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必修课,由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教学阶段组 成,其中第五学期为英译汉阶段,第六学期为汉译英阶段。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72 学时,占4个学分。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以“加强基础,注重应用,提升能力”为目标,不断 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将现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精品课程建 成省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群,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2-3 部。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 英语系(现在的外国语学院)1984年建立之初,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译汉、汉 译英能力,为陕北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打好基础。1992年成立外国语学院以来,将翻译课改名为 《翻译理论与实践》,为了创建一流的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翻译课程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基本翻译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文化、语用知识方面的传授,教学中增加佳作赏析 自译品评环节的比重,致力培养有良好笔译能力、一定的翻译质量鉴赏水平,同时具有相关专业知 识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从209年至今,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模 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尤其是培养延安红色旅游英语翻译创新 人才 教学内容的改进 2006以前,翻译教学主要以讲授翻译技巧为主,2006-2009年,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为教 授翻译理论与实践,由单一的翻译技能培训,发展为以教授现代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突岀翻译 实践和佳作赏析的教学模式,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翻译批评能力以及 动手实践能力。从2009年至今,改革翻译课程设置方案,改变了以往只开一门翻译基础课程--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做法,已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研究”、“口译”、“应用翻译” “中西翻译史”“语用与翻译”“翻译批评”等模埉课程;逐步开设“陕北民歌翻译”延安红色 旅游翻译“和“陕北民俗文化翻译”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内 、教学方法更新 2006年之前采用传统的的教学方法,2006-2009革新为采用“五步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 法”,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209年至今,在原来的教学方法之上,又增加合作教学法,以 学生为中心,在讲解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与翻译技巧时,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如开展小组 讨论、小组合作翻译、学生互评、课堂集体评议等各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 10 —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必修课,由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教学阶段组 成,其中第五学期为英译汉阶段,第六学期为汉译英阶段。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72 学时,占 4 个学分。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以“加强基础,注重应用,提升能力”为目标,不断 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将现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精品课程建 成省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群,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 2-3 部。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 英语系(现在的外国语学院)1984 年建立之初,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译汉、汉 译英能力,为陕北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打好基础。1992 年成立外国语学院以来,将翻译课改名为 《翻译理论与实践》,为了创建一流的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翻译课程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基本翻译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文化、语用知识方面的传授,教学中增加佳作赏析、 自译品评环节的比重, 致力培养有良好笔译能力、一定的翻译质量鉴赏水平,同时具有相关专业知 识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 从 2009 年至今,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模 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尤其是培养延安红色旅游英语翻译创新 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2006 以前,翻译教学主要以讲授翻译技巧为主,2006-2009 年,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为教 授翻译理论与实践,由单一的翻译技能培训,发展为以教授现代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突出翻译 实践和佳作赏析的教学模式,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翻译批评能力以及 动手实践能力。从 2009 年至今,改革翻译课程设置方案,改变了以往只开一门翻译基础课程-----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做法,已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汉对比研究”、“口译”、“应用翻译”、 “中西翻译史”“语用与翻译”“翻译批评”等模块课程 ; 逐步开设“陕北民歌翻译”延安红色 旅游翻译“和“陕北民俗文化翻译”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内 容。 三、教学方法更新 三、教学方法更新 三、教学方法更新 三、教学方法更新 2006 年之前采用传统的的教学方法,2006-2009 革新为采用“五步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 法”,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2009 年至今,在原来的教学方法之上,又增加合作教学法,以 学生为中心,在讲解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与翻译技巧时,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如开展小组 讨论、小组合作翻译、学生互评、课堂集体评议等各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