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易传》论文汇编_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19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24卷第3期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5月 Vol 24 No. 3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07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 王剑 (周口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河南周口466001)1 摘要:《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是原始创世神话的哲学表述,它与陈地流传的创世神话有着深厚的渊源关 系。陈楚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东夷和楚蛮原始崇拜和神话遗存。作为一个民族始祖,太吴伏羲是通过神话获得名号 伏羲名号源于“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太极”或“太一”。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老子》和 《易传》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可以看出,《老子》“道”和《易传》“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及其对宇宙生 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关键词:创世神话;宇宙生成论;伏羲;太一;《老子》;《易传》 中图分类号:B23;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476(2007)03-0122-04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生与原始神话有着密不可分其二,神话赋予了祖先赫赫功业。在某个祖先被神 的渊源关系。特别是创世神话,由于它所表述的是化的过程中,先民们将一些伟大的历史功业发明创 关于宇宙起源的本体论问题,因此与哲学的关系就造或神异功能赋予了他,如太吴伏羲作为一个创世 更加密切。我们从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两部开山著神的身份、炎帝作为农神的身份、黄帝作为一个民族 作《老子》与《易传》对宇宙生成问题的表述中,可明国家政治统治的象征等等。其三,神话传说为各氏 显地看到原始创世神话的痕迹 族、部族祖先安排族属和世系。远古时代各个实际 太吴伏羲:历史与神话 存在的祖先和首领都各有族属,但由于没有原始的 记录,我们已无从知道他们各自的归属。但是通过 我国古代神话与古史传说中的人物有直接的关神话和神话对他们的命名,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些上 系。太吴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共工、尧、舜、禹古帝王的族属甚至世系。或者说,上古帝王的族属 等都是亦人亦神在历史表述中,他们是远古一些氏和世系是在神话中完成的。 族或部族的首领或祖先在神话表述中,他们则被神古神衹名号往往具有浓重的宗教观念,与原 化成祖先神或某一方面的神祇。具体地说,大致经始崇拜、图腾、代表神意的祥瑞或灵异禀赋有关。以 过了这样的过程:人—神—人,或历史一神太昊为东夷祖先神之命名,当与东夷太阳神崇拜有 话一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可以表述为实际关。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曰夷”,东夷是东 存在的祖先—被神化而成为神祇—传说中的祖方的居民,太昊则是东方的上帝。在此之前,东夷的 先、首领或古帝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神话对历史祖先是谁早已淹没无闻,而他被神化为东方的上帝 的作用和影响有三点:其一,神话为古帝王命名。远后,便获得了太昊的名号。并且,按照“五行”配“五 古时代那些实际存在的氏族、部族的祖先或首领,未方观念,《易传》曰:“帝出乎震”,震为东方之卦 必有名号,或者其名号不一定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五行属木。按五行相生之序,首为木,“东”和“木”分 伏羲、炎帝、黄帝等。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中得到佐别为“五方”和“五行”之首,因太昊为东方之帝所以 证。甲骨文所记载的商代国王的名字都是从天干中太昊为古帝之首。 取的字,名为祖甲、祖乙、小甲、小乙等,那么商代以伏羲是南方始祖神、创世神,他的名号的意思是 前的古帝王就更未必有具体意义和特征的名号了。“元气”(详见后析),是宇宙元始、本原的概念。在神 收稿日期:2006-0906 作者简介:王剑(1964-),男,河南淮阳人,周口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及文化学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收稿日期 :2006209206 作者简介 :王 剑(19642 ) ,男 ,河南淮阳人 ,周口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及文化学。 