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南宋诗词 教学目标 解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在南北宋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他们的作品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 李清照《醉花阴》、陆游《书愤》、辛弃疾《摸鱼儿》 敦学难点 辛弃疾英雄其人,沉郁悲谅的词 教学方法 比较性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朗通 课时安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李清照及《醉花阴》 一、李清照的生平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 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 于经学,在齐、鲁一带烦负盛名。后因列于元花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 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 说为汉国公王准利 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 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 写有《语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建中靖国元年10)18岁时,与吏 部待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 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 不久,新党察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口党人姓名,不 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 试图救授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遗到政治上的不幸, 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 年(1103) ,赵明诚开始 ,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 农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 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 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时蔡京为左朴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理 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 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 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 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 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
1 第九章 南宋诗词 教学目标 了解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在南北宋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他们的作品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 李清照《醉花阴》、陆游《书愤》、辛弃疾《摸鱼儿》 教学难点 辛弃疾英雄其人,沉郁悲凉的词 教学方法 比较性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朗诵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李清照及《醉花阴》 一、李清照的生平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 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 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 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 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 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 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建中靖国元年(1101)18 岁时,与吏 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 21 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 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党人姓名,不 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 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 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 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 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 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 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 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 10 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 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 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 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
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 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 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 年1128) 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 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总欠 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 江)。他味家池阳(今安微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洁照从池阳乘舟扦到建 康时,明诚己经病危, 不死土 她怀着极大的悲痛金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 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透亡。李清熙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 (今江西南昌 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活 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竞被人传成是他 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己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 ,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者高宗逃难的路线 州到明州,经奉化、 台州入海,又经温州 州。最后 在绍兴 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者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 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曾经改嫁,但后来 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二、李清照的词学理论 李清照早年过一篇《词论》 .