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 由上观之,郑和与哥伦布的航行都发生在15世纪,前者在世纪初,后者在世纪末,从 时间上看都属于世界大航海时代,也都对当今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可否认,郑 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美洲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航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两 者的相似性的确可见一斑,然而,倘若分别分析比较两次航行的背景、规模、目的、影响等 方面,得出的结论是,两次远洋航行差异颇大。 一、背景对比: A.郑和下西洋: 中国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己进入封建社会后期,但明初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 国家,在许多方面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15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明初 的“永乐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永乐皇帝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了国家对外政策, 采取对外开放,稳定周边,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尤其是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想争 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郑和下西洋就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符合明初政治 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的 郑和七下西洋的决策和出发,是与永乐、宣德年间的开战、亲征、巡狩等大规模军事行 动的定策和实施密切相关的,这似乎说明郑和下西洋有为其他军事行动壮声威、固后方的的 使命:这也与郑和船队的旧港、锡兰山、苏门答腊之役相吻合 唐宋以来拥有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明帝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支持。 B.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也开始了疯狂的原始积累。西方国家 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 就哥伦布个人而言,他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 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 二、规棋对比: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船只数量 200多艘 3一-17艘 最大船只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载重1000吨 长24.5米宽6米载重100 吨 携带货物 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 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 随行人员数量 最多时达到27800人 最多时1500多人 三、 目的对比: A.郑和下西洋: 史书记载郑和下西洋目的时这样说,“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 跃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然而众多叙述郑和下西洋的明代古籍基本上未提到追踪惠帝事, 因此这应该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且在亚非各国访问期间,郑和广泛进行文化传播和 贸易活动。由此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宣扬明朝国威 2佚名著,《明史-郑和传》,国家历史研究院,1996.P.4. 2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2 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 由上观之,郑和与哥伦布的航行都发生在 15 世纪,前者在世纪初,后者在世纪末,从 时间上看都属于世界大航海时代,也都对当今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可否认,郑 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美洲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航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两 者的相似性的确可见一斑,然而,倘若分别分析比较两次航行的背景、规模、目的、影响等 方面,得出的结论是,两次远洋航行差异颇大。 一、背景对比: A. 郑和下西洋: 中国在明代(公元 1368-1644 年)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但明初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 国家,在许多方面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 15 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明初 的“永乐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永乐皇帝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了国家对外政策, 采取对外开放,稳定周边,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尤其是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想争 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郑和下西洋就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符合明初政治 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的 郑和七下西洋的决策和出发,是与永乐、宣德年间的开战、亲征、巡狩等大规模军事行 动的定策和实施密切相关的,这似乎说明郑和下西洋有为其他军事行动壮声威、固后方的的 使命;这也与郑和船队的旧港、锡兰山、苏门答腊之役相吻合 唐宋以来拥有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明帝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支持。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也开始了疯狂的原始积累。西方国家 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 就哥伦布个人而言,他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 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 二、规模对比: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船只数量 200 多艘 3——17 艘 最大船只大小 长 151.8 米 宽 61.6 米 载重 1000 吨 长 24.5 米 宽 6 米 载重 100 吨 携带货物 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 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 随行人员数量 最多时达到 27800 人 最多时 1500 多人 三、 目的对比: A. 郑和下西洋: 史书记载郑和下西洋目的时这样说,“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 跃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然而众多叙述郑和下西洋的明代古籍基本上未提到追踪惠帝事, 因此这应该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且在亚非各国访问期间,郑和广泛进行文化传播和 贸易活动。由此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宣扬明朝国威 2 佚名著,《明史-郑和传》 ,国家历史研究院,1996.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