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 外国语学院 课程学校 延安大学 课程名称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外国语言文学 课程负责人 李艳 填报日期 2014年6月2日 陕西省教育厅制 二O一四年四月
— 1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 荐 单 位 外国语学院 课 程 学 校 延安大学 课 程 名 称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 程 类 型 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外国语言文学 课 程 负 责 人 李 艳 填 报 日 期 2014 年 6 月 2 日 陕西省教育厅 制 二○一四年四月
填写要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 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 学校盖章
— 2 — 填 写 要 求 1.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 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 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程负责人 李艳性别女出生年月19686 最终学历 本科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位 硕士行政职务 副院长 所在院系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情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716000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是否曾获省级 曾获省级精品 原省级精品 否 精品课程称号 课程称号年份 课程负责人 现课程负實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 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 (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 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教学情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 近三年来,每学年都承担该课程2个或4个本科班的教学工作,三年累计学生人数约210 、近五年来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主要课程 (1)英译汉,专业必修课,2学时/周,07、08、09、10、11级学生,共290人 (2)汉译英,专业必修课,2学时/周,07、08、09、10、11级学生,共290人 (3)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7-11级学生共260人 (4)应用翻译,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10、11级学生共170人 (5)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专业必修课,3学时/周,08、09、10级研究生,共22人
— 3 — 1.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 本 情 况 课程负责人 李 艳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8.6 最终学历 本 科 专业技术职务 教 授 学 位 硕 士 行政职务 副院长 所在院系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716000)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是否曾获省级 精品课程称号 否 曾获省级精品 课程称号年份 原省级精品 课程负责人 教 学 情 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 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 (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 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 近三年来,每学年都承担该课程 2 个或 4 个本科班的教学工作,三年累计学生人数约 210 二、近五年来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二、近五年来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二、近五年来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二、近五年来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1.主要课程: (1) 英译汉,专业必修课,2 学时/周,07、08、09、10、11 级学生,共 290 人。 (2) 汉译英,专业必修课,2 学时/周,07、08、09、10、11 级学生,共 290 人。 (3) 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专业选修课,2 学时/周,07—11 级学生共 260 人。 (4) 应用翻译,专业选修课,2 学时/周, 10、11 级学生共 170 人。 (5)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专业必修课,3 学时/周,08、09、10 级研究生,共 22 人
2.实践性教学: 1)近五年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5篇;硕士研究生18人 (2)指导翻译兴趣小组105人,取得很好的效果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翻译理论与实践》精品课程,延安大学,2006 (2)汉译文化差异构成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07 (3)跨文化交际与陕北英语教学,延安大学,2003 (4)英语专业高年级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延安大学2008项目,主持人 4.与教学相关的论文 (1)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探讨于2010年8月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 教学情况 (2)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的翻译及教学于2009年8月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 (3)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实践方法研究于2008年5月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 (4)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于2005年3月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 (5)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于2007年4月发表在《延安大学学报 5.教学表彰/奖励 (1)205年获得陕西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07年获延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3)2009年获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4)208年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优秀奖。 (5)208、2009年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奖
