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4期 船山学刊 No.4,2008 (复总第70期 Chuanshan Journa Grest. tot No 70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兼论《易传·系辞》的学派归属 魏仕庆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江苏常州213022 摘要: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 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 《易传·系辞》成书前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君子的同一性,验证《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关键词:圣人:君子:《易传·系辞》:《易经》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8)04-0070-04 与儒家规定的圣人人格内涵“仁且智”截然不同,道 一、儒、道两家圣人与君子 家老子则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赋予了圣人“自然”与“无 为”的人格内涵。而庄子认为,圣人的人格内涵是以道的 圣人、君子是儒、道两家共同关注的人格形象,但两家本性为己本性,他说:“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 所赋予的圣人、君子人格内涵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儒家经于变化,谓之圣人。庄子说,圣人以天然为主宰、以德性 典《论语》中,孔子没有明确地说出圣人的人格内涵,然而为根本、以大道为门径,能预知万物的变化,但圣人与道 他却较具体地指出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六人。我们是不同于一体的,只能做到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虽然庄 发现,这六人的人格形象具有这样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子承认圣人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但他是否定圣人的,他 有位的王者,他们不仅文治武功非常显赫,而且具有极高说:“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 的道德境界。由此可见,圣人的人格内涵具备王者、仁与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 智。而孟子从儒家的伦理道德本位出发,更进一步明确地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 指出圣人的人格内涵就是“仁且智叫。他与孔子不同,不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啊在这里,庄子 再以王者为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而以“仁且智”。值得注明确否定了圣人。同时他指出,圣人之道是一把双刃剑 意的是,儒家非常尊崇圣人人格形象,孔子说:“若圣与圣人用它可以便天下太平,但是盗跖用它,却可以为害天 仁,则吾岂敢。凹在孔子的视域里,圣人人格不是一般人下。他认为,若想实现天下大治,人们必须摈弃圣人之道。 所能达到的,连他自己也不能。孟子则说:“规矩,方员之可见,在总体上,庄子是否定圣人及圣人之道的。 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强调“百世之师”的圣人 与圣人一样,君子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人格形象。在儒 是人类伦常最完满的体现 家心目中,君子人格的地位仅次于圣人人格,但它比圣人 收稿日期:2008-04-13 作者简介:魏仕庆(1969-,男,江苏兴化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讲师。 70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兼论《易传·系辞》的学派归属 魏仕庆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人文社科部,江苏 常州 213022) 摘 要: 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 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 《易传·系辞》成书前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君子的同一性,验证《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关键词: 圣人;君子;《易传·系辞》;《易经》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8)04-0070-04 收稿日期:2008-04-13 作者简介:魏仕庆(1969-,男,江苏兴化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讲师。 一、儒、道两家圣人与君子 圣人、君子是儒、道两家共同关注的人格形象,但两家 所赋予的圣人、君子人格内涵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儒家经 典《论语》中,孔子没有明确地说出圣人的人格内涵,然而 他却较具体地指出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六人。 我们 发现,这六人的人格形象具有这样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 有位的王者,他们不仅文治武功非常显赫,而且具有极高 的道德境界。 