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American Culture Under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通识课程教学资源(学生论文)袁昱超 厚往薄来与东方金梦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36.3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厚往薄来与东方金梦 Giving Much And Getting Little Vs Gold Dream In The East 袁昱超(船建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F10010085100109196) 中文摘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然而纵观中国历史,早在其完 成如此壮举的87年前,中国人郑和就己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两次航行无论就背景、规 模、目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而言,都有着太多的相似与不同,对比之下我们能看到的是野蛮 与文明,正义与邪恶的碰撞,甚至折射出中西方文化最本源的差异。 关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郑和下西洋远洋航行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 Abstract:Columbus's exploration of America opened a new era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yet at the 87 years before this 'great'discovery,Zheng he,a Chinese,had already started the ocean-going first.In terms of the background,scale,purpose,influence and so on,these two ocean trips have lots of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s.With the comparison,We can see savage and civilization,justice and evil,and even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in the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Key Words:Columbus's exploration of America Zheng He's trip to "The Western Ocean" ocean-going comparis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在开始我的论文之前,个人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题目当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厚往薄来, “在交往中给予别人的东西优厚,而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却很菲薄”:东方金梦,一个欧 洲人对于去所谓的“东方”攫取黄金的美梦。但凡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史实有所了解的 人都应该知道,“东方金梦”指的就是这次至今颇受争议的新航路探索,所以不难推断“厚 往薄来”则是指中国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这段历史。到此为止,相信一定会有读者产生诸 如“为什么用厚往薄来形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哥伦布明明发现的是美洲却被冠之以东 方金梦”,“为什么要用这两个四字短语概述这两次远洋航行?”…下面就请带着上述这些 问题开始我们对这两次意义非凡的远洋航行的学习和对比。 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和研究首先应该对事件本身有一个简要的认知: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 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 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 28年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 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 尔、忽鲁漠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 澳大利亚。 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率领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 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 在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后,又受西班牙国王的委派,于1493年9月、1498年3月、 1502年5月,先后三次率领探险船队横渡大西洋,前往新大陆,他几乎走遍了加勒比海海 域,并到达美洲大陆的南部。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 1原建平,《中华成语大词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7,p.510 1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1 厚往薄来与东方金梦 Giving Much And Getting Little Vs Gold Dream In The East 袁昱超(船建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F1001008 5100109196) 中文摘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然而纵观中国历史,早在其完 成如此壮举的 87 年前,中国人郑和就已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两次航行无论就背景、规 模、目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而言,都有着太多的相似与不同,对比之下我们能看到的是野蛮 与文明,正义与邪恶的碰撞,甚至折射出中西方文化最本源的差异。 关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郑和下西洋 远洋航行 对比 东西方文化差异 Abstract:Columbus’s exploration of America opened a new era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yet at the 87 years before this ‘great’ discovery, Zheng he,a Chinese,had already started the ocean-going first. In terms of the background, scale,purpose,influence and so on,these two ocean trips have lots of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s. With the comparison,We can see savage and civilization,justice and evil,and even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in the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Key Words: Columbus’s exploration of America Zheng He’s trip to “The Western Ocean” ocean-going comparis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在开始我的论文之前,个人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题目当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厚往薄来, “在交往中给予别人的东西优厚,而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却很菲薄”1 ;东方金梦,一个欧 洲人对于去所谓的“东方”攫取黄金的美梦。但凡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史实有所了解的 人都应该知道,“东方金梦”指的就是这次至今颇受争议的新航路探索,所以不难推断“厚 往薄来”则是指中国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这段历史。