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哥伦布探索美洲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Compare and Contrast Columbus's Exploration of America and Zheng He's Trip to The Western Ocean 潘昊5101109030 (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2010级) 摘要:1405年7月11日受明成祖之命,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远航,史称郑和下西洋。 而在近90年后的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 的国书,率领舰队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拉开了“地理大发现” 的序幕。本文将从背景、目的、规模等方面对这两次伟大的航行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比较 ABSTRACT:July 11,1405 by the orderof Yongle Emperor,eunuch Zheng He led a huge fleet voyage,known as Zheng He's voyages.In the nearly 90 years later,on August 3,1492,Columbus by the Queen of Spain dispatched India monarchy and the Chinese emperor took to his credentials, led the fleet sail from Spain Barros Port Atlantic straight due west Airlines opened the prelude to the Great Geographical Discoveries.This article from the background,purpose,scal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two great sailing Key Words:Zheng He's trip to "The Western Ocean,Columbus's exploration of America, compare and contrast 一、 简介 1、郑和下西洋简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 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 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 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 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 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 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刺、阿丹、天方、 左法尔、忽鲁漠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 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 2、哥伦布发现美洲简 1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1 哥伦布探索美洲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Compare and Contrast Columbus’s Exploration of America and Zheng He’s Trip to The Western Ocean 潘昊 5101109030 (化学化工学院 高分子化学 2010 级) 摘要:1405 年 7 月 11 日受明成祖之命,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远航,史称郑和下西洋。 而在近 90 年后的 1492 年 8 月 3 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 的国书,率领舰队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拉开了“地理大发现” 的序幕。本文将从背景、目的、规模等方面对这两次伟大的航行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比较 ABSTRACT:July 11,1405 by the orderof Yongle Emperor,eunuch Zheng He led a huge fleet voyage, known as Zheng He's voyages. In the nearly 90 years later, on August 3, 1492, Columbus by the Queen of Spain dispatched India monarchy and the Chinese emperor took to his credentials, led the fleet sail from Spain Barros Port Atlantic straight due west Airlines opened the prelude to the Great Geographical Discoveri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background, purpose, scal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two great sailing. Key Words:Zheng He’s trip to “The Western Ocean、Columbus’s exploration of America、 compare and contrast 一、 简介 1、 郑和下西洋简介: 1405 年 7 月 11 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 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 30 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 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 直到 1433 年(明宣德 8 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 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 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 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 57 年远赴非洲。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 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 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 2、 哥伦布发现美洲简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队从帕洛斯港拔锚启航先向南偏西航行,驶向加那利 群岛。 