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五、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一)监测项目 ◆1.地下水监测项目主要选择《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常规项目和非常规项目。监测项目以常规项目为主,不同地区可 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非常规项目。同时为便于水化学分析审核,还应补充钾、钙、镁、重碳酸根、碳 酸根、游离二氧化微等项目。 ◆2.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以《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常规项目为主,可根据地下 水饮用水源环境状况和具体环境管理需求,增加其它非常规项目。 ◆3.区域地下水监测顶目参照《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相关要求确定。 ◆4污染源的地下水监测项目以污染源特征项目为主,同时根据污染源的特征项目的种类,适当增加或删减有关监测 项目。 ◆5.矿区或地球化学高背景区和饮水型地方病流行区,应增加反映地下水特种化学组分天然背景含量的监测项目。 ◆6.地下水环境监测时的气温、地下水水位、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 见物等监测项目为每次监测的现场必测项目。 ◆7.实际调查过程中的监测项目应根据地下水污染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尤其是特征项目以及背景项目的调查。 ◆ 8.所选监测项目应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行业监测技术规范、行业统一分析方法。 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尾页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五、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 (一)监测项目 ◆ 1.地下水监测项目主要选择《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常规项目和非常规项目。监测项目以常规项目为主,不同地区可 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非常规项目。同时为便于水化学分析审核,还应补充钾、钙、镁、重碳酸根、碳 酸根、游离二氧化碳等项目。 ◆ 2.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以《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常规项目为主,可根据地下 水饮用水源环境状况和具体环境管理需求,增加其它非常规项目。 ◆ 3.区域地下水监测项目参照《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相关要求确定。 ◆ 4.污染源的地下水监测项目以污染源特征项目为主,同时根据污染源的特征项目的种类,适当增加或删减有关监测 项目。 ◆ 5.矿区或地球化学高背景区和饮水型地方病流行区,应增加反映地下水特种化学组分天然背景含量的监测项目。 ◆ 6.地下水环境监测时的气温、地下水水位、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 见物等监测项目为每次监测的现场必测项目。 ◆ 7.实际调查过程中的监测项目应根据地下水污染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尤其是特征项目以及背景项目的调查。 ◆ 8.所选监测项目应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行业监测技术规范、行业统一分析方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