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 禅宗与佛学 室的变乱,文化学术凋蔽已尽,西汉传经与注疏的工作,实 在甚为重要。但自东汉末期,注疏传经,已经流于支离繁琐 藉此从事学问而博取功名,则为唯一工具,如要真实寻出天 人文化思想的奥义,已如强弩之未,势已不能透过纸背了;所 以两汉学术,一到三国阶段,便相当空泛而黯淡,恰在这个 时期,佛教学术思想,挟新颖玄奥的哲学,源源输入,因此 而形成魏、晋、南北朝学术思想的形态 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化的颓废与新运,一般多归过于 玄之学的勃兴,与清谈风气的腐败,其实,如果了解两汉 历史文化的演变,对三玄之学与清谈兴起的原因,就不命诿 过于少数读书人,如何宴、王弼之流了。在中国历史上领导 学术思想的转变,少数有识之士,固然可以开创风气,但真 实形成力量的,仍然属于实际政治的领导人物,孔子推崇尧、 舜、禹、汤、文、武、周公,固然是如此,后世领导方向的 正确与否,还是不能例外;初唐君臣,领导学术思想,而启 发佛、道两教,宋初君臣,领导儒家而产生理学,后来明、清 两代,无一而不如此,所以说学术风气的转移,在于一、二 人者,决不是少数坐议立谈空言之士可以做得到的。总之,魏 晋三玄之学与清谈风气的形成,它的偏向,既不是老、庄思 想的罪过,也不是佛学般若谈空说妙的错误,细读历史,便 知是由于魏武(曹操)父子(曹丕、曹植)的文学情调所影 响,何宴、王弼都是少年贵族,持宠气骄,既不能从事絮静 精微的学问,又不能作疏通知远的工夫,而以老、庄思想的 风流外表,互为三玄注解,那是文学的哲学的必然结果,所 以从纯粹的晢学立场看魏、晋、南北朝的思想,除了佛学以室 的 变 乱 , 文 化 学 术 凋 蔽 已 尽 , 西 汉 传 经 与 注 疏 的 工 作 , 实 在 甚 为 重 要 。 但 自 东 汉 末 期 , 注 疏 传 经 , 已 经 流 于 支 离 繁 琐 , 藉 此 从 事 学 问 而 博 取 功 名 , 则 为 唯 一 工 具 , 如 要 真 实 寻 出 天 人 文 化 思 想 的 奥 义 , 已 如 强 弩 之 未 , 势 已 不 能 透 过 纸 背 了 ; 所 以 两 汉 学 术 , 一 到 三 国 阶 段 , 便 相 当 空 泛 而 黯 淡 , 恰 在 这 个 时 期 , 佛 教 学 术 思 想 , 挟 新 颖 玄 奥 的 哲 学 , 源 源 输 入 , 因 此 而 形 成 魏 、 晋 、 南 北 朝 学 术 思 想 的 形 态 。 关 于 魏 、 晋 、 南 北 朝 文 化 的 颓 废 与 新 运 , 一 般 多 归 过 于 三 玄 之 学 的 勃 兴 , 与 清 谈 风 气 的 腐 败 , 其 实 , 如 果 了 解 两 汉 历 史 文 化 的 演 变 , 对 三 玄 之 学 与 清 谈 兴 起 的 原 因 , 就 不 命 诿 过 于 少 数 读 书 人 , 如 何 宴 、 王 弼 之 流 了 。 在 中 国 历 史 上 领 导 学 术 思 想 的 转 变 , 少 数 有 识 之 士 , 固 然 可 以 开 创 风 气 , 但 真 实 形 成 力 量 的 , 仍 然 属 于 实 际 政 治 的 领 导 人 物 , 孔 子 推 崇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 周 公 , 固 然 是 如 此 , 后 世 领 导 方 向 的 正 确 与 否 , 还 是 不 能 例 外 ; 初 唐 君 臣 , 领 导 学 术 思 想 , 而 启 发 佛 、 道 两 教 , 宋 初 君 臣 , 领 导 儒 家 而 产 生 理 学 , 后 来 明 、 清 两 代 , 无 一 而 不 如 此 , 所 以 说 学 术 风 气 的 转 移 , 在 于 一 、 二 人 者 , 决 不 是 少 数 坐 议 立 谈 空 言 之 士 可 以 做 得 到 的 。 总 之 , 魏 、 晋 三 玄 之 学 与 清 谈 风 气 的 形 成 , 它 的 偏 向 , 既 不 是 老 、 庄 思 想 的 罪 过 , 也 不 是 佛 学 般 若 谈 空 说 妙 的 错 误 , 细 读 历 史 , 便 知 是 由 于 魏 武 ( 曹 操 ) 父 子 ( 曹 丕 、 曹 植 ) 的 文 学 情 调 所 影 响 , 何 宴 、 王 弼 都 是 少 年 贵 族 , 持 宠 气 骄 , 既 不 能 从 事 絮 静 精 微 的 学 问 , 又 不 能 作 疏 通 知 远 的 工 夫 , 而 以 老 、 庄 思 想 的 风 流 外 表 , 互 为 三 玄 注 解 , 那 是 文 学 的 哲 学 的 必 然 结 果 , 所 以 从 纯 粹 的 哲 学 立 场 看 魏 、 晋 、 南 北 朝 的 思 想 , 除 了 佛 学 以 4 禅 宗 与 佛 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