速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 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谐音律,而词语尘下。又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绦、晁 次磨辈珠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 作为小歌词,直如的善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邪?盖诗文 分平侧 而歌词分五音 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 少。(见《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三十三)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 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聋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 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 三、创作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 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 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 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 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 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 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 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顶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 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李清照南液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让 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利 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 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李清照的词因为其独特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2 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 15 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 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 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 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 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 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 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 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 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 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 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 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 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 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 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曾经改嫁,但后来 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二、李清照的词学理论 李清照早年过一篇《词论》: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 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谐音律,而词语尘下。又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 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 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邪?盖诗文 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 少。(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 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 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 三、创作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 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 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 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 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 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 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 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 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 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李清照的词因为其独特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①辞花阴:毛密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画。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这是一首佳节怀人相思之作。上片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下片写重阳独 倍觉消魂,人比菊瘦。“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普。”写的是眼前实景,同时也透露了作 者的内心感受。在阴霾的日子里,女主人公愁闷终日:铜炉里的香料慢慢地燃尽,更令她觉 得时间难捱。“佳节又重阳的“又”字,蕴涵者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情绪。紧接着“玉枕纱橱, 华夜凉初诱”,面补叙特序变化,今人倍成烟怅。下片第一“东簧把酒苗季后即转换空间 从室内到庭院。“东篱慨是地点也是菊 的代称(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簧下。 因为陶渊明的关系,这首词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不沾一点脂粉气,而透出文人士子的随意与洒 脱。“有暗香盈袖”,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中有“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正是折花赠远以表达怀人之思。至此,诗人虽未 明言感时怀人的心绪,但她的孤独寂宽之感,伤时叹折之情,已宾于字里行间。而节日离索 的深沉成情流在结昆外,“草道不销寂”在反问之中,成伤不 言而喻。“帘卷西风”慨写人又写 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黄花在西风夕照中摇落,此时词人既惜花又自怜,“人 比黄花瘦”摹形传神,更让人忍不住轻轻叹息。 元伊世珍《琅嬛记》:“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速,务欲 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 三,日:‘只三句绝住'。明诚诘之,答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 安作也 让同学们讨论,“其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竞好在何处? 当在于取喻的新奇传神,言情的含蓄蕴藉。以人比花,并不始自李清照,如康与之就有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之句(一说程垓作),但由于李清照词中的黄花是眼前之物, 即景设喻,极为自然:而且菊花不是雍容艳丽,花瓣多长、多垂,色泽以黄为基调,与“瘦” 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 与作者精神有相通之处。时值重阳,黄昏黄花,更 形悴,借本地风光写“人比黄花瘦”,既新奇,又可见其形,亦能传其神。以此句来写相 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
