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四、论述题(20分) 1.答:在美感活动中,主体与对象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这种积极活跃的互动推进着审美体 验过程。(4分) 第一,主体与对象互相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展开呼唤与 应答的交流活动,在这种积极的、能动的交流中生成了美感。(4分) 第二,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 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微活主体情感。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 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 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4分) 第三,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进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进,对象展示出它 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这种情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4分) 举例恰当4分。 2.答:形式美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普遍宜人性、符号直觉性和形式仿效性。 (3分) 普遍宜人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普遍适用和乐于接受的特性。形式美广泛存在,并且适 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它的独立审美价值可以随时随地使人产生愉悦,自然而然地受 到美育。(4分》 符号直觉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借助符号形式而获得当下直接领悟的特性。形式美是 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获得感性直观,经过形式美 育的反复训练,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素质,然后上升到审美直觉高度,加强人对形式符 号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进一步的体验和领悟。(4分)》 形式仿效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的仿效而达到对形式美的创造性 运用。形式美教育应以经典艺术为形式美的典范,同时让接受者进行模仿效法,在感知体验的 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反复多次的练习中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和技巧,达到运用 形式美,并能动地创造形式美。(4分) 举例论述5分。 注:鼓励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在判断题、论述题的解答中,如有虽不同 于标准答案,但确有创见而又言之成理者,可视情况给高分。 396四、论述题 (20分 ) 1.答:在美感活动中,主体与对象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这种积极活跃的互动推进着审美体 验过程。(4分) 第一,主体与对象互相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展开呼唤与 应答的交流活动,在这种积极的、能动的交流中生成了美感。(4分) 第二,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 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 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 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4分) 第三,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进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进,对象展示出它 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这种情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4分) 举例恰当4分。 2.答:形式美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普遍宜人性、符号直觉性和形式仿效性。 (3分) 普遍宜人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普遍适用和乐于接受的特性。形式美广泛存在,并且适 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它的独立审美价值可以随时随地使人产生愉悦,自然而然地受 到美育。(4分) 符号直觉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借助符号形式而获得当下直接领悟的特性。形式美是 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 ,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 的感官 ,使人获得感性直观,经过形式美 育的反复训练,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素质,然后上升到审美直觉高度,加强人对形式符 号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进一步的体验和领悟。(4分) 形式仿效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的仿效而达到对形式美的创造性 运用。形式美教育应以经典艺术为形式美的典范,同时让接受者进行模仿效法,在感知体验的 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反复多次的练习中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和技巧,达到运用 形式美,并能动地创造形式美。(4分) 举例论述 5分。 注:鼓励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在判断题、论述题的解答中,如有虽不同 于标准答案 ,但确有创见而 又言之成理者 ,可视情况给高分。 396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