新娘子却只是面对墙壁,娇羞不语,这一极富戏剧性的细节描写,是那样的出 乎意料,却又是非常合乎情理,为我们形象地再现了女人公那难忘的新婚之夜。 紧接着诗歌用非常甜蜜的口吻抒发了小两口由于共同的婚后生活所发展起来的热烈的 爱情。“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经过一年婚后生活的磨合, 她已经不是那个羞涩的、不谙世故的小姑娘了,而当初的娇羞与局促也早已灰飞烟灭了。女 主人公已经完全进入了妻子的角色,与丈夫一起过上了和美的夫妻生活,日子过得顺心,心
情舒畅,不但成天脸上都是笑盈盈的,而且在心中暗暗发下誓言,要与丈夫白头到老。在这 里,尘与灰比喻她对丈夫的坚贞爱情和同甘苦共患难的决心。诗人仔细挑选了两个典故,言 简意地表达出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的小夫要的幸福心态。抱柱。真出住子,查跖) 古时有一男子名尾生,曾与女子相钓于桥下,女子未至,大水已到,尾生不肯失信,遂抱桥 柱不肯离开,结果活活被大水淹死。望夫石的传说在中国古代是非常普遍的,一般都是丈夫 出门在外,长年不归,妻子经常站在山上,望穿秋水,盼望丈夫早日回转,久而久之,化作 山石。可是一年来,这小两口儿,如胶似漆,丈夫对她无比关爱,简直就像是古代最痴情的 男子尾生 一样,忠贞不 这使得她对未来生活和爱情充满了幻想与希望,有这样丈夫与自 己断守相伴,不用像身边那些不幸的姐妹一样,会因为丈夫的远行而经常 个人苦撑岁月, 独守空房,到头来化作一块冰冷的望夫石。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会为女主人公感到由衷的高 兴,再次发出善意的感叹,多幸运的女人呀。 “十六君远行,瞿塘静陌堆。”可是万万没想到,幸福的日子只过了一年,十六岁的时 候 丈夫就为生计所迫, 远离家乡,沿江直上 ,去了天下最危险的长江天险,“瞿塘滟澦堆” 滟源堆,是长江中的巨大的礁石,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五公里处,正好位于瞿塘峡口,水小 时,滟澦堆突出江面,水面变窄,水大时,没入江底,不见踪影。总之不论何时通过,都极 为凶险。解放初期被炸掉。有民谣说:“滟澦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澦大如整,里塘行舟 绝。静预大如鱼,里塘不可窥。#丈夫刚离家时,妻子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安全。就在去年, 她还庆幸自己“岂上望夫台”,但是没想到,现在她也加入了这一不幸的行列。然而丈夫出 门是为了 一家的生计,没有办法,她担心的是丈夫此 行的 安危 而丈夫身 再也没有自 尽心的照顾与服侍,有的只是生活的艰辛与险恶的滟堆。想起这些不由得让人心惊肉跳。 诗歌接下来的节奏明显加快了,从五月说到八月,显示了女主人公在家里度日如年的不安心 情。 “五月不触,德声天上京。门前旧行 ·一生绿若。若深不能扫,叶秋风早 在这年的五月 呆在家中的女主人公 看到家门口的江水 过一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 三峡中的滟堆己被江水所淹没,过往船只不易辨别,极易触礁沉没。想到这里,她内心十 分不安,好像连峡中的江猿的哀啼都听到了。旧行迹,指和丈夫共同生活时往来留下的足迹 不知道丈夫此时此地身处何地,由于音讯全无,所以丈夫在家留下的生活痕迹,就显得非常 触目惊心了,门前的小路是丈夫在家时天天要走的,可是才几个月过去,由于丈夫不在了 文小路经长出了绿若 一生绿苔” 一两个字,用得非常独到,它惟妙惟肖地展示 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在家中,不论望到何处,仿佛都能看见丈夫在家活动时国 下的足迹,而每一处“行迹”都引起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都加深她对丈夫的思念,也 都触发她的担忧。就在这不知不觉的回忆、思念与担忧中,门前的“绿苔”已经城长城厚了,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发现,整个夏天都己经过完,门前的小路上,不知什么时候己经飘落下 一层被秋风吹落的树叶了。看若落叶,她忍不住感叹起来:“今年的秋天怎么来得这样早呀!” “八月蝴 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 坐愁红颜老。”“坐”字在古代诗歌中经常 是“因为”的意思,如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就是 说自己因为喜爱枫林的红叶,才忍不住停下车来驻足观赏。五月份时,她看到丈夫留下的行 迹,心中涌起无限的相思,而到八月份,她已经不管看到什么,都只感到伤心了。她觉得自 己的命运简直还不如那在西园中双飞的蝴蝶呢!在这种无时不在的相思的煎熬中,连容貌也 变得日益悴了。其实,这时她还是丰华正茂的少妇呢, 可是当初她那种让我们为之心动的 初复额”、“未尝开”、“始展眉”的神情与风韵已经被现实的生活折磨得荡然无存了,我们 的心也随着沉重起米,忍不住要为她的不幸发出叹息了。从“门前旧行迹”以下,触景生情, 满目皆悲,如火的爱恋化为刻骨的相思,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己经成为少妇的女主人公的心。 五月时,看见的是家门口路上的青苔,八月时,看见的是西园中双飞蝴蝶。所见所思,无非
情舒畅,不但成天脸上都是笑盈盈的,而且在心中暗暗发下誓言,要与丈夫白头到老。在这 里,尘与灰比喻她对丈夫的坚贞爱情和同甘苦共患难的决心。诗人仔细挑选了两个典故,言 简意赅地表达出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的小夫妻的幸福心态。抱柱,典出《庄子·盗跖篇》: 古时有一男子名尾生,曾与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至,大水已到,尾生不肯失信,遂抱桥 柱不肯离开,结果活活被大水淹死。望夫石的传说在中国古代是非常普遍的,一般都是丈夫 出门在外,长年不归,妻子经常站在山上,望穿秋水,盼望丈夫早日回转,久而久之,化作 山石。可是一年来,这小两口儿,如胶似漆,丈夫对她无比关爱,简直就像是古代最痴情的 男子尾生一样,忠贞不二,这使得她对未来生活和爱情充满了幻想与希望,有这样丈夫与自 己厮守相伴,不用像身边那些不幸的姐妹一样,会因为丈夫的远行而经常一个人苦撑岁月, 独守空房,到头来化作一块冰冷的望夫石。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会为女主人公感到由衷的高 兴,再次发出善意的感叹,多幸运的女人呀。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澦堆。”可是万万没想到,幸福的日子只过了一年,十六岁的时 候,丈夫就为生计所迫,远离家乡,沿江直上,去了天下最危险的长江天险,“瞿塘滟澦堆”! 滟澦堆,是长江中的巨大的礁石,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五公里处,正好位于瞿塘峡口,水小 时,滟澦堆突出江面,水面变窄,水大时,没入江底,不见踪影。总之不论何时通过,都极 为凶险。解放初期被炸掉。