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研究院”著名学者李亦园教授为其撰联追思:“隔岸久心仪玄思精妙诗绵邈,识荆未面命 墨宝雍容日摩挲”。这些语句,不仅能再现后人对一代宗师的无限崇敬心情,也正是其一生 治学严谨、守正、博学、大成的真实写照。总之,黄老一生始终能做到做人与做学问有机结 合,全心全意为教育为学术,成人之美,甘作人梯,守正持中,至诚至善,具有与众不同的 人文精神与人格魅力,不愧是一代儒者的典型代表 二、易学成就:承前启后一代宗师 黄老自幼学《易》,既有家学,又有师承,终生研《易》,成绩斐然,享有“易学宗 师”之美誉。关于他的易学成就,已有不少论述。论之最多且最详的,是其高足张善文教授 已有多篇文章:《黄寿祺教授与易学》,《福建学刊》,1987年第4期;《易学群书平议简评》, 《晢学硏究》,1989年第4期;《先师黄寿祺教授治易成就述略》,《福建文史资料》第30辑 《易学宗师黄寿祺》,1993年版:《福建周易硏宄述略》,《龙岩师专学报》,1998第2期;《易 道洁静精微——黄寿祺教授的易学传统与福建师大易学硏究所》,《语文世界》,203年第2 期;《易道洁静精微一一黄寿祺教授的易学传统》,《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第3期:《易学 宗师之风范》,《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009年9月23 日《福建日报》专门发表题为《黄寿祺:为易学硏究端正一代学风》的文章指岀:在《周易》 研究领域,他主张“从源溯流,强干弱枝”、“不为怪异,创新求实”的治学思想,则为端 正一代学风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以下拟再从几方面加以简要概括: (一)生平易学作品宏富扎实、影响深远 黄老一生中潜心研《易》主要是在青年时期,长达十余年之久,所论长于史料考辨,亦 有颇多创见,可借有些力作因故亡失:中年时期,受时代影响,且忙于教学和行政,几乎没 有易学专书问世;七十岁以后,老骥伏枥,重操旧业,全心弘扬易学,又有名篇名作传世 为数虽然不算多,但对中国易学的承前启后无疑具有开创和推动之功。茲略述其易学作品及 其影响如下: 1942年前完成的作品有:《与尚节之先生论易三书》、《论易学之门庭》②、《易类提 要目录》一册(已佚)、《与范秋帆先生论易书》、《焦氏易诂序》、《续修四库全书》之 “易”类提要合称《易学群书平议》酮7卷134篇、《汉易条例》5卷(已佚)、《六庵易话》 (原名《嵩云草堂易话》1卷)、《历代易家考》5卷(已佚)、《历代易学书目考》1卷(已 佚)、《尚氏易要义》2卷(已佚)、《六庵读书札记》100余册(其中有不少谈《易》杂作) 1942年后三年间:《周易要略》1卷(载《群经要略》中)。解放战争期间:《周易名义考》 文。建国初期十七年间:《汉易举要·孟氏易》1卷、《答包笠山论易书》。十年浩劫期间: ①按:《黄寿祺自传》中未曾提及他何时开始研读《易经》(少年时期所读之书中没有列出《易经》)。他在中 国大学读书时,所敬仰的老师中,如马振彪、尚秉和、范秋帆等人都是《易经》专家,他还专门修学过尚 秉和先生开设的《易经》课程(他说“研究《周易》,主要是得到他的传授”),协助完成《焦氏易诂》并为 之序。据此推测,黄先生专心研《易》之始,当在此阶段。据黄高宪《黄寿祺年谱简编》:“黄韶喜欢研究 《周易》,黄寿祺受其父影响,对《周易》特别感兴趣。”可见他幼年便接触和学习《周易》了。而他开始 担任讲师,教授《易经》,则始于1938年,时年二十六岁。引文并见《易学宗师黄寿祺》。 a1940年大暑日于北平中国大学研究室写成讲演初稿,1980年清明节后十日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班讲演写再稿,后发表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文末有曰:“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挥斥百家,包扫一切,冥思独运,卓然自树,而成一家之言,上既无所依傍于前贤,而下且足以梯航乎后 学,此乃所以论于成德达材,虑非鄙陋如余者,所能措意也。”其抱负之远大,学殖之渊深,气度之闳博 由此数语即可见一斑 ③完成于1947年,初名《六庵读易录》、中改《易学群书述评》,后改定今名:1988年6月经张善文校点 后,正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书中有尚秉和的《序》云: “凡解《易》之书经黄君商订解剖,其是非得失,判然立明,如镜之鉴物,姸媸好丑,毫无遁形。学者苟 由其说以求之,绝不至有面墙之叹,歧途之入也。”有陈遵统的《序》云:“书中搜罗弘富,辨极精确,洵 足以补《提要》之缺略,作后学之津梁。”此书足见黄老易学功力之深厚,亦是他被尊奉为一代易学宗师的 重要学术基础。