由此可见,圣人的人格内涵具备王者、仁与 智。 而孟子从儒家的伦理道德本位出发,更进一步明确地 指出圣人的人格内涵就是“仁且智”[1]。 他与孔子不同,不 再以王者为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而以“仁且智”。 值得注 意的是,儒家非常尊崇圣人人格形象,孔子说: “若 圣 与 仁,则吾岂敢。 ”[2] 在孔子的视域里,圣人人格不是一般人 所能达到的,连他自己也不能。 孟子则说:“规矩,方员之 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3] 孟子强调“百世之师”的圣人 是人类伦常最完满的体现。 与儒家规定的圣人人格内涵“仁 且 智”截 然 不 同,道 家老子则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赋予了圣人“自然”与“无 为”的人格内涵。 而庄子认为,圣人的人格内涵是以道的 本性为己本性,他说:“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 于变化,谓之圣人。 ”[4] 庄子说,圣人以天然为主宰、以德性 为根本、以大道为门 径,能预知万物的变化,但 圣 人 与 道 是不同于一体的,只能做到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 虽然庄 子承认圣人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但他是否定圣人的,他 说:“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天下 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 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 多。 故曰:唇竭则齿 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 人 生 而 大 盗 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5] 在这里,庄子 明确否定了圣人。 同时他指出,圣人之道是一把双刃剑, 圣人用它可以便天下太平,但是盗跖用它,却可以为害天 下。 他认为,若想实现天下大治,人们必须摈弃圣人之道。 可见,在总体上,庄子是否定圣人及圣人之道的。 与圣人一样,君子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人格形象。 在儒 家心目中,君子人格的地位仅次于圣人人格,但它比圣人 2008 年第 4 期 (复总第 70 期) 船 山 学 刊 Chuanshan Journal No. 4,2008 (rest.tot No.70) 70
人格有更强的现实性。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涵时,也必然会发现作者的价值旨趣和学术立场。下面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我们来看一下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 者,斯可矣。孔子认为虽然圣人人格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第一,《易传,系辞》中的圣人是一个用“智”来行 的,但君子人格则是常人可及的。孔子所说君子人格的内“仁”的仁者,《易传·系辞》作者说,“备物致用,立功成器 涵有两层:一是指有道德操守;二是指在位者。在孔子的以为天下利,莫大于圣人。”从这可见,在《易传·系辞》作 视野里,君子有道德操守的具体规范是行“仁”心,他说:者的眼里,圣人是一位“以为天下利”的仁者。他们认为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在他看来,圣人作为仁者是用“智”来行“仁”的;而且圣人行“仁”的 行“仁”心是君子本分,而“小人”则根本不具备这一点。以过程中,与《易经》是互动的,《易传,系辞》中说:包栖氏(伏 孔子学说继承人自居的孟子更加推崇君子的道德操守,羲氏)在“王天下”时,他一心为天下人谋福利,他对天、地 君子即使“无恒产”,也有“恒心”。孟子进一步解释到:“君万物仔细观察,然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口,创作了八 子与人为善,取诸人,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卦;他并从《离》卦得到启示,教授人们结绳作网,来捕捉 莫大乎与人为善。啊在这里,我们可看出,孟子以“与人为鸟、鱼;神农氏从《益》卦得到启发,教授人们制作耒、耜来 善”,亦即行“仁”心为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不再以是否进行农业生产;并依据《噬嗑》卦,制定交易规则,使人们 在位为君子人格的内涵,这是对孔子君子学说的进一步有章可寻地交换各自物品,大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黄 帝、尧、舜受《乾》《坤》两卦的启迪,为人们制作了衣服 而在道家心目中,君子则是秉承自然本性、“无为”的使天下得到了大治;后来的圣人,更是不离《易经》,并且 人,他脱离了儒家所尊崇的封建宗法礼制羁绊。老子认常常依据《易经》为天下人做好事;为了人们避风雨,圣人 为,“善为士(君子)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在老子的眼教会人民建筑了“宫室”;为了人们更好地搞好丧葬,圣人 中,君子是深谙“道”的人。庄子则认为,“以仁为恩,以义制作了棺椁;为了让人们知道文理、记录历史,百官能更 为理,以礼为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叫圓,可见,在生活于好地治理政事,圣人又创造了文字。这些伟大的创举,都 国中、后期庄子的理解中,道家的君子已深深地烙上了是圣人所为。从这我们看出,在《易传,系辞》的作者心目 儒家的一些色彩。