第 24 卷 第 3 期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 年 5 月 Vol. 24 No. 3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07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 王 剑 (周口师范学院 党委办公室 ,河南 周口 466001) 摘 要《: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是原始创世神话的哲学表述 ,它与陈地流传的创世神话有着深厚的渊源关 系。陈楚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东夷和楚蛮原始崇拜和神话遗存。作为一个民族始祖 ,太昊伏羲是通过神话获得名号。 伏羲名号源于“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 ,伏羲即“太极”或“太一”。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老子》和 《易传》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可以看出《, 老子》“道”和《易传》“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及其对宇宙生 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 ,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关键词 :创世神话 ;宇宙生成论 ;伏羲 ;太一《; 老子》《; 易传》 中图分类号 : B223 ;I277.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29476 (2007) 0320122204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生与原始神话有着密不可分 的渊源关系。特别是创世神话 ,由于它所表述的是 关于宇宙起源的本体论问题 ,因此与哲学的关系就 更加密切。我们从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两部开山著 作《老子》与《易传》对宇宙生成问题的表述中 ,可明 显地看到原始创世神话的痕迹。 一、太昊伏羲 :历史与神话 我国古代神话与古史传说中的人物有直接的关 系。太昊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共工、尧、舜、禹 等都是亦人亦神 ,在历史表述中 ,他们是远古一些氏 族或部族的首领或祖先 ,在神话表述中 ,他们则被神 化成祖先神或某一方面的神祇。具体地说 ,大致经 过了这样的过程 : 人 ———神 ———人 ,或历史 ———神 话 ———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可以表述为 :实际 存在的祖先 ———被神化而成为神祇 ———传说中的祖 先、首领或古帝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 ,神话对历史 的作用和影响有三点 :其一 ,神话为古帝王命名。远 古时代那些实际存在的氏族、部族的祖先或首领 ,未 必有名号 ,或者其名号不一定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伏羲、炎帝、黄帝等。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中得到佐 证。甲骨文所记载的商代国王的名字都是从天干中 取的字 ,名为祖甲、祖乙、小甲、小乙等 ,那么商代以 前的古帝王就更未必有具体意义和特征的名号了。 其二 ,神话赋予了祖先赫赫功业。在某个祖先被神 化的过程中 ,先民们将一些伟大的历史功业、发明创 造或神异功能赋予了他 ,如太昊伏羲作为一个创世 神的身份、炎帝作为农神的身份、黄帝作为一个民族 国家政治统治的象征等等。其三 ,神话传说为各氏 族、部族祖先安排族属和世系。远古时代各个实际 存在的祖先和首领都各有族属 ,但由于没有原始的 记录 ,我们已无从知道他们各自的归属。但是通过 神话和神话对他们的命名 ,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些上 古帝王的族属甚至世系。或者说 ,上古帝王的族属 和世系是在神话中完成的。 远古神祇名号往往具有浓重的宗教观念 ,与原 始崇拜、图腾、代表神意的祥瑞或灵异禀赋有关。以 太昊为东夷祖先神之命名 ,当与东夷太阳神崇拜有 关。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东方曰夷”,东夷是东 方的居民 ,太昊则是东方的上帝。在此之前 ,东夷的 祖先是谁早已淹没无闻 ,而他被神化为东方的上帝 后 ,便获得了太昊的名号。并且 ,按照“五行”配“五 方”的观念《, 易传》曰 “: 帝出乎震”,震为东方之卦 , 五行属木。按五行相生之序 ,首为木“, 东”和“木”分 别为“五方”和“五行”之首 ,因太昊为东方之帝 ,所以 太昊为古帝之首。 伏羲是南方始祖神、创世神 ,他的名号的意思是 “元气”(详见后析) ,是宇宙元始、本原的概念。在神