4 央研究院”著名学者李亦园教授为其撰联追思:“隔岸久心仪玄思精妙诗绵邈,识荆未面命 墨宝雍容日摩挲”。这些语句,不仅能再现后人对一代宗师的无限崇敬心情,也正是其一生 治学严谨、守正、博学、大成的真实写照。总之,黄老一生始终能做到做人与做学问有机结 合,全心全意为教育为学术,成人之美,甘作人梯,守正持中,至诚至善,具有与众不同的 人文精神与人格魅力,不愧是一代儒者的典型代表。 二、易学成就:承前启后 一代宗师 黄老自幼学《易》①,既有家学,又有师承,终生研《易》,成绩斐然,享有“易学宗 师”之美誉。关于他的易学成就,已有不少论述。论之最多且最详的,是其高足张善文教授, 已有多篇文章:《黄寿祺教授与易学》,《福建学刊》,1987 年第 4 期;《易学群书平议简评》, 《哲学研究》,1989 年第 4 期;《先师黄寿祺教授治易成就述略》,《福建文史资料》第 30 辑 《易学宗师黄寿祺》,1993 年版;《福建周易研究述略》,《龙岩师专学报》,1998 第 2 期;《易 道洁静精微——黄寿祺教授的易学传统与福建师大易学研究所》,《语文世界》,2003 年第 2 期;《易道洁静精微——黄寿祺教授的易学传统》,《中文自学指导》,2003 年第 3 期;《易学 宗师之风范》,《中国易学·纪念文集合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年版。2009 年 9 月 23 日《福建日报》专门发表题为《黄寿祺:为易学研究端正一代学风》的文章指出:在《周易》 研究领域,他主张“从源溯流,强干弱枝”、“不为怪异,创新求实”的治学思想,则为端 正一代学风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以下拟再从几方面加以简要概括: (一)生平易学作品宏富扎实、影响深远 黄老一生中潜心研《易》主要是在青年时期,长达十余年之久,所论长于史料考辨,亦 有颇多创见,可惜有些力作因故亡失;中年时期,受时代影响,且忙于教学和行政,几乎没 有易学专书问世;七十岁以后,老骥伏枥,重操旧业,全心弘扬易学,又有名篇名作传世, 为数虽然不算多,但对中国易学的承前启后无疑具有开创和推动之功。玆略述其易学作品及 其影响如下: 1942 年前完成的作品有:《与尚节之先生论易三书》、《论易学之门庭》②、《易类提 要目录》一册(已佚)、《与范秋帆先生论易书》、《焦氏易诂序》、《续修四库全书》之 “易”类提要合称《易学群书平议》③7 卷 134 篇、《汉易条例》5 卷(已佚)、《六庵易话》 (原名《嵩云草堂易话》1 卷)、《历代易家考》5 卷(已佚)、《历代易学书目考》1 卷(已 佚)、《尚氏易要义》2 卷(已佚)、《六庵读书札记》100 余册(其中有不少谈《易》杂作)。 1942 年后三年间:《周易要略》1 卷(载《群经要略》中)。解放战争期间:《周易名义考》 一文。建国初期十七年间:《汉易举要·孟氏易》1 卷、《答包笠山论易书》。十年浩劫期间: ①按:《黄寿祺自传》中未曾提及他何时开始研读《易经》(少年时期所读之书中没有列出《易经》)。他在中 国大学读书时,所敬仰的老师中,如马振彪、尚秉和、范秋帆等人都是《易经》专家,他还专门修学过尚 秉和先生开设的《易经》课程(他说“研究《周易》,主要是得到他的传授”),协助完成《焦氏易诂》并为 之序。据此推测,黄先生专心研《易》之始,当在此阶段。据黄高宪《黄寿祺年谱简编》:“黄韶喜欢研究 《周易》,黄寿祺受其父影响,对《周易》特别感兴趣。”可见他幼年便接触和学习《周易》了。而他开始 担任讲师,教授《易经》,则始于 1938 年,时年二十六岁。引文并见《易学宗师黄寿祺》。 ② 1940 年大暑日于北平中国大学研究室写成讲演初稿,1980 年清明节后十日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班讲演写再稿,后发表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0 年第 3 期。文末有曰:“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挥斥百家,包扫一切,冥思独运,卓然自树,而成一家之言,上既无所依傍于前贤,而下且足以梯航乎后 学,此乃所以论于成德达材,虑非鄙陋如余者,所能措意也。”其抱负之远大,学殖之渊深,气度之闳博, 由此数语即可见一斑。 ③ 完成于 1947 年,初名《六庵读易录》、中改《易学群书述评》,后改定今名;1988 年 6 月经张善文校点 后,正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书中有尚秉和的《序》云: “凡解《易》之书经黄君商订解剖,其是非得失,判然立明,如镜之鉴物,妍媸好丑,毫无遁形。学者苟 由其说以求之,绝不至有面墙之叹,歧途之入也。”有陈遵统的《序》云:“书中搜罗弘富,辨极精确,洵 足以补《提要》之缺略,作后学之津梁。”此书足见黄老易学功力之深厚,亦是他被尊奉为一代易学宗师的 重要学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