但从原初意义上看,道家赋予了君子人中,圣人是一个依据《易经》为人民谋福利的仁者 格承袭自然本性、脱离礼制约束的基本内涵 第二,在《易传·系辞》中,圣人不仅是一个仁者,更是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易传》是儒家典籍,但近年来个行“仁”心的智者。圣人作为一个智者,首先体现在他 陈鼓应先生通过对《易传·系辞》考察,认为“《易传》非儒创作了《易经》以及《易经》中的《大象》、《小象》和《系辞》 家典籍,乃道家系统所作。叫圣人和君子是《易传·系辞》上。《易传·系辞》作者讲“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 中讨论的两个重要人格形象,通过考察该书中两者的人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 格内涵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就会发现陈老这个观点人则之"。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根据传说,伏羲氏见龙 是很难成立的。而我们通过对该书中两者的人格内涵以马负图出于黄河,它的身上有纹如八卦,他依此画出八 及作者对他们态度的考察,恰恰验证了《易传·系辞》是儒卦;大禹见神龟出洛水,背上有文字,他依此作《尚书·洪 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范》。这两则传说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可以肯定一点,远 古的中国智者们对天地之道是非常关注的。而正是这种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 关注,他们在苦思冥想中不断地受到外界事物的启发,创 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 《易传·系辞》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而解释和发经》。 挥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该书作者的价值旨趣,作者的价值而《易传·系辞》作者则神化了《易经》的创作。在他们 旨趣即使是不经意的也会暴露出自身的学术立场。因此,看来,是智慧过人的圣人创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 我们在考察该书中圣人的人格形象,发掘圣人的人格内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经》。不仅如此,他们还强调,由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 人格有更强的现实性。 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善 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 见 有 恒 者,斯可矣。 ”[6] 孔子认为虽然圣人人格是普通人很难达到 的,但君子人格则是常人可及的。 孔子所说君子人格的内 涵有两层:一是指有道德操守;二是指在位者。 在孔子的 视野里,君子有道德操守的具体规范是行“仁”心,他 说: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7] 在他看来, 行“仁”心是君子本分,而“小人”则根本不具备这一点。 以 孔子学说继承人自居的孟子更加推崇君子的道德操守, 君子即使“无恒产”,也有“恒心”。 孟子进一步解释到:“君 子与人为善,取诸人,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 莫大乎与人为善。 ”[8] 在这里,我们可看出,孟子以“与人为 善”,亦即行“仁”心为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不 再 以 是 否 在位为君子人格的内涵, 这是对孔子君子学说的进一步 发展。 而在道家心目中,君子则是秉承自然本性、“无为”的 人, 他脱离了儒家所尊崇的封建宗法礼制羁绊。 老子认 为,“善为士(君子)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9] 在老子的眼 中,君子是深谙“道”的人。 庄子则认为,“以仁为恩,以义 为理,以礼为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10],可见,在生活于 战国中、后期庄子的理解中,道家的君子已深深地烙上了 儒家的一些色彩。 但从原初意义上看,道家赋予了君子人 格承袭自然本性、脱离礼制约束的基本内涵。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易传》是儒家典籍,但近年来 陈鼓应先生通过对《易传·系 辞》考 察,认 为“《易 传》非 儒 家典籍,乃道家系统所作。 ”[11] 圣人和君子是《易传·系辞》 中讨论的两个重要人格形象, 通过考察该书中两者的人 格内涵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就会发现陈老这个观点 是很难成立的。 而我们通过对该书中两者的人格内涵以 及作者对他们态度的考察,恰恰验证了《易传·系辞》是儒 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二、《易传·系辞》中的圣人 《易传·系辞》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而解释和发 挥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该书作者的价值旨趣, 作者的价值 旨趣即使是不经意的也会暴露出自身的学术立场。 因此, 我们在考察该书中圣人的人格形象, 发掘圣人的人格内 涵时,也必然会发现作者的价值旨趣和学术立场。 下面, 我们来看一下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 第 一, 《易 传·系 辞》中的圣人是一个用 “智 ”来 行 “仁”的仁者,《易传·系辞》作者说,“备物致用,立功成器, 以为天下利,莫大于圣人。 ”从这可见,在《易传·系辞》作 者的眼里,圣人是一位“以为天下利”的仁者。 他们认为, 圣人作为仁者是用“智”来行“仁”的;而 且 圣 人 行“仁”的 过程中,与《易经》是互动的,《易传·系辞》中说:包栖氏(伏 羲氏)在“王天下”时,他一心为天下人谋福利,他对天、地、 万物仔细观察,然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12],创作了八 卦;他并从《离》卦得到启示,教授人们结绳作网,来 捕 捉 鸟、鱼;神农氏从《益》卦得到启发,教授人们制作耒、耜来 进行农业生产;并依据《噬嗑》卦,制 定 交 易 规 则,使 人 们 有章可寻地交换各自物品, 大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黄 帝、尧、舜受《乾》、《坤》两卦的启迪,为人们制作了衣服, 使天下得到了大治;后 来 的 圣 人,更 是 不 离《易 经》,并 且 常常依据《易经》为天下人做好事;为了人们避风雨,圣人 教会人民建筑了“宫室”;为了人们更好地搞好丧葬,圣人 制作了棺椁;为了让人们知道文理、记 录 历 史,百 官 能 更 好地治理政事,圣人又创造了文字。 这些伟大的创举,都 是圣人所为。 从这我们看出,在《易传·系辞》的作者心目 中,圣人是一个依据《易经》为人民谋福利的仁者。 第二,在《易传·系辞》中,圣人不仅是一个仁者,更是 一个行“仁”心的智者。 圣人作为一个智者,首先体现在他 创作了《易经》以及《易经》中的《大象》、《小 象》和《系 辞》 上。 《易传·系辞》作者讲“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 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 人则之”。 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根据传说,伏羲氏见龙 马负图出于黄河, 它的身上有纹如八卦, 他依此画出八 卦;大禹见神龟出洛水,背上 有 文 字,他 依 此 作《尚 书·洪 范》。 这两则传说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可以肯定一点,远 古的中国智者们对天地之道是非常关注的。 而正是这种 关注,他们在苦思冥想中不断地受到外界事物的启发,创 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进 而 创 作 出 了《易 经》。 而《易传·系辞》作者则神化了《易经》的创作。 在他们 看来,是智慧过人的圣人创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 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经》。 不仅如此,他们还强调,由 71
于天、地、人三才是合一的,因而《易经》也体现了人类活借《易经》,“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 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易传·系辞》作者进一步说:“圣之疑。ˉ叼圣人是具有特殊智能之人,只有他才能正确运 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用《易经》治国天下,并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易传·系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典礼,系辞焉以辞》作者借孔子之口,表达了对《易经》的看法:“《易》开物 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叫国在他们看来,圣人为了指导人成务,冒天之道”;“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 们在现实生活的活动,而创作了《大象》、《小象》。可见,在于天之道,而察于民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 《易传·系辞》作者的笔下,圣人是一位大智者,圣人不仅戒,以神明其德夫。”他们重申,《易经》揭示了世界的规 “通古今之变”,还在于“究天人之际”。同样,《易经》的系律,在政治生活中,对圣人而言,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只有 辞也是圣人所作,他们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易经》,圣人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需 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叫很明显,《易传·系辞》作者认要指出的是,作者认为,也只有圣人能正确和全面地认 为,《易经》的系辞是圣人根据卦象的阳刚阴柔而推演出识、理解《易经》 来的,圣人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 通过对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的考察,我们发现圣人 的活动 人格的基本内涵是“仁且智”,这与孟子将圣人的人格内 其次,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笔下,圣人作为一个大涵规定为“仁且智”是一致的。而《易传·系辞》作者则进 智者,体现在他创作的《易经》包含了全部的天地之道以步发挥了孟子的圣人思想,将圣人人格的内涵“仁”且 及使《易经》的简便易行上。《易传·系辞》作者说:“《易》与“智”描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易传·系辞》作者所描 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又说“说夫《易经》广矣大述的圣人是不仅是“仁且智”者,而且是当权者。这里表现 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出浓厚的儒家志趣,这是符合儒家所推崇的圣人。