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8年第4期 船山学刊 No.4,2008 (复总第70期 Chuanshan Journa Grest. tot No 70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兼论《易传·系辞》的学派归属 魏仕庆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江苏常州213022 摘要: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 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 《易传·系辞》成书前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君子的同一性,验证《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关键词:圣人:君子:《易传·系辞》:《易经》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8)04-0070-04 与儒家规定的圣人人格内涵“仁且智”截然不同,道 一、儒、道两家圣人与君子 家老子则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赋予了圣人“自然”与“无 为”的人格内涵。而庄子认为,圣人的人格内涵是以道的 圣人、君子是儒、道两家共同关注的人格形象,但两家本性为己本性,他说:“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 所赋予的圣人、君子人格内涵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儒家经于变化,谓之圣人。庄子说,圣人以天然为主宰、以德性 典《论语》中,孔子没有明确地说出圣人的人格内涵,然而为根本、以大道为门径,能预知万物的变化,但圣人与道 他却较具体地指出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六人。我们是不同于一体的,只能做到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虽然庄 发现,这六人的人格形象具有这样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子承认圣人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但他是否定圣人的,他 有位的王者,他们不仅文治武功非常显赫,而且具有极高说:“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 的道德境界。由此可见,圣人的人格内涵具备王者、仁与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 智。而孟子从儒家的伦理道德本位出发,更进一步明确地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 指出圣人的人格内涵就是“仁且智叫。他与孔子不同,不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啊在这里,庄子 再以王者为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而以“仁且智”。值得注明确否定了圣人。同时他指出,圣人之道是一把双刃剑 意的是,儒家非常尊崇圣人人格形象,孔子说:“若圣与圣人用它可以便天下太平,但是盗跖用它,却可以为害天 仁,则吾岂敢。凹在孔子的视域里,圣人人格不是一般人下。他认为,若想实现天下大治,人们必须摈弃圣人之道。 所能达到的,连他自己也不能。孟子则说:“规矩,方员之可见,在总体上,庄子是否定圣人及圣人之道的。 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强调“百世之师”的圣人 与圣人一样,君子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人格形象。在儒 是人类伦常最完满的体现 家心目中,君子人格的地位仅次于圣人人格,但它比圣人 收稿日期:2008-04-13 作者简介:魏仕庆(1969-,男,江苏兴化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讲师。 70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兼论《易传·系辞》的学派归属 魏仕庆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人文社科部,江苏 常州 213022) 摘 要: 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 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 《易传·系辞》成书前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君子的同一性,验证《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关键词: 圣人;君子;《易传·系辞》;《易经》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8)04-0070-04 收稿日期:2008-04-13 作者简介:魏仕庆(1969-,男,江苏兴化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讲师。 一、儒、道两家圣人与君子 圣人、君子是儒、道两家共同关注的人格形象,但两家 所赋予的圣人、君子人格内涵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儒家经 典《论语》中,孔子没有明确地说出圣人的人格内涵,然而 他却较具体地指出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六人。 我们 发现,这六人的人格形象具有这样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 有位的王者,他们不仅文治武功非常显赫,而且具有极高 的道德境界。 由此可见,圣人的人格内涵具备王者、仁与 智。 而孟子从儒家的伦理道德本位出发,更进一步明确地 指出圣人的人格内涵就是“仁且智”[1]。 他与孔子不同,不 再以王者为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而以“仁且智”。 值得注 意的是,儒家非常尊崇圣人人格形象,孔子说: “若 圣 与 仁,则吾岂敢。 ”[2] 在孔子的视域里,圣人人格不是一般人 所能达到的,连他自己也不能。 孟子则说:“规矩,方员之 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3] 孟子强调“百世之师”的圣人 是人类伦常最完满的体现。 与儒家规定的圣人人格内涵“仁 且 智”截 然 不 同,道 家老子则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赋予了圣人“自然”与“无 为”的人格内涵。 而庄子认为,圣人的人格内涵是以道的 本性为己本性,他说:“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 于变化,谓之圣人。 ”[4] 庄子说,圣人以天然为主宰、以德性 为根本、以大道为门 径,能预知万物的变化,但 圣 人 与 道 是不同于一体的,只能做到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 虽然庄 子承认圣人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但他是否定圣人的,他 说:“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天下 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 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 多。 故曰:唇竭则齿 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 人 生 而 大 盗 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5] 在这里,庄子 明确否定了圣人。 同时他指出,圣人之道是一把双刃剑, 圣人用它可以便天下太平,但是盗跖用它,却可以为害天 下。 他认为,若想实现天下大治,人们必须摈弃圣人之道。 可见,在总体上,庄子是否定圣人及圣人之道的。 与圣人一样,君子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人格形象。 在儒 家心目中,君子人格的地位仅次于圣人人格,但它比圣人 2008 年第 4 期 (复总第 70 期) 船 山 学 刊 Chuanshan Journal No. 4,2008 (rest.tot No.70) 70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