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佛学与中国文化的因缘 由以上所举,要知秦、汉以后,儒、道两家学说思想的 互相隆替,以及佛教文化输入的前因后果,便须了解两汉思 想学术演变的原因:两汉的学术思想,始终是儒、道两家思 想的天下;墨家思想在汉初已经融化为儒、道的附庸,并无 特立的藩篱。西汉初期,因为政治领导与社会的趋势,道家 思想最为流行,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完全倾向道家黄、 老之术,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汉初政治原则上的必然趋势 从此道家学术思想,便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一个定则,凡当拨 乱反正的时代,必定需用道家学术的领导,到了天下太平,便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这个原因,留待讲述道教学术时,再 加说明。西汉以来,因为道家学术思想的盛行,于是法家、阴 阳家、杂家等思想,也都托足道家门庭,依草附木而欣欣向 荣,及其流弊所致,便造成西汉阴阳家的五德终始,以及谶 纬(禨祥)的迷信风气,王莽的叛乱、光武的中兴、汉末三 国的局面,无一不在谶纬的观念中而构成政治治乱的心理因 素;因而有汉末道家的隐士思想,与墨家变相的游侠思想结 合,产生道教的雏形,便与佛教学说互相推排,而又互相融 同时两汉学术思想,自经汉武帝与董仲舒辈的提倡,“罢 黜百家,一尊于儒”,使孔、孟、荀以来之儒家思想,一变而 为两汉经师儒家的天下,于是训诂、注疏与各主一家的传经 风气,弥漫朝野,由学术思想的权威经师、博士、与选举孝 廉、拔用贤良方正的制度互相交错,而造成东汉后期的世家 阀阅(门第)的弊端,以致形成党锢之祸,使学术思想与政 治因素,互为表里而促成政治社会的乱源。汉初承战国与秦由 以 上 所 举 , 要 知 秦 、 汉 以 后 , 儒 、 道 两 家 学 说 思 想 的 互 相 隆 替 , 以 及 佛 教 文 化 输 入 的 前 因 后 果 , 便 须 了 解 两 汉 思 想 学 术 演 变 的 原 因 : 两 汉 的 学 术 思 想 , 始 终 是 儒 、 道 两 家 思 想 的 天 下 ; 墨 家 思 想 在 汉 初 已 经 融 化 为 儒 、 道 的 附 庸 , 并 无 特 立 的 藩 篱 。 西 汉 初 期 , 因 为 政 治 领 导 与 社 会 的 趋 势 , 道 家 思 想 最 为 流 行 , 历 史 上 有 名 的 “ 文 景 之 治 ” , 完 全 倾 向 道 家 黄 、 老 之 术 , 这 是 时 代 的 需 要 , 也 是 汉 初 政 治 原 则 上 的 必 然 趋 势 。 从 此 道 家 学 术 思 想 , 便 在 中 国 历 史 上 形 成 一 个 定 则 , 凡 当 拨 乱 反 正 的 时 代 , 必 定 需 用 道 家 学 术 的 领 导 , 到 了 天 下 太 平 , 便 “ 内 用 黄 老 , 外 示 儒 术 ” 。 这 个 原 因 , 留 待 讲 述 道 教 学 术 时 , 再 加 说 明 。 西 汉 以 来 , 因 为 道 家 学 术 思 想 的 盛 行 , 于 是 法 家 、 阴 阳 家 、 杂 家 等 思 想 , 也 都 托 足 道 家 门 庭 , 依 草 附 木 而 欣 欣 向 荣 , 及 其 流 弊 所 致 , 便 造 成 西 汉 阴 阳 家 的 五 德 终 始 , 以 及 谶 纬 ( 禨 祥 ) 的 迷 信 风 气 , 王 莽 的 叛 乱 、 光 武 的 中 兴 、 汉 末 三 国 的 局 面 , 无 一 不 在 谶 纬 的 观 念 中 而 构 成 政 治 治 乱 的 心 理 因 素 ; 因 而 有 汉 末 道 家 的 隐 士 思 想 , 与 墨 家 变 相 的 游 侠 思 想 结 合 , 产 生 道 教 的 雏 形 , 便 与 佛 教 学 说 互 相 推 排 , 而 又 互 相 融 化 。 同 时 两 汉 学 术 思 想 , 自 经 汉 武 帝 与 董 仲 舒 辈 的 提 倡 , “ 罢 黜 百 家 , 一 尊 于 儒 ” , 使 孔 、 孟 、 荀 以 来 之 儒 家 思 想 , 一 变 而 为 两 汉 经 师 儒 家 的 天 下 , 于 是 训 诂 、 注 疏 与 各 主 一 家 的 传 经 风 气 , 弥 漫 朝 野 , 由 学 术 思 想 的 权 威 经 师 、 博 士 、 与 选 举 孝 廉 、 拔 用 贤 良 方 正 的 制 度 互 相 交 错 , 而 造 成 东 汉 后 期 的 世 家 阀 阅 ( 门 第 ) 的 弊 端 , 以 致 形 成 党 锢 之 祸 , 使 学 术 思 想 与 政 治 因 素 , 互 为 表 里 而 促 成 政 治 社 会 的 乱 源 。 汉 初 承 战 国 与 秦 佛 学 与 中 国 文 化 的 因 缘 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