3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①醉花阴:毛滂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这是一首佳节怀人相思之作。上片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下片写重阳独酌, 倍觉消魂,人比菊瘦。“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的是眼前实景,同时也透露了作 者的内心感受。在阴霾的日子里,女主人公愁闷终日;铜炉里的香料慢慢地燃尽,更令她觉 得时间难捱。“佳节又重阳”的“又”字,蕴涵着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情绪。紧接着“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再补叙节序变化,令人倍感惆怅。下片第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即转换空间, 从室内到庭院。“东篱”既是地点也是菊花的代称(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 因为陶渊明的关系,这首词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不沾一点脂粉气,而透出文人士子的随意与洒 脱。“有暗香盈袖”,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中有“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正是折花赠远以表达怀人之思。至此,诗人虽未 明言感时怀人的心绪,但她的孤独寂寞之感,伤时叹逝之情,已寓于字里行间。而节日离索 的深沉感情流在结尾处,“莫道不销魂”在反问之中,感伤不言而喻。“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 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黄花在西风夕照中摇落,此时词人既惜花又自怜,“人 比黄花瘦”摹形传神,更让人忍不住轻轻叹息。 元伊世珍《琅嬛记》:“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致明诚。明诚叹赏, 自愧弗逮,务欲 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 三, 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 安作也。” 让同学们讨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何处? 当在于取喻的新奇传神,言情的含蓄蕴藉。以人比花,并不始自李清照,如康与之就有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之句(一说程垓作),但由于李清照词中的黄花是眼前之物, 即景设喻,极为自然;而且菊花不是雍容艳丽,花瓣多长、多垂,色泽以黄为基调,与“瘦” 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精神有相通之处。时值重阳,黄昏黄花,更 形憔悴,借本地风光写“人比黄花瘦”,既新奇,又可见其形,亦能传其神。以此句来写相 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
第二节陆游与《书愤》 一、生平 陆游(1125一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 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祐党籍,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 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什讲的世亩家座。他证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 造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 “经旬不炊 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至寿春(今安徽 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 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 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酸王室,虽丑裔 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击游自幼 学不倦 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 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 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烟上的不幸。 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其,可是母亲却不点欢唐氏,硬逼若他们夫离散。 婚后,陆游非常伤症 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 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 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竞在复试时将他除名。 秦桧死后,老宗即位,起初烦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 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 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 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 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爱 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 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 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 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忧,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 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 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 知州等职,并曾入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官 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 在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85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 临终前,他写下了著名的《示儿诗》。 二、诗歌创作 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士义诗人,忧国、罗民、誓死抗战,陆诗的最大特鱼, 是其能传诵千古的主要原 。梁启超《题放翁集:“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篇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他早年作诗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后来自成一家。风格多样,而以豪迈雄放为主。他 的创作以现实主义内容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