而道家 间则备矣。”他们认为,圣人制作的《易经》对天地之道无庄子否定圣人、圣人之道与《易传·系辞》中肯定圣人、圣 不涵括。《易传·系辞》作者继续说:“广大配天地,变通配人之道是对立的。由此可断定,《易传·系辞》为儒家典籍 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易传·系辞》《易传·系辞》不是道家系统的作品。 作者认为,圣人制作的《易经》不但统涵了全部天地之道 而且又简便易行。圣人为使《易经》在现实生活中简便易 三、《易传·系辞》中的君子 行,对《易经》中最重要的乾、坤两卦加以重点诠释。经过 圣人的悉心诠释,乾、坤两卦达到了“乾以易知,坤以简如果说通过对《易传·系辞》中圣人考察,其分量不足 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的效果。 于完全推翻陈老的上述观点的话,那么我们继续考察 再次,《易传·系辞》的作者以为,作为大智者的圣人下该书中的君子 所制作的《易经》,从功用方面体现出作为智者的圣人四 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里,圣人制作了《易经》,并 个特性。他们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按照《易经》大旨行事,他是一位“仁且智”者,是“王天下” 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占筮者尚其占。他的人物;君子则是圣人实现“王天下”大业的辅助者。君子 们认为,《易经》从语言、行动、制作器物和占卜四个方面在《易传,系辞》中人格形象也比较突出,下面我们也考察 体现了圣人之道。《易经》本质上讲是没有思维功能的、一下。通过此我们就会发现君子人格的内涵。 寂静的、甚至没有作为的。但通过与人交感,它能神奇地首先,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中,君子服从命运的 达到通晓天下事变。圣人是真正理解《易经》的,但仍然必安排,乐于行君子之道。“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 须“极深而研之"。也正因为如此,易经才体现出圣人之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他们所谓的君子之道,实际 道,亦显示出圣人在《易经》功用层面上的智能。 上就是君子服从命运的安排,主动辅助圣人,通过此实现 最后,在《易传·系辞》的作者的眼中,圣人作为一个自己建功立业。而孔子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 大智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离不开《易经》的。他们认为,凭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叫孔子认为,君子之 72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 于天、地、人三才是合一的,因 而《易 经》也体现了人类活 动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易传·系辞》作者进一步说: “圣 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 观 其 会 通,以 行 典 礼,系 辞 焉 以 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13] 在他们看来,圣人为了指导人 们在现实生活的活动,而创作了《大象》、《小象》。 可见,在 《易传·系辞》作者的笔下,圣人是一位大智者,圣 人 不 仅 “通古今之变”,还在于“究天人之际”。 同样,《易经》的系 辞也是圣人所作,他们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 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14] 很明显, 《易传·系辞》作者认 为,《易经》 的系辞是圣人根据卦象的阳刚阴柔而推演出 来的, 圣人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 的活动。 其次,在《易 传·系 辞》作 者 的 笔 下,圣人作为一个大 智者,体现在他创作 的《易 经》包含了全部的天地之道以 及使《易经》的简便易行上。 《易传·系辞》作者说:“《易》与 天 地 准,故能弥纶天地之 道”,又 说“说 夫《易 经》广 矣 大 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 言 乎 天 地 之 间则备矣。 ”他们认为,圣人制作的《易经》对天地之道无 不涵括。 《易传·系辞》作者继续说:“广大配天地,变通配 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易传·系辞》 作者认为,圣人制作的《易经》不但统涵了全部天地之道, 而且又简便易行。 圣人为使《易经》在现实生活中简便易 行,对《易经》中最重要的乾、坤两卦加以重点诠释。 经过 圣人的悉心诠释,乾、坤 两 卦 达 到 了“乾 以 易 知,坤 以 简 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15]的效果。 再次,《易 传·系 辞》的 作 者 以 为,作为大智者的圣人 所制作的《易 经》,从功用方面体现出作为智者的圣人四 个特性。 他们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 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占筮者尚其占。 ”[16] 他 们认为,《易经》从语言、行 动、制作器物和占卜四个方面 体现了圣人之道。 《易经》本质上讲是没有思维功能的、 寂静的、甚至没有作为的。 但通过与人交感,它能神奇地 达到通晓天下事变。 圣人是真正理解《易经》的,但仍然必 须“极深而 研 之”。 也 正 因 为 如 此,易经才体现出圣人之 道,亦显示出圣人在《易经》功用层面上的智能。 