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沈志华:求之不易的会面:中苏两党领导人之间的试探与沟通 815件之多,此外还有作为附录的几十个文件。 在1944年夏天与美军赴延安观察组的接触中,毛泽 其中有关中苏领导人接触的50份最新文件已译 东反复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和意愿。7月23日第一 成英文在美国发表。④在这方面,中国档案文献 次与美国外交官谢伟思见面时,毛泽东就不无用意 的公布也有了很大进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地一再表示: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中国人”。“一 和中央档案馆于2005年和2008年分别出版了 个月后,在8月23日的长谈中,毛泽东多次询问谢 刘少奇(1949-1952年)和周恩来(1949-1950 伟思美国对中共的看法和政策,并主动说:“俄国人 年)的文稿,其中涉及中苏关系的文献约400余 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将忙于他们自己的重建 件。四另外,中国外交部档案的开放一其中涉 工作。我们不指望俄国人帮助”。还说:“中国共产 及中苏关系的档案最多,也为学者提供了新的机 党的政策不过是主张民主和社会改革”,“甚至最保 会。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可以也完全应该从中苏 守的美国实业家在我们的纲领中也找不到任何值得 关系变化的角度对中苏同盟建立的背景、基础和 反对的东西”。毛泽东在谈话中还多次强调,中共 条件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 必须得到美国的帮助,必须与美国合作:对于美国来 中苏同盟建立的首要条件就是中苏两党特别是 说,中共比国民党更容易合作:中共欢迎美国的民主 其领导者之间的接触、了解和沟通,从这一点出发, 制度,决不会冒险采取反对美国的政策。当时,毛泽 笔者把同盟建立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 东并不避讳与美国人的接触,甚至事前将这种意向 1949年2月米高扬访问西柏坡,第二步是同年6一8 通知了莫斯科。在毛泽东看来,美苏本身的合作态 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第三步是1949年12月至 势使得苏联“不会反对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况且苏 1950年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苏联的访问。本文 联与国民党的关系不好,因此“美国和中国共产党 拟分两部分,依据最新的俄国和中国档案文献,首先 之间的合作对有关各方都将是有利和令人满意 讨论中苏两党领导人第一次接触的背景和由来,然 的”。片1945年3月谢伟思再次访问延安,毛泽东显 后讨论米高扬访华、刘少奇访苏和毛泽东宣布向苏 示的决心就更大了,他又一次谈到中共与美国的长 联“一边倒”的过程,从而说明中苏同盟得以建立的 期关系,并坚持认为:“美国不仅是帮助中国发展经 政治基础。 济的唯一最合适的国家,而且也是完全有能力参与 中国经济建设的唯一国家”:“共产党将继续寻求美 一、中共领导人转向莫斯科的 国的友谊和谅解,因为它为中国的战后重建所需 背景和思考 要”。者 然而,美国的态度令中共感到失望。1944年10 确如以往研究者所认同的那样,在对日战争接 月,中国战区指挥官史迪威将军因与蒋介石不和,被 近尾声的时候,毛泽东认为战后中国和中共所能指 华盛顿解除职务,愤怒的史迪威甚至拒绝接受中国 望得到的大国援助不是来自苏联,而是来自美国。 授予他的勋章。⑧史迪威与蒋介石的主要矛盾之一 1 uA》 oAA3eE⅓B.·(串.)AAA-PA1A成AE213XX3%AA%1Af者A°1,A光N, AM-eAA1AAE化1.1937-1945⊕,A股±NA乙°发·AA°H%Aw名fA°,2000HA》. eAA3e%6. .,i°:·.(H.)Ai%A-gA五1AMAE13XX3MA%M%化A。名的A°f,A装.VAiA-A土1 Ⅲo皿51946一u万a1950A附土NA就°°AA°i%A,#1A⅓°,2005樊家鼐、谢载福等十余位上海外国语大学退休老教 师参加笔者组织的一个项目,翻译了《二十世纪俄中关系文献资料》第五卷的大部分文件,笔者近水楼台,得以首先利用这批档案,在 此谨表谢意。 