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6期 与中国合作解决其面临的各类战略挑战、推动其经个层次同时突破。一是在观念层次,需要形成新的 济发展的前景将受到严重影响。美国还需要投入巨战略共识;二是在制度层次,需要建设长期稳定框 大的军事、外交资源与中国竞争。中美滑向“新冷架。无论2017年美国政府换届后,美方是否还愿意 战”对亚太地区以及全球也极为不利。亚太地区国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中美对新的战略共 家可能将面临被迫“选边站”的前景,中美联手解决识、对长期稳定框架的需求都将是真实的、长期的 亚太地区问题和全球挑战的前景也将受到极大制无论我们使用何种术语来概括这种需求。 约。总之,中美关系一旦越过“临界点”,对中、美乃 首先要探讨新的战略共识。中美要形成“新型 至地区和全球各国都绝非福音 大国关系”,在观念层次要重新建立两国决策者从 显然,中美两国都面临着一个紧迫任务,即防止内心相信、两国民众和舆论普遍接受的新的战略共 中美关系越过“临界点”,并尽力将其向积极方向拉识。在过去35年“接触-融入”的战略共识完成阶 动(图四)。两国尤其需要在双边关系中形成一种段性任务之后,中美两国可将“在同一国际体系内 稳定机制,为双边关系“托底”(图四中的S点),确共同发展”作为新的战略共识。这里所谓“同一国 保各自的战略不会转向消极面为主的程度;与此同际体系”是以现存国际体系为基础的。首先,在同 时,两国还需要扩大合作面,拉动双边关系向积极面体系内共同发展,意味着中美两国都接受这一体 移动。 系,包括现存的主要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安排。 中美两国都需要确保在这一体系内发展,不另起炉 灶,不推倒重来。其次,在同一体系内共同发展,并 不是说当前的国际体系完全不能变动。中美和世界 新冷战 伙伴。同盟 其他国家都有权利、也有责任使当前国际体系更加 合理。但是,在改革、完善当前国际体系的过程中, 两国都需要减少采取单边行动,多争取彼此谅解。 图四 同时,对对方改革体系的行动,尽量不从恶意去解 2012年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读。第三,在同一体系内共同发展,意味着中美两国 访美期间提出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可以在这一体系内友好竞争、有限竞争。竞争将主 议。三年多来,中方不断推动这一构想,并且曾得到要局限在经济领域,当然两国也可以围绕军事能力 美方一定程度的回应。不过,近一年来,美方对 对世界的影响力等展开竞争,但是竞争不应该成为 型大国关系”的态度则变为以“回避”为主。有美国 中美关系的主流,局部的竞争也不应该影响中美关 学者认为,未来美国方面有可能会全然拒绝这一提系全局。有限竞争意味着竞争是有底线的,不以 法。①本文认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是中美旧吃掉”对方打败对方为目标。中美两国需要帮助 有的战略共识松动之后,中国官方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方建立起码的战略信心(而非高水平的战略信 试图为中美关系寻找新论述的一次重要尝试。其背任),两国都不用担心对方成为本方失败的理由 后反映的现实需求,正是在新的时空背景下维护中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崛起失败,那不是因为美国的遏 美关系稳定、推动中美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因此,制或者破坏所致,而是源自中国自己的问题:如果美 这一任务完全可以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论国真的衰落,那不是因为中国的挑战或者破坏所致 述来承担。学术界需要做的,是为这一论述进行更而同样是源自美国自己的问题。第四,在同一体系 富学理意义的阐释。 o Stephen Hadley and Paul Haenle"The Catch-22 in U. S 、面向未来35年的新共识、新框架mboh, re of Bilateral Ties, Foreign Affair Febru 02-2/ catch-22-us- chinese- relations.(上网时间:2015年6月 中美要想成功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在两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与中国合作解决其面临的各类战略挑战、推动其经 济发展的前景将受到严重影响。