— 4 — 教 学 情 况 2.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 (1)近五年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15 篇;硕士研究生 18 人。 (2)指导翻译兴趣小组 105 人,取得很好的效果。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翻译理论与实践》精品课程,延安大学,2006。 (2)汉译文化差异构成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07。 (3)跨文化交际与陕北英语教学,延安大学,2003。 (4)英语专业高年级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延安大学 2008 项目,主持人。 4.与教学相关的论文: .与教学相关的论文: .与教学相关的论文: .与教学相关的论文: (1)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探讨于 2010 年 8 月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 (2)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的翻译及教学于 2009 年 8 月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 (3)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实践方法研究于 2008 年 5 月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 (4)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 于 2005 年 3 月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 (5)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于 2007 年 4 月发表在《延安大学学报》。 5.教学表彰/奖励: 5.教学表彰/奖励: 5.教学表彰/奖励: 5.教学表彰/奖励: (1)2005 年获得陕西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07 年获延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3)2009 年获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4)2008 年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优秀奖。 (5)2008、2009 年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奖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 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 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汉英文化差异构成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2007-2010) 学术研究 (2)参与陕西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2011) (3)参与完成陕西省社科项目“延安红色旅游英译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2011-2012) (4)参与完成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口头文学视野中陕北说书英译研究”(2012-2014)。 (5)参与完成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传播学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英译研究”(2011-2013)。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汉英文化差异构成翻译障碍及其对策研究,海外英语,2010年9月,独立完成 (2)跨文化视角下中英文化融合研究,延安大学学报,2010年6月,独立完成 (3)以色列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译介,时代文学(核心),2007年7月,独立完成 (4)翻译策略研究:归化与异化,延安大学学报,2009年6月,第一作者 (5)文化差异与翻译,商场现代化(核心),2007年2月,独立完成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投予单位、暑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2011年获得校级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奖 (2)2010年获得陕西省2010TⅣV杯英语演讲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3)2007年评估先进工作者奖项 4)2012年获得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奖项
— 5 — 学 术 研 究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 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 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汉英文化差异构成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2007-2010)。 (2)参与陕西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2011)。 (3)参与完成陕西省社科项目“延安红色旅游英译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2011-2012)。 (4)参与完成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口头文学视野中陕北说书英译研究”(2012-2014)。 (5)参与完成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传播学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英译研究”(2011-2013)。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汉英文化差异构成翻译障碍及其对策研究,海外英语,2010 年 9 月,独立完成。 (2)跨文化视角下中英文化融合研究,延安大学学报,2010 年 6 月, 独立完成。 (3)以色列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译介,时代文学(核心),2007 年 7 月,独立完成。 (4)翻译策略研究:归化与异化,延安大学学报,2009 年 6 月,第一作者 (5)文化差异与翻译,商场现代化(核心),2007 年 2 月,独立完成。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2011 年获得校级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奖。 (2)2010 年获得陕西省 2010CCTV 杯英语演讲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3)2007 年评估先进工作者奖项。 (4)2012 年获得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奖项
2.课程团队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签字 承担的工作 李艳女1968.6 教授 翻译、英语教学主讲教师 田玲女1979 副教授翻译、英语教学主讲教师 团 “呼媛女32讲师翻译、荚语教学主讲教师 王晔女1975.4 讲师 翻译、英语教学主讲教师 王会刚男 1982.2 讲师 翻译、文学 主讲教师 网络建设 吴潇言女1974.3 讲师 翻译、英语教学课程辅导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 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知识结构:共有教学人员6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占33%,具有中级职称4人,占 67%,6人中获硕士学位的比例为100% 课 2.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中青二代结合。1960年-1970年1人,占17%;1971 程 年-1980年3人,占50%;1981年-1990年2人,占30% 团 3学缘结构:教学队伍中教师的研究方向较为相同(或相近)6人中有五人的研究方向 整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人的方向为文学与翻译 体4师资配置慵况:本课程组六位教师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受教育 质千不间年代,有不同的工作经历,中,青二代结合 及5近五年增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 青 (1)新教师需参加岗前培训,并通过全省统一考试。 年 教 (2)在保持原有队伍的状况下,有计划地吸纳学院青年教师王会刚、吴潇言的加盟,并 师分别由李艳教授、田玲副教授指导,着力后续队伍的培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三次 培 (3)积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或参加学位学习,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在课程建 养设期内,吴箫言讲师完成了延安大学硕土学位的学习,田玲副教授完成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大 学的访学任务,至此,本课题组6名成员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占总人数的100%。学历、学缘 结构得以优化 (4)六位成员职称结构更加合理。李艳于2010年晋升为教授职称、田玲于2009年晋升 为副教授职称,呼媛媛、王晔、王会刚、吴潇言分别由助教晋升为讲师
