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6期 性,即便在短时期内冲突烈度很高,然而由于中美之衡中国的人,也开始认真思考美国是否需要新的对 间前述战略共识仍存,危机事实上从未动摇中美关华战略框架。这一趋势如果持续,美国对华战略中 系的根本方向。但是在战略共识逐渐松动的大背景的消极面可能会越来越大,甚至存在超越积极面而 下,中美关系一旦出现问题或危机,就有可能被两国成为战略主流的可能。这就是所谓“临界点”2、“战 认为是对方战略走向、战略意图、战略部署发生了根略十字路口”3等说法的主要根据 本改变的结果。这一趋势是过去几十年从未出现过 当然,美国奥巴马政府目前的官方对华战略并 的。例如,当中美围绕海洋、网络等领域发生分歧和没有发生重大调整,未来也可望继续保持稳定。美 矛盾时,美国方面会倾向于将这些矛盾上升到普遍国战略界目前围绕对华战略所进行的讨论,主要与 “规则”的高度,将具体分歧看作检验中国总体战略美国国内的政治气候有关。各种对华战略主张的 走向的“试金石”。如果中国的某项政策或做法按“推销”对象主要是2017年的白宫可能的新主人。 照美方观点违反了国际规则,美方会认为这代表了当前美国国内整体趋向消极的辩论气氛显示,两年 中国未来将不按规则行事的大趋势。 后无论谁嬴得大选,美国官方对华战略向消极方向 在这种战略焦虑的影响下,2013年以来美国在调整甚至出现质变的可能性都无法排除。如果中国 战略与安全领域几次出手对中国实施“选择性推决策者和民众看到美国对华战略从过去35年的 回”( selective rollback)的强硬举措。第一次是在“以接触为主,以防范为辅”,转变为“以制衡为主, 2013年1月中国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国派以合作为辅”,必然也会导致中国对美战略从过去 遣B-52轰炸机挑战识别区的有效性;第二次是35年的“以融入为主,以防范为辅”,转变为“以反制 2014年5月,美国司法部以“网络窃密”为由,起诉为主,以合作为辅 五名解放军军官,以显示其在网络问题上已“失去 旦发生这种状况,中美关系就有可能超出过 耐心”;第三次则是2015年5月美军派遣P8-A侦去的边界,而滑向“新冷战”。这种趋势当然对中国 察机接近正在进行填海扩建工程的中国南海岛礁。不利。在可见的未来,美国仍将是超级大国。纵使 这些动作显示,美国正在扩大其对华战略中的消极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美国在经济质量、金融、军 面的政策选择范围,将对抗性更强的“选择性推回”事特别是软实力方面仍将大幅领先中国。从现在起 纳入其中。在政府之外的战略界,智库学者们讨论到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几十年中,美国 的消极政策选项则比政府的实际行动还要多得多。既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外部助益力量,也有可能成为 如布莱克威尔和泰利斯即呼吁美国应实行“真正的最大的外部破坏力量。消极面成为美国对华战略主 制衡中国”的战略,包括建立排除中国的新贸易安流,意味着美国将主要以破坏力量的身份出现在中 排,更严格的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美国海空军在亚国面前。这种趋势对美国也同样不利。如果中美关 太更积极的存在、更积极的网络安全应对措施等。①系滑向“新冷战”,意味着中国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 在战略共识缺失的背景下,当美国对中国采取二强大的国家,将成为美国的长期战略对手。美国 更加强硬的举措时,中国也很容易将其看作是美国 对华战略正在发生调整。这一认识反过来会进一步 a Robert D. Blackwill and Ashley J. Tellis, Rerising U.S. 侵蚀本已被削弱的中美战略共识、战略信心,导致中 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April 2015 ②关于“临界点”说,参见 David M. Lampton" A Tipping Point in 国被迫做出更为强硬的反应。这样,在中美两国之S- Ina nelations is Upon Us,As- Ina Percepton Montor,址 间,战略共识的缺失与双方强硬的政策之间就形成chim- relations-i-甲m-us-pat-1(上网时间:2015年5月25日) 了恶性循环。前述布莱克成尔和泰利斯的观点在美美学者认为两国美东走字,点性影,日 国恐怕并非主流,但是近年来美国主张对华强硬,主 people. com. cn/GB/20150601002-27118h也可参见 Elizabeth C. Economy "At a Crossroads: What Is the Future of U. s 张“遏制”中国、“惩罚”中国、“制衡”中国的人越来 China relations?" Nationa Interest,May21,2015,htp:/atio alinterest. org/blog/the buzz/crossroads what- the - future -us 越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便不同意遏制中国、制 china- relations-12942.(上网时间:2015年6月10日)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性,即便在短时期内冲突烈度很高,然而由于中美之 间前述战略共识仍存,危机事实上从未动摇中美关 系的根本方向。但是在战略共识逐渐松动的大背景 下,中美关系一旦出现问题或危机,就有可能被两国 认为是对方战略走向、战略意图、战略部署发生了根 本改变的结果。