有民谣说:“滟澦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澦大如鳖,瞿塘行舟 绝。滟澦大如龟,瞿塘不可窥。”丈夫刚离家时,妻子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安全。就在去年, 她还庆幸自己“岂上望夫台”,但是没想到,现在她也加入了这一不幸的行列。然而丈夫出 门是为了一家的生计,没有办法,她担心的是丈夫此行的安危,而丈夫身边,再也没有自己 尽心的照顾与服侍,有的只是生活的艰辛与险恶的滟 堆。想起这些不由得让人心惊肉跳。 诗歌接下来的节奏明显加快了,从五月说到八月,显示了女主人公在家里度日如年的不安心 情。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在这年的五月,呆在家中的女主人公,看到家门口的江水一日高过一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 三峡中的滟 堆已被江水所淹没,过往船只不易辨别,极易触礁沉没。想到这里,她内心十 分不安,好像连峡中的江猿的哀啼都听到了。旧行迹,指和丈夫共同生活时往来留下的足迹。 不知道丈夫此时此地身处何地,由于音讯全无,所以丈夫在家留下的生活痕迹,就显得非常 触目惊心了,门前的小路是丈夫在家时天天要走的,可是才几个月过去,由于丈夫不在了, 这条小路已经长出了绿苔,“一一生绿苔”,一一两个字,用得非常独到,它惟妙惟肖地展示 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在家中,不论望到何处,仿佛都能看见丈夫在家活动时留 下的足迹,而每一处“行迹”都引起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都加深她对丈夫的思念,也 都触发她的担忧。就在这不知不觉的回忆、思念与担忧中,门前的“绿苔”已经越长越厚了,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发现,整个夏天都已经过完,门前的小路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飘落下 一层被秋风吹落的树叶了。看着落叶,她忍不住感叹起来:“今年的秋天怎么来得这样早呀!”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坐”字在古代诗歌中经常 是“因为”的意思,如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就是 说自己因为喜爱枫林的红叶,才忍不住停下车来驻足观赏。五月份时,她看到丈夫留下的行 迹,心中涌起无限的相思,而到八月份,她已经不管看到什么,都只感到伤心了。她觉得自 己的命运简直还不如那在西园中双飞的蝴蝶呢!在这种无时不在的相思的煎熬中,连容貌也 变得日益憔悴了。其实,这时她还是丰华正茂的少妇呢,可是当初她那种让我们为之心动的 “初复额”、“未尝开”、“始展眉”的神情与风韵已经被现实的生活折磨得荡然无存了,我们 的心也随着沉重起来,忍不住要为她的不幸发出叹息了。从“门前旧行迹”以下,触景生情, 满目皆悲,如火的爱恋化为刻骨的相思,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已经成为少妇的女主人公的心。 五月时,看见的是家门口路上的青苔,八月时,看见的是西园中双飞蝴蝶。所见所思,无非
是丈夫留下的行迹,所牵所挂,无非是丈夫出门的安危。对于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健康已 经全然麻木了,不知不觉中,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当年那个天真浪漫“妾发初复额”的小 女娃, 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坐愁红颜老”的商人妇了 切的变化是多么令人触目 心、不堪回首呀。然而,年华可以老去,红颜可以不再,但是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一片忠贞》 情,却永远也不会因为岁月的折磨而改变,只能更加深沉凝重,也许此时,没有了十五始展 眉时的炽热,但却更增添了执若与坚贞。 “早睁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抑不首远,直至长风沙。”早晚,何时。三巴,地名 指巴郡、巴东、巴西,均在今四川省东部。长风沙 地名 又名长风峡。在今安徽省怀远县 东五十里长江边」 。陆游的《入蜀记》说从南京到长风峡有七百里远。在诗 歌的最后,她忍 不住无声地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无论你什么时候回家 ·定要事先推 个信来,让我知道,哪怕是远到七百里外的“长风沙”,我也会义无返顾地前去迎接。这个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的告白,不是比历史上无数个伫立不动望夫石更加让人感到她 对爱情的渴望,对丈夫的真情吗?尽管她在全诗中,都是以一个弱女子的形象和心态出现在 读者的面前 但在她柔弱的乡 坚贞的心 ·从头至尾, 女主人公的外 象和内心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一点是没有丝毫改变的,就是她对丈夫的 片真心 《长干行》的艺术特色: (1)细献入微的心理描写,极为牛动传神 (2)口语式的诗歌语言,清新质朴的诗风,浑然天成。明代钟惺说这首诗“古秀,真汉 人乐府。” 四、诗歌成就及影响 殊屈原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初唐诗歌革新的珠承和完成者,把唐诗创作引向正 确的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清新飘逸的独特诗风。 七绝和七古:七绝具有自然天成与清新俊逸的特点。如《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 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七言乐府歌行“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浪 漫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手法,内容与形势高度统 ·。雄奇职逸的诗风。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 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 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列风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被后 人称为“诗仙”。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 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若巨大的魅力。 其次,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美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 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可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 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一位旷世奇才,有不可更替的不 钙地位。 第二节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一770),字子美,因他曾在长安南的少陵居住过,自号杜陵布衣,世称杜少