到此为止,相信一定会有读者产生诸 如“为什么用厚往薄来形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哥伦布明明发现的是美洲却被冠之以东 方金梦”,“为什么要用这两个四字短语概述这两次远洋航行?”……下面就请带着上述这些 问题开始我们对这两次意义非凡的远洋航行的学习和对比。 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和研究首先应该对事件本身有一个简要的认知: 郑和下西洋: 1405 年 7 月 11 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 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 30 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 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 1433 年(明宣德 8 年), 28 年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 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 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 澳大利亚。 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2 年 8 月 3 日,42 岁的哥伦布率领 87 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 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 在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后,又受西班牙国王的委派,于 1493 年 9 月、1498 年 3 月、 1502 年 5 月,先后三次率领探险船队横渡大西洋,前往新大陆,他几乎走遍了加勒比海海 域,并到达美洲大陆的南部。 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 1 原建平,《中华成语大词典》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7,p.510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 由上观之,郑和与哥伦布的航行都发生在15世纪,前者在世纪初,后者在世纪末,从 时间上看都属于世界大航海时代,也都对当今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可否认,郑 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美洲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航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两 者的相似性的确可见一斑,然而,倘若分别分析比较两次航行的背景、规模、目的、影响等 方面,得出的结论是,两次远洋航行差异颇大。 一、背景对比: A.郑和下西洋: 中国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己进入封建社会后期,但明初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 国家,在许多方面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15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明初 的“永乐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永乐皇帝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了国家对外政策, 采取对外开放,稳定周边,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尤其是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想争 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郑和下西洋就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符合明初政治 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的 郑和七下西洋的决策和出发,是与永乐、宣德年间的开战、亲征、巡狩等大规模军事行 动的定策和实施密切相关的,这似乎说明郑和下西洋有为其他军事行动壮声威、固后方的的 使命:这也与郑和船队的旧港、锡兰山、苏门答腊之役相吻合 唐宋以来拥有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明帝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支持。 B.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也开始了疯狂的原始积累。西方国家 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 就哥伦布个人而言,他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 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 二、规棋对比: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船只数量 200多艘 3一-17艘 最大船只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载重1000吨 长24.5米宽6米载重100 吨 携带货物 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 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 随行人员数量 最多时达到27800人 最多时1500多人 三、 目的对比: A.郑和下西洋: 史书记载郑和下西洋目的时这样说,“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 跃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然而众多叙述郑和下西洋的明代古籍基本上未提到追踪惠帝事, 因此这应该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且在亚非各国访问期间,郑和广泛进行文化传播和 贸易活动。由此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宣扬明朝国威 2佚名著,《明史-郑和传》,国家历史研究院,1996.P.4. 2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2 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 由上观之,郑和与哥伦布的航行都发生在 15 世纪,前者在世纪初,后者在世纪末,从 时间上看都属于世界大航海时代,也都对当今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可否认,郑 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美洲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航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两 者的相似性的确可见一斑,然而,倘若分别分析比较两次航行的背景、规模、目的、影响等 方面,得出的结论是,两次远洋航行差异颇大。 一、背景对比: A. 郑和下西洋: 中国在明代(公元 1368-1644 年)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但明初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 国家,在许多方面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 15 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明初 的“永乐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永乐皇帝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了国家对外政策, 采取对外开放,稳定周边,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尤其是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想争 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郑和下西洋就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符合明初政治 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的 郑和七下西洋的决策和出发,是与永乐、宣德年间的开战、亲征、巡狩等大规模军事行 动的定策和实施密切相关的,这似乎说明郑和下西洋有为其他军事行动壮声威、固后方的的 使命;这也与郑和船队的旧港、锡兰山、苏门答腊之役相吻合 唐宋以来拥有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明帝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支持。