经过两个月的海上漂泊,还是没有丝毫新大陆的影子,大多数船员都对无尽的航海失去 了耐心,舰队里要求返航的呼声越来越高,10月11日,陆续发现了芦苇、藤茎、小树, 这又给船队带来了发现陆地的希望。晚上10点钟,哥伦布发现前方有亮光,像蜡烛那样忽 明忽暗,忽升忽降。哥伦布确信陆地已近,半夜2点钟,平塔号的值班员终于确凿地看见了 陆地。马丁平松船长确认后,便鸣炮报信和庆祝。哥伦布冷静地命令收帆下锚停船,等待 天明,以保证安全。 1492年10月12日,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天。这天上午,哥伦布一行经过30多天不 见陆地、不靠岸的航行,终于抵达和登上了西半球的第一块陆地。这是一座长约13英里最 宽处约6英里的珊瑚岛。当地印第安人称为瓜纳哈尼岛,哥伦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即神 圣的救世主。哥伦布一行乘小艇上岸后,即举行了占有仪式,宣布以国王和女王的名义占有 该岛,并让随行人员做了公证和记录。哥伦布一行在岛上遇到了印第安阿拉瓦克语族的泰诺 人,他们还处于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哥伦布等人完全以为到了亚洲的东部边缘,他所 称的泛印度或大印度,便把这一带称为西印度群岛,把当地居民称为印度人。哥伦布认为圣 萨尔瓦多是日本群岛的外围岛屿。他们在岛上考察。交易、休整了两天,然后启航去寻找黄 金和宝石,寻找日本岛。 二、 动机的比较 虽然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探索美洲都是伟大的航海行动,但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与两者 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使得这两次航行的动机截然不同。而这也是两者在面对新大陆、新资 源、新民族时采取不同手段的原因所在。 1、哥伦布航海的动机: 首先,哥伦布航海并最终发现美洲是出于对黄金的需求。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 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商品作为交换手段的职能渐趋突出。当时欧洲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黄 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16 世纪以前,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恩格斯曾说过:“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 度及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 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其次,是对香料贸易的追求。不出产任何香料的欧洲在饮食上却离不开香料。有资料表 明,在当时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至14克白银, 在威尼斯达14至18克白银,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至30克白银。出于对香料的需要及对 财富的向往,从事香料贩运活动的商人日渐增多。但此时奥斯曼帝国对东西商路进行了封锁。 15世纪中叶,地中海东部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了君士坦丁 堡,占领了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地区,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 道,而这个要道是西方贸易的生命线,因而西方人急于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道。 最后,基督教的因素是促使地理大发现的深层动因。“在基督教教义神学体系中,圣经 被当做基督教将要走上普世化道路的神谕。“走向中世纪,基督教的这种普世主义传统更加 强烈。…相信《圣经》也是考量正统基督教与异端宗教的标识,制定它的目的也就在于解 决教会普世合一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哥伦布他们正是在这种宗教热情下开辟新航路的。” 1,2从一开始“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活动就表现出了这种“征服”的目的性。 1陈建民,基督教普世主义及其矛盾U】,世界宗教研究,2004(2) 2汪诚,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探因,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 卷第3期,48-50 2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1 陈建民,基督教普世主义及其矛盾[J],世界宗教研究,2004(2) 2 汪诚,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探因,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0 卷第 3 期,48-50 2 1492 年 8 月 3 日,哥伦布率领船队从帕洛斯港拔锚启航先向南偏西航行,驶向加那利 群岛。 经过两个月的海上漂泊,还是没有丝毫新大陆的影子,大多数船员都对无尽的航海失去 了耐心,舰队里要求返航的呼声越来越高, 10 月 11 日,陆续发现了芦苇、藤茎、小树, 这又给船队带来了发现陆地的希望。晚上 10 点钟,哥伦布发现前方有亮光,像蜡烛那样忽 明忽暗,忽升忽降。哥伦布确信陆地已近,半夜 2 点钟,平塔号的值班员终于确凿地看见了 陆地。马丁·平松船长确认后,便鸣炮报信和庆祝。哥伦布冷静地命令收帆下锚停船,等待 天明,以保证安全。 1492 年 10 月 12 日,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天。这天上午,哥伦布一行经过 30 多天不 见陆地、不靠岸的航行,终于抵达和登上了西半球的第一块陆地。这是一座长约 13 英里最 宽处约 6 英里的珊瑚岛。当地印第安人称为瓜纳哈尼岛,哥伦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即神 圣的救世主。哥伦布一行乘小艇上岸后,即举行了占有仪式,宣布以国王和女王的名义占有 该岛,并让随行人员做了公证和记录。哥伦布一行在岛上遇到了印第安阿拉瓦克语族的泰诺 人,他们还处于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哥伦布等人完全以为到了亚洲的东部边缘,他所 称的泛印度或大印度,便把这一带称为西印度群岛,把当地居民称为印度人。哥伦布认为圣 萨尔瓦多是日本群岛的外围岛屿。他们在岛上考察。交易、休整了两天,然后启航去寻找黄 金和宝石,寻找日本岛。 二、 动机的比较 虽然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探索美洲都是伟大的航海行动,但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与两者 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使得这两次航行的动机截然不同。而这也是两者在面对新大陆、新资 源、新民族时采取不同手段的原因所在。 1、 哥伦布航海的动机: 首先,哥伦布航海并最终发现美洲是出于对黄金的需求。