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代序7 但大的实义表示大小之大,不含造意所显示的人的形象。这就是 说,人是象形,大是指事。 在“察而见意”这一点上,指事有点“近于会意”。但会意是 通过几个独体字的组合关系来显示字义,指事则不然,即使是合体 字,也必须当作独体字来“察而见意”。例如言是形声,从口,中 声,而甲骨文音和言同字,显然音不可能从口,辛声。音是言的结 果,其字则从言指事而得义。器是个颇为费解的字形。金文器字有 的从犬,有的和噩字相同,四个口夹个似犬非犬的形体。罗振玉等 前代学者早己指出,古文丧和噩是-一个字。丧和疆音义相通,它们 不仅是一个字,而且是一个词。甲骨文丧字从口(或从肿或从韶), 从桑得声。小篆丧字从哭,亡声。从金文可以看出,丧字所从的哭 正是甲骨文丧字的讹舛。我们有理由认为,古文哭、丧、器是一个 字,三字所含的犬形实际不是犬,而是桑。《仪礼·士丧礼》:“餐笄 用桑。”郑玄注:“桑之言丧也。”《公羊传·文二年》也说“虞主用 桑”。可见古代丧具讲究以桑木制作,桑是办理丧事的象征,故丧 由桑得音义,增众口号陶之形是为了足意。哭字也正因此从丧指事 而得义。丧器不仅要用桑木制作,而且也是丧事的专用品,故器字 也从丧指事而得义,其本义当指丧器。上古社会器字往往和祭祀有 关,如郑玄注《周礼·春官·典瑞》云“礼神曰器”,这同丧器义还 有密切联系。引伸则泛指器具。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音、哭、器 虽是合体字,但形体的组合关系已经失去意义。至于后世以二口为 哭为丧(丧字另加亡声),以四口为器,那是文字的进一步分化。 研究字源必须重视指事,就是因为古文字属于早期的汉字,这 个时期的汉字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字多用。形成一字多用的原因固然 很多,指事却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 袭锡奎先生考证甲骨文必字作弋①,证明古文弋字一字二用。 ①参见裘锡奎:《释槐》,《古文字研究》,80(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