是丈夫留下的行迹,所牵所挂,无非是丈夫出门的安危。对于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健康已 经全然麻木了,不知不觉中,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当年那个天真浪漫“妾发初复额”的小 女娃,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坐愁红颜老”的商人妇了。这一切的变化是多么令人触目惊 心、不堪回首呀。然而,年华可以老去,红颜可以不再,但是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一片忠贞之 情,却永远也不会因为岁月的折磨而改变,只能更加深沉凝重,也许此时,没有了十五始展 眉时的炽热,但却更增添了执着与坚贞。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早晚,何时。三巴,地名, 指巴郡、巴东、巴西,均在今四川省东部。长风沙,地名,又名长风峡。在今安徽省怀远县 东五十里长江边上。陆游的《入蜀记》说从南京到长风峡有七百里远。在诗歌的最后,她忍 不住无声地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无论你什么时候回家,一定要事先捎 个信来,让我知道,哪怕是远到七百里外的“长风沙”,我也会义无返顾地前去迎接。这个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的告白,不是比历史上无数个伫立不动望夫石更加让人感到她 对爱情的渴望,对丈夫的真情吗?尽管她在全诗中,都是以一个弱女子的形象和心态出现在 读者的面前,但在她柔弱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个坚贞的心。从头至尾,女主人公的外在形 象和内心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一点是没有丝毫改变的,就是她对丈夫的一 片真心。 《长干行》的艺术特色: ⑴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极为生动传神。 ⑵口语式的诗歌语言,清新质朴的诗风,浑然天成。明代钟惺说这首诗“古秀,真汉 人乐府。” 四、诗歌成就及影响 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初唐诗歌革新的继承和完成者,把唐诗创作引向正 确的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清新飘逸的独特诗风。 擅长七绝和七古:七绝具有自然天成与清新俊逸的特点。如《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 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七言乐府歌行“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浪 漫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手法,内容与形势高度统一。雄奇飘逸的诗风。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 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 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列风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被后 人称为“诗仙”。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 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其次,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 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可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 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一位旷世奇才,有不可更替的不 朽地位。 第二节 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他曾在长安南的少陵居住过,自号杜陵布衣,世称杜少
陵:又因他做过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由盛唐过波到中唐的 位集大成的诗人,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一生大致可分为 四个时期 1、读书与壮游时期 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的读书和壮游时期。这时正当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比较 好,是他一生最快意的时期。这段时期,与许多盛唐诗人一样,杜甫先后漫游过吴、越、齐、 赵等地,他的诗作里充满了少年气盛的品扬情调和自信。其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岁至四十五岁) 天宝六载(747),唐玄宗诏令天下通一艺者应试,三十四岁的杜甫参加了考试:没想 到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纵下,竞无一人被录取,还说是“野无遗贤”,考试成为一场骗局。这 对自许能立登要路,致君尧是的杜甫是沉重的打击,不得不闲守长安,以求入什机会。他款 赋上书,作诗投赠 ,希求引荐, 但都落空。这 载长安,使杜甫历尽人生辛酸,他看到了生 民疾苦,关心着国家安危。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情怀,在这颠沛困窘的生活里不仅未曾 退,反而更加强烈了。这对他的诗歇创作来说,是意义巨大的。就在这段时间,他写下了《兵 车行》、《前出塞九首》、《丽人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反映天宝后期动乱行将 到来的社会风貌的名作。 3。