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单菩: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脆弱性分析241 环境等)接近或暴露于致灾因子的程度:敏感性主 笔者认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不仅速度 要是指城市系统对灾害的反应程度或易感程度:惊人,就人口转移规模来说更是史无前例的,如 抵抗力是指城市系统抵抗和防御各种灾害的能不加以正确引导,这种大规模、高速度的人口集 力;恢复力则是指城市系统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处聚与发展,势必会给资源环境带来极大压力,使城 理能力以及从灾难中自我恢复的能力η。笔者认市系统内部的不稳定性增强,承受力下降,失衡现 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除上述因城市象增多,极易引发城市的结构型脆弱、胁迫型脆弱 人口增加而导致的“结构型脆弱”和因人类活动或系统型脆弱,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影响增强而引发的“胁迫型脆弱”外,许多城市 的“脆弱性”还突出表现为,由于经济、社会、2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脆弱性分析 环境等子系统发展不平衡、匹配失调、相互支撑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从已有的 乏力而导致的“系统型脆弱”(见图1)。如因为增国际经验看,在这一阶段城市快速发展与防灾能 长与分配失衡、民生建设滞后而导致的社会系统力不足的矛盾将日益尖锐。特别是在我国,由于 型脆弱,因为发展与保护失衡、环境建设滞后而导“GDP导向”的政绩考核体制,地方政府长期片 致的生态环境系统型脆弱等。脆弱性源于城市系统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略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系统 内部的一种属性,城市系统的内部特征(失调与失衡性建设。这些正日积月累地将诸多风险悄然植入 等)是其产生脆弱性的主要原因。 城市体系,使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 通过以往的实证研究我们还发现,城市脆弱风险”期,这在近年来的SARS事件、南方雨雪 性越高,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越差,对外部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毒奶粉事件 扰动的反应越敏感,遭遇灾害时所受到的损失也 瘦肉精事件、南方暴雨洪涝灾害等越来越频繁发 越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脆弱性既是城市面 生的天灾人祸面前已经暴露无遗。面对灾害,我国 对灾害的反映,也是产生灾害的重要原因。有学 城市普遍呈现出暴露度高、敏感性强、影响面广等 者研究认为:灾害是社会脆弱性的实现8。而另 脆弱性”特点,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些学者的研究则进一步提出:脆弱性是灾害形 成的根源,面对同一致灾因子,灾情随脆弱性的21物质空间的脆弱性 增强而增强門,脆弱性是决定灾害性质和强度的首先,城市空间规划滞后于发展需求。虽然 基本要素011 我国法律规定城市规划必须考虑防灾减灾,但由 士交|能 害 发展大衡、匹配失调 结构型脆弱 胁迫型脆弱 系统型脆弱 城市脆弱性 图1城市“脆弱性”内涵 o1994-2012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单菁菁: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脆弱性分析 241 环境等)接近或暴露于致灾因子的程度;敏感性主 要是指城市系统对灾害的反应程度或易感程度; 抵抗力是指城市系统抵抗和防御各种灾害的能 力;恢复力则是指城市系统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处 理能力以及从灾难中自我恢复的能力[6-7]。笔者认 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除上述因城市 人口增加而导致的“结构型脆弱”和因人类活动 影响增强而引发的“胁迫型脆弱”外,许多城市 的“脆弱性”还突出表现为,由于经济、社会、 环境等子系统发展不平衡、匹配失调、相互支撑 乏力而导致的“系统型脆弱”(见图 1)。如因为增 长与分配失衡、民生建设滞后而导致的社会系统 型脆弱,因为发展与保护失衡、环境建设滞后而导 致的生态环境系统型脆弱等。脆弱性源于城市系统 内部的一种属性,城市系统的内部特征(失调与失衡 等)是其产生脆弱性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往的实证研究我们还发现,城市脆弱 性越高,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越差,对外部 扰动的反应越敏感,遭遇灾害时所受到的损失也 越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脆弱性既是城市面 对灾害的反映,也是产生灾害的重要原因。有学 者研究认为:灾害是社会脆弱性的实现[8]。而另 一些学者的研究则进一步提出:脆弱性是灾害形 成的根源,面对同一致灾因子,灾情随脆弱性的 增强而增强[9],脆弱性是决定灾害性质和强度的 基本要素[10-11]。 笔者认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不仅速度 惊人,就人口转移规模来说更是史无前例的,如 不加以正确引导,这种大规模、高速度的人口集 聚与发展,势必会给资源环境带来极大压力,使城 市系统内部的不稳定性增强,承受力下降,失衡现 象增多,极易引发城市的结构型脆弱、胁迫型脆弱 或系统型脆弱,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2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脆弱性分析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从已有的 国际经验看,在这一阶段城市快速发展与防灾能 力不足的矛盾将日益尖锐。特别是在我国,由于 “GDP 导向”的政绩考核体制,地方政府长期片 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略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系统 性建设。这些正日积月累地将诸多风险悄然植入 城市体系,使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 风险”期,这在近年来的 SARS 事件、南方雨雪 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毒奶粉事件、 瘦肉精事件、南方暴雨洪涝灾害等越来越频繁发 生的天灾人祸面前已经暴露无遗。面对灾害,我国 城市普遍呈现出暴露度高、敏感性强、影响面广等 “脆弱性”特点,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物质空间的脆弱性 首先,城市空间规划滞后于发展需求。虽然 我国法律规定城市规划必须考虑防灾减灾,但由 图 1 城市“脆弱性”内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