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也开始了疯狂的原始积累。西方国家 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 就哥伦布个人而言,他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 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 二、规模对比: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船只数量 200 多艘 3——17 艘 最大船只大小 长 151.8 米 宽 61.6 米 载重 1000 吨 长 24.5 米 宽 6 米 载重 100 吨 携带货物 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 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 随行人员数量 最多时达到 27800 人 最多时 1500 多人 三、 目的对比: A. 郑和下西洋: 史书记载郑和下西洋目的时这样说,“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 跃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然而众多叙述郑和下西洋的明代古籍基本上未提到追踪惠帝事, 因此这应该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且在亚非各国访问期间,郑和广泛进行文化传播和 贸易活动。由此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宣扬明朝国威 2 佚名著,《明史-郑和传》 ,国家历史研究院,1996.P.4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2)拓展海外贸易 3)寻找建文帝 4)其他诸如文化传播,消灭海盗等 B.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自己曾说“前往上述印度等地,以便去了解那里的君主、臣民、乡土人情和一切 其他事物,以及把那里的人转化为相信我主的教义。”3然而事实上他的出航目的可以概括为: 1)开拓新的市场 2)进行殖民活动 3)开辟新的航道 四、影响对比: 1.经济影响: A.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与唐宋年间的高度发展的海上丝绸之路有许多重叠的部分,但有 进一步超越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到达非洲东岸。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 贸交流活动,然而这种经贸活动是服务于政治目的的,它不仅没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反 而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伤害。 具体地讲,郑和出使时,每到一国,就实行“封敕”“赏赐”等活动,经济贸易也贯彻 “厚往薄来”的原则,以显示中华帝国之大度和自尊。明宪宗(1465-1487)要调阅郑和航 海档案而寻不得时,车驾郎中刘大夏说:“三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 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说明郑和航海官员、将士众多,耗费巨大,而带回的珍宝、 香料、布匹和珍禽奇兽则免费提供皇室、贵族享用。此外还要负担护送各国使节往返中国的 费用。事实上,郑和下西洋的终止正是源于这种“赔本生意”。 B.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来象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 岛,只是令人扫兴地找到了少量黄金。但他所不知道的是,开辟的新航路使欧洲贸易范围空 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欧各国和各 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出现了价格革命,使按 传统方式征收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受到损失,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促进 了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 的发展,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 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就是西班牙帝国在南北美洲进行的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的金银, 直接导致了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并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 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2.政治影响: A.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达成了最初的目的一一宣扬国威,并与东南亚各国建立了广泛友好的外交 关系。然而,郑和使团访问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南洋诸岛国,大都处于奴隶制或原始部落 状态,往往一个城邦或一个部落即号称一国。在这种社会发展阶段上,其国家礼义刑法和文 教的欠缺,习俗的落后和中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由于南洋国家社会发展程度过于落后, 郑和下西洋之宣扬国威等目的并不十分有效,对当地政治制度影响不大。 B.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新的场地,使得美洲从一个孤立隔绝的 状态成为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欧洲的各类冒险者涌入南北美洲,在当地进行殖民活 3哥伦布,序言,《航海日记》,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P.2-3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3 2)拓展海外贸易 3)寻找建文帝 4)其他诸如文化传播,消灭海盗等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自己曾说“前往上述印度等地,以便去了解那里的君主、臣民、乡土人情和一切 其他事物,以及把那里的人转化为相信我主的教义。”3然而事实上他的出航目的可以概括为: 1)开拓新的市场 2)进行殖民活动 3)开辟新的航道 四、影响对比: 1. 经济影响: A.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与唐宋年间的高度发展的海上丝绸之路有许多重叠的部分,但有 进一步超越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到达非洲东岸。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 贸交流活动,然而这种经贸活动是服务于政治目的的,它不仅没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反 而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伤害。 具体地讲,郑和出使时,每到一国,就实行“封敕”“赏赐”等活动,经济贸易也贯彻 “厚往薄来”的原则,以显示中华帝国之大度和自尊。明宪宗(1465-1487)要调阅郑和航 海档案而寻不得时,车驾郎中刘大夏说:“三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 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这说明郑和航海官员、将士众多,耗费巨大,而带回的珍宝、 香料、布匹和珍禽奇兽则免费提供皇室、贵族享用。此外还要负担护送各国使节往返中国的 费用。事实上,郑和下西洋的终止正是源于这种“赔本生意”。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来象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 岛,只是令人扫兴地找到了少量黄金。但他所不知道的是,开辟的新航路使欧洲贸易范围空 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西欧各国和各 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出现了价格革命,使按 传统方式征收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受到损失,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促进 了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 的发展,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 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就是西班牙帝国在南北美洲进行的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的金银, 直接导致了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并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 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2. 