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耶稣给每一个听见福音又用信心领受的信徒三项确实应许。①他已得永 生;②他已超越死亡;③他永不被定罪。当人以信心来到基督面前,接受他为救 主,承认自己的罪时。他的一切过犯都立即且永远地被涂抹,不再被记念了。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圣经·罗马书》8:1》 个人在尘世生活中的每日每夜,在天上都有完全的记载且被保存着。当罪 人生平首次悔改归向基督时,神就涂抹他过去犯罪的全部记载,并瞬间完全被涂 去。于是,在他的“档案”里有了一个全新的记录,记下他信心和公义的新生活。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 们一切的不义”。(《圣经·约翰一书》1:9) 那已经在基督里面“成为神的义”的基督徒,在他死后所要受的审判,不是 人的灵魂本身受审,而是要接受‘各人的工程”的检验 “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 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圣经·哥林多前书》3:12-13) 保罗把基督徒一生的奋斗与执着视作一座工程。当那日受试验时将分成对 比明显的两类,金银宝石,稀有昂贵,质地坚固,相存久长。草木禾秸,价廉易 得,体大质劣,焚烧成灰。不同的动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能力,铸就成不同 的事奉,建造成不同的工程!也就会试验出不同的结果来! 无论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必须去面对死亡,也都必须去面对“死后”的 审判。正像人生下来就在开始走向死亡一样,人一到这世界,就要有准备接受“审 判”的勇气。虽然,“审判”一词与“死亡”一样令人讨厌,但无论谁也无法逃 过,正像无法逃过死亡一样。其实,这二者本来就是一件大事的二个方面,只是 时间上的先后而已。基督徒对于“死后却有审判”的信仰也是构成生前道德观 人生观的基础之一。试想,一个“一死百死,一了百了”的“死亡观”,一个死 后毫无功过是非鉴别的“末世论”,他的人生观、道德观怎能不会坚立在“得过 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的思想境界之上呢?如果每一个人都知道并且相 信“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圣经·诗篇》58:11)那么那些无法无天之 奸邪之徒的无作非为必将有所收敛,人性之恶必将受到道德缰绳的羁绊,情欲败 坏的毒流必将得到审判威慑之河堤的拦截!人也就有了一个“敬畏之心”去面对 生活中的分分秒秒。如果真这样,历史也许得考虑重写? 儿时,每当自然界有惊雷闪电,祖辈们就怀疑人间又是哪一个缺德鬼惹怒了 老天爷。此时,纯朴的心灵自幼就对“天罚”之说有了一种敬畏——敬仰老天爷 那对人门邪恶无所不察的睿智,畏惧他对人世之事善恶有报的威严 随着年龄长大,发现祖辈们的“天罚”之说很难自圆其说。当我接受福音后, 忽然发现,古人的传说是否多少有一些“真理折射”的微光?例如:“人间私语 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这几句话不就是“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 “造耳朵造眼睛的神,难道自己看不见听不见吗?”这些活的最好诠释么?尽管 科学已经解释了闪电雷鸣的物理原因,但人还是需要存着敬畏之心。以便更多地 约束自己,不拂逆诚实与善良、正直无私等等从古至今别无二致的基本道德规范 康德说 “头上的繁星与心中的道德,这两样引起我深深的敬畏。” 而智慧王所罗门则说得更好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圣经·箴言 9:10)11 耶稣给每一个听见福音又用信心领受的信徒三项确实应许。①他已得永 生;②他已超越死亡;③他永不被定罪。当人以信心来到基督面前,接受他为救 主,承认自己的罪时。他的一切过犯都立即且永远地被涂抹,不再被记念了。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圣经·罗马书》8:1》 一个人在尘世生活中的每日每夜,在天上都有完全的记载且被保存着。当罪 人生平首次悔改归向基督时,神就涂抹他过去犯罪的全部记载,并瞬间完全被涂 去。于是,在他的“档案”里有了一个全新的记录,记下他信心和公义的新生活。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 们一切的不义”。(《圣经·约翰一书》1:9) 那已经在基督里面“成为神的义”的基督徒,在他死后所要受的审判,不是 人的灵魂本身受审,而是要接受‘各人的工程”的检验。 “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 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圣经·哥林多前书》3:12—13) 保罗把基督徒一生的奋斗与执着视作一座工程。当那日受试验时将分成对 比明显的两类,金银宝石,稀有昂贵,质地坚固,相存久长。草木禾秸,价廉易 得,体大质劣,焚烧成灰。不同的动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能力,铸就成不同 的事奉,建造成不同的工程!也就会试验出不同的结果来! 无论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必须去面对死亡,也都必须去面对“死后”的 审判。正像人生下来就在开始走向死亡一样,人一到这世界,就要有准备接受“审 判”的勇气。虽然,“审判”一词与“死亡”一样令人讨厌,但无论谁也无法逃 过,正像无法逃过死亡一样。其实,这二者本来就是一件大事的二个方面,只是 时间上的先后而已。基督徒对于“死后却有审判”的信仰也是构成生前道德观、 人生观的基础之一。试想,一个“一死百死,一了百了”的“死亡观”,一个死 后毫无功过是非鉴别的“末世论”,他的人生观、道德观怎能不会坚立在“得过 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的思想境界之上呢?如果每一个人都知道并且相 信“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神”,(《圣经·诗篇》58:11)那么那些无法无天之 奸邪之徒的无作非为必将有所收敛,人性之恶必将受到道德缰绳的羁绊,情欲败 坏的毒流必将得到审判威慑之河堤的拦截!人也就有了一个“敬畏之心”去面对 生活中的分分秒秒。如果真这样,历史也许得考虑重写? 儿时,每当自然界有惊雷闪电,祖辈们就怀疑人间又是哪一个缺德鬼惹怒了 老天爷。此时,纯朴的心灵自幼就对“天罚”之说有了一种敬畏——敬仰老天爷 那对人门邪恶无所不察的睿智,畏惧他对人世之事善恶有报的威严。 随着年龄长大,发现祖辈们的“天罚”之说很难自圆其说。当我接受福音后, 忽然发现,古人的传说是否多少有一些“真理折射”的微光?例如:“人间私语, 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这几句话不就是“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 “造耳朵造眼睛的神,难道自己看不见听不见吗?”这些活的最好诠释么?尽管 科学已经解释了闪电雷鸣的物理原因,但人还是需要存着敬畏之心。以便更多地 约束自己,不拂逆诚实与善良、正直无私等等从古至今别无二致的基本道德规范。 康德说: “头上的繁星与心中的道德,这两样引起我深深的敬畏。” 而智慧王所罗门则说得更好: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圣经·箴言>> 9:1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