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批评不行,反华行动会越闹越凶。① 决,目前应维持现状。3月23日尼赫鲁再函,要 到7月下旬,苏联驻印大使告诉中方,印度政 求中国政府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因为这条线是 府为避免发生尖锐冲突,想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在1914年西姆拉会议上由中国政府、西藏和印度 苏联使馆还转告了一位接近尼赫鲁的议员的话: 三方划定的。④中方在内部讨论时提出,中印边 “整个西藏问题正在消失中。”②然而,就在莫斯科 界问题近来争议较多,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感到冲突即将过去时,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逼近。 1959年边界工作任务是为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 作好准备。除对争议地区进行必要的交涉,加强 二、中印冲突升级 边防,防止新的侵占外,必须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全 与苏联的中立态度 面部署和大力加强边界的调查和勘察工作,并分 别拟出解决方案。中印边界是重点,鉴于一时尚 西藏问题给印度政府带来的只是麻烦,而真 难勘察完毕,无法很快提出一个系统详尽的解决 正令其不安和恐慌的是中印边界问题。中印之间 方案,应先就目前几个争执地点进行调查研究,拟 存在着1700余公里未定的边界线。印度独立以 出谈判方案,以应需要。⑤然而,未等中方答复, 后,坚持认为1814年英国殖民者单方提出的麦克 印度便开始单方面行动。4月印度军队在东段边 马洪线就是中印东部边界线。新中国政府成立后 界向北推进,并越过麦线建立边境哨卡。5月5 曾表示,尽管清王朝、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均未承 日,周恩来于昆明致电中共中央并毛泽东:建议令 认过麦线,但中国方面不会越过此线,并愿在此基 西藏和南疆军区抓紧目前时机和气候条件,在 础上商谈和确定中印东部边界线。由于这一地区 我国边境线上比如在数公里以内控制有利地形, 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故双方虽主张不合,却也未 先机增设哨所,但在增设哨所以后,责成部队仍继 发生实际争端。从中方来看,除少数地区(如山 续停止巡逻。如印军入侵,我当劝其撤走,避免武 南)有藏军驻守外,边界地带实际上处于有边无 装冲突”。次日,毛泽东批示:照办”。8月9日 防的状态。1959年4月,追剿叛匪的中国军队进 印军再次越线建卡,占据了朗久地区一个叫马及 驻山南边防要地,在完成剿匪任务的同时封锁边 墩的小村子。8月25日,中国军队行至马及墩, 境,控制了麦线以北的边界地区,但从未越线 与印军遭遇,随即发生枪战。双方战斗约1小时, 南下。③ 印军被击毙2名后退回朗久,8月27日又撤出朗 西藏局势动荡引起了印度的担心,1958年12 久退往麦线以南。© 月14日尼赫鲁致函周恩来,提出中印之间不存在 在没有相互承认边界线的情况下,边界争端 边界争议问题。1959年1月23日周恩来回信指 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同意马克斯韦尔的论断: 出: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建议通过友好协商解 “朗久事件是一次偶然的冲突”,当双方对峙的武 ①陈毅与尤金谈话记录,1959年5月8日,外档,105.00657.03.第9一21页。 ②驻印使馆致外交部电,1959年7月25日,外档,105,00659.03,第164页。 ③古普塔:《仲印边界秘史》,第62一69页:编写组:仲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86一 88页。 ④《仲印往来文件汇编》,第172一183页。周恩来对尼赫鲁3月23日来信的答复,即9月26日函,见第184一190页。关 于西姆拉会议的中方档案,现存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根据中国档案记载,中方的确派遣专员陈贻范( Chn)参加了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会议也的确草签了一个有关中印边界的条约。但是,4月28日中国外交部训令陈 贻范,通知英方所签条约无效。直到7月3日会议结束,中方没有同意签约,并拒绝继续参加讨论这一问题的会议。参 见唐屹等编:《外交部档案丛书·界务类第五册·西藏卷(一)》台北:“中华民国外交部编印,2005年,第1一55页。 ⑤罗贵波在第二次外事工作会议上的发言,1959年3月4日,广西档案馆,X50-3-6,第99一120页。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陆仁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第100一101、112一115页;《仲印边境 自卫反击作战史》,第95一96页,《周恩来年谱(1949一1976)冲卷,第315一316页。有关印度在东段地区的管辖状况 及麦克马洪线走向的地图,见印度现行政区中所谓东北边区概况,1959年3月20日,外档,105.00944·02,第53一60 页。 。12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批评不行 ,反华行动会越闹越凶。① 到 7月下旬 ,苏联驻印大使告诉中方 ,印度政 府为避免发生尖锐冲突 ,想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苏联使馆还转告了一位接近尼赫鲁的议员的话 : “整个西藏问题正在消失中。”