第3期 王剑:《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 123 话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创设天地的元神,因而也应羲、女娲交尾图还伴有四神画像,如《楚帛书甲篇》所 是古帝之首。又由于陈地东夷文化与楚文化的融言,四神是伏羲、女娲的儿子,是四时的代表,是经营 合,随着战国、秦汉时民族血脉和文化大交流融汇,天地的大神。 伏羲与太昊的传说合流,二者始祖神的身份也合二近年出土并解读的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 为一。《易·系辞下》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展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生成的 也”所以《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炮牺氏原点是“太一”,“太一”即同于《老子》之所谓的“道 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伏《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羲就是太昊。“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世可知。”太吴伏羲氏继天而立,神农、黄帝皆继太昊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通“太”,即为“太 伏羲而立。上古帝王世系的排列中,太昊伏羲被列一”,《吕氏春秋》:“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名,不可 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在炎黄之前“继天而为形,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立”的第一个帝王 宇宙起源于“太一”,而“太一”本是一种混沌无 二、伏羲与太极:从神话到哲学 形的元气。《淮南子·诠言训》:“洞同天地,浑沌为 朴。未造而成万物,谓之太一。汉高诱注:“太一,元 董楚平《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一文,通过对神总万物者。"这个总万物的元神,应该就是伏羲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解读,为伏羲的创 考索于文字训诂可知,伏羲即为“元气”,其字之 世神形象提供了新的证据 本义是“司气”。《说文解字》释“伏”为:“伏,司也,从 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人从犬。臣铉等曰:司今作伺。段注:“司者臣事于 有伏羲,娶女娲伏羲、女娲二神生了四个儿子。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专守之,伏伺 这四个儿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 即服事也,引申之为俯伏。”“羲”,《说文解字》释为 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羲,气也。从兮義声。因而“菱”的字义本源就是 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气”“菱"字读音也像吹气之声所以段玉裁从音训 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上注“菱”为“谓气之吹嘘也”。 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 伏羲的原型本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 千数百年以后帝俊生出日月。…四神还造念,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们对历史思考和探究越来越 了天盖,使它旋转,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深入,这种思考和探究具体说就是对文明事实的 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帝 种根源性的说明。对世界起源的探究开始只是一种 俊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后来共工氏制定构想,它首先以神话的形式存在。神话思维是人类 十干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日夜分为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初期阶段,它随着人类思维 霄、朝、昼、夕。 的发展而消失在哲学和历史之中。人们先是追寻宇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发现和解读,宙是如何起源的接着想象一个创世之神再把这个 给予了我们以下认识:其一,它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先创世之神想象为自己的祖先。伏羲形象的产生即是 秦时期惟一完整的创世神话,与现代中国各民族流这样一个将神话传说哲学化、观念化,又将这一传说 传的创世神话相比,它保留着更多史前神话的旧痕和观念历史化的过程。 和原始思维的特点;其二,它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 的关于伏羲的出土文献记载,证明战国中晚期已有 三、伏羲创世与《易传》宇宙生成模式 伏羲传说;其三,它带有楚文化的地域特征,证明伏《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羲神话主要产生和流传于南方楚国一带;其四,它证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可看做《周易》的理 明了伏羲创世神的身份 论纲领,也是《周易》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 现代考古发现的大量汉墓壁画、画像砖石和民 周易》认为宇宙生成于“太极”,“太极”即是“太 间流传的洪水过后伏羲、女娲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 故事,均是伏羲创世神话的遗存。