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导言 另一个普遍提及的问题是:大学开始逐渐变为提供就业帮助的练营。教 育部部长前助理戴安妮·拉维奇(Diane Ravitch)写道:“美国高等教育已经将白 已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就业训练基地,博雅教育已不再是它的核心。”“埃里克· 古尔德(Eric Gould)则说:“现在我门所说的知识,是指立即能派上用场、能见到 成效的信息…我们的教有是为了满足经济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培养富有批判 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持类以观点的作者还指出:过 去几十年里,选择专业时看重职业前景的学生:在大幅增加,而选择传统学科(尤 其是人文学科)的学生则在减少。学生们蜂拥而至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医疗 保健等专业,大学开始迎合本科生的职业需求,而把丰富学生学识、帮助他们过 上自省而充实人生的培养目标抛之脑后。 还有一种批评声是针对教师无暇关注学生这一现实的。在《学术骗局》 (Profscam)一书中,作者塞克斯批判终身教授只关注自已的研究,聘任同行时4 只考虑学术声望,从不关心教学质景。能微发学生灵感的年轻教师可谓凤毛麟 角,但他却往往无法获得晋职的机会。作者们还指H,教授门很喜欢在大课中 实行“填鸭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把小组讨论交给毫无经验的研究生去组织一一 教授们很清楚,真正能让学生学到点东西的环节其实是后者。于是,本科生被淹 没在讲座制课堂的茫茫人海之中。到大学毕业之时,许多学生与教师没有深交, 甚至不好意思上教师帮自已写推荐信。 许多人都在惊讶:为什么《学术骗局》和《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之类探讨本 科教育的书也能如此畅销?其实这并不难解释。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上了 大学,超过四分之一的年轻人能拿到学士学位。事实上,要想成为律师、医生、牧 师、科学家、中小学教师,大学文凭是起码的要求,未来所有的企业管理者、立法 者、政府高官也都要如此。如果大学教育误导了学生,吞下恶果的终将是整个国 家。相反,如果大学能教会学生准确自如地表达思想、清晰地思考、严密地分析 问题、富有道德感,对圈家大事敏感而有见地,社会将受益无穷。因此,这些作者 不惜笔墨地谈论大学教育,所著之书能吸引大量读者,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受这些著作的影响之外,其他国家的飞速发展也迫使我们更加关注自 身的本科教育问题。科技革命带来的数字化,使许多工作可以在全球任何-个5 角落完成。如今,远在班加罗尔(Bangalore)①、北京等地的高级技术人员,能够 ①印度城市。一译者注 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