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底物浓度的影响 1、米氏学说的意义 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观察到了酶被底物饱和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非酶 催化反应中则是不存在的。实际上底物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复杂。以反 应速率ν对底物浓度[S]作图(图6-4),可以看到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 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是呈正比关系,为一级反应,之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 反应速率不是成直线增加,这一段反应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如果再继续加大[S] 底物浓度,曲线表现为零级反应,反应速率趋向一个极限。说明酶已被底物 饱和。这可以用1913年前后 Michaelis与 Menten提出的学说解释。首先考 虑单一底物的反应,酶(E)与底物(S)形成复合物E·S。 零级反应 混合级反应 一级反应 (Ao) [SI 图6-4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然后E.S释放出产物P及游离形式的酶 KI E+ S e+ 已知在最高活性反应,E·S的形成速率与E·S的分解速率达到平衡前,持续 大约5msec。 在讨论上述反应时,首先假设: (1)底物浓度远大于酶的浓度,即[S]>[E]0,大多数酶促反应的[S]在 10-~102mol/范围,[E]为103~10mol/L,因此被酶结合的S量,亦即[E吲],- 12 - 一、底物浓度的影响 1、米氏学说的意义 早在 20 世纪初就已经观察到了酶被底物饱和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非酶 催化反应中则是不存在的。实际上底物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复杂。以反 应速率 对底物浓度[S]作图(图 6-4),可以看到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 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是呈正比关系,为一级反应,之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 反应速率不是成直线增加,这一段反应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如果再继续加大[S] 底物浓度,曲线表现为零级反应,反应速率趋向一个极限。说明酶已被底物 饱和。这可以用 1913 年前后 Michaelis 与 Menten 提出的学说解释。首先考 虑单一底物 v 的反应,酶(E)与底物(S)形成复合物 E·S。 零级反应 混合级反应 [S] K m 2 Vmax Vmax 0 v 一级反应 图 6-4 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然后 E·S 释放出产物 P 及游离形式的酶: 2 E + S k 1 E S 1 E + P k k k - 2 已知在最高活性反应,E·S 的形成速率与 E·S 的分解速率达到平衡前,持续 大约 5msec。 在讨论上述反应时,首先假设: (1)底物浓度远大于酶的浓度,即[S]0>>[E]0,大多数酶促反应的[S]0在 10-4~10-2mol/L范围,[E]0为 10-8~10-6mol/L,因此被酶结合的S量,亦即[E·S]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