路贼与为宫时期《四十五岁至四十八岁)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 国家煜发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在这 段与人民共患难的陷贼与为官时期(拜见肃宗被授左拾遗),杜甫写出了《悲陈陶》、《哀江 头》、《春望》、《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现实主义诗篇。 4、漂泊西南时期 无九年十月,杜甫弃官由华州经表州、同公,历尽千辛万苦,干这年年底到成都 在成都西郊 ,开始他最后一期“漂 西南”的生活。在漂泊的 一年里,他经 常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过得比较窘迫。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无论怎样苦,也不论 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 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竟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复河 南河北、《秋兴八首》、《登岳阳楼》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 九年。在湖北、湖南泊了两二年 七七0年冬,死在由长沙 到岳阳的 一条破船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二、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思想主流是儒家。道数和佛教对他的思想也有影响,但是暂时的,儒家思想才 是影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身上有较浓厚的儒家“忠君” 思想,“葵藿倾太 物性固难夺”。不过,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情怀是交织在 起的,对社 稷和人民的最终关切,是他“忠君”的核心内容,“穷年忧黎元,叹总肠内热”,也是他被称 为“诗圣”的重要因素。作为“诗圣”,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是儒家文化 理想人格的化身。 三、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众体兼备,在这里我们重点学习他的两 首律诗,《秋兴八首(其一)》和《登岳阳楼》。 1、《秋兴八首(其一)》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首次流寓夔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时作
陵;又因他做过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由盛唐过渡到中唐的 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一生大致可分为 四个时期。 1、读书与壮游时期 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的读书和壮游时期。这时正当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比较 好,是他一生最快意的时期。这段时期,与许多盛唐诗人一样,杜甫先后漫游过吴、越、齐、 赵等地,他的诗作里充满了少年气盛的昂扬情调和自信。其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 等。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岁至四十五岁) 天宝六载(747),唐玄宗诏令天下通一艺者应试,三十四岁的杜甫参加了考试;没想 到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纵下,竟无一人被录取,还说是“野无遗贤”,考试成为一场骗局。这 对自许能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的杜甫是沉重的打击,不得不困守长安,以求入仕机会。他献 赋上书,作诗投赠,希求引荐,但都落空。这十载长安,使杜甫历尽人生辛酸,他看到了生 民疾苦,关心着国家安危。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情怀,在这颠沛困窘的生活里不仅未曾衰 退,反而更加强烈了。这对他的诗歌创作来说,是意义巨大的。就在这段时间,他写下了《兵 车行》、《前出塞九首》、《丽人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反映天宝后期动乱行将 到来的社会风貌的名作。 3、陷贼与为官时期(四十五岁至四十八岁)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在这 段与人民共患难的陷贼与为官时期(拜见肃宗被授左拾遗),杜甫写出了《悲陈陶》、《哀江 头》、《春望》、《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现实主义诗篇。 4、漂泊西南时期 七五九年七月,杜甫弃官由华州经秦州、同谷,历尽千辛万苦,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 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漂泊的十一年里,他经 常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过得比较窘迫。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无论怎样苦,也不论 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 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竟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复河 南河北》、《秋兴八首》、《登岳阳楼》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七七 O 年冬,死在由长沙 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二、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思想主流是儒家。道教和佛教对他的思想也有影响,但是暂时的,儒家思想才 是影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身上有较浓厚的儒家“忠君” 思想,“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不过,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情怀是交织在一起的,对社 稷和人民的最终关切,是他“忠君”的核心内容,“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也是他被称 为“诗圣”的重要因素。