最后,在《易 传·系 辞》的 作 者 的 眼 中,圣 人 作 为 一 个 大智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离不开《易经》的。 他们认为,凭 借《易经》,“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 之疑。 ”[17] 圣人是具有特殊智能之人,只有他才能正确运 用《易经》治国天下,并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易传·系 辞》作者借孔子之口,表达了对《易经》的看法:“《易》开物 成务,冒天之道”;“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是以明 于天之道,而察于民 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 人 以 此 齐 戒, 以神明其德夫。 ”他们重申, 《易经》揭示了世界的规 律,在政治生活中,对圣人而言,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只有 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易经》,圣人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 需 要指出的是, 作者认为, 也只有圣人能正确和全面地认 识、理解《易经》。 通过对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的考察, 我们发现圣人 人格的基本 内 涵 是“仁 且 智”,这与孟子将圣人的人格内 涵规定为“仁且智”是一致的。 而《易传·系辞》作者则进一 步发挥了孟子的圣人思想, 将圣人人格的内涵 “仁”且 “智”描述的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易传·系辞》作者所描 述的圣人是不仅是“仁且智”者,而且是当权者。 这里表现 出浓厚的儒家志趣,这是符合儒家所推崇的圣人。 而道家 庄子否定圣人、圣人之道与《易 传·系 辞》中 肯 定 圣 人、圣 人之道是对立的。 由此可断定,《易传·系辞》为儒家典籍, 《易传·系辞》不是道家系统的作品。 三、《易传·系辞》中的君子 如果说通过对《易传·系辞》中圣人考察,其分量不足 于完全推翻陈老的上述观点的话, 那么我们继续考察一 下该书中的君子。 在《易传·系 辞》作 者 的 眼 里,圣 人 制 作 了《易 经》,并 按照《易经》大旨行事,他是一位“仁且智”者,是“王天下” 的人物;君子则是圣人实现“王天下”大业的辅助者。 君子 在《易传·系辞》中人格形象也比较突出,下面我们也考察 一下。 通过此,我们就会发现君子人格的内涵。 首先,在《易 传·系 辞》作 者 的 眼 中,君子服从命运的 安排,乐于行君子之道。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 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18] 他们所谓的君子之道,实际 上就是君子服从命运的安排,主动辅助圣人,通过此实现 自己建功立业。 而孔子说过: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 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9] 孔子认为,君子之 72
道最重要的一条是服从命运,君子必须认识到自己只是制作的《易经》,并且要依《易经》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符 君子。《易传·系辞》作者对君子之道的理解,显然是对合天地之道,更好地辅佐圣人,做好事情,君子自己行事 孔子的君子之道的继承。如果说,圣人是儒家所称颂的圣才会有好的结局 人,而决不是道家非宗法伦理的道家圣人;同样,君子是最后,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中,君子与圣人不同 遵从封建伦理的君子,决非秉承自然本性、脱离礼制约束圣人是“仁且智”者,是无与伦比的,而君子则凭德行和能 的道家君子。但有必要指出地是,在《易传·系辞》作者的力才能守位。他通过辅助圣人治化天下百姓,才会完成自 视域中,君子与圣人相对应,是民,但君子又不是一般的己的理想。在该书作者眼里,圣人是“生而知之”者,而君 “民”,如《易传·系辞》作者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子则是“学而知之”者。圣人是《易经》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君子仅是《易经》的学习者和运用者。《易传·系辞》作者继 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从这我们可见,君子是承和发展了儒家孔、孟君子观。 了解“天地之道”的,而一般百姓则是“日用而不知”。可综合以上,我们可看出,《易传,系辞》中君子的人 见,君子虽不及圣人高明,但他又是民所不及的。 格形象体现出的君子人格基本内涵是有道德操守和在 其次,在《易传·系辞》作者眼中,君子是在位者。君子位者、行“仁”心,与儒家所赋予君子的人格内涵非常 的“位”是凭自身的德行和才干获得的,而且君子的“位”致;而道家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是脱离礼制约束、承袭自 与其德行和才干相符。君子作为在位者,通过修身不断完然本性。从这我们可得出,《易传·系辞》是儒家的典籍 普自己的德行,修身的具体内容是“安其身而后动,易其 通过以上对《易传·系辞》中圣人和君子这两个重要 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的优良的德行体现为在格形象的考察,寻觅出圣人与君子人格的内涵,我们可 日常生活中积“善”与行“仁”心;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再以断定《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尽管它的内容可能掺入 者,君子作为在位者,有出色的才干,“藏器于身,待时而了其它学派的一些思想。 动。凹君子做事是先做好准备,然后因时而动。君子在位 时,身安而“不忘危”,不沉溺享受;正因为君子能居安思参考文献: 危所以国家才能平安。 