汉墓壁画、画像砖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 石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连体交尾,图中伏羲手捧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 太阳或日规,女娲手捧月亮或月矩。手持日月是主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高亨则更明确地将 宰宇宙的象征,手持规矩则是创造的象征。有些伏“太极”与“一”、“太一”联系起来:“太极者,宇宙之本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话传说中 ,伏羲与女娲是创设天地的元神 ,因而也应 是古帝之首。又由于陈地东夷文化与楚文化的融 合 ,随着战国、秦汉时民族血脉和文化大交流融汇 , 伏羲与太昊的传说合流 ,二者始祖神的身份也合二 为一。《易 ·系辞下》有言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 也”,所以《汉书 ·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 炮牺氏 继天而王 ,为百王先 ,首德始于木 ,故为帝太昊。”伏 羲就是太昊。“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 世可知。”太昊伏羲氏继天而立 ,神农、黄帝皆继太昊 伏羲而立。上古帝王世系的排列中 ,太昊伏羲被列 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在炎黄之前“继天而 立”的第一个帝王。 二、伏羲与太极 :从神话到哲学 董楚平《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一文 ,通过对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解读 ,为伏羲的创 世神形象提供了新的证据 : 天地尚未形成 ,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 ,先 有伏羲 ,娶女娲 ,伏羲、女娲二神生了四个儿子。 这四个儿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 辟大地 ,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 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 ,制定历法 ,使星辰升落有 序 ,山陵畅通 ,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 当时未有日月 ,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一 千数百年以后 ,帝俊生出日月。……四神还造 了天盖 ,使它旋转 ,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 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帝 俊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后来共工氏制定 十干、闰月 ,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一日夜分为 霄、朝、昼、夕[1 ] 。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发现和解读 , 给予了我们以下认识 :其一 ,它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先 秦时期惟一完整的创世神话 ,与现代中国各民族流 传的创世神话相比 ,它保留着更多史前神话的旧痕 和原始思维的特点 ;其二 ,它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 的关于伏羲的出土文献记载 ,证明战国中晚期已有 伏羲传说 ;其三 ,它带有楚文化的地域特征 ,证明伏 羲神话主要产生和流传于南方楚国一带 ;其四 ,它证 明了伏羲创世神的身份。 现代考古发现的大量汉墓壁画、画像砖石和民 间流传的洪水过后伏羲、女娲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 故事 ,均是伏羲创世神话的遗存。汉墓壁画、画像砖 石中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 ,连体交尾 ,图中伏羲手捧 太阳或日规 ,女娲手捧月亮或月矩。手持日月是主 宰宇宙的象征 ,手持规矩则是创造的象征。有些伏 羲、女娲交尾图还伴有四神画像 ,如《楚帛书甲篇》所 言 ,四神是伏羲、女娲的儿子 ,是四时的代表 ,是经营 天地的大神。 近年出土并解读的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 展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生成的 原点是“太一”“, 太一”即同于《老子》之所谓的“道”。 《老子》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 名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大”通“太”,即为“太 一”《, 吕氏春秋》“: 道也者 ,至精也 ,不可为名 ,不可 为形 ,强为之名 ,谓之太一。” 宇宙起源于“太一”,而“太一”本是一种混沌无 形的元气。《淮南子 ·诠言训》“: 洞同天地 ,浑沌为 朴。未造而成万物 ,谓之太一。”汉高诱注“: 太一 ,元 神总万物者。”这个总万物的元神 ,应该就是伏羲。 考索于文字训诂可知 ,伏羲即为“元气”,其字之 本义是“司气”。