作为“诗圣”,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是儒家文化 理想人格的化身。 三、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众体兼备,在这里我们重点学习他的两 首律诗,《秋兴八首(其一)》和《登岳阳楼》。 1、《秋兴八首(其一)》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首次流寓夔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时作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T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 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 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 知交 ,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突 《秋兴 这组诗,融特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 壮苍凉,意境深因。秋兴,因秋天的景物而感兴。原作八首,这是第一首。 朗读这首诗。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赛上风云接地阴。 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巧砧 “玉露调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 晶莹的露珠 使草木衰败零落 巫峡:长江三峡之 。萧森:萧瑟阴森。 了深秋,更是瑟暗。这 两句写秋景,草木调零的萧瑟,巫山巫峡的阴森,悲秋之情自然带出。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兼天:连天。塞上:这里指夔州长带的山,包 括巫山。因山势险峻,故称为塞。阴:暗。这两句意境开阔,江上波浪滔天,山间风云接地, 描绘出充塞天地之间的萧森景象。波涛翻滚,风云变幻,又何尝只是自然景象,也是暗寓人 生辛。事难 “丛菊两开他日泪,故舟一系故园心。”他日:往日,指羁留他乡的时光。丛菊一句的 意思是说,滞留蜀地期间,两次看到菊花开放,回忆往日之事,不禁流下泪来。杜甫于唐代 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打算出三峡回到故乡,不料当年秋天卧病云安。今年秋 天居留夔州,时隔二年,仍未回到家乡 一系:永系,长系。故园心:思念故园的心情。故 园指长安。杜甫的远祖杜预是长安杜陵人,杜甫本人也在杜陵一带住过,并置有田产,因此 视长安为第二故乡。孤舟一句的意思是船老是系在夔州江边,无法驶往故乡,这只能时时 动着自己思念故园的心。五六两句对仗工整,含意丰富。“丛菊两开”与“孤舟一系”为倾 句,分别紧接“他日泪”和“故园心”,使句子有所转折,从而增加一层意思。“开”,既是 从菊开放,又是眼泪抛洒。“系”,既是停船不前,又是心情牵系难忘。这两句是全诗点睛之 笔,羁旅之悲、思乡之情显得十分强烈。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刀尺:剪刀和尺子,缝制冬衣的工具。白帝城: 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砧:捣衣石。唐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所捣为未经缝制的衣 料,又称捣练。这两句意思是说,已是深秋,家家都在缝制寒衣,傍晚时分,白帝城上听到 了处处传来的急促的捣衣声。这两句再写夔州景物,与开端呼应。捣衣声声,倍增游子漂泊 惊寒之心 关于此诗的寓意,浦起龙云:“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指夔府,暗提京华。”正指出 了这首诗蕴含的深沉家国之思。 《唐宋诗醇》引钱谦益云:“首篇额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秒秋,以时则薄暮,刀 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鹾峨萧瑟,真不可言”。 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所作也。” 2、《登岳阳 唐代宗大历 年(768年)春,杜甫携家眷自夔州出峡,途经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漂沁 到湖南岳州(今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作者到达之时 正是深秋。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说的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作 者登上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即景抒情写下了此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 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 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 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 壮苍凉,意境深闳。秋兴,因秋天的景物而感兴。原作八首,这是第一首。 朗读这首诗。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晶莹的露珠。凋伤:使草木衰败零落。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萧森:萧瑟阴森。三峡两岸重岩蔽日,到了深秋,更是萧瑟暗淡。这 两句写秋景,草木凋零的萧瑟,巫山巫峡的阴森,悲秋之情自然带出。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兼天:连天。塞上:这里指夔州长带的山,包 括巫山。因山势险峻,故称为塞。阴:暗。这两句意境开阔,江上波浪滔天,山间风云接地, 描绘出充塞天地之间的萧森景象。波涛翻滚,风云变幻,又何尝只是自然景象,也是暗寓人 生辛劳,世事艰难。 “丛菊两开他日泪,故舟一系故园心。”他日:往日,指羁留他乡的时光。丛菊一句的 意思是说,滞留蜀地期间,两次看到菊花开放,回忆往日之事,不禁流下泪来。杜甫于唐代 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打算出三峡回到故乡,不料当年秋天卧病云安。今年秋 天居留夔州,时隔二年,仍未回到家乡。一系:永系,长系。