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汉字字源系统研究 《说文·十二下·厂部》:“弋,橛也。象折木表锐著形,从厂,象物 挂之也。”甲骨文弋字正是木橛的象形。木橛插在地里,系上绳子 用来取准。故从弋指事可得准义,弋就是必的初文。后世在弋的两 侧增两点,只是为了分化弋和必二字。 这种一字多用的现象,显然不利于使用。因而,汉字在发展过 程中,一直在努力通过自身的调整来消除这种现象。所谓累增字, 或增声,或足意,其目的不是繁化字形,而是为了分化字形。到了 小篆,一字多用的现象基本消失,但遗痕尚存。《说文·三上·㗊 部:“船,众口也。…读若戢。又读若呶。”这说明小篆部字尚 代表两个词。其字从四口,象众口聚集之形,这个形象可以体现两 个实义:一是窃窃私语,取此意便“读若戢”,㗊就是昼的异体: 一是喧哗不休,取此意便“读若呶”,品就是呶的初文,今作闹。 从我国古文字研究的现状来看,多数学者仍然受今文字的影 响,总想使古文字和今文字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因而忽略了各 种不同体系的文字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这很可能成为古文字研究深 人发展的最大阻力。 五 在目前已发现的古文字中,同源字的材料异常丰富。除了会意 和形声以外,同源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同形异词。就是一字多用。《说文·一下·屮部》:“屮,帅木 初生也…古文或以为帅字。读若彻。”许多学者已经发现,古文 单体复体无别。许慎所谓“古文或以为帅字”,只是指六国古文。 上湖甲骨文,可以肯定,屮和蛳就是一个字。用为象形,就是草的 本字;小草挺生,给人“通彻地上”之感,故从屮、州指事,可得 彻义,中、绅又是彻的初文。中和种的分化,应当说到小篆阶段才 最后完成。这个例字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指事往往有个象形的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