《说文解字》释“伏”为“: 伏 ,司也 ,从 人从犬。臣铉等曰 :司今作伺。”段注“: 司者 ,臣事于 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专守之 ,伏伺 即服事也 ,引申之为俯伏。”“羲”《, 说文解字》释为 : “羲 ,气也。从兮 ,義声。”因而“羲”的字义本源就是 “气”“, 羲”字读音也像吹气之声 ,所以段玉裁从音训 上注“羲”为“谓气之吹嘘也”。 伏羲的原型本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 念 ,随着文明的演进 ,人们对历史思考和探究越来越 深入 ,这种思考和探究具体说就是对文明事实的一 种根源性的说明。对世界起源的探究开始只是一种 构想 ,它首先以神话的形式存在。神话思维是人类 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初期阶段 ,它随着人类思维 的发展而消失在哲学和历史之中。人们先是追寻宇 宙是如何起源的 ,接着想象一个创世之神 ,再把这个 创世之神想象为自己的祖先。伏羲形象的产生即是 这样一个将神话传说哲学化、观念化 ,又将这一传说 和观念历史化的过程。 三、伏羲创世与《易传》宇宙生成模式 《易 ·系辞上》说“: 是故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 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这段话可看做《周易》的理 论纲领 ,也是《周易》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 《周易》认为宇宙生成于“太极”“, 太极”即是“太 一”。孔颖达疏“: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 ,元气混而为 一 ,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 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 ,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 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高亨则更明确地将 “太极”与“一”“、太一”联系起来“: 太极者 ,宇宙之本 第 3 期 王 剑《: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 321

124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 体也。宇宙之本,《老子》名之曰‘’,《吕氏春秋·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种自然力量协调和 大乐篇》名之曰太一’,《系辞》名之曰‘太极’。两谐地发生作用,于是阴阳消长,万物生息 仪,天地也。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对照《楚帛书甲篇》和《易·系辞》所描述的宇宙 四 生成过程,我们看到 太极”与“道”“太一”具有同样的原初世界宇伏羲(太一)—伏羲、女娲(阴阳二神)一 宙源头的意味。《论衡ˉ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子(四时)—万物 分,浑沌为一。”《说文》中释“一”时说:“惟初太极 太极一两仪—四象—八卦 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列子·天瑞》:在这里“太极脱胎于“伏羲”“两仪”脱胎于“伏羲”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与“女娲”二神,“四象”脱胎于伏羲与女娲所生“四 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神”,即“四时”。《易·系辞》对伏羲创世神话所描述 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的宇宙生成模式做了更为抽象的概括,两者的对照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展示了从神话到哲学的演进过程。 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四、老子“道”之概念的陈地神话渊源 曰易也。”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 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 老子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态称之为混沌。混沌之物即元气,元气未分的状时期,老子生地一陈楚地区自古以来具有深厚的 态即太极。《淮南子·天文训》:“宇宙生元气。而在文化积淀,老子思想带有更浓重的南方巫官文化特 《楚帛书甲篇》所记载的创世神话中,伏羲即是生于色。 混沌之中。 夷族崇巫,所以楚陈等受东夷文化影响的陈地 对照《楚帛书甲篇》,“二神”当指伏羲、女娲。也巫风极盛。《吕氏春秋·异宝篇》说:“楚人信鬼。” 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而伏羲、女娲就是阴《汉书·地理志》:“楚人信巫鬼,重淫祀。”陈地巫风 阳两仪的代表。从哲学角度上说,是阴阳两仪;从神在《诗经·陈风》也有充分的反映。《陈风》中最著名 话角度上说,是伏羲、女娲二神。在汉墓壁画、画像的一首诗《宛丘》所描绘的即一个典型的祭祀歌舞 砖石中,伏羲手捧太阳或日规,代表阳;女娲手捧月场景。《汉书·地理志》:“陈风好巫。” 亮或月矩代表阴。伏羲、女娲结婚生育四子,才育陈楚地区丰富的巫觋之风和原始崇拜的民间背 有万物,这是阴阳化育万物的开始。 