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工程研究—一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3(3):240-248 2011年9月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Sep, 2011 DoI:10.3724/SP,J.1224.2011.0024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脆弱性分析 单菁菁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要:我囯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加速聚集。从已有的囯际经验看,在这 一阶段城市快速发展与防灾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城市脆弱性将日益突出。作为目前世界上灾 害最严重的囯家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脆弱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堿 市化安全和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題。本文将借鉴国际经验,以“去脆弱 性”为目的,以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为背景,探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提高我国城市安全的 可行途径 关键词:城市化;脆弱性;去脆弱性;城市安全;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969(2011)03-0240-09 自19%6年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推进时统由于灾害等不利影响而遭受损害的程度或几 期,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45个百分点,截止2010率,以及系统承受不利影响的能力,主要分为 年11月1日,全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66亿,暴露度( Exposure)、敏感性( Sensitivity)和恢复力 城市化率达到49.68%。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 Resilience)三个层次。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脆弱 同时,各种天灾人祸也越来越频繁地光顾城市。性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随着城市人口的 据统计,中国是当前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不断增长,使得城市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城市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灾害和公共系统的内部结构无法满足城市安全的要求,城市 安全等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系统内部存在不稳定性而导致结构型脆弱;二是 伤残人数超过200万人,受灾人数达到1.5亿~3.5随着城市中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强化,导致城市 亿人,经济损失超过6500亿元2,相当于国内生系统对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变敏感度增加,承受力 产总值的3%6%。“脆弱性”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下降,在外界干扰或胁迫下产生不利变化而导致 城市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本文胁迫型脆弱。而更多研究表明,城市灾害是“致 提出“去脆弱性”概念,并借鉴国际经验,以“去灾因子”( triggering agents)与“脆弱性”共同作用 脆弱性”为目的,以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的结果。所谓致灾因子,是指引发灾难的自然因 领域为背景,探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提高我国城素或人为因素,即“天灾”和“人祸”。“脆弱性” 市安全的可行途径。 则是指城市系统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高风险 性、高敏感性、低抵抗力和低恢复力,是风险性、 城市脆弱性:概念与内涵 敏感性、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函数。其中,风险性 在灾害学中,“脆弱性”( vulnerability)是指系主要是指城市系统(包括空间、经济、社会、生态、 收稿日期:2011-04-26;修回日期:2011-06-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项目号:08&ZD044) 作者简介:单菁菁(1970-),女,江苏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 E-mail:shanjj2008(@126.com o1994-2012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 3 卷 第 3 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3 (3): 240-248 2011 年 9 月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Sep., 2011 收稿日期: 20110426; 修回日期: 201106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项目号:08&ZD044) 作者简介: 单菁菁(1970–),女,江苏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 E-mail: shanjj2008@126.com DOI: 10.3724/SP.J.1224.2011.0024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脆弱性分析 单菁菁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加速聚集。从已有的国际经验看,在这 一阶段城市快速发展与防灾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城市脆弱性将日益突出。作为目前世界上灾 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脆弱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城 市化安全和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借鉴国际经验,以“去脆弱 性”为目的,以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为背景,探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提高我国城市安全的 可行途径。 关键词: 城市化; 脆弱性; 去脆弱性; 城市安全; 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969(2011)03-0240-09 自 1996 年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推进时 期,城市化率年均提高 1.45 个百分点,截止 2010 年 11 月 1 日,全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 6.66 亿, 城市化率达到 49.68%[1]。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 同时,各种天灾人祸也越来越频繁地光顾城市。 据统计,中国是当前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灾害和公共 安全等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 20 万人, 伤残人数超过 200 万人,受灾人数达到 1.5 亿~3.5 亿人,经济损失超过 6 500 亿元[2],相当于国内生 产总值的 3%~6%。“脆弱性”已经成为困扰我国 城市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本文 提出“去脆弱性”概念,并借鉴国际经验,以“去 脆弱性”为目的,以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 领域为背景,探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提高我国城 市安全的可行途径。 1 城市脆弱性:概念与内涵 在灾害学中,“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指系 统由于灾害等不利影响而遭受损害的程度或几 率,以及系统承受不利影响的能力[3],主要分为 暴露度(Exposure)、敏感性(Sensitivity)和恢复力 (Resilience)三个层次[4]。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脆弱 性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随着城市人口的 不断增长,使得城市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城市 系统的内部结构无法满足城市安全的要求,城市 系统内部存在不稳定性而导致结构型脆弱;二是 随着城市中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强化,导致城市 系统对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变敏感度增加,承受力 下降,在外界干扰或胁迫下产生不利变化而导致 胁迫型脆弱[5]。而更多研究表明,城市灾害是“致 灾因子”(triggering agents)与“脆弱性”共同作用 的结果。所谓致灾因子,是指引发灾难的自然因 素或人为因素,即“天灾”和“人祸”。“脆弱性” 则是指城市系统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高风险 性、高敏感性、低抵抗力和低恢复力,是风险性、 敏感性、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函数。其中,风险性 主要是指城市系统(包括空间、经济、社会、生态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