15 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 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商品作为交换手段的职能渐趋突出。当时欧洲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黄 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16 世纪以前,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恩格斯曾说过:“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 度及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 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其次,是对香料贸易的追求。不出产任何香料的欧洲在饮食上却离不开香料。有资料表 明,在当时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 1 至 2 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 10 至 14 克白银, 在威尼斯达 14 至 18 克白银,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 20 至 30 克白银。出于对香料的需要及对 财富的向往,从事香料贩运活动的商人日渐增多。但此时奥斯曼帝国对东西商路进行了封锁。 15 世纪中叶,地中海东部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了君士坦丁 堡,占领了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地区,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 道,而这个要道是西方贸易的生命线,因而西方人急于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道。 最后,基督教的因素是促使地理大发现的深层动因。“在基督教教义神学体系中,圣经 被当做基督教将要走上普世化道路的神谕。“走向中世纪,基督教的这种普世主义传统更加 强烈。……相信《圣经》也是考量正统基督教与异端宗教的标识,制定它的目的也就在于解 决教会普世合一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哥伦布他们正是在这种宗教热情下开辟新航路的。” 1,2从一开始“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活动就表现出了这种“征服”的目的性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2、郑和下西洋动机: 郑和下西洋则是在另一种背景下进行的。郑和下西洋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跟后 期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这期间的变化,既由国内外形势所决定,也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 约。”3“郑和前三次下西洋活动,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即巩固帝位。而这一目的又主要包 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踪迹建文帝’,以去成祖心病:二是‘耀兵示富',宣扬国威,促 使诸国来朝。”1《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 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27000余人,多赍金币。” 郑和的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为后期,此时,其下西洋的目的也变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 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并重。在航海过程中,其贸易体制主题是“厚往薄来”。郑和以“贡品” 形式的商品与“赏赐”的形式的商品交换:或给海外来的“番货”高价收进,再将中国的货 物低价卖出。这种“只要面子,不计成本”的赏赐性贸易,只有在国力强盛的时期才可出现。 但总体上来说,无论在那个时期,下西洋行动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其它方面的考量。在第 一次下西洋之时,明朝周边形势相当严峻。在北部边陲,蒙古贵族对明朝的威胁有增无减; 在西北部,帖木儿帝国意图恢复元帝国最强盛时期版图,曾企图调集步骑兵各20余万问鼎 中原;在西南边地,土司世袭造成了割据势力的事实存在,朝廷政令常难以布达,且西南边 地又与安南、缅甸等国接壤,不测之虞时有发生;在东南沿海,海盗活动本就十分猖獗,朱 棣即位时一些沿海军民更是“往往下蕃,交通外国”,甚至还有“因而为寇”,局势亦不容乐 观。在与西洋诸国交往方面,由于元朝在东南亚地区扩张所造成的影响,加上海盗与流民的 劫掠,早已是“商旅阻遏,诸国之意不通”“,诸蕃久缺贡”,与东南亚及南洋诸国的联系实 际上中断了。 国内形势也不容乐观。靠“靖难之役”上台的明成祖并不得民心,长达三年的拉锯战也 耗尽了国库,收入锐减,且朱棣上台伊始便大开杀戒,通过一桩桩株连远亲疏族的“瓜蔓抄” 血案,对不肯投顺的建文遗臣进行残酷屠杀。结果激起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反抗,一些地方的 民众也趁机闹事,国内形势动荡不安。“在这种国内外形势下,明成祖迫切需要建功立业, 以改善自己的形象,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明成祖制定了遣使外出,安抚通好邻国, 缓减地区冲突,宣扬大明国威,开拓朝贡贸易,扩大明朝影响的外交政策。郑和出使西洋的 目的正是为了贯彻这一外交政策。”2 三、 过程与规模 虽然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但是就规模及持续时间上,两者相距 甚远。 从时间上来说,从1405年7月11日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至1433年第七次下西洋结束, 前后共历时28年,而哥伦布的第一次航行始于1492年8月3日,在1504年11月7日第四 次航行结束后返回西班牙,历时12年。 从规模上说,郑和下西洋,船队最多时达200余艘,人员27000余人。船舶种类有宝船、 马船、坐船、战船、水船等。其中最大的宝船是中国航海史也是世界航海上最为巨大的木质 帆船,船长124米,宽50米,排水量约22848吨,可载重9824吨。而哥伦布的四次航行中, 只有第二次是为了建立永久殖民地而带去了约1500人,其余三次船员在50~200之间。 1,钱志乾,试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小,江西社会科学,2005(2) 2,于民,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兰台世界》2011·7月下旬47-48 3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1, 钱志乾,试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J],江西社会科学, 2005(2). 