4 第二节 陆游与《书愤》 一、生平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 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祐党籍,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 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 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 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 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 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 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 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 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 他 20 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 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 10 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 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 29 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 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 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 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 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 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 4 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 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 45 岁。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 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 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 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 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 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 知州等职,并曾入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官 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 在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85 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 临终前,他写下了著名的《示儿诗》。 二、诗歌创作 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也 是其能传诵千古的主要原因。梁启超《题放翁集》:“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篇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他早年作诗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后来自成一家。风格多样,而以豪迈雄放为主。他 的创作以现实主义内容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
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杜甫媲美,誉之为“可称诗史”(《后村先生大全 集》)。同时陆游也不时在诗中驰骋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呈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写的 大量记梦诗,因此他又有“小太白”的美称。除此以外,陆游还写了很多别具风采的诗。这 些诗或抒发生活感情,或描写山川风物,呈现者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其中还有些作 品将诗情和哲理艺术地交融在一起。如《春晓》:“花经风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益尊”,又如《游 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剑门道中遇微雨》:“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 骑驴入剑门等等 总之 陆诗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诚如前人所称:“无意不搜而不 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赵翼《瓯北诗话》) 陆诗也有不足之处。它虽然“清空一气明白如话”,但有时不免率尔成章,气势有余而 含蕴不足。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缺点,是词意和句法有互相重复蹈袭的现象,特别是在晚年。 这是由于他创作其丰,因而“不暇前除荡涤”的原故。但与他的整个创作比较起来,终是小 疵,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位大家屹立于宋代文坛。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液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干载谁堪伯仲间! 此诗作于宋孝宗浮熙十三年(1186)春天,当时陆游闲住在山阴故乡。这是一首七言 律诗,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情。首句语似平淡,实则包含着诗人经历中的无数辛酸在内。 世事艰:指抗金大计不断遭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自身屡受排挤、打击。此句看似诗人自 嘲年青时不知世事限难,其实是对统治者腐朽无能、自身拖负难以实现的控诉。 后三句紧承首句而来, 是追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举,刻画出一位横戈 马、登高长 啸的奇男子的勇武形象。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即瓜洲镇,在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长江边, 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楼船” 一句记载了宋军在东南方抗击金兵的史实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引兵南侵,宋将刘墙、虞允文等在瓜洲彩 石一带拒守。由于金人内江,完颜亮被杀,金兵才因之遗退。宋人把这次战事看成是己方的 大捷,常引以为豪。 马秋风:形容宋军军容盛壮。铁马 技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布关 今陕西省宝码市西南,是当时南宋与金的西边界关。“铁马 句概括了陆游过去的主要经 历。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县)驻地, 积极协助王炎谋划进兵长安的大计,在大散关·带与金兵接战。这段经历,陆游常引以为豪 五、六两句陡起转折,犹如从山颠忽然跌下深渊,慨叹今日的处境与心情。“塞上” 句的意思是说,为国捍边扬威的愿望落了空。塞上长城: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曾自诩“万 里长城"”:唐代名将李勣也曾被唐太宗喻为长城。这里作者把自己比作能抵御入侵之敌的 里长城。为国捍边扬威的愿望落了空,而看看镜中,自己的双鬓却已经斑白。这两句语气极 为沉痛,老诗人那忧虑国事而致心力交瘁、年迈体衰、声泪俱下的形象跃然纸上。 结尾两句既是赞扬诸葛亮,更是是怨根朝中无人。《出师》一表:诸葛亮在蜀汉后主建