— 6 — 2.课程团队 课 程 团 队 结 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李 艳 女 1968.6 教 授 翻译、英语教学 主讲教师 田 玲 女 1977.9 副教授 翻译、英语教学 主讲教师 呼媛媛 女 1982.2 讲 师 翻译、英语教学 主讲教师 王 晔 女 1975.4 讲师 翻译、英语教学 主讲教师 王会刚 男 1982.2 讲 师 翻译、文学 主讲教师 网络建设 吴潇言 女 1974.3 讲 师 翻译、英语教学 课程辅导 课 程 团 队 整 体 素 质 及 青 年 教 师 培 养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 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知识结构:共有教学人员 6 人,具有高级职称 2 人,占 33%,具有中级职称 4 人,占 67%,6 人中获硕士学位的比例为 100%。 2.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中青二代结合。1960 年~1970 年 1 人,占 17%;1971 年~1980 年 3 人,占 50%;1981 年~1990 年 2 人,占 30%。 3.学缘结构:教学队伍中教师的研究方向较为相同(或相近)。6 人中有五人的研究方向 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人的方向为文学与翻译。 4.师资配置情况: 师资配置情况: 师资配置情况: 师资配置情况:本课程组六位教师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受教育 于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工作经历, 中、青二代结合。 5.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新教师需参加岗前培训,并通过全省统一考试。 (2)在保持原有队伍的状况下,有计划地吸纳学院青年教师王会刚、吴潇言的加盟,并 分别由李艳教授、田玲副教授指导,着力后续队伍的培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三次。 (3)积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或参加学位学习,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在课程建 设期内,吴箫言讲师完成了延安大学硕士学位的学习,田玲副教授完成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大 学的访学任务,至此,本课题组 6 名成员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占总人数的 100%。学历、学缘 结构得以优化。 (4)六位成员职称结构更加合理。李艳于 2010 年晋升为教授职称、田玲于 2009 年晋升 为副教授职称,呼媛媛、王晔、王会刚、吴潇言分别由助教晋升为讲师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教材建设采取选新选优的原则。不断更新主教材,并增加辅助教材以弥补主教材的不 。主讲教师已有意向编写教学辅导书,已经编写了配套练习: (1)习题练习(英译汉1-11);(2)习题练习(汉译英1-10);(3)综合练习:① 汉英翻译对照阅读(8篇);②英汉翻译对照阅读(10篇);③汉英小短文翻译(10篇) ④英汉小短文翻译(18篇);③汉英八级翻译训练(δ篇)⑥英汉八级翻译训练(8篇)⑦ 名篇赏析(10篇) 2.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课题组成员编写出:《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计划;《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日历;《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教案首页;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电子教案;《翻译理论与实践》多媒体课件;《翻 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习题答疑;《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业批改登记表;《翻译理论与实 践》课程自评报告;《翻译理论与实践》精品课程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翻译课教师教学评 费估方案;翻译课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翻译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最大限度 学|地保证了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改3.教学研究与教欧论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革 (1)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探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研 (2)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的翻译及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究(3)外语复合型人才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探究,中国成人教育,201120) (4)论翻译技巧教学中的语篇意识,中国成人教育,2009(5) (5)关于翻译教学理念更新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6)公共英语教学与翻译,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7)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延安大学学报,2007(4) 4获得各类教学研究项目 课程建设期内,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积极申报或参与相关研究课题,积极进行教学 研究。 (1)陕西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2011)。 2)延安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建设(2006-2009) (3)延安大学校级教学团队“英语专业教育方向高年级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的 建设(2008-2012) (4)“一本优势下我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翻译能力的培养”的校级教改项目(YDJC-12)