政治影响: A.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达成了最初的目的——宣扬国威,并与东南亚各国建立了广泛友好的外交 关系。然而,郑和使团访问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南洋诸岛国,大都处于奴隶制或原始部落 状态,往往一个城邦或一个部落即号称一国。在这种社会发展阶段上,其国家礼义刑法和文 教的欠缺,习俗的落后和中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由于南洋国家社会发展程度过于落后, 郑和下西洋之宣扬国威等目的并不十分有效,对当地政治制度影响不大。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新的场地,使得美洲从一个孤立隔绝的 状态成为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欧洲的各类冒险者涌入南北美洲,在当地进行殖民活 3 哥伦布,序言,《航海日记》,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P.2-3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动,建立经济、社会秩序,使美洲从蛮荒之地成为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 处于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资金以求发展。美洲的“发现”恰恰解决了资金 来源问题。殖民者通过种种卑劣手段攫取美洲大量财富。为了掠夺黄金和其他各种财富,他 们对印第安人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当印第安人濒临灭绝之后,他们又变换方式,通过奴隶 劳动来掠夺新大陆的富饶资源。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 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 流,资本主义正式崛起。 3.文化影响: A.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文化方面的影响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在亚非各国进行的文化传播,二是体现 了当时航海技术的发展程度。郑和使团向亚非各国宣敷文教,传播中国文化,取得了显著的 成效。海外诸国为中华文明所吸引,各国都向往来中国访问,使中国与亚非诸国间的交往空 前密切。 B.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首次远航发现了磁偏差,初步测量了磁偏角,并做了仔细的观察测量记录和初步 的有实用意义的解释。因此,哥伦布首次远航在航海天文、地球物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 哥伦布实践证明了地圆说,为以后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发现地球铺平了一段道路,奠定了重 要的基础。哥伦布的首航在思想史上也有一定的意义。哥伦布证实了确有传说中的“黄金时 代”和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善良的野蛮人”,这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和后来的启蒙运动 都有所影响。用马克思的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 藏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 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4 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往往不是局限于大量的史实、资料本身,也不应做了简要的分析比 较就浅尝辄止。学习历史是为了思考历史,以史为鉴,活用于今。即使是同一段历史,不同 的人,不同的视角也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和结论,这或许也正是历史真正的魅力所在。正如通 过对这两次人类史上重大的远洋航行的全方位比较,就我个人而言,认为它展现的不仅仅是 背景、规模、目的或是影响这些浮于表面的不同,深层次思考之下,首先,它反映的是截然 不同的两种历史发展模式。其次,它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直以来,东西方文化上的最本源的差 异。 郑和船队代表的是东方和平稳定开拓模式。他航海过程中的“善举”让他被到访的各国 人民尊称为伟大航海家,和平外交家。纵览我国上下五千年以来的历史,始终遵循着这种和 平稳定的发展模式,说的通俗些,一直扮演着一种“敌不犯我,我不犯敌”的老好人形象, 即使放眼当下,我国也一直宣扬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否认“中国威胁论”,在国际舞台上 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然而,哥伦布船队代表的是西方暴力、掠夺与剥削的开拓模式,在哥伦 布发现美洲之前,当地人过着安静和谐的生活。但是在哥伦布登陆后的几十年,当地的人口 和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当地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都受到了严重破坏。这也 是为什么哥伦布之辈更多的被南北美洲人称之为“海盗”。或者索性可以说,这种暴力、掠 夺、剥削的开拓模式就是世界资本主义起源与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资本把人变成了只 讲利益,只讲金钱,无视人性的经济动物,正如哥伦布所说,“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 天堂”真是赤裸裸地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性。当然,就当今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 发展来看,尚不能说两种模式孰对孰错,孰优孰劣,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我们需要的是郑 和代表的和平精神,为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努力。 4马克思著,第一篇,《资本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4 动,建立经济、社会秩序,使美洲从蛮荒之地成为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 处于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资金以求发展。美洲的“发现”恰恰解决了资金 来源问题。殖民者通过种种卑劣手段攫取美洲大量财富。为了掠夺黄金和其他各种财富,他 们对印第安人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当印第安人濒临灭绝之后,他们又变换方式,通过奴隶 劳动来掠夺新大陆的富饶资源。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 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 流,资本主义正式崛起。 3. 文化影响: A.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文化方面的影响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在亚非各国进行的文化传播,二是体现 了当时航海技术的发展程度。郑和使团向亚非各国宣敷文教,传播中国文化,取得了显著的 成效。海外诸国为中华文明所吸引,各国都向往来中国访问,使中国与亚非诸国间的交往空 前密切。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哥伦布首次远航发现了磁偏差,初步测量了磁偏角,并做了仔细的观察测量记录和初步 的有实用意义的解释。因此,哥伦布首次远航在航海天文、地球物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 哥伦布实践证明了地圆说,为以后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发现地球铺平了一段道路,奠定了重 要的基础。哥伦布的首航在思想史上也有一定的意义。哥伦布证实了确有传说中的“黄金时 代”和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善良的野蛮人”,这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和后来的启蒙运动 都有所影响。用马克思的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 藏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 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4 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往往不是局限于大量的史实、资料本身,也不应做了简要的分析比 较就浅尝辄止。