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问门大学之道 布鲁姆(Allan Bloom)所著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还进人了《纽约时报》的畅 销书排行榜。其他著作的影响虽不及此书,但也几乎都由著名出版社出版发行, 并赢得了广泛好评。 这些著作的作者立场并不完全一致,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存在 一些共通之处:其一,几乎所有的批评都指向了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而非所有的 本科院校,其二,这些著作都以批判为主要目的,难见对大学和教授歌功颂德的 文字;其三,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的批判言辞之中,有几个共同的话题被反复提 及,还引起了读者的共鸣.① 本科课程体系缺乏统一目的,是众多作者的共识。正如布鲁姆所言:“受过 教育的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大学对此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没有提出可 供辩论的不同观点。5比尔·里丁斯(Bill Readings.》则这样写道:“博雅教育已 经丧失了其组织核心一博雅文化和人文科学的渊源与目标。6由于缺乏令人 信服的、统一的教育目的,大学的课程体系便遂渐演变为由选修课准积而成的 “自助餐”。知识本身则变成了万花筒,不同学科之间“隔行如隔山”,要教会学生 融会贯通犹如天方夜谭。因此,就像布鲁士·威尔谢尔(Bruce Wilshire)在《道 德沦丧的大学》中所说的那样,本科教育巴经变得缺乏连贯性,无法回答“我们是 谁”、“我们应该如何处世”之类的深层次问题.? 3 有不少作者提到,由于大学任由学术标准下滑,本科教育的质量已经开始贬 值。他们指出,人因为顾忌于所谓的“政治正.确性”(political correctness).②,校 园里的言论变得不再完全自由。赞助性行破坏了教师鸭任工作的公信度。 学术大家的论文开始让位于一些平庸之作,其原因仅仅是:后者出自女性、黑人 或第三世界国家学者之手。追求真理与客观事实的崇高学术理想,以及评判学 术成果质量的传统方式,在解构主义者、女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不可知论 者的抨击下摇摇欲坠。 ①本书仅探时本科教育的质量问题,在此不涉及学费、招生玫策、经济资助等问题。一作 者注 ②“玫治正确性”是1970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的词汇,表示言论成行为不应含有对弱势群体的 偏见(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一译者注 ③赞助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是l96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推行的一项政策,旨在补偿黑人、 印第安人、拉美裔和亚裔以及妇女在过去受到的歧视,鼓励其被优先录取、录用、智升或优先得到贷 款和政守合同。一译者注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