美国还需要投入巨 大的军事、外交资源与中国竞争。中美滑向“新冷 战”对亚太地区以及全球也极为不利。亚太地区国 家可能将面临被迫“选边站”的前景,中美联手解决 亚太地区问题和全球挑战的前景也将受到极大制 约。总之,中美关系一旦越过“临界点”,对中、美乃 至地区和全球各国都绝非福音。 显然,中美两国都面临着一个紧迫任务,即防止 中美关系越过“临界点”,并尽力将其向积极方向拉 动( 图四) 。两国尤其需要在双边关系中形成一种 稳定机制,为双边关系“托底”( 图四中的 S 点) ,确 保各自的战略不会转向消极面为主的程度; 与此同 时,两国还需要扩大合作面,拉动双边关系向积极面 移动。 图四 2012 年 2 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 访美期间提出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 议。三年多来,中方不断推动这一构想,并且曾得到 美方一定程度的回应。不过,近一年来,美方对“新 型大国关系”的态度则变为以“回避”为主。有美国 学者认为,未来美国方面有可能会全然拒绝这一提 法。① 本文认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是中美旧 有的战略共识松动之后,中国官方自觉或不自觉地 试图为中美关系寻找新论述的一次重要尝试。其背 后反映的现实需求,正是在新的时空背景下维护中 美关系稳定、推动中美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因此, 这一任务完全可以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论 述来承担。学术界需要做的,是为这一论述进行更 富学理意义的阐释。 三、面向未来 35 年的新共识、新框架 中美要想成功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在两 个层次同时突破。一是在观念层次,需要形成新的 战略共识; 二是在制度层次,需要建设长期稳定框 架。无论 2017 年美国政府换届后,美方是否还愿意 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中美对新的战略共 识、对长期稳定框架的需求都将是真实的、长期的, 无论我们使用何种术语来概括这种需求。 首先要探讨新的战略共识。中美要形成“新型 大国关系”,在观念层次要重新建立两国决策者从 内心相信、两国民众和舆论普遍接受的新的战略共 识。在过去 35 年“接触 - 融入”的战略共识完成阶 段性任务之后,中美两国可将“在同一国际体系内 共同发展”作为新的战略共识。这里所谓“同一国 际体系”是以现存国际体系为基础的。首先,在同 一体系内共同发展,意味着中美两国都接受这一体 系,包括现存的主要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安排。 中美两国都需要确保在这一体系内发展,不另起炉 灶,不推倒重来。其次,在同一体系内共同发展,并 不是说当前的国际体系完全不能变动。中美和世界 其他国家都有权利、也有责任使当前国际体系更加 合理。但是,在改革、完善当前国际体系的过程中, 两国都需要减少采取单边行动,多争取彼此谅解。 同时,对对方改革体系的行动,尽量不从恶意去解 读。第三,在同一体系内共同发展,意味着中美两国 可以在这一体系内友好竞争、有限竞争。竞争将主 要局限在经济领域,当然两国也可以围绕军事能力、 对世界的影响力等展开竞争,但是竞争不应该成为 中美关系的主流,局部的竞争也不应该影响中美关 系全局。有限竞争意味着竞争是有底线的,不以 “吃掉”对方、打败对方为目标。中美两国需要帮助 对方建立起码的战略信心( 而非高水平的战略信 任) ,两国都不用担心对方成为本方失败的理由。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崛起失败,那不是因为美国的遏 制或者破坏所致,而是源自中国自己的问题; 如果美 国真的衰落,那不是因为中国的挑战或者破坏所致, 而同样是源自美国自己的问题。第四,在同一体系 6 《现代国际关系》 2015 年第 6 期 ① Stephen Hadley and Paul Haenle,“The Catch - 22 in U. S. - Chinese Relations,The Future of Bilateral Ties”,Foreign Affairs,Febru￾ary 22,2015,https: / /www. foreignaffairs. com /articles/china /2015 - 02 - 22 /catch - 22 - us - chinese - relations. ( 上网时间: 2015 年 6 月 10 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