— 7 — 教 学 改 革 与 研 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教材建设采取选新选优的原则。 教材建设采取选新选优的原则。 教材建设采取选新选优的原则。 教材建设采取选新选优的原则。不断更新主教材,并增加辅助教材以弥补主教材的不 足。主讲教师已有意向编写教学辅导书,已经编写了配套练习: (1)习题练习(英译汉 1-11);(2)习题练习(汉译英 1-10);(3)综合练习: ① 汉英翻译对照阅读(8 篇); ② 英汉翻译对照阅读(10 篇); ③汉英小短文翻译(10 篇); ④英汉小短文翻译(18 篇); ⑤汉英八级翻译训练(8 篇) ⑥英汉八级翻译训练(8 篇) ⑦ 名篇赏析(10 篇)。 2.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 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 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 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课题组成员编写出:《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计划;《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日历;《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教案首页;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电子教案 ; 《翻译理论与实践》多媒体课件;《翻 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习题答疑;《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业批改登记表 ;《翻译理论与实 践》课程自评报告;《翻译理论与实践》精品课程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翻译课教师教学评 估方案;翻译课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翻译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最大限度 地保证了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教学研究与教改论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教学研究与教改论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教学研究与教改论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教学研究与教改论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1)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探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2)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的翻译及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3)外语复合型人才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中国成人教育,2011(20) (4) 论翻译技巧教学中的语篇意识,中国成人教育,2009(5) (5)关于翻译教学理念更新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6)公共英语教学与翻译,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7)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延安大学学报, 2007(4) 4.获得各类教学研究项目 获得各类教学研究项目 获得各类教学研究项目 获得各类教学研究项目 课程建设期内,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积极申报或参与相关研究课题,积极进行教学 研究。 (1)陕西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2011)。 (2)延安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建设(2006-2009)。 (3)延安大学校级教学团队 “英语专业教育方向高年级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的 建设(2008-2012)。 (4)“一本优势下我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翻译能力的培养”的校级教改项目(YDJG-12)
5.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精品课程建设期内,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采用“四位一体”的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四大块:翻译理论和知识,;英汉语言、文化差 异比较;翻译技巧与方法;文体与翻译,根据各种文体文章的翻译特点并结合各种代表性的 选文进行讲评。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体现陕北地域特色的“陕北民歌翻译”、“陕北民俗 文化翻译”、“延安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的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实行:“合作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课堂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 采取合作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很好,受到学生的 致好评 6教学模式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田玲副教授带领学生去延安各个红色 旅游景点实地考察,研究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的现状与问题,组织学生集体分析与实践练习。 在此基础之上,以延安红色旅游英译为研究对象,田玲副教授申报了2011年陕西省社科规划 基金项目与2011年延安市科技项目,两项课题均成功获批。多年来,英语专业坚持开展基于 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培养的“五个一工程”系列活动。每位学生每学年需要 完成:学唱一首外文歌曲、学演一部外文短剧、学做一次外文演讲、学写一篇外文习作、学 译一篇经典作品,效果显著,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到了积极作用。学生在老师 的指导下,完成一部作品,学院进行评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实践能力。学生 的优秀作品,已集结成册,受到了同行与专家的肯定。 ②测试与评估模式不拘一格。平时我们给学生布置各种文体的翻译,或者给学生布置译 文赏析与评价,还让学生之间互评,或让学生之间模拟翻译公司与客户的分工,提交译文并 在班上进行集体讨论。把以上各种各样的练习,按一定比例,纳入平时成绩,使得总评成绩 的构成更加科学化;而期末的测试在形式方面也不一定要闭卷,有时可以允许学生带字典或 查阅相关资料。试题形式非常多样化,具体而言,试题题型包括了理论测试、翻译能力水平 测试,还涉及了翻译批评、译文改进等各种形式,这样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与评估将会更 加科学,更加符合应用型与复合型的标准。 ③实践性教学: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旧址进行延安红色旅游英语现场教学
— 8 — 5.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精品课程建设期内,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采用“四位一体”的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四大块:翻译理论和知识,;英汉语言、文化差 异比较; 翻译技巧与方法;文体与翻译,根据各种文体文章的翻译特点并结合各种代表性的 选文进行讲评。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体现陕北地域特色的“陕北民歌翻译”、“陕北民俗 文化翻译”、“延安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的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实行:“合作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课堂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 采取合作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很好,受到学生的一 致好评。 6 教学模式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教学模式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教学模式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教学模式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田玲副教授带领学生去延安各个红色 旅游景点实地考察,研究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的现状与问题,组织学生集体分析与实践练习。 在此基础之上,以延安红色旅游英译为研究对象,田玲副教授申报了 2011 年陕西省社科规划 基金项目与 2011 年延安市科技项目,两项课题均成功获批。多年来,英语专业坚持开展基于 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培养的“五个一工程”系列活动。每位学生每学年需要 完成:学唱一首外文歌曲、学演一部外文短剧、学做一次外文演讲、学写一篇外文习作、学 译一篇经典作品,效果显著,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到了积极作用。学生在老师 的指导下,完成一部作品,学院进行评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实践能力。学生 的优秀作品,已集结成册,受到了同行与专家的肯定。 ②测试与评估模式不拘一格。平时我们给学生布置各种文体的翻译,或者给学生布置译 文赏析与评价,还让学生之间互评,或让学生之间模拟翻译公司与客户的分工,提交译文并 在班上进行集体讨论。把以上各种各样的练习,按一定比例,纳入平时成绩,使得总评成绩 的构成更加科学化;而期末的测试在形式方面也不一定要闭卷,有时可以允许学生带字典或 查阅相关资料。试题形式非常多样化,具体而言,试题题型包括了理论测试、翻译能力水平 测试,还涉及了翻译批评、译文改进等各种形式,这样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与评估将会更 加科学,更加符合应用型与复合型的标准。 ③实践性教学: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旧址进行延安红色旅游英语现场教学