故园心:思念故园的心情。故 园指长安。杜甫的远祖杜预是长安杜陵人,杜甫本人也在杜陵一带住过,并置有田产,因此 视长安为第二故乡。孤舟一句的意思是船老是系在夔州江边,无法驶往故乡,这只能时时牵 动着自己思念故园的心。五六两句对仗工整,含意丰富。“丛菊两开”与“孤舟一系”为顿 句,分别紧接“他日泪”和“故园心”,使句子有所转折,从而增加一层意思。“开”,既是 丛菊开放,又是眼泪抛洒。“系”,既是停船不前,又是心情牵系难忘。这两句是全诗点睛之 笔,羁旅之悲、思乡之情显得十分强烈。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刀尺:剪刀和尺子,缝制冬衣的工具。白帝城: 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砧:捣衣石。唐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所捣为未经缝制的衣 料,又称捣练。这两句意思是说,已是深秋,家家都在缝制寒衣,傍晚时分,白帝城上听到 了处处传来的急促的捣衣声。这两句再写夔州景物,与开端呼应。捣衣声声,倍增游子漂泊 惊寒之心。 关于此诗的寓意,浦起龙云:“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指夔府,暗提京华。”正指出 了这首诗蕴含的深沉家国之思。 《唐宋诗醇》引钱谦益云:“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杪秋,以时则薄暮,刀 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所作也。” 2、《登岳阳楼》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年)春,杜甫携家眷自夔州出峡,途经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漂泊 到湖南岳州(今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作者到达之时 正是深秋。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说的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作 者登上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即景抒情写下了此诗
朗读这首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全诗分两层 前一层先叙登棱,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起句以“昔闻”与“今上 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 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 残破,疮铺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 一幅气象万千的回 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写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气象。“吴楚”,指春秋 国时吴楚两国之地,在我国东南一带(江、浙、皖、赣、湘、鄂)。大致说来,吴在洞庭湖 东,楚在洞庭湖西,所以说吴楚之地好像被洞庭湖分做两边。“坼”,分裂。“乾坤”,指天地, 包括日月。这两句诗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温界,日月显辰都像是 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中一般,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唐代另 位大诗人孟浩然《望洞 糊赠张丞相》诗中有“气 蒸云梦洋 波堪 日城”的诗句,境界亦 极阔大,然力量仍觉不如老杜。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 一转一合,而易见。“荣朋”两句 中,要害是“孤舟”一词。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己无家可归, 所以由写转入抒情先说个人层况:面说从洞水转换到“孤舟”,歌络也十分洁断。至于 说亲朋“无 字”绒是于 所依托之意 这 加 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 但诗人不会 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跳时,就联想到 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消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这首诗可以说是咏岳阳楼的绝唱。唐庚《子西文录》云:“尝时岳阳楼。观子美诗,不 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闲放,涵蓄深 ,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 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建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这决非过誉。 四、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诗成就 1、杜诗的沉郁頫挫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沉郁顿挫”的具体内涵是 忧愤深广的 代特征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 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 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笼罩若一种忧郁悲凉的气氛 杜诗这种沉郁风格的形成,是安史之乱前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尤其是入蜀后的十余 年漂泊,其沉郁风格发展到了顶峰,如《登楼》。 ②气韵内转与波澜老成 时代的苦难使杜甫的诗歌,尤其是晚年作品,充满了感伤的情绪。可他是一个极有骨气 的人,其郁积于心头的悲概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回环往复,使情感的流程 变得深沉军厚起来,但情感的回环往复是在诗人心中进行的,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