孟子·公孙丑上》 再次,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中,君子在现实生活论语,述而)。 引《孟子·离委上》。 中,必须了解“天地之道”的抽象物—《易经》,同时必须1(庄子,天下》。 依“天地之道”来参验人事。只有这样,君子才能达到圆满 5《庄子脚箧》。 的结局。《易传·系辞》作者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6《论语·述而》。 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白天佑之,吉,无不利'。”四K论语,宪问》 《易传·系辞》中大量借用孔子的话,说明君子必须依《易9《老子)十五章。 经》行事,君子行动要慎重,语言要缜密;只有这样,君子1陈鼓应:《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2年8月第1版 才能成就事业。该书作者认为,真正的君子行动,必须“问28(易传,系辞下) 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只有这样,《易经》才会作出13141514112《易传,系辞上》 响应。《易传·系辞》作者认为,君子行事一定要重视圣人9《论语,尧曰)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 道最重要的一条是服从命运, 君子必须认识到自己只是 君子。 《易传·系辞》作者对君子之道的理解,显然 是 对 孔子的君子之道的继承。 如果说,圣人是儒家所称颂的圣 人,而决不是道家非宗法伦理的道家圣人;同 样,君 子 是 遵从封建伦理的君子,决非秉承自然本性、脱离礼制约束 的道家君子。 但有必要指出地是,在《易传·系辞》作者的 视域中,君子与圣人 相 对 应,是 民,但君子又不是一般的 “民”,如《易传·系辞》作者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 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 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从这我们可见,君子是 了解“天地之道”的,而一般百姓则是“日 用 而 不 知”。 可 见,君子虽不及圣人高明,但他又是民所不及的。 其次,在《易传·系辞》作者眼中,君子是在位者。 君子 的“位”是凭自身的德行和才干获得的,而 且 君 子 的“位” 与其德行和才干相符。 君子作为在位者,通过修身不断完 善自己的德行,修身的具体内容是“安 其 身 而 后 动,易 其 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20]。 君子的优良的德行体现为在 日常生活中积“善”与行“仁”心;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 再 者,君子作为在位者,有出色 的 才 干,“藏 器 于 身,待 时 而 动。 ”[21] 君子做事是先做好准备,然后因时而动。 君子在位 时,身安而“不忘危”,不 沉 溺 享 受;正因为君子能居安思 危,所以国家才能平安。 再次,在《易 传·系 辞》作 者 的 眼 中,君子在现实生活 中,必须了解“天地之道”的抽象物——《易经》,同时必须 依“天地之道”来参验人事。 只有这样,君子才能达到圆满 的结局。 《易传·系辞》 作者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 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白天佑之,吉,无不利’。 ” 《易传·系辞》中大量借用孔 子 的 话,说明君子必须依《易 经》行事,君子行动要慎重,语 言 要 缜 密;只 有 这 样,君 子 才能成就事业。 该书作者认为,真正的君子行动,必须“问 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只有这样, 《易经》才会 作 出 响应。 《易传·系辞》作者认为,君子行事一定要重视圣人 制作的《易经》,并且要依《易 经》行 动,只 有 这 样,才 能 符 合天地之道,更好地 辅 佐 圣 人,做 好 事 情,君 子 自 己 行 事 才会有好的结局。 最后,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中,君子与圣人不同, 圣人是“仁且智”者,是无与伦比的,而君子则凭德行和能 力才能守位。 他通过辅助圣人治化天下百姓,才会完成自 己的理想。 在该书作者眼里,圣人是“生而知之”者,而君 子则是“学而知之”者。 圣人是《易经》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君子仅是《易经》的学习者和运用者。 《易传·系辞》作者继 承和发展了儒家孔、孟君子观。 综 合 以 上,我 们 可 看 出, 《易 传·系 辞》中 君 子 的 人 格形象体现出的君子人格基本内涵是有道德操守和在 位 者、行“仁”心,与儒家所赋予君子的人格内涵非常一 致;而道家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是脱离礼制约束、承袭自 然本性。 从这我们可得出,《易传·系辞》是儒家的典籍。 通 过 以 上 对《易 传·系 辞》中圣人和君子这两个重要 人格形象的考察,寻觅出圣人与君子人格的内涵,我们可 以断定《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尽管它的内容可能掺入 了其它学派的一些思想。 参考文献: [1][8]《孟子·公孙丑上》。 [2]《论语·述而》。 [3]《孟子·离娄上》。 [4][10]《庄子·天下》。 [5]《庄子·脚箧》。 [6]《论语·述而》。 [7]《论语·宪问》。 [9]《老子》十五章。 [11]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 1 版, 第 269 页。 [12][18][20]《易传·系辞下》。 [13][14][15][16][17][21]《易传·系辞上》。 [19]《论语·尧曰》。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