和情景教学的力度,极大地提高学生恰当运用英语介绍红色旅游景点的实践能力。 ④网络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精品课程课程已上网资源包括:课程责任教授和主 讲教师简介、授课计划、授课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佳译赏析、翻译测试、翻译习题 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轻松、舒适的自主学习环境,扩大了与学生交互的范围,使 传统的课堂得到了延伸。”此外,我校校园网与 Internet相连,宽带端口进入学生宿舍,为 网络教学和资料查找提供方便。各种资料的更新流通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了教学辐射 面,提高了教学效率,能及时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教师们还根据需要充分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诸如译作对比与赏析、背景材料介绍 篇章与作业评析、相关资料查阅等课内外教学活动 7.教学手段有了极大的改观 翻译课教师将自行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引进翻译教学,利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和学生进 课外交流和部分作业批改,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课内外的师生互动。同时,积极运用 现有各种音像资料,努力提高教学的效果。现今我们在原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增加 了“现代翻译与写作”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及大地改善了教学手段 8.获得各类教学奖励 教学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奖励1项、校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课程组成员中有1人 获得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二等奖、有1人获得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人获得校级青年教师 教学优秀奖,有1人获得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优秀奖,4人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奖项,1 获得2009年CⅣV杯延安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9解决的问题 (1)该课程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师生及学生间网上互动方面交流不够全面,因此,该课 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网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更新、补充 完善网络课件,丰富教学资源,建立网上互动式翻译教学指导。 (2)近年来,实用型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增加,之前翻译课堂上翻译理论所占比重较 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翻译材料的比例,使内容和体裁多样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改变从前翻译理论的倾向,选择贴近社会生活的文本材料,为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翻译竞赛,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 9 — 和情景教学的力度,极大地提高学生恰当运用英语介绍红色旅游景点的实践能力。 ④网络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精品课程课程已上网资源包括:课程责任教授和主 讲教师简介、授课计划、授课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佳译赏析、翻译测试、翻译习题 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轻松、舒适的自主学习环境,扩大了与学生交互的范围,使 传统的课堂得到了延伸。”此外,我校校园网与 Internet 相连,宽带端口进入学生宿舍,为 网络教学和资料查找提供方便。各种资料的更新流通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了教学辐射 面,提高了教学效率,能及时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教师们还根据需要充分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诸如译作对比与赏析、背景材料介绍、 篇章与作业评析、相关资料查阅等课内外教学活动。 7.教学手段有了极大的改观。 教学手段有了极大的改观。 教学手段有了极大的改观。 教学手段有了极大的改观。 翻译课教师将自行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引进翻译教学,利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和学生进 行课外交流和部分作业批改,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课内外的师生互动。同时,积极运用 现有各种音像资料,努力提高教学的效果。现今我们在原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增加 了“现代翻译与写作”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及大地改善了教学手段。 8.获得各类教学奖励: 获得各类教学奖励: 获得各类教学奖励: 获得各类教学奖励: 教学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奖励 1 项、校级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课程组成员中有 1 人 获得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二等奖、有 1 人获得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 人获得校级青年教师 教学优秀奖,有 1 人获得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优秀奖,4 人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奖项,1 人获得 2009 年 CCTV 杯延安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9.解决的问题 (1)该课程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师生及学生间网上互动方面交流不够全面,因此,该课 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网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更新、补充、 完善网络课件,丰富教学资源,建立网上互动式翻译教学指导。 (2)近年来,实用型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增加,之前翻译课堂上翻译理论所占比重较 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翻译材料的比例,使内容和体裁多样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改变从前翻译理论的倾向,选择贴近社会生活的文本材料,为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翻译竞赛,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必修课,由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教学阶段组 成,其中第五学期为英译汉阶段,第六学期为汉译英阶段。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72 学时,占4个学分。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以“加强基础,注重应用,提升能力”为目标,不断 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将现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精品课程建 成省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群,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2-3 部。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 英语系(现在的外国语学院)1984年建立之初,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译汉、汉 译英能力,为陕北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打好基础。1992年成立外国语学院以来,将翻译课改名为 《翻译理论与实践》,为了创建一流的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翻译课程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基本翻译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文化、语用知识方面的传授,教学中增加佳作赏析 自译品评环节的比重,致力培养有良好笔译能力、一定的翻译质量鉴赏水平,同时具有相关专业知 识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从209年至今,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模 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尤其是培养延安红色旅游英语翻译创新 人才 教学内容的改进 2006以前,翻译教学主要以讲授翻译技巧为主,2006-2009年,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为教 授翻译理论与实践,由单一的翻译技能培训,发展为以教授现代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突岀翻译 实践和佳作赏析的教学模式,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翻译批评能力以及 动手实践能力。从2009年至今,改革翻译课程设置方案,改变了以往只开一门翻译基础课程--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做法,已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研究”、“口译”、“应用翻译” “中西翻译史”“语用与翻译”“翻译批评”等模埉课程;逐步开设“陕北民歌翻译”延安红色 旅游翻译“和“陕北民俗文化翻译”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内 、教学方法更新 2006年之前采用传统的的教学方法,2006-2009革新为采用“五步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 法”,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209年至今,在原来的教学方法之上,又增加合作教学法,以 学生为中心,在讲解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与翻译技巧时,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如开展小组 讨论、小组合作翻译、学生互评、课堂集体评议等各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
— 10 —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必修课,由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教学阶段组 成,其中第五学期为英译汉阶段,第六学期为汉译英阶段。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72 学时,占 4 个学分。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以“加强基础,注重应用,提升能力”为目标,不断 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将现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校级精品课程建 成省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群,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 2-3 部。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改变 英语系(现在的外国语学院)1984 年建立之初,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译汉、汉 译英能力,为陕北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打好基础。1992 年成立外国语学院以来,将翻译课改名为 《翻译理论与实践》,为了创建一流的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翻译课程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基本翻译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文化、语用知识方面的传授,教学中增加佳作赏析、 自译品评环节的比重, 致力培养有良好笔译能力、一定的翻译质量鉴赏水平,同时具有相关专业知 识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 从 2009 年至今,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模 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尤其是培养延安红色旅游英语翻译创新 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 2006 以前,翻译教学主要以讲授翻译技巧为主,2006-2009 年,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为教 授翻译理论与实践,由单一的翻译技能培训,发展为以教授现代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突出翻译 实践和佳作赏析的教学模式,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翻译批评能力以及 动手实践能力。从 2009 年至今,改革翻译课程设置方案,改变了以往只开一门翻译基础课程-----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做法,已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汉对比研究”、“口译”、“应用翻译”、 “中西翻译史”“语用与翻译”“翻译批评”等模块课程 ; 逐步开设“陕北民歌翻译”延安红色 旅游翻译“和“陕北民俗文化翻译”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内 容。 三、教学方法更新 三、教学方法更新 三、教学方法更新 三、教学方法更新 2006 年之前采用传统的的教学方法,2006-2009 革新为采用“五步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 法”,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2009 年至今,在原来的教学方法之上,又增加合作教学法,以 学生为中心,在讲解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与翻译技巧时,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如开展小组 讨论、小组合作翻译、学生互评、课堂集体评议等各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