这一趋势是过去几十年从未出现过 的。例如,当中美围绕海洋、网络等领域发生分歧和 矛盾时,美国方面会倾向于将这些矛盾上升到普遍 “规则”的高度,将具体分歧看作检验中国总体战略 走向的“试金石”。如果中国的某项政策或做法按 照美方观点违反了国际规则,美方会认为这代表了 中国未来将不按规则行事的大趋势。 在这种战略焦虑的影响下,2013 年以来美国在 战略与安全领域几次出手对中国实施“选择性推 回”( selective rollback) 的 强 硬 举 措。第 一 次 是 在 2013 年 11 月中国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国派 遣 B - 52 轰炸机挑战识别区的有效性; 第二次是 2014 年 5 月,美国司法部以“网络窃密”为由,起诉 五名解放军军官,以显示其在网络问题上已“失去 耐心”; 第三次则是 2015 年 5 月美军派遣 P8 - A 侦 察机接近正在进行填海扩建工程的中国南海岛礁。 这些动作显示,美国正在扩大其对华战略中的消极 面的政策选择范围,将对抗性更强的“选择性推回” 纳入其中。在政府之外的战略界,智库学者们讨论 的消极政策选项则比政府的实际行动还要多得多。 如布莱克威尔和泰利斯即呼吁美国应实行“真正的 制衡中国”的战略,包括建立排除中国的新贸易安 排,更严格的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美国海空军在亚 太更积极的存在、更积极的网络安全应对措施等。① 在战略共识缺失的背景下,当美国对中国采取 更加强硬的举措时,中国也很容易将其看作是美国 对华战略正在发生调整。这一认识反过来会进一步 侵蚀本已被削弱的中美战略共识、战略信心,导致中 国被迫做出更为强硬的反应。这样,在中美两国之 间,战略共识的缺失与双方强硬的政策之间就形成 了恶性循环。前述布莱克威尔和泰利斯的观点在美 国恐怕并非主流,但是近年来美国主张对华强硬,主 张“遏制”中国、“惩罚”中国、“制衡”中国的人越来 越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便不同意遏制中国、制 衡中国的人,也开始认真思考美国是否需要新的对 华战略框架。这一趋势如果持续,美国对华战略中 的消极面可能会越来越大,甚至存在超越积极面而 成为战略主流的可能。这就是所谓“临界点”②、“战 略十字路口”③等说法的主要根据。 当然,美国奥巴马政府目前的官方对华战略并 没有发生重大调整,未来也可望继续保持稳定。美 国战略界目前围绕对华战略所进行的讨论,主要与 美国国内的政治气候有关。各种对华战略主张的 “推销”对象主要是 2017 年的白宫可能的新主人。 当前美国国内整体趋向消极的辩论气氛显示,两年 后无论谁赢得大选,美国官方对华战略向消极方向 调整甚至出现质变的可能性都无法排除。如果中国 决策者和民众看到美国对华战略从过去 35 年的 “以接触为主,以防范为辅”,转变为“以制衡为主, 以合作为辅”,必然也会导致中国对美战略从过去 35 年的“以融入为主,以防范为辅”,转变为“以反制 为主,以合作为辅”。 一旦发生这种状况,中美关系就有可能超出过 去的边界,而滑向“新冷战”。这种趋势当然对中国 不利。在可见的未来,美国仍将是超级大国。纵使 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美国在经济质量、金融、军 事特别是软实力方面仍将大幅领先中国。从现在起 到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几十年中,美国 既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外部助益力量,也有可能成为 最大的外部破坏力量。消极面成为美国对华战略主 流,意味着美国将主要以破坏力量的身份出现在中 国面前。这种趋势对美国也同样不利。如果中美关 系滑向“新冷战”,意味着中国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 二强大的国家,将成为美国的长期战略对手。美国 5 《现代国际关系》 2015 年第 6 期 ① ② ③ Robert D. Blackwill and Ashley J. Tellis,Revising U. S. 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April 2015. 关于“临界点”说,参见 David M. Lampton,“A Tipping Point in U. S. - China Relations is Upon Us”,US - China Perception Monitor,ht￾tp: / /www. uscnpm. org /blog /2015/05/11/a - tipping - point - in - u - s - china - relations - is - upon - us - part - i/. ( 上网时间: 2015 年5 月25 日) 关于“战略十字路口”说,参见人民网北京 6 月 6 日电: “中 美学者认为两国关系走到十字路口,有战略性影响”,http: / /world. people. com. cn /GB /n /2015 /0606 /c1002 - 27114186. html; 也可参见 Elizabeth C. Economy,“At a Crossroads: What Is the Future of U. S. - China Relations?”National Interest,May 21,2015, http: / /nation￾alinterest. org /blog /the - buzz/crossroads - what - the - future - us - china - relations - 12942. ( 上网时间: 2015 年 6 月 10 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