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8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研讨会论文 悟数理之易尽变化之道 易学研究方法略论 谢金良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摘要:易学研究方法是传承和创新易学思想理论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易学研究目标的关键途径。本文结合易学研究的 实际情况,以探讨问题的方式,深入思考和总结与易学研究方法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疑前人所未疑,发前人所未发,试图 构筑一个探讨易学研究方法论的崭新平台,为研究易学提供新思路、新思维、新方法、新方向。对方法论的探讨力求全面、 准确、精到、创新,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易学:研究:方法论 本文的论题,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中国人研治《易经》至少两千多年了,在研究方法上累积不少 的高招。尽管如此,本文的论题仍然是弥久常新的,因为以往的方法虽然还能借鉴运用,但并不完全适 用。道理很简单,眼下的时代变化太快了!我们研究易学的方法,是否也应该有所变化?与此相关的问 题,一直困扰着个人对《周易》的学习与研究。本文是笔者从事易学研究中的一些思考与体会,希望能 就正于各位学界同仁。 探讨易学研究方法之思 提起易学研究方法,我们可能会想到什么?最容易想到什么?是否也应该反思什么?探讨什么?总 结什么?…相关的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但却缺乏答案。我想,有许多问题是需要不断思考的: l、熟视无睹之思。最容易让人熟视无睹的往往是问题的本身。因此,我首先要提出的是三个与论 题对应的容易忽视的问题:什么是易学?什么是研究?什么是方法?可以肯定,大家对这三个基本问题 的理解,多少都会存在分歧。分歧的存在,必然导致该问题的研究结果难以达成共识。因为,看似面对 同一个问题,其实是不一样的 什么是易学?一般都认为是研究《周易》经传的学说,是以《周易》思想为核心的学说。内涵是确 定的,但外延却很难界定清楚。由于古往今来受到《周易》影响的学说很多,“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所以很难确定易学所包括的范围。尤其是易学与术数学关系密切,在社会上经常把两者等同了。为了避 免无意义的争论,本文所探讨的易学主要限定在狭义范围,即指研究《周易》经传的学说。尽管这样的 界定仍缺乏科学性,但在易学不具有学科主体性和规定性时,只能大致按约定俗成作如此相对准确的界 定。如此作些界定,就可以使所探讨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有利大家在共同的平台上对话 什么是研究?“研究”这个词不难理解,但意思很难说淸楚。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并 反复推敲各种材料,得以把握其中规律,从而发挥更大功用。对理工科学者来说,研究意味着要有所发 现、发明和创造,成果主要是依靠科学实验获得的:对人文学者而言,主要是有所感悟、发现和创新 经常是以文字作品作为成果的。对于易学研究,基本上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要求在史实材料和理论方 法上有所突破。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是,许多人研究易学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并开启某种预测功能。所 以,易学研究往往具有一定的神秘性。也因此,如何科学地研究易学成为一大难题。事实上,在神秘面 纱真正揭开之前,很难界定什么样的研究才是科学的,甚至连各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都可能再受到质疑 作者简介:谢金良(1971-),汉族,哲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易学与儒佛道文化、 中国古典美学等。电子信箱:chinayixuel6@126.com1 2008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研讨会论文 悟数理之易 尽变化之道 ——易学研究方法略论 谢金良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摘要:易学研究方法是传承和创新易学思想理论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易学研究目标的关键途径。本文结合易学研究的 实际情况,以探讨问题的方式,深入思考和总结与易学研究方法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疑前人所未疑,发前人所未发,试图 构筑一个探讨易学研究方法论的崭新平台,为研究易学提供新思路、新思维、新方法、新方向。对方法论的探讨力求全面、 准确、精到、创新,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易学;研究;方法论 本文的论题,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中国人研治《易经》至少两千多年了,在研究方法上累积不少 的高招。尽管如此,本文的论题仍然是弥久常新的,因为以往的方法虽然还能借鉴运用,但并不完全适 用。道理很简单,眼下的时代变化太快了!我们研究易学的方法,是否也应该有所变化?与此相关的问 题,一直困扰着个人对《周易》的学习与研究。本文是笔者从事易学研究中的一些思考与体会,希望能 就正于各位学界同仁。 一、探讨易学研究方法之思 提起易学研究方法,我们可能会想到什么?最容易想到什么?是否也应该反思什么?探讨什么?总 结什么?……相关的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但却缺乏答案。我想,有许多问题是需要不断思考的: 1、熟视无睹之思。最容易让人熟视无睹的往往是问题的本身。因此,我首先要提出的是三个与论 题对应的容易忽视的问题:什么是易学?什么是研究?什么是方法?可以肯定,大家对这三个基本问题 的理解,多少都会存在分歧。分歧的存在,必然导致该问题的研究结果难以达成共识。因为,看似面对 同一个问题,其实是不一样的。 什么是易学?一般都认为是研究《周易》经传的学说,是以《周易》思想为核心的学说。内涵是确 定的,但外延却很难界定清楚。由于古往今来受到《周易》影响的学说很多,“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所以很难确定易学所包括的范围。尤其是易学与术数学关系密切,在社会上经常把两者等同了。为了避 免无意义的争论,本文所探讨的易学主要限定在狭义范围,即指研究《周易》经传的学说。尽管这样的 界定仍缺乏科学性,但在易学不具有学科主体性和规定性时,只能大致按约定俗成作如此相对准确的界 定。如此作些界定,就可以使所探讨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有利大家在共同的平台上对话。 什么是研究?“研究”这个词不难理解,但意思很难说清楚。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并 反复推敲各种材料,得以把握其中规律,从而发挥更大功用。对理工科学者来说,研究意味着要有所发 现、发明和创造,成果主要是依靠科学实验获得的;对人文学者而言,主要是有所感悟、发现和创新, 经常是以文字作品作为成果的。对于易学研究,基本上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要求在史实材料和理论方 法上有所突破。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是,许多人研究易学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并开启某种预测功能。所 以,易学研究往往具有一定的神秘性。也因此,如何科学地研究易学成为一大难题。事实上,在神秘面 纱真正揭开之前,很难界定什么样的研究才是科学的,甚至连各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都可能再受到质疑。 作者简介:谢金良(1971-),汉族,哲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易学与儒佛道文化、 中国古典美学等。电子信箱:chinayixue06@126.com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