5 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杜甫媲美,誉之为“可称诗史”(《后村先生大全 集》)。同时陆游也不时在诗中驰骋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呈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写的 大量记梦诗,因此他又有“小太白”的美称。除此以外,陆游还写了很多别具风采的诗。这 些诗或抒发生活感情,或描写山川风物,呈现着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其中还有些作 品将诗情和哲理艺术地交融在一起。如《春晓》:“花经风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益尊”;又如《游 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剑门道中遇微雨》:“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 骑驴入剑门”等等。 总之,陆诗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诚如前人所称:“无意不搜而不 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赵翼《瓯北诗话》) 陆诗也有不足之处。它虽然“清空一气,明白如话”,但有时不免率尔成章,气势有余而 含蕴不足。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缺点,是词意和句法有互相重复蹈袭的现象,特别是在晚年。 这是由于他创作甚丰,因而“不暇剪除荡涤”的原故。但与他的整个创作比较起来,终是小 疵,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位大家屹立于宋代文坛。 书 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天,当时陆游闲住在山阴故乡。这是一首七言 律诗,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情。首句语似平淡,实则包含着诗人经历中的无数辛酸在内。 世事艰:指抗金大计不断遭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自身屡受排挤、打击。此句看似诗人自 嘲年青时不知世事艰难,其实是对统治者腐朽无能、自身抱负难以实现的控诉。 后三句紧承首句而来,是追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举,刻画出一位横戈跃马、登高长 啸的奇男子的勇武形象。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即瓜洲镇,在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长江边, 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楼船”一句记载了宋军在东南方抗击金兵的史实。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引兵南侵,宋将刘锜、虞允文等在瓜洲采 石一带拒守。由于金人内讧,完颜亮被杀,金兵才因之溃退。宋人把这次战事看成是已方的 大捷,常引以为豪。铁马秋风:形容宋军军容盛壮。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布关:在 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是当时南宋与金的西边界关。“铁马”一句概括了陆游过去的主要经 历。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县)驻地, 积极协助王炎谋划进兵长安的大计,在大散关一带与金兵接战。这段经历,陆游常引以为豪。 五、六两句陡起转折,犹如从山颠忽然跌下深渊,慨叹今日的处境与心情。“塞上”一 句的意思是说,为国捍边扬威的愿望落了空。塞上长城: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曾自诩“万 里长城”;唐代名将李勣也曾被唐太宗喻为长城。这里作者把自己比作能抵御入侵之敌的万 里长城。为国捍边扬威的愿望落了空,而看看镜中,自己的双鬓却已经斑白。这两句语气极 为沉痛,老诗人那忧虑国事而致心力交瘁、年迈体衰、声泪俱下的形象跃然纸上。 结尾两句既是赞扬诸葛亮,更是是怨恨朝中无人。《出师》一表:诸葛亮在蜀汉后主建
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的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伯仲:原指兄弟间长幼次序,引伸为衡量比较人称等差之词。这里有相提 思。杜甫 《咏怀古迹》之五曾用“伯仲之间见伊吕”之句赞颂诸葛完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语,正道出了陆 游平生的心事,故他对诸葛亮的人品、才干、气度极为敬仰,千载之下引为同调。 艺术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今与昔作比,诸葛亮与当朝权臣作比,刻划出诗人大起 大落的成情:有自麦,有沉痛,有崇撤,有痛根。 第三节辛弃疾与《摸鱼儿》 一、生平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南)人。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同时又是“辛泥,山东粒 袖。 出生时,中原已被金人占领。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 辛弃疾聚众2000人,参加耿京的抗金义军。次年,泰命奉表归宋,被授承条郎。北归途中 获悉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的消息,领50骑直趋山东,袭入5万众中,将张安国 劫出金营,并号召耿京旧部反正。随后,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至建康斩首。辛弃疾因此名 重一时,被委任为江阴签判。 南归之初10年,辛弃疾对于恢复事业充满信心与希望,他不断上书进献谋略。乾道元年 (1165),辛弃疾泰讲《美芹十论》:黄道六年,辛弃疾又作《九议》上宰相虚允文,显示出 经纶济世的非凡才能。他的意见得不到采纳,他的进取计谋也得不到同情与支持。10年间, 他只是在江阴通判、建康府通判以及司农主簿任上干些不关轻重的职务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知滁州(今安徽滁县),开始了南归后第二个十年的仕途生涯。十年 期间,历任江西提点刑狱及湖北、湖南、江西各地安抚使等职,政绩卓著,但南宋统治集团 昏庸腐败他的改革与整顿,“不为众人所容”,终于于淳熙八年受革职处分而退隐,年仅42 岁。 从浮熙九年以后,除了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前后18 年,一直隐居在江西上饶城外的带湖和铅山东北与上饶邻接的期思渡旁边的瓢泉二地。 晚年复一度起用,先后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府任内,积极为北 伐作准备,反对轻举目进,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落职,抑郁而终。 二、创作 辛弃疾在用武无地、报国无路、恢复无望的情况下,将其全部精力与才情用于填词,对于 词的艺术世界进行了多方探索,成为南宋最杰出的词人。据唐圭璋所辑《全宋词》及孔凡礼 《全宋词补辑》统计,辛弃疾存词629首,是宋人词集中最丰富的一家。 辛弃疾光复旧山河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但他将无处发泄的一腔忠愤以及不受信任、不 号重用的抑郁无聊之气, 一寄之干词。他的词颗材广园,气势雄律,意墙深沉“敛雄心 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大声 小声铿,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米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泰郎、小晏之下。”(刘克庄《辛稼轩 集序》)并形成了独特的“稼扦体”。 6
6 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的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伯仲:原指兄弟间长幼次序,引伸为衡量比较人称等差之词。这里有相提 并论、并驾齐驱的意思。杜甫《咏怀古迹》之五曾用“伯仲之间见伊吕”之句赞颂诸葛亮。 诸葛亮《出师表》中有“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语,正道出了陆 游平生的心事,故他对诸葛亮的人品、才干、气度极为敬仰,千载之下引为同调。 艺术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今与昔作比,诸葛亮与当朝权臣作比,刻划出诗人大起 大落的感情:有自豪,有沉痛,有崇敬,有痛恨。 第三节 辛弃疾与《摸鱼儿》 一、 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 南)人。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同时又是“辛派词人”的领 袖。 出生时,中原已被金人占领。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 岁的 辛弃疾聚众 2000 人,参加耿京的抗金义军。次年,奉命奉表归宋,被授承务郎。北归途中 获悉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的消息,领 50 骑直趋山东,袭入 5 万众中,将张安国 劫出金营,并号召耿京旧部反正。随后,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至建康斩首。