②然而 ,就在莫斯科 感到冲突即将过去时 ,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逼近。 二、中印冲突升级 与苏联的中立态度 西藏问题给印度政府带来的只是麻烦 ,而真 正令其不安和恐慌的是中印边界问题。中印之间 存在着 1 700余公里未定的边界线。印度独立以 后 ,坚持认为 1814年英国殖民者单方提出的麦克 马洪线就是中印东部边界线。新中国政府成立后 曾表示 ,尽管清王朝、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均未承 认过麦线 ,但中国方面不会越过此线 ,并愿在此基 础上商谈和确定中印东部边界线。由于这一地区 人烟稀少 ,交通不便 ,故双方虽主张不合 ,却也未 发生实际争端。从中方来看 ,除少数地区 (如山 南 )有藏军驻守外 ,边界地带实际上处于有边无 防的状态。1959年 4月 ,追剿叛匪的中国军队进 驻山南边防要地 ,在完成剿匪任务的同时封锁边 境 ,控制了麦线以北的边界地区 ,但从未越线 南下。③ 西藏局势动荡引起了印度的担心 , 1958年 12 月 14日尼赫鲁致函周恩来 ,提出中印之间不存在 边界争议问题。1959年 1月 23日周恩来回信指 出 :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 ,建议通过友好协商解 决 ,目前应维持现状。3月 23日尼赫鲁再函 ,要 求中国政府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 ,因为这条线是 在 1914年西姆拉会议上由中国政府、西藏和印度 三方划定的。④ 中方在内部讨论时提出 ,中印边 界问题近来争议较多 ,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1959年边界工作任务是为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 作好准备。除对争议地区进行必要的交涉 ,加强 边防 ,防止新的侵占外 ,必须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全 面部署和大力加强边界的调查和勘察工作 ,并分 别拟出解决方案。中印边界是重点 ,鉴于一时尚 难勘察完毕 ,无法很快提出一个系统详尽的解决 方案 ,应先就目前几个争执地点进行调查研究 ,拟 出谈判方案 ,以应需要。⑤ 然而 ,未等中方答复 , 印度便开始单方面行动。4月印度军队在东段边 界向北推进 ,并越过麦线建立边境哨卡。5月 5 日 ,周恩来于昆明致电中共中央并毛泽东 :建议令 “西藏和南疆军区抓紧目前时机和气候条件 ,在 我国边境线上比如在数公里以内控制有利地形 , 先机增设哨所 ,但在增设哨所以后 ,责成部队仍继 续停止巡逻。如印军入侵 ,我当劝其撤走 ,避免武 装冲突 ”。次日 ,毛泽东批示 :“照办 ”。8月 9日 印军再次越线建卡 ,占据了朗久地区一个叫马及 墩的小村子。8月 25日 ,中国军队行至马及墩 , 与印军遭遇 ,随即发生枪战。双方战斗约 1小时 , 印军被击毙 2名后退回朗久 , 8月 27日又撤出朗 久 ,退往麦线以南。⑥ 在没有相互承认边界线的情况下 ,边界争端 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同意马克斯韦尔的论断 : “朗久事件是一次偶然的冲突 ”,当双方对峙的武 ·12·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陈毅与尤金谈话记录 , 1959年 5月 8日 ,外档 , 105 - 00657 - 03,第 9—21页。 驻印使馆致外交部电 , 1959年 7月 25日 ,外档 , 105 - 00659 - 03,第 164页。 古普塔 :《中印边界秘史 》,第 62—69页 ;编写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 1994年 ,第 86— 88页。 《中印往来文件汇编 》,第 172—183页。周恩来对尼赫鲁 3月 23日来信的答复 ,即 9月 26日函 ,见第 184—190页。关 于西姆拉会议的中方档案 ,现存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根据中国档案记载 ,中方的确派遣专员陈贻范 ( Ivan Chen)参加了 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 ,会议也的确草签了一个有关中印边界的条约。但是 , 4月 28日中国外交部训令陈 贻范 ,通知英方所签条约无效。直到 7月 3日会议结束 ,中方没有同意签约 ,并拒绝继续参加讨论这一问题的会议。参 见唐屹 等编 :《外交部档案丛书 ·界务类第五册 ·西藏卷 (一 ) 》,台北 :“中华民国外交部 ”编印 , 2005年 ,第 1—55页。 罗贵波在第二次外事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 1959年 3月 4日 ,广西档案馆 , X50 - 3 - 6,第 99—120页。 内维尔 ·马克斯韦尔 :《印度对华战争 》,陆仁译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81年 ,第 100—101、112—115页 ;《中印边境 自卫反击作战史 》,第 95—96页 ;《周恩来年谱 (1949—1976) 》中卷 ,第 315—316页。有关印度在东段地区的管辖状况 及麦克马洪线走向的地图 ,见印度现行政区中所谓东北边区概况 , 1959年 3月 20日 ,外档 , 105 - 00944 - 02,第 53—60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