Cold W ar IntematinalH istory Project Buletin Issues 16 W nter 2007 /2008 pp 113-177 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健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一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健国以来周恩来 文稿》第1一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 片约翰·斯图尔特·谢伟思:《美国对华政策(1944一1945):“美亚文件”和美中关系史上的若干问题》王益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989年,第196页;Fomegn Reatins of heUnited States D phmati Papers(FRUS),l944Vo】6 Chna Washingtor Unied States Govem m ent Printing O ffice 1967 p 608. 片谢伟思与毛泽东的谈话,傥史通讯》第20一21期(1983年),第5一12页:谢伟思:《美国对华政策》,第218一229页。关于毛泽东向 苏联通报的情况,见%A.P°%(9名A19g3-6μ5aK1949,AE是无”A瓶AAA“’.冷%化AC”, 197,%416一417。中译文见《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马细谱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88一290项。 #《党史通讯第20-21期(1983年),第141819-22页:谢伟思:《美国对华政策》第229-230、231-232页。 ⑧约瑟夫·W·史迪威:《史迪威日记》黄加林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2年,第300页。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815件之多, 此外还有作为附录的几十个文件。¹ 其中有关中苏领导人接触的 50份最新文件已译 成英文在美国发表。º 在这方面, 中国档案文献 的公布也有了很大进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和中央档案馆于 2005 年和 2008 年分别出版了 刘少奇 ( 1949) 1952 年 ) 和周恩来 ( 1949) 1950 年 )的文稿, 其中涉及中苏关系的文献约 400 余 件。» 另外, 中国外交部档案的开放 ) )) 其中涉 及中苏关系的档案最多, 也为学者提供了新的机 会。在此基础上, 研究者可以也完全应该从中苏 关系变化的角度对中苏同盟建立的背景、基础和 条件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 中苏同盟建立的首要条件就是中苏两党特别是 其领导者之间的接触、了解和沟通, 从这一点出发, 笔者把同盟建立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 1949年 2月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第二步是同年 6) 8 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 第三步是 1949 年 12 月至 1950年 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苏联的访问。本文 拟分两部分, 依据最新的俄国和中国档案文献, 首先 讨论中苏两党领导人第一次接触的背景和由来, 然 后讨论米高扬访华、刘少奇访苏和毛泽东宣布向苏 联 /一边倒0的过程, 从而说明中苏同盟得以建立的 政治基础。 一、中共领导人转向莫斯科的 背景和思考 确如以往研究者所认同的那样, 在对日战争接 近尾声的时候, 毛泽东认为战后中国和中共所能指 望得到的大国援助不是来自苏联, 而是来自美国。 在 1944年夏天与美军赴延安观察组的接触中, 毛泽 东反复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和意愿。 7月 23 日第一 次与美国外交官谢伟思见面时, 毛泽东就不无用意 地一再表示: 中国共产党人 / 首先是中国人 0。¼ 一 个月后, 在 8 月 23日的长谈中, 毛泽东多次询问谢 伟思美国对中共的看法和政策, 并主动说: /俄国人 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 将忙于他们自己的重建 工作。我们不指望俄国人帮助 0。还说: / 中国共产 党的政策不过是主张民主和社会改革0, / 甚至最保 守的美国实业家在我们的纲领中也找不到任何值得 反对的东西0。毛泽东在谈话中还多次强调, 中共 必须得到美国的帮助, 必须与美国合作; 对于美国来 说, 中共比国民党更容易合作; 中共欢迎美国的民主 制度, 决不会冒险采取反对美国的政策。