景,对老子哲学思想及其“道”的观念的产生,无疑具 两仪生四象”关于“四象”,有金木水火说,亦有深刻的影响和必然的联系。闻一多先生早就谈到 有东西南北说但从创世神话角度看,应指春夏秋冬过道家的原始崇拜和“巫教”的文化背景:“我常疑心 四时。《礼记·礼运篇》云:“夫礼,必本于大一,分为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 天地,转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太极生两仪,一阴一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具体 阳,用符号表示为“→”、“-”,各在其上下加一阴一点讲,一种巫教。老子“道”的概念的形成即脱胎 阳即生为四象,即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少阳表示于陈地神话观念。 春天,阳气逐渐增长;少阴表示秋天,阴气逐日增长 其一,老子“道”的概念的生成来自于女性生殖 太阴表示冬天阴气至冬至至极;太阳表示夏天,阳崇拜,在《老子》中存在许多女性生殖崇拜的痕迹 气至夏至至极。用阴阳交互变换,喻季节的变化和《老子》言“道”为化生万物的幽渺的门户“……玄之 循环 又玄,众妙之门”(一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 “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 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六章)。“玄牝”即幽深玄秘而又无边无涯的女性阴 或自然力。《楚帛书甲篇》说,四神以阴阳参化法则器。在《老子》中,不仅女性生殖崇拜与道的生成有 开辟天地,造出天盖,使它运转,于是星辰升落有序,直接的联系,而且老子还提出“食母”、“守雌”、“好 山陵通畅,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从此九静”“善下”、“牝常以静胜牡”等母性原则,作为他的 州太平,山陵安靖。《易·说卦》云:“天地定位,山泽人生观和方法论。因而,老子的“道”最初是建立在 ①关于“伏羲创世神话与中国原始哲学宇宙生成论的渊源关系”详见:王剑.伏羲画卦的神话学考察[]周易研究 2004(1):10-14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体也。宇宙之本《, 老子》名之曰‘一’《, 吕氏春秋 · 大乐篇》名之曰‘太一’《, 系辞》名之曰‘太极’。两 仪 ,天地也。四象 ,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 ,故谓之 四象。”[2 ] “太极”与“道”、“太一”具有同样的原初世界宇 宙源头的意味。《论衡 ·谈天》“: 说易者曰‘: 元气未 分 ,浑沌为一。’”《说文》中释“一”时说“: 惟初太极 , 道立于一。造分天地 ,化成万物。”《列子 ·天瑞》: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 ,则天地安从生 ? 故曰 :有太易 , 有太初 ,有太始 ,有太素。太易者 ,未见气也 ;太初 者 ,气之始也 ;太始者 ,形之始也 ;太素者 ,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 ,故曰浑沦。浑沦者 ,言万物相浑 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循之不得 ,故 曰易也。”以未见气时为太易 ,气初为太初 ,形之始为 太始 ,质之始为太素 ,气形质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 态称之为混沌[ 3 ] 。混沌之物即元气 ,元气未分的状 态即太极。《淮南子 ·天文训》“: 宇宙生元气。”而在 《楚帛书甲篇》所记载的创世神话中 ,伏羲即是生于 混沌之中。 对照《楚帛书甲篇》“, 二神”当指伏羲、女娲。 “太极生两仪”“, 两仪”即阴阳 ,而伏羲、女娲就是阴 阳两仪的代表。从哲学角度上说 ,是阴阳两仪 ;从神 话角度上说 ,是伏羲、女娲二神。在汉墓壁画、画像 砖石中 ,伏羲手捧太阳或日规 ,代表阳 ;女娲手捧月 亮或月矩 ,代表阴。伏羲、女娲结婚生育四子 ,才育 有万物 ,这是阴阳化育万物的开始。 “两仪生四象”,关于“四象”,有金木水火说 ,亦 有东西南北说 ,但从创世神话角度看 ,应指春夏秋冬 四时。《礼记 ·礼运篇》云“: 夫礼 ,必本于大一 ,分为 天地 ,转为阴阳 ,变而为四时。”太极生两仪 ,一阴一 阳 ,用符号表示为“—”、“2 2”,各在其上下加一阴一 阳即生为四象 ,即太阴、少阳 ,少阴、太阳。少阳表示 春天 ,阳气逐渐增长 ;少阴表示秋天 ,阴气逐日增长 ; 太阴表示冬天 ,阴气至冬至至极 ;太阳表示夏天 ,阳 气至夏至至极。用阴阳交互变换 ,喻季节的变化和 循环。 “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 卦 ,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 或自然力。《楚帛书甲篇》说 ,四神以阴阳参化法则 开辟天地 ,造出天盖 ,使它运转 ,于是星辰升落有序 , 山陵通畅 ,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从此九 州太平 ,山陵安靖。《易 ·说卦》云“: 天地定位 ,山泽 通气 ,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八种自然力量协调和 谐地发生作用 ,于是阴阳消长 ,万物生息。 对照《楚帛书甲篇》和《易 ·系辞》所描述的宇宙 生成过程 ,我们看到 : 伏羲(太一) ———伏羲、女娲 (阴阳二神) ———四 子(四时) ———万物 太极 ———两仪 ———四象 ———八卦 在这里“, 太极”脱胎于“伏羲”“, 两仪”脱胎于“伏羲” 与“女娲”二神 “, 四象”脱胎于伏羲与女娲所生“四 神”,即“四时”。