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项目二、监测方案编制 任务二地下水监测方案编制 监测内容 采样点布设 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 采样频率 监测项目与方法
基础篇 项目二、监测方案编制 任务二 地下水监测方案编制 监测内容 采样点布设 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 采样频率 监测项目与方法
【任务导入】 2019年4月,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和落实《国家职业教 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教育部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 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职业技能等级 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 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目前,经过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个批次的认定,已开 展的与水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相关的X证书主要有《水环境监测 与治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水厂运行与调控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个种类。 返回目录上一页 下一页尾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任务导入】 2019年4月,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和落实《国家职业教 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教育部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 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职业技能等级 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 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目前,经过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个批次的认定,已开 展的与水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相关的X证书主要有《水环境监测 与治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水厂运行与调控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个种类
【任务描述】: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是柳州市重点打造的生态环保示范区,区域内功能 齐全,能满足近20万人的工作生活需求。为了解北部生态新区开发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影 响,柳州市计划对北部生态新区进行地下水监测,请按照国家监测规范要求,编制该区域 地下水监测方案。 【任务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刊164-2020)等规范或标准,熟知 地表水监测方案中布设点位、监测内容、监测井设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等要求。 能力目标:能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编制某项目地下水监测方案。 素质目标:激发学习者的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意 识;培养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任务描述】: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是柳州市重点打造的生态环保示范区,区域内功能 齐全,能满足近20万人的工作生活需求。为了解北部生态新区开发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影 响,柳州市计划对北部生态新区进行地下水监测,请按照国家监测规范要求,编制该区域 地下水监测方案。 【任务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等规范或标准,熟知 地表水监测方案中布设点位、监测内容、监测井设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等要求。 能力目标:能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编制某项目地下水监测方案。 素质目标:激发学习者的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意 识;培养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监测内容 ·地下水监测主要包括监测区域层面、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污染源及周边等区域的地下 水环境的长期监测等内容。 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一、监测内容 ⚫ 地下水监测主要包括监测区域层面、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污染源及周边等区域的地下 水环境的长期监测等内容
二、监测点布设方法 (一)区域监测点布设 ◆区域地下水监测点密度应在地下水风险性评价分区的基础上进行,高风险区按照每 100km2布设6~10个点,风险性较高地区按照每100km2布设5~6个点,风险性中等、较 低和低的地区按照每100km2布设3~4个点。 ◆区域地下水监测宜另加强泉水的水质监测,地区可利用当地自备并进行监测。 ◆多层含水层区应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情祝进行分层监测。 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二、监测点布设方法 ⚫ (一)区域监测点布设 ◆ 区域地下水监测点密度应在地下水风险性评价分区的基础上进行,高风险区按照每 100km2 布设6~10个点,风险性较高地区按照每100km2 布设5~6个点,风险性中等、较 低和低的地区按照每100km2 布设3~4个点。 ◆ 区域地下水监测宜另加强泉水的水质监测,地区可利用当地自备井进行监测。 ◆ 多层含水层区应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层监测
二、监测点布设方法 (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监测点布设 ●1.孔隙水和风化裂隙水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面积小于50km时,水质监测点不少于7个;面积为50m2~100km2时,监测 点不得少于10个;面积大于100km时,每增加25km2监测点至少增加1个;监测点按网格法布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 和补给区内。 2.岩溶水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岩溶主管道上水质监测点不少于3个,一级支流管道长度大于2km布设2个监测 点,一级支流管道长度小于2km布设1个监测点。 ·3构造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与岩溶水的布点方法一致。 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二、监测点布设方法 ➢ (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监测点布设 ⚫ 1.孔隙水和风化裂隙水 ◆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面积小于50km2时,水质监测点不少于7个;面积为50km2~100km2时,监测 点不得少于10个;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25km2监测点至少增加1个;监测点按网格法布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 和补给区内。 ⚫ 2.岩溶水 ◆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岩溶主管道上水质监测点不少于3个,一级支流管道长度大于2km布设2个监测 点,一级支流管道长度小于2km布设1个监测点。 ⚫ 3.构造裂隙水 ◆ 构造裂隙水与岩溶水的布点方法一致