辛弃疾因此名 重一时,被委任为江阴签判。 南归之初 10 年,辛弃疾对于恢复事业充满信心与希望,他不断上书进献谋略。乾道元年 (1165),辛弃疾奏进《美芹十论》;乾道六年,辛弃疾又作《九议》上宰相虞允文,显示出 经纶济世的非凡才能。他的意见得不到采纳,他的进取计谋也得不到同情与支持。10 年间, 他只是在江阴通判、建康府通判以及司农主簿任上干些不关轻重的职务。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知滁州(今安徽滁县),开始了南归后第二个十年的仕途生涯。十年 期间,历任江西提点刑狱及湖北、湖南、江西各地安抚使等职,政绩卓著,但南宋统治集团 昏庸腐败,他的改革与整顿,“不为众人所容”,终于于淳熙八年受革职处分而退隐,年仅 42 岁。 从淳熙九年以后,除了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前后 18 年,一直隐居在江西上饶城外的带湖和铅山东北与上饶邻接的期思渡旁边的瓢泉二地。 晚年复一度起用,先后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府任内,积极为北 伐作准备,反对轻举冒进,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落职,抑郁而终。 二、创作 辛弃疾在用武无地、报国无路、恢复无望的情况下,将其全部精力与才情用于填词,对于 词的艺术世界进行了多方探索,成为南宋最杰出的词人。据唐圭璋所辑《全宋词》及孔凡礼 《全宋词补辑》统计,辛弃疾存词 629 首,是宋人词集中最丰富的一家。 辛弃疾光复旧山河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但他将无处发泄的一腔忠愤以及不受信任、不 受重用的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他的词题材广阔,气势雄健,意境深沉,“敛雄心, 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秦郎、小晏之下。”(刘克庄《辛稼轩 集序》)并形成了独特的“稼轩体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干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挡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 肠处。 《摸鱼儿》, 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唐玄宗时教坊曲 名,后用为词调。 淳熙己亥:即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自湖北句: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 漕:水道运粮。宋称转运使为酒司,掌一路财赋。同官:辛弃疾调离后,同王正之接替原来 职务,故称同官司。小山亭:在湖北转运副使衙内的乖崖堂。 此词上片 伤 痛 雨之无情: 下片咏怀,哀时局之可悯,虽自日“闲愁”,而寄托遥 深,身世之感与爱国忧时之心,悠悠不尽,蕴积其中。 上片以“更能消”三字开头,大异于一般写法,从千回百折后倒转出米。开头两句意 思是说,再也经不起几番风雨,匆忙之中,一年春天又要归去了。消:禁得,经受得。接下 来层层深入。怕春去而担心春早,而如今知已落红无数。接着以“春且住”喝住,奴仆风月 而反振一笔,“见说”句的意思是,听说春天要归去的地方是长满芳草的天涯,应该是没有 归路了,这是对春天加以劝阻。然而春 不听劝阻,终于悄无声息地走了,情绪转为哀怨 无可奈何之中,见画檐蛛网尚留残春,“算只有”三句的意思是说,算来只有那殷勤的蜘蛛 在画檐上张开了蛛网,捕捉那飞舞的柳絮,算是硬把春天留下了一点儿。在层层转折之中, 词人把惜春的意驱、心理写得缠绵宛转。 下片味杯,寄托词人对时局的看法。换头使用“长门阿桥”的典故,以古人之事 写今日朝中丑态。 长门事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里说,汉武帝陈皇 后失宠后 ,曾花费重金 请司马相如写文章打动武帝,终于复得宠幸。而据《史记》记载,陈皇后被废后,未再得宠 幸。辛弃疾在这里合赋序与历史为一,借题发挥,意思是说,有了相如赋,汉武帝受到感动, 本可再亲幸陈皇后,其所以“准拟佳期又误”,是由于遭妒进谗,因而最终难诉此情。骏眉: 美人细长的眉毛,借指美人。君莫舞:警告之辞,警告那些一时得意者。君不见句意思是说, 你们没看见吗,那些一时得宠者都没有好下场。杨玉环得唐玄宗宠幸,越飞燕得汉成帝宠幸 但安禄山乱起,玉环被赐死于马嵬坡。赵飞燕也被废为庶人,自杀而死。词的结尾处沉痛无 比。“闲愁最苦”可谓点睛之笔,词人有抗金的决心,有杀敌的本领,却没有报国的机会。 空耗着自己的生命,虚度着自己的年华,百无聊赖,这也正是他“惜春”的原因。他无法解 脱交织在心中的这种压抑,也最怕在烟柳夕阳中登棱远跳。因为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太像南
7 摸 鱼 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 肠处。 《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唐玄宗时教坊曲 名,后用为词调。 淳熙己亥:即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自湖北句: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 漕:水道运粮。宋称转运使为漕司,掌一路财赋。同官:辛弃疾调离后,同王正之接替原来 职务,故称同官司。小山亭:在湖北转运副使衙内的乖崖堂。 此词上片伤春,痛风雨之无情;下片咏怀,哀时局之可悯,虽自曰“闲愁”,而寄托遥 深,身世之感与爱国忧时之心,悠悠不尽,蕴积其中。 上片以“更能消”三字开头,大异于一般写法,从千回百折后倒转出来。开头两句意 思是说,再也经不起几番风雨,匆忙之中,一年春天又要归去了。消:禁得,经受得。接下 来层层深入。怕春去而担心春早,而如今却已落红无数。接着以“春且住”喝住,奴仆风月 而反振一笔,“见说”句的意思是,听说春天要归去的地方是长满芳草的天涯,应该是没有 归路了,这是对春天加以劝阻。然而春天不听劝阻,终于悄无声息地走了,情绪转为哀怨。 无可奈何之中,见画檐蛛网尚留残春,“算只有”三句的意思是说,算来只有那殷勤的蜘蛛 在画檐上张开了蛛网,捕捉那飞舞的柳絮,算是硬把春天留下了一点儿。在层层转折之中, 词人把惜春的意愿、心理写得缠绵宛转。 下片咏怀,寄托词人对时局的看法。换头使用“长门阿娇”的典故,以古人争宠之事 写今日朝中丑态。长门事,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里说,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曾花费重金 请司马相如写文章打动武帝,终于复得宠幸。而据《史记》记载,陈皇后被废后,未再得宠 幸。辛弃疾在这里合赋序与历史为一,借题发挥,意思是说,有了相如赋,汉武帝受到感动, 本可再亲幸陈皇后,其所以“准拟佳期又误”,是由于遭妒进谗,因而最终难诉此情。蛾眉: 美人细长的眉毛,借指美人。君莫舞:警告之辞,警告那些一时得意者。君不见句意思是说, 你们没看见吗,那些一时得宠者都没有好下场。杨玉环得唐玄宗宠幸,越飞燕得汉成帝宠幸。 但安禄山乱起,玉环被赐死于马嵬坡。赵飞燕也被废为庶人,自杀而死。词的结尾处沉痛无 比。“闲愁最苦”可谓点睛之笔,词人有抗金的决心,有杀敌的本领,却没有报国的机会。 空耗着自己的生命,虚度着自己的年华,百无聊赖,这也正是他“惜春”的原因。他无法解 脱交织在心中的这种压抑,也最怕在烟柳夕阳中登楼远眺。因为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太像南
宋目前江河日下的危弱形势,叫人看了心肠断裂。 艺术特点, 1、结枸上具有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离而复合的特点。 陈迁焯《伯雨斋词话》:“沉郁顿宕,笔势飞舞,千古所无。”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不限于局部,更不是句譬字喻,而是细腻的感情、笔触与阔大的画 面统一在一起,构成象征性的体系。 上片残春实是南渡后局势的象 ,下片则暗示在这剩水残山中的善妒争宠者 最终会得意翻作失意人,与残局同归于尽。残春虽是实景,又是象征,争宠虽是古 事,又是现实。 3、风格沉郁顿挫,宛转深沉。 夏承秦先生曾以“肝肠似火,色笑如花”八字赞誉此词,推为词中极品。请你谈谈你 对这两句评价的看法 思考题: 1、梁启招称赫陆游( 4、背诵《醉花阴》、《书愤》、《摸鱼儿》
8 宋目前江河日下的危弱形势,叫人看了心肠断裂。 艺术特点: 1、 结构上具有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离而复合的特点。 陈迁焯《白雨斋词话》:“沉郁顿宕,笔势飞舞,千古所无。”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 比兴手法的运用不限于局部,更不是句譬字喻,而是细腻的感情、笔触与阔大的画 面统一在一起,构成象征性的体系。 上片残春实是南渡后局势的象征,下片则暗示在这剩水残山中的善妒争宠者, 最终会得意翻作失意人,与残局同归于尽。残春虽是实景,又是象征,争宠虽是古 事,又是现实。 3、风格沉郁顿挫,宛转深沉。 夏承焘先生曾以“肝肠似火,色笑如花”八字赞誉此词,推为词中极品。请你谈谈你 对这两句评价的看法。 思考题: 1、梁启超称赞陆游( )。 2、李清照醉花阴中最著名的句子是( )、( )、( )。 3、掌握辛弃疾《摸鱼儿》词中的典故。 4、背诵《醉花阴》、《书愤》、《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