朗读这首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全诗分两层: 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起句以“昔闻”与“今上” 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 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 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 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写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气象。“吴楚”,指春秋战 国时吴楚两国之地,在我国东南一带(江、浙、皖、赣、湘、鄂)。大致说来,吴在洞庭湖 东,楚在洞庭湖西,所以说吴楚之地好像被洞庭湖分做两边。“坼”,分裂。“乾坤”,指天地, 包括日月。这两句诗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 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中一般,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唐代另一 位大诗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境界亦 极阔大,然力量仍觉不如老杜。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亲朋”两句 中,要害是“孤舟”一词。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 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先说个人景况;再说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至于 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但诗人不会停 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 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这首诗可以说是咏岳阳楼的绝唱。唐庚《子西文录》云:“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 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 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这决非过誉。 四、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诗成就 1、杜诗的沉郁顿挫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的具体内涵是: ①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 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 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笼罩着一种忧郁悲凉的气氛。 杜诗这种沉郁风格的形成,是安史之乱前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尤其是入蜀后的十余 年漂泊,其沉郁风格发展到了顶峰,如《登楼》。 ②气韵内转与波澜老成 时代的苦难使杜甫的诗歌,尤其是晚年作品,充满了感伤的情绪。可他是一个极有骨气 的人,其郁积于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回环往复,使情感的流程 变得深沉浑厚起来,但情感的回环往复是在诗人心中进行的,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
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堪称这种风格的杰出代表作品是《秋兴八首》。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在十年困居长安期间形成的,而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的诗歌 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2、杜诗的律诗成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的诗歌创作中,以近体律诗为主。他把律诗的题材凡为扩大到几乎与 古体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在艺术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①料宙五律 杜甫对五律的把握, 己到了非常纯熟、运用自如的程度,不但韵律精细,且诗境浑成而 多变化,其 表作为《春夜喜雨》。 ②杜甫七律 护火纯青的表现艺术 杜甫是七律第一位大家,他创作的七律超过了前人创作的数量总和。唐人的七言律,在 感慨始深,无论摹写物象,还是抒发性 情,皆能摆去拘束 于尺幅之中 壮观景 《登高》是 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八句皆对而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被后人评为古今 七言律第 杜甫七律创作的全盛期在入蜀以后,除了在思想内容、意象境界和情趣格调上有着全新 的开拓外,具体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也较之前期有很大的提高,入起句官于创新,中一联 写景往往以情间之,句中用典不露痕迹,体物贴切,善用双字叠字等。 大胆创新律诗的表现形式 杜甫对七律不仅在表现形式方面也作了大胆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连 章体”的七律组诗。他的七律联章组诗《秋兴八首》,于艺术上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杜 甫律诗中的另一创新形式是“拗律”,即突破固定格律限制的律诗。杜诗的拗句实无规律可 寻,体现了诗人语贵新、同中求异的创作追求 杜诗律体的长处是,让诗的形式之律动与诗人的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由此焕发出 诗美来。 五、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 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关口,他的诗歌直实形象地反映了安史之乱 前后的时代动乱, 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素有“诗史”的美誉 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1、以时事入诗,创立新题乐府:并且满含热泪深情,极具感染力 杜甫的诗歌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他继承了《诗经》、《离骚》重兴寄的爱国 忧民精神,又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的新乐府,为他的诗歌写实提供了一种新体式。