2, 于 民,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兰台世界》2011·7 月下旬 47-48 3 2、 郑和下西洋动机: 郑和下西洋则是在另一种背景下进行的。郑和下西洋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跟后 期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这期间的变化,既由国内外形势所决定,也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 约。” 3“郑和前三次下西洋活动,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即巩固帝位。而这一目的又主要包 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踪迹建文帝’,以去成祖心病;二是‘耀兵示富’,宣扬国威,促 使诸国来朝。” 1 《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 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 27000 余人,多赍金币。” 郑和的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为后期,此时,其下西洋的目的也变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 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并重。在航海过程中,其贸易体制主题是“厚往薄来”。郑和以“贡品” 形式的商品与“赏赐”的形式的商品交换;或给海外来的“番货”高价收进,再将中国的货 物低价卖出。这种“只要面子,不计成本”的赏赐性贸易,只有在国力强盛的时期才可出现。 但总体上来说,无论在那个时期,下西洋行动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其它方面的考量。在第 一次下西洋之时,明朝周边形势相当严峻。在北部边陲,蒙古贵族对明朝的威胁有增无减; 在西北部,帖木儿帝国意图恢复元帝国最强盛时期版图,曾企图调集步骑兵各 20 余万问鼎 中原;在西南边地,土司世袭造成了割据势力的事实存在,朝廷政令常难以布达,且西南边 地又与安南、缅甸等国接壤,不测之虞时有发生;在东南沿海,海盗活动本就十分猖獗,朱 棣即位时一些沿海军民更是“往往下蕃,交通外国”,甚至还有“因而为寇”,局势亦不容乐 观。在与西洋诸国交往方面,由于元朝在东南亚地区扩张所造成的影响,加上海盗与流民的 劫掠,早已是“商旅阻遏,诸国之意不通”“,诸蕃久缺贡”,与东南亚及南洋诸国的联系实 际上中断了。 国内形势也不容乐观。靠“靖难之役”上台的明成祖并不得民心,长达三年的拉锯战也 耗尽了国库,收入锐减,且朱棣上台伊始便大开杀戒,通过一桩桩株连远亲疏族的“瓜蔓抄” 血案,对不肯投顺的建文遗臣进行残酷屠杀。结果激起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反抗,一些地方的 民众也趁机闹事,国内形势动荡不安。“在这种国内外形势下,明成祖迫切需要建功立业, 以改善自己的形象,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明成祖制定了遣使外出,安抚通好邻国, 缓减地区冲突,宣扬大明国威,开拓朝贡贸易,扩大明朝影响的外交政策。郑和出使西洋的 目的正是为了贯彻这一外交政策。” 2 三、 过程与规模 虽然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 87 年,但是就规模及持续时间上,两者相距 甚远。 从时间上来说,从 1405 年 7 月 11 日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至 1433 年第七次下西洋结束, 前后共历时 28 年,而哥伦布的第一次航行始于 1492 年 8 月 3 日,在 1504 年 11 月 7 日第四 次航行结束后返回西班牙,历时 12 年。 从规模上说,郑和下西洋,船队最多时达 200 余艘,人员 27000 余人。船舶种类有宝船、 马船、坐船、战船、水船等。其中最大的宝船是中国航海史也是世界航海上最为巨大的木质 帆船,船长 124 米,宽 50 米,排水量约 22848 吨,可载重 9824 吨。而哥伦布的四次航行中, 只有第二次是为了建立永久殖民地而带去了约 1500 人,其余三次船员在 50~200 之间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s'routea to te Daw Werl 图5 左图哥伦布四次航海路线;右图郑和下西洋航海路线 从航程上看,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 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漠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 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自200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 示郑和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就达到了美洲与大洋洲并与当地土著居民进行了接触。甚至有人推 测在郑和下西洋时就已经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于此相对,哥伦布的四次航行基本上都是 在大西洋上进行,从西班牙出发,达到美洲,最后再返回欧洲。 四、 影响与意义 无论怎么说,哥伦布四次探索美洲与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伟大的壮举,都是值得人类铭 记的,虽然在一些方面也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但是哥伦布的航行与郑和下西洋对于人类历 史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1、哥伦布航海的影响与意义: 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探险、航渡美洲在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史上,哥伦布一 行开辟了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并安全返回的新航路,从而把美洲和欧洲、进而把新大陆 和旧大陆紧密地联系起来,也推动了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在航海史上,哥伦布的航海史人类 第一次进入深海航行,摆脱了海岸的约束,为后来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奠定了基础;在殖民史 上,是旧大陆处于较高文明水平的人第一次在新大陆建立了移民点,并与新大陆处于原原始 社会状态的人开始了多方面的密切的接触,为西欧国家向新大陆扩张、侵略、征服铺平了道 路,打开了门户;于此同时,哥伦布的这次航行在农业史、医学史上均有重要意义,甚至影 响到了思想史。但不得不看到的是,哥伦布达到美洲也为美洲的原著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 总的来说,哥伦布处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瓦解的转 变时期,他对美洲的发现顺应了欧洲资产阶级掠夺新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要求。