《易 ·系辞》对伏羲创世神话所描述 的宇宙生成模式做了更为抽象的概括 ,两者的对照 展示了从神话到哲学的演进过程 ①。 四、老子“道”之概念的陈地神话渊源 老子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时期 ,老子生地 ———陈楚地区自古以来具有深厚的 文化积淀 ,老子思想带有更浓重的南方巫官文化特 色。 夷族崇巫 ,所以楚、陈等受东夷文化影响的陈地 也巫风极盛。《吕氏春秋 ·异宝篇》说“: 楚人信鬼。” 《汉书 ·地理志》“: 楚人信巫鬼 ,重淫祀。”陈地巫风 在《诗经 ·陈风》也有充分的反映。《陈风》中最著名 的一首诗《宛丘》,所描绘的即一个典型的祭祀歌舞 场景。《汉书 ·地理志》“: 陈风好巫。” 陈楚地区丰富的巫觋之风和原始崇拜的民间背 景 ,对老子哲学思想及其“道”的观念的产生 ,无疑具 有深刻的影响和必然的联系。闻一多先生早就谈到 过道家的原始崇拜和“巫教”的文化背景“: 我常疑心 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 ,而这个前 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 ,或具体 点讲 ,一种巫教。”[4 ] 老子“道”的概念的形成即脱胎 于陈地神话观念。 其一 ,老子“道”的概念的生成来自于女性生殖 崇拜 ,在《老子》中存在许多女性生殖崇拜的痕迹。 《老子》言“道”为化生万物的幽渺的门户“: ……玄之 又玄 ,众妙之门”(一章) “; 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玄 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老子》 六章) 。“玄牝”即幽深玄秘而又无边无涯的女性阴 器。在《老子》中 ,不仅女性生殖崇拜与道的生成有 直接的联系 ,而且老子还提出“食母”、“守雌”、“好 静”“、善下”“、牝常以静胜牡”等母性原则 ,作为他的 人生观和方法论。因而 ,老子的“道”最初是建立在 42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 年 ① 关于“伏羲创世神话与中国原始哲学宇宙生成论的渊源关系”详见 :王剑. 伏羲画卦的神话学考察[J ]. 周易研究 , 2004 (1) :10214

第3期 王剑:《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 对女性生殖力的认识之上,然后将这种女性生殖作“三”,乃阴阳合和之气,即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用扩而充之,用以观察整个宇宙创生过程,以此上升气以为和”“三生万物”是说天地阴阳合和之气不同 到哲学高度。女性生殖是作为一种原型意象贯穿于的交互组合,产生了天、地、人间的各种不同事物 老子哲学中的 那么《易传》所谓“两仪生四象”之“四象”,前言即伏 老子生活的陈楚地区留有丰富的原始生殖崇拜羲创世神话中的“四时”,而“四时”产生于阴阳交互 和创世母神崇拜的遗迹,如陈地关于女娲创世的神合和(“冲气”)所生之太阴、少阳、少阴太阳,至于 话传说和遗迹,以及一直延续至今的“泥泥狗”、“子“八卦”也都是阴阳合和之气。所以,《老子》以“二生 孙窑”、“担经挑”等民俗。这对老子“道”的观念的产三”概括天地阴阳之气冲和而生和气,而《易传》则将 生和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此表述进一步地发挥并进行深入地阐发。 必然的联系 五、结论 其二,老子关于宇宙生成的学说是伏羲创世神 话的观念化、哲学化。前论《老子》第二十五章:“有 通过对《老子》和《易传》宇宙生成论的神话学考 物混成……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察,我们可以从伏羲创世神话中找到原始哲学的神 大。”老子又将“道”名之为“大”。“大同于“太一”。话原型,并具体地看到从伏羲创世神话到中国古代 有的学者以为,《老子》第二十五章有脱落,应校补为哲学字宙生成论的演进轨迹。我们看到人们通过 “吾强为之名曰大(一)”。 神话,将伏羲想象为一个开辟混沌,化生万物的创世 前证“太一”是“太极”“元气”就是伏羲,是伏神的形象,在历史领域太吴伏羲是一个民族始祖的 羲创世神话的观念化、哲学化。而且,从神话渊源上形象,进入哲学领域,他又被概括抽象成为宇宙本源 说我们还可以看出,“太一”又是楚人尊奉“东皇太和基始的概念他导源于“元气”“太一”,在《易》中 和陈地人崇拜的“太昊”。《楚辞·九歌》中的“东成为“太极”。创世神话在《易》中被概括为“易有太 皇太一”是从太阳神升格而来的天神、帝星、上帝。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生成 这又与陈地人尊奉的“昊天上帝”—“太昊”相同。模式。 闻一多释“东皇太一”为伏羲,涂又光认为“这个太 在中国早期哲学产生的过程中,《老子》和《易》 一,是从楚人祟奉的太一脱胎而来的。楚人崇奉的 处于神话思维向形象思维、向哲学抽象思维的过渡 太一,即《九歌》所谓东皇太一’是全天的神。老子阶段。所以我们说:《老子》和《易》关于“道”“太 所做的工作,是把太一抽象化、理念化,把它当做宇极”阴阳”四象”“八卦的观念和对字宙生成的 宙的本体了。叫这样,老子之所谓“道”就与“太昊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 伏羲”联系起来了 这里需要讨论的是,《老子》所讲的“二生三”与 《易传》所说“两仪生四象”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从 参考文献 []董楚平.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J]中国社会科学,2002 宇宙生成论来说,其内涵本质是相同的。对于两书 (5):151-163 中“一生二”与“太极生两仪”,自古及今学术界多有[2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80:538 一致认识,前引孔颖达《周易正义》对此已有说解。[3吴泽顺“混沌”转语记口].淮阴师专学报,1991)1:68 奚侗《老子集解》释“一生二”:“《易·系辞传》此云71. 即‘太极’;二’即俩两仪’,谓天地也。天地合而[4]闻一多.神话与诗·道教的精神[M]北京:古籍出版 生和,二生三也。和气合而生万物,三生万物也。”至社 于《老子》“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易传》“两仪生四5]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象,四象生八卦”的解释,应理解为:老子之所谓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