如《兵车行》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唐玄宗穷兵默武而不顾百姓死活,诗的标题不用《从军行》 类的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 直接针砭时弊。在写法上,采用的是一种客观的纪实描写手法。 虽说是写实,杜甫的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具有运笔如椽、令人为之神动心 摇的感染力。这除了他能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若想外,还在于他本人就是这苦命人中的一员, 他的命运也就是一般人的遭遇,只要真实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叙述出来,也就成为了 人民的代言人。正是由于这种对乱离生 活的切身体分 他才能含泪 深情地写出“朱门酒肉 路有冻死骨”这样千古不朽诗句以及《北征》、“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 杰出诗篇。 以时事入诗,藉记事以抒情,将记事和叙事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杜诗具有“诗
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堪称这种风格的杰出代表作品是《秋兴八首》。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在十年困居长安期间形成的,而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的诗歌创 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2、杜诗的律诗成就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的诗歌创作中,以近体律诗为主。他把律诗的题材凡为扩大到几乎与 古体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在艺术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①杜甫五律 杜甫对五律的把握,已到了非常纯熟、运用自如的程度,不但韵律精细,且诗境浑成而 多变化,其代表作为《春夜喜雨》。 ②杜甫七律 炉火纯青的表现艺术 杜甫是七律第一位大家,他创作的七律超过了前人创作的数量总和。唐人的七言律,在 盛唐诸家以兴趣情韵见长,到杜甫手中,境界始大,感慨始深,无论摹写物象,还是抒发性 情,皆能摆去拘束,于尺幅之中,含有思飘云物、律惊鬼神的壮观景象。如《登高》是杜诗 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八句皆对而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被后人评为古今 七言律第一。 杜甫七律创作的全盛期在入蜀以后,除了在思想内容、意象境界和情趣格调上有着全新 的开拓外,具体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也较之前期有很大的提高,入起句富于创新,中二联 写景往往以情间之,句中用典不露痕迹,体物贴切,善用双字叠字等。 大胆创新律诗的表现形式 杜甫对七律不仅在表现形式方面也作了大胆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连 章体”的七律组诗。他的七律联章组诗《秋兴八首》,于艺术上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杜 甫律诗中的另一创新形式是“拗律”,即突破固定格律限制的律诗。杜诗的拗句实无规律可 寻,体现了诗人造语贵新、同中求异的创作追求。 杜诗律体的长处是,让诗的形式之律动与诗人的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由此焕发出 诗美来。 五、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 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关口,他的诗歌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安史之乱 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素有“诗史”的美誉。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1、以时事入诗,创立新题乐府;并且满含热泪深情,极具感染力 杜甫的诗歌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他继承了《诗经》、《离骚》重兴寄的爱国 忧民精神,又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的新乐府,为他的诗歌写实提供了一种新体式。如《兵车行》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讽刺 唐玄宗穷兵黩武而不顾百姓死活,诗的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的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 直接针砭时弊。在写法上,采用的是一种客观的纪实描写手法。 虽说是写实,杜甫的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具有运笔如椽、令人为之神动心 摇的感染力。这除了他能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着想外,还在于他本人就是这苦命人中的一员, 他的命运也就是一般人的遭遇,只要真实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叙述出来,也就成为了 人民的代言人。正是由于这种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泪深情地写出“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这样千古不朽诗句以及《北征》、“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 杰出诗篇。 以时事入诗,藉记事以抒情,将记事和叙事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杜诗具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