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农民心愿的方针政策在实际贯彻中遭到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五)“四清”和“文革”:“左”倾路线在农村的持续 四清”的背景 正当中国农村在《人民公社60条》制定之后进入一个生产的恢复时期,农村开始出现 新的面貌的时候,一场新的运动又在酝酿之中。这就是后来演变为“文化大革命”前导的以 所谓的“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和清理工分”为内容的“小四清”(以与后来的“清 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的“大四清”相区别)。 在农村贯彻人民公社60条,恢复生产的时候,不少地方的农民不顾公社和上级党委的 反对,在有的地方领导(高层领导如刘少奇、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等也明确支持)的默许 下,自发的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但是 这被毛泽东认为是农村中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是一种倒退,反映了落后群众的要求”,(薄 波:1991)是两条道路的斗争的一个明显标志,而且,他认为高层中有人对困难讲过头了 把形势看得一片黑暗,而对分田单干的支持则是完全错误的。于是在1962年8月—9月在 北戴河召开的中国共产党8届10中全会上做了“阶级、形势、矛盾”的报告,提出“千万 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明确表示要反对“翻案风”、“单干风”和“黑暗风” 在农村,由于许多地方基层(大队、生产队)干部对在1958年的大跃进背景下出现的 “浮夸、共产风和瞎指挥”的后果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对公社化和集体化能否给他们带来 好处产生了怀疑,因此转而采取一种非常实际的维护自家和村社区利益的态度。这被高层 认为偏离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多吃多占,脱离群众,或者带领群众搞“包产到户”,搞 “自发”,因而提出农村中基层政权还有多少在我们手里的疑问。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 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一前提出发,毛 泽东在1957年反右开始后就提出要在农村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中国 共产党中央又在1959、1960和1961三年中多次提出要在农村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 年2月11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介绍了湖南开展社会主 义教育运动的经验以及河北省保定地区进行的“四清”的经验,并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 灵”。1963年5月2日至1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了由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 加的小型会议,讨论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议》(即《前十条》) 并下发农村基层党支部。毛泽东在《前十条》中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阶级 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可以认为,毛泽东已经发现了农村干部对意识形态的淡漠和对实利(包括个人和生产队的实 利)的追求,不幸的是,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对共产主义和大同世界的背叛从而再次发起了 场清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农村干部的运动。可以说,当时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领导们对当时 农村的政治精英的情况的估计非常悲观,他们估计大约三分之一的基层政权已经不在无产阶 级手里,需要重新组织阶级队伍,把权力夺回来。“四清”的帷幕就这样拉开了。 2.“四清”的步骤 “四清”的步骤,和“土改”一样,它由上面组织“四清”工作团、队和工作组,分别 派到县、公社和大队,一个工作团大约万人左右,至少也有几千人。中央各部委都派了至少 是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组团的工作队下乡。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估计,当时全国参加工作队到 城乡搞“四清”和“五反”的干部大约有一百五六十万人。(薄一波:1991) 工作组的做法和土改后的“五月复查”一样,主要是发动和利用贫农下中农。1964年 中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后来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在 问题严重的地区由贫协行使权力的批示》。批示指出:“在出现基层干部躺倒不干,领导权被 蜕化变质分子掌握和地富反坏右或新资产阶级分子掌握的地方,由贫协组织取而代之,一切 权力归贫协。”当时发动群众的一些做法是:由工作队或工作组将党的文件原原本本向农村农民心愿的方针政策在实际贯彻中遭到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五)“四清”和“文革”:“左”倾路线在农村的持续 1.“四清”的背景 正当中国农村在《人民公社 60 条》制定之后进入一个生产的恢复时期,农村开始出现 新的面貌的时候,一场新的运动又在酝酿之中。这就是后来演变为“文化大革命”前导的以 所谓的“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和清理工分”为内容的“小四清”(以与后来的“清 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的“大四清”相区别)。 在农村贯彻人民公社 60 条,恢复生产的时候,不少地方的农民不顾公社和上级党委的 反对,在有的地方领导(高层领导如刘少奇、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等也明确支持)的默许 下,自发的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但是, 这被毛泽东认为是农村中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是一种倒退,反映了落后群众的要求”,(薄 一波:1991)是两条道路的斗争的一个明显标志,而且,他认为高层中有人对困难讲过头了, 把形势看得一片黑暗,而对分田单干的支持则是完全错误的。于是在 1962 年 8 月—9 月在 北戴河召开的中国共产党 8 届 10 中全会上做了“阶级、形势、矛盾”的报告,提出“千万 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明确表示要反对“翻案风”、“单干风”和“黑暗风”。 在农村,由于许多地方基层(大队、生产队)干部对在 1958 年的大跃进背景下出现的 “浮夸、共产风和瞎指挥”的后果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对公社化和集体化能否给他们带来 好处产生了怀疑,因此转而采取一种非常实际的维护自家和村社区利益的态度。这被高层 认为偏离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多吃多占,脱离群众,或者带领群众搞“包产到户”,搞 “自发”,因而提出农村中基层政权还有多少在我们手里的疑问。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 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一前提出发,毛 泽东在 1957 年反右开始后就提出要在农村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中国 共产党中央又在1959、1960和1961三年中多次提出要在农村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 年 2 月 11 日至 28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介绍了湖南开展社会主 义教育运动的经验以及河北省保定地区进行的“四清”的经验,并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 灵”。1963 年 5 月 2 日至 12 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了由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 加的小型会议,讨论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议》(即《前十条》), 并下发农村基层党支部。毛泽东在《前十条》中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阶级 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可以认为,毛泽东已经发现了农村干部对意识形态的淡漠和对实利(包括个人和生产队的实 利)的追求,不幸的是,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对共产主义和大同世界的背叛从而再次发起了一 场清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农村干部的运动。可以说,当时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领导们对当时 农村的政治精英的情况的估计非常悲观,他们估计大约三分之一的基层政权已经不在无产阶 级手里,需要重新组织阶级队伍,把权力夺回来。“四清”的帷幕就这样拉开了。 2.“四清”的步骤 “四清”的步骤,和“土改”一样,它由上面组织“四清”工作团、队和工作组,分别 派到县、公社和大队,一个工作团大约万人左右,至少也有几千人。中央各部委都派了至少 是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组团的工作队下乡。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估计,当时全国参加工作队到 城乡搞“四清”和“五反”的干部大约有一百五六十万人。(薄一波:1991) 工作组的做法和土改后的“五月复查”一样,主要是发动和利用贫农下中农。1964 年 中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后来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在 问题严重的地区由贫协行使权力的批示》。批示指出:“在出现基层干部躺倒不干,领导权被 蜕化变质分子掌握和地富反坏右或新资产阶级分子掌握的地方,由贫协组织取而代之,一切 权力归贫协。”当时发动群众的一些做法是:由工作队或工作组将党的文件原原本本向农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