二、监测点布设方法 (三)污染源地下水监测点布设 ①工业巢聚区 ◆对服监测点布设1个,设置在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处。污染扩散监测点至少布设5个,垂直于地下水 流向呈扇形布设不少于3个,在巢策区两侧沿地下水流方向各布设1个监测点。工业集聚区内部监测点要求3~5个 /10am2,若面积大于100kam2时,每增加15kam2监测点至少增加1个;监测点布设在主要污染源附近的地下水下游, 同类型污染源布设1个监测点,工业集豪区内监测点布设总数不少于3个。 ·②工业集豪区外工业企业 ◆对照监测点布设1个,设置在工业企业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处。污染扩散监测点布设不少于3个,地下水下游及 两侧的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工业企业内部监测点要求1~2个/10km2,若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15km2监 测点至少增加1个;监测点布设在存在地下水污染隐患区域。 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二、监测点布设方法 ➢ (三)污染源地下水监测点布设 ⚫ ①工业集聚区 ◆ 对照监测点布设1个,设置在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处。污染扩散监测点至少布设5个,垂直于地下水 流向呈扇形布设不少于3个,在集聚区两侧沿地下水流方向各布设1个监测点。工业集聚区内部监测点要求3~5个 /10km2,若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15km2监测点至少增加1个;监测点布设在主要污染源附近的地下水下游, 同类型污染源布设1个监测点,工业集聚区内监测点布设总数不少于3个。 ⚫ ②工业集聚区外工业企业 ◆ 对照监测点布设1个,设置在工业企业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处。污染扩散监测点布设不少于3个,地下水下游及 两侧的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工业企业内部监测点要求1~2个/10km2,若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15km2监 测点至少增加1个;监测点布设在存在地下水污染隐患区域
三、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 ●(一)环境监测井建设要求 ◆1.环境监测井建设应遵循一井一设计,一井一编码,所有监测井统一编码的原则。在充分搜集掌握 拟建监测井地区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嫩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2.监测井建设深度应满足监测目标要求。监测目标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须做好止水,监测井滤水管 不得越层,监测井不得穿透目标含水层下的隔水层的底板。 ◆3.监测井的结构类型包括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丛式监测井、连续多通 道监测并。 ◆4.监测井建设包括监测井设计、施工、成井、抽水试验等内容。 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三、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 ⚫ (一)环境监测井建设要求 ◆ 1.环境监测井建设应遵循一井一设计,一井一编码,所有监测井统一编码的原则。在充分搜集掌握 拟建监测井地区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 2.监测井建设深度应满足监测目标要求。监测目标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须做好止水,监测井滤水管 不得越层,监测井不得穿透目标含水层下的隔水层的底板。 ◆ 3.监测井的结构类型包括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丛式监测井、连续多通 道监测井。 ◆ 4.监测井建设包括监测井设计、施工、成井、抽水试验等内容
三、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 (二)环境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要求与识别要求 ●1为保护监测井,应建设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包括井口保护简、井台或井盖等部分。监测井保护装置 应坚固耐用、不易被破坏。 ●2.井口保护筒宜使用不锈钢材质,井盖中心部分应采用高密度树脂材料,避免数据无线传输信号被屏蔽; 井盖需加异型安全锁;依据井管直径,可采用内径为24cm~30cm、高为50cm的保护筒,保护筒下部应埋 入水泥平台中10cm固定;水泥平台为厚15cm,边长50cm~100cm的正方形平台,水泥平台四角须磨圆。 ●3.无条件设置水泥平台的监测井可考虑使用与地面水平的井盖式保护装置。 )4环境监测井应设置统一标识,包括图形标、监测井铭牌、警示标和警示柱、宜传牌等部分。 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三、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 ➢ (二)环境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要求与识别要求 ⚫ 1.为保护监测井,应建设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包括井口保护筒、井台或井盖等部分。监测井保护装置 应坚固耐用、不易被破坏。 ⚫ 2.井口保护筒宜使用不锈钢材质,井盖中心部分应采用高密度树脂材料,避免数据无线传输信号被屏蔽; 井盖需加异型安全锁;依据井管直径,可采用内径为24cm~30cm、高为50cm的保护筒,保护筒下部应埋 入水泥平台中10cm固定;水泥平台为厚15cm,边长50cm~100cm的正方形平台,水泥平台四角须磨圆。 ⚫ 3.无条件设置水泥平台的监测井可考虑使用与地面水平的井盖式保护装置。 ⚫ 4.环境监测井应设置统一标识,包括图形标、监测井铭牌、警示标和警示柱、宣传牌等部分
四、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表2.2.5不同监测对象的地下水采样频次 监测对象 采样频次 地下水饮用水源取水井 常规指标采样宜不少于每月1次,非常规指标采样宜不少于每年1次。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 采样宜不少于每年2次(枯、丰水期各1次)。 区域采样频次应结合工作地区地下水年内变化规律,对不同位置和层位的监测井 设计不同的监测频率。高风险区的监测点,第年取样4次(每季度取样1次),较 区域 高风险区的监测点,每年取样2次(枯、丰水期各取样1次),中等、较低、低风 险区的监测点,每年取样1次(枯水期),地表水监测点每年取样4次(每季度取 样1次)。 对照监测点采样频次宜不少于每年1次,其他监测点采样频次宜不少于每年2次, 污染源 发现有地下水污染现象时需增加采样频次。 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四、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监测对象 采样频次 地下水饮用水源取水井 常规指标采样宜不少于每月1次,非常规指标采样宜不少于每年1次。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 采样宜不少于每年2次(枯、丰水期各1次)。 区域 区域采样频次应结合工作地区地下水年内变化规律,对不同位置和层位的监测井 设计不同的监测频率。高风险区的监测点,第年取样4次(每季度取样1次),较 高风险区的监测点,每年取样2次(枯、丰水期各取样1次),中等、较低、低风 险区的监测点,每年取样1次(枯水期),地表水监测点每年取样4次(每季度取 样1次)。 污染源 对照监测点采样频次宜不少于每年1次,其他监测点采样频次宜不少于每年2次, 发现有地下水污染现象时需增加采样频次。 表2.2.5 不同监测对象的地下水采样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