美洲 的发现和殖民,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扩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 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同时,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在拉丁 美洲建立起殖民奴役制度,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与意义: 虽然郑和船队的航行的规模、持续时间、覆盖面积均大大超过哥伦布的航行,但是不得 不说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则远没有哥伦布航行的深远。 郑和下西洋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为非就是宣扬了国威,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本来在当 时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已经出现了商业的萌芽,但是随着下西洋对国力的巨大消耗,当明朝式 微后,我国就在也没有类似的活动,不得不说下西洋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排场是原因之一,而 闭关锁国之后,我国尚处在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就被彻底扼杀了。 4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4 左图 哥伦布四次航海路线;右图 郑和下西洋航海路线 从航程上看,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 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 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自 2002 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 示郑和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就达到了美洲与大洋洲并与当地土著居民进行了接触。甚至有人推 测在郑和下西洋时就已经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于此相对,哥伦布的四次航行基本上都是 在大西洋上进行,从西班牙出发,达到美洲,最后再返回欧洲。 四、 影响与意义 无论怎么说,哥伦布四次探索美洲与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伟大的壮举,都是值得人类铭 记的,虽然在一些方面也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但是哥伦布的航行与郑和下西洋对于人类历 史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1、 哥伦布航海的影响与意义: 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探险、航渡美洲在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史上,哥伦布一 行开辟了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并安全返回的新航路,从而把美洲和欧洲、进而把新大陆 和旧大陆紧密地联系起来,也推动了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在航海史上,哥伦布的航海史人类 第一次进入深海航行,摆脱了海岸的约束,为后来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奠定了基础;在殖民史 上,是旧大陆处于较高文明水平的人第一次在新大陆建立了移民点,并与新大陆处于原原始 社会状态的人开始了多方面的密切的接触,为西欧国家向新大陆扩张、侵略、征服铺平了道 路,打开了门户;于此同时,哥伦布的这次航行在农业史、医学史上均有重要意义,甚至影 响到了思想史。但不得不看到的是,哥伦布达到美洲也为美洲的原著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 总的来说,哥伦布处在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欧洲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瓦解的转 变时期,他对美洲的发现顺应了欧洲资产阶级掠夺新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要求。美洲 的发现和殖民,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扩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 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同时,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在拉丁 美洲建立起殖民奴役制度,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与意义: 虽然郑和船队的航行的规模、持续时间、覆盖面积均大大超过哥伦布的航行,但是不得 不说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则远没有哥伦布航行的深远。 郑和下西洋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为非就是宣扬了国威,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本来在当 时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已经出现了商业的萌芽,但是随着下西洋对国力的巨大消耗,当明朝式 微后,我国就在也没有类似的活动,不得不说下西洋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排场是原因之一,而 闭关锁国之后,我国尚处在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就被彻底扼杀了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航海过程中绘制的地图与地方志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却不是最重要 的。在本文看来,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交流。这个交流包括许多层面,郑和下西洋 将我国的各种先进技术带入了南亚、非洲国家,促使他们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宣传了我 国的雄厚国力,并与这些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也将东方梦传入了西方世界,为地理 大发现种下了诱因,而先进造船技术的传入也为地理大发现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五、总结 总的来说,郑和七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虽然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却两 者并不存在多少可比性。 航海的目的完全不同。