当时, 毛泽 东并不避讳与美国人的接触, 甚至事前将这种意向 通知了莫斯科。在毛泽东看来, 美苏本身的合作态 势使得苏联/不会反对美国在中国的利益 0, 况且苏 联与国民党的关系不好, 因此 /美国和中国共产党 之间的合作对有关各方都将是有利和令人满意 的0。½ 1945年 3月谢伟思再次访问延安, 毛泽东显 示的决心就更大了, 他又一次谈到中共与美国的长 期关系, 并坚持认为: /美国不仅是帮助中国发展经 济的唯一最合适的国家, 而且也是完全有能力参与 中国经济建设的唯一国家0; / 共产党将继续寻求美 国的友谊和谅解, 因为它为中国的战后重建所需 要0。¾ 然而, 美国的态度令中共感到失望。1944年 10 月, 中国战区指挥官史迪威将军因与蒋介石不和, 被 华盛顿解除职务, 愤怒的史迪威甚至拒绝接受中国 授予他的勋章。¿ 史迪威与蒋介石的主要矛盾之一 3 沈志华: 求之不易的会面: 中苏两党领导人之间的试探与沟通 ¹ º » ¼ ½ ¾ ¿ ¶µÀ³Ã¼º » . . , º ÂÀ³ºÈ ¼±Ñ . . ( ÃÀÃ. ) ÅÃüÀ - ¼ºÄ±» üº ¶ À Ä¿ ÀÊ ¶¿ º¶ ³ XX ³¶¼¶, À¼Å¾ ¶¿ÄÍ º ¾ ±Ä¶Â º±½Í , À ¾. IV, À³¶ÄüÀ - ¼º ı»Ã¼º¶ À Ä¿ ÀÊ ¶¿ º¶, 193 7) 19 45´´. , Àü³±: ±¾ ÑÄ¿º ¼º º ÃÄÀº ɶüÀ» ¾ Í Ã½º, 200 0; ¶µÀ³Ã¼º» . . , º ÂÀ³º ȼ±Ñ . . , Ñÿº ¼À³ . . ( ÃÀà . ) ÅÃüÀ - ¼ ºÄ±» üº ¶ ÀÄ¿À Ê ¶¿º ¶ ³ XX ³¶¼¶, À¼Å¾ ¶¿ ÄÍ º ¾±Ä¶Âº±½Í , À ¾. V, À³¶ÄüÀ - ¼ºÄ±» üº ¶ À ¿À ¶¿º¶, 1 94 6) ƶ ± 195 0, À ü³±: ±¾ ÑÄ¿ º¼º º ÃÄÀº ɶüÀ» ¾ Í Ã½º, 2 005. 樊家鼐、谢载福等十余位上海外国语大学退休老教 师参加笔者组织的一个项目, 翻译了5二十世纪俄中关系文献资料6第五卷的大部分文件, 笔者近水楼台, 得以首先利用这批档案, 在 此谨表谢意。 C oldW ar In ternationalH istory Pro ject Bu lletin, Issu es 16, W in ter 200 7 /20 08, pp. 11 3) 17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 5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6第 1) 4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05年; 5建国以来周恩来 文稿6第 1) 3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 8年。 约翰# 斯图尔特# 谢伟思: 5美国对华政策 ( 1944) 1945 ): /美亚文件0和美中关系史上的若干问题 6, 王益等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1989年, 第 196页; Foreign Relation s of th eUn ited States D ip lom atic Papers( FRUS ), 1944, Vo.l 6, C h ina, Wash ington: Un ited S tates Govern￾m ent Printing O ffice, 1967, p. 608。 谢伟思与毛泽东的谈话, 5党史通讯6第 20) 21期 ( 1983年 ), 第 5) 12页;谢伟思: 5美国对华政策6, 第 218) 229页。关于毛泽东向 苏联通报的情况, 见 º¾ ºº ÄÂÀ³ . ¿¶³¿º ¼ ( 9 ¾±ÂÄ 1933) 6 ƶ ± º1949), ÀÆ ºÑ: ¿º ³¶ÂÃÃĶÄû À º¹µ±Â¶½ÃijÀ / ³. ½º¾ ¶¿ Ä ÇºµÃ¼º 0, 1997, Ã. 416) 417。中译文见5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6, 马细谱等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 288) 290页。 5党史通讯6第 20) 21期 ( 1983年 ), 第 14) 18、19) 22页; 谢伟思: 5美国对华政策6, 第 229) 230、231) 232页。 约瑟夫# W# 史迪威: 5史迪威日记6, 黄加林等译,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2年, 第 300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