对女性生殖力的认识之上 ,然后将这种女性生殖作 用扩而充之 ,用以观察整个宇宙创生过程 ,以此上升 到哲学高度。女性生殖是作为一种原型意象贯穿于 老子哲学中的。 老子生活的陈楚地区留有丰富的原始生殖崇拜 和创世母神崇拜的遗迹 ,如陈地关于女娲创世的神 话传说和遗迹 ,以及一直延续至今的“泥泥狗”、“子 孙窑”、“担经挑”等民俗。这对老子“道”的观念的产 生和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 ,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和 必然的联系。 其二 ,老子关于宇宙生成的学说是伏羲创世神 话的观念化、哲学化。前论《老子》第二十五章 “: 有 物混成 ……吾未知其名 ,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 大。”老子又将“道”名之为“大”。“大”同于“太一”。 有的学者以为《,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脱落 ,应校补为 “吾强为之名曰大(一) ”。 前证“太一”是“太极”、“元气”,就是伏羲 ,是伏 羲创世神话的观念化、哲学化。而且 ,从神话渊源上 说 ,我们还可以看出“, 太一”又是楚人尊奉“东皇太 一”和陈地人崇拜的“太昊”。《楚辞 ·九歌》中的“东 皇太一”是从太阳神升格而来的天神、帝星、上帝。 这又与陈地人尊奉的“昊天上帝”———“太昊”相同。 闻一多释“东皇太一”为伏羲 ,涂又光认为“: 这个太 一 ,是从楚人崇奉的太一脱胎而来的。楚人崇奉的 太一 ,即《九歌》所谓‘东皇太一’,是全天的神。老子 所做的工作 ,是把太一抽象化、理念化 ,把它当做宇 宙的本体了。”[5 ] 这样 ,老子之所谓“道”,就与“太昊 伏羲”联系起来了。 这里需要讨论的是《, 老子》所讲的“二生三”与 《易传》所说“两仪生四象”虽然表述方式不同 ,但从 宇宙生成论来说 ,其内涵本质是相同的。对于两书 中“一生二”与“太极生两仪”,自古及今 ,学术界多有 一致认识 ,前引孔颖达《周易正义》对此已有说解。 奚侗《老子集解》释“一生二”:“《易 ·系辞传》此云 ‘一’即‘太极’‘; 二’即‘两仪’,谓天地也。天地合而 生和 ,二生三也。和气合而生万物 ,三生万物也。”至 于《老子》“二生三 ,三生万物”与《易传》“两仪生四 象 ,四象生八卦”的解释 ,应理解为 : 老子之所谓 “三”,乃阴阳合和之气 ,即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 气以为和”“; 三生万物”是说天地阴阳合和之气不同 的交互组合 ,产生了天、地、人间的各种不同事物。 那么《易传》所谓“两仪生四象”之“四象”,前言即伏 羲创世神话中的“四时”,而“四时”产生于阴阳交互 合和 “( 冲气”) 所生之太阴、少阳、少阴、太阳 ,至于 “八卦”也都是阴阳合和之气。所以《, 老子》以“二生 三”概括天地阴阳之气冲和而生和气 ,而《易传》则将 此表述进一步地发挥并进行深入地阐发。 五、结论 通过对《老子》和《易传》宇宙生成论的神话学考 察 ,我们可以从伏羲创世神话中找到原始哲学的神 话原型 ,并具体地看到从伏羲创世神话到中国古代 哲学宇宙生成论的演进轨迹。我们看到 ,人们通过 神话 ,将伏羲想象为一个开辟混沌 ,化生万物的创世 神的形象 ;在历史领域 ,太昊伏羲是一个民族始祖的 形象 ;进入哲学领域 ,他又被概括抽象成为宇宙本源 和基始的概念 ,他导源于“元气”“、太一”,在《易》中 , 成为“太极”。创世神话在《易》中被概括为“易有太 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的宇宙生成 模式。 在中国早期哲学产生的过程中《, 老子》和《易》 处于神话思维向形象思维、向哲学抽象思维的过渡 阶段。所以我们说《: 老子》和《易》关于“道”、“太 极”“、阴阳”“、四象”“、八卦”的观念和对宇宙生成的 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 , 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参考文献 : [1 ]董楚平. 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J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5) :1512163. [2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 M ]. 济南 :齐鲁书社 ,1980 :538. [3 ]吴泽顺.“混沌”转语记[J ]. 淮阴师专学报 ,1992 (1) :682 71. [4 ] 闻一多. 神话与诗 ·道教的精神[ M ]. 北京 :古籍出版 社 ,1954 :143. [5 ] 张正明. 楚文化史 [ M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 242. 第 3 期 王 剑《: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 521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