学习历史是为了思考历史,以史为鉴,活用于今。即使是同一段历史,不同 的人,不同的视角也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和结论,这或许也正是历史真正的魅力所在。正如通 过对这两次人类史上重大的远洋航行的全方位比较,就我个人而言,认为它展现的不仅仅是 背景、规模、目的或是影响这些浮于表面的不同,深层次思考之下,首先,它反映的是截然 不同的两种历史发展模式。其次,它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直以来,东西方文化上的最本源的差 异。 郑和船队代表的是东方和平稳定开拓模式。他航海过程中的“善举”让他被到访的各国 人民尊称为伟大航海家,和平外交家。纵览我国上下五千年以来的历史,始终遵循着这种和 平稳定的发展模式,说的通俗些,一直扮演着一种“敌不犯我,我不犯敌”的老好人形象, 即使放眼当下,我国也一直宣扬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否认“中国威胁论”,在国际舞台上 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然而,哥伦布船队代表的是西方暴力、掠夺与剥削的开拓模式,在哥伦 布发现美洲之前,当地人过着安静和谐的生活。但是在哥伦布登陆后的几十年,当地的人口 和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当地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都受到了严重破坏。这也 是为什么哥伦布之辈更多的被南北美洲人称之为“海盗”。或者索性可以说,这种暴力、掠 夺、剥削的开拓模式就是世界资本主义起源与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资本把人变成了只 讲利益,只讲金钱,无视人性的经济动物,正如哥伦布所说,“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 天堂”真是赤裸裸地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性。当然,就当今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 发展来看,尚不能说两种模式孰对孰错,孰优孰劣,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我们需要的是郑 和代表的和平精神,为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努力。 4 马克思著,第一篇,《资本论》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75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些对比之下折射出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我们中国人看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豪迈,有精神 追求高于物质的崇高。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血液里从古至今流淌着固步自封,闭关自守, 盲目自大等劣习,这种保守的因素己经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以致近代中国也为此付出 了惨痛的代价。反观西方,不得不承认西方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思维开拓,文化包罗万 象,血管里流淌着敢拼敢闯的新鲜血液,纵使也存在着只讲金钱,忽视人性的阴暗面,但敢 于探索创新的积极面还是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的,闭关自守无异于自取灭亡。 文章的最后回到本文开头留下的几个问题,相信对于“为什么用厚往薄来形容郑和下西 洋?”、“为什么哥伦布明明发现的是美洲却被冠之以东方金梦?”这两个问题己经不需要我 做过多解释,而对于“为什么要用厚往薄来以及东方金梦来概述这两次远洋航行?”应该说, 厚往薄来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正义性,也体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中“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文化观念:而东方金梦则体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 陆其实是源于资本主义暴力、掠夺、剥削的需要,反应了这次航行非正义的本质。所以说这 两个四字短语诠释了这两次远洋航行最大的也是最本质的区别。至此,这个论题也就顺理成 章了。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对比》[O), http://wenku.baidu.com/view/da151cfd770bf78a65295432.html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美).吴象婴,梁赤民译.吴象婴校订.《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 院出版社,1992.1.P.12-15. 魏啸飞著,《美国文明史》(魏啸飞,陈月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P.5-7 王天有,徐凯,万明编.《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论文集》[C]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5.7.P.22-28. 张至善编译.《哥伦布首航美洲-历史文献与现代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8p.8-12. 5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5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些对比之下折射出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我们中国人看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豪迈,有精神 追求高于物质的崇高。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血液里从古至今流淌着固步自封,闭关自守, 盲目自大等劣习,这种保守的因素已经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以致近代中国也为此付出 了惨痛的代价。反观西方,不得不承认西方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思维开拓,文化包罗万 象,血管里流淌着敢拼敢闯的新鲜血液,纵使也存在着只讲金钱,忽视人性的阴暗面,但敢 于探索创新的积极面还是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的,闭关自守无异于自取灭亡。 文章的最后回到本文开头留下的几个问题,相信对于“为什么用厚往薄来形容郑和下西 洋?”、“为什么哥伦布明明发现的是美洲却被冠之以东方金梦?”这两个问题已经不需要我 做过多解释,而对于“为什么要用厚往薄来以及东方金梦来概述这两次远洋航行?”应该说, 厚往薄来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正义性,也体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中“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文化观念;而东方金梦则体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 陆其实是源于资本主义暴力、掠夺、剥削的需要,反应了这次航行非正义的本质。所以说这 两个四字短语诠释了这两次远洋航行最大的也是最本质的区别。至此,这个论题也就顺理成 章了。 参考文献 百 度 文 库 ,《 郑 和 下 西 洋 与 哥 伦 布 发 现 新 大 陆 的 影 响 对 比 》 [OL] , http://wenku.baidu.com/view/da151cfd770bf78a65295432.html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美).吴象婴,梁赤民译.吴象婴校订.《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 院出版社,1992.1.P.12-15. 魏啸飞著,《美国文明史》(魏啸飞,陈月娥)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P.5-7. 王天有,徐凯,万明编.《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纪念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论文集》[C].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5.7.P.22-28. 张至善编译.《哥伦布首航美洲-历史文献与现代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8 p.8-1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