地理大发现是为了追求黄金,进行香料贸易,在奥斯曼帝国阻断 的东西商路之外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业航路,以及同化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把他们 并入基督教社会。而郑和下西洋绝不是为了征服,主要是为了完成明成祖谋求内外稳定,通 好他国、怀柔远人的政治外交使命,让“诸藩国远者犹未朝贡”者前来朝贡,制造“万国来 朝”的鼎盛局面,扩大明朝影响。 航海的结果截然不同。地理大发现的结果是开辟了新的商业航路。在哥伦布“发现”美 洲后,西班牙即发展了垄断性商业贸易,并获得了巨额商业垄断利润;在达·伽马直航印度 后,印度和欧洲间的香料贸易也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殖民与血腥压榨。郑和 的下西洋活动虽然也有贸易内容,但主要实行的是“厚往而薄来”和“赍予之物宜厚”的贸 易政策,是与真正的商业贸易有本质区别的“朝贡贸易”,不可能也没有开辟新的“商业航 路”。因此,郑和之后,航海活动随即中止,中国进入了长达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期。 当然咯,站在个人的角度倒是希望郑和的下西洋能为中国带来资本主义的沃土,并最终 给使得中国有机会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也免得最后被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遭受一个 多世纪的屈辱。 参考文献 [1]魏啸飞,《美国文明史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孙光圻、胡青青,“论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价值观”,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0卷第4期,86-90 [3]张箭,“应当怎样评价地理大发现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一以哥伦布、麦哲伦等为例”, 《“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究会论文集》2002年 [4]李立文,“郑和下西洋的深远意义”,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3卷第 2期,1-4 [5]于民,“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兰台世界》2011·7月下旬,47-48 [6]汪诚,“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探因”,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0卷第3期47-50 [7]姚国华,“郑和与哥伦布:两个偶然角色两种必然命运”,《国学》2009年05期 [8]欣元欧,“郑和与哥伦布现象的对照研究”,《“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究会论文集》 2002年 5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5 值得一提的是航海过程中绘制的地图与地方志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却不是最重要 的。在本文看来,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交流。这个交流包括许多层面,郑和下西洋 将我国的各种先进技术带入了南亚、非洲国家,促使他们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宣传了我 国的雄厚国力,并与这些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也将东方梦传入了西方世界,为地理 大发现种下了诱因,而先进造船技术的传入也为地理大发现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五、 总结 总的来说,郑和七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虽然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却两 者并不存在多少可比性。 航海的目的完全不同。地理大发现是为了追求黄金,进行香料贸易,在奥斯曼帝国阻断 的东西商路之外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业航路,以及同化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把他们 并入基督教社会。而郑和下西洋绝不是为了征服,主要是为了完成明成祖谋求内外稳定,通 好他国、怀柔远人的政治外交使命,让“诸藩国远者犹未朝贡”者前来朝贡,制造“万国来 朝”的鼎盛局面,扩大明朝影响。 航海的结果截然不同。地理大发现的结果是开辟了新的商业航路。在哥伦布“发现”美 洲后,西班牙即发展了垄断性商业贸易,并获得了巨额商业垄断利润;在达·伽马直航印度 后,印度和欧洲间的香料贸易也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殖民与血腥压榨。郑和 的下西洋活动虽然也有贸易内容,但主要实行的是“厚往而薄来”和“赍予之物宜厚”的贸 易政策,是与真正的商业贸易有本质区别的“朝贡贸易”,不可能也没有开辟新的“商业航 路”。因此,郑和之后,航海活动随即中止,中国进入了长达 300 多年的闭关自守期。 当然咯,站在个人的角度倒是希望郑和的下西洋能为中国带来资本主义的沃土,并最终 给使得中国有机会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也免得最后被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遭受一个 多世纪的屈辱。 参考文献 [1]魏啸飞,《美国文明史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孙光圻、胡青青,“论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价值观”,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0 卷 第 4 期,86-90 [3]张箭,“应当怎样评价地理大发现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哥伦布、麦哲伦等为例”, 《“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究会论文集》2002 年 [4]李立文,“郑和下西洋的深远意义”,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23 卷 第 2 期,1-4 [5]于 民,“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兰台世界》2011·7 月下旬,47-48 [6]汪 诚,“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探因”,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30 卷 第 3 期 47-50 [7]姚国华,“郑和与哥伦布:两个偶然角色两种必然命运”,《国学》2009 年 05 期 [8]欣元欧,“郑和与哥伦布现象的对照研究”,《“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究会论文集》 200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