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易传》论文汇编_今本子夏易传即唐张弧伪本考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234.33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周易研究 2010年第2期(总第一区2期) 今本《夏易传邪唐张弧伪本考论 陈伟文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经义考厢库提要认为,今本《夏易传腓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仔夏易传》,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 撰的《夏易传》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本文 通过详细考证,认为今本《夏易传Ⅻ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本,易学史上并不存在张弧伪本之后的新伪本《夏易传》。考 证清楚此问题,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利用今本《夏易传》,以及对古本《子夏易传辑佚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本《夏易传》;今本仔夏易传》张弧;四库提要》经义考》 中图分类号:B221;:B24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10)02-0023-07 Texua I Research on Z ixia Yizhuan of Current Version and tha tw ritten by ZHANG Hu i the Tang d ynasty CHEN Wei- we College of Chinese Ancent Cultivatin, Renm 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na Abstract: h Jingyi Kao and the Camp iled L iberary in Four B ranches ofL iterature, it is supposed that Z i ia Yi/uan of current version is written and handed down fiom the the Song Dynasty, and different fim the ancient versin and the false version written by ZHANG Hu in the Tang Dynasty which is bst The idea ga ns recogniton of most scholars However, in this paper, we beleve that the cument ersion is the handed down fiom ZHANGS version and there is no Z ixia yichuan of new verson after ZHANG Hu To research on this issue is helpful br us b camp rehend Zixia Yihuan of current versin better, and is of far reaching mportance br the compilaton of Key words: Zixia Yihuan of anc ient version, Zixia Chuan of current verson, ZHANG Hu, Siku Tiao, Yijing Kao 今本仔夏易传湜伪书,这已经是学术史上的定论。但谓其是伪书,只是说这部书非子夏所作,乃 后人假托,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具学术价值。四库全书妝录此书,前人易学著作也不乏引用此书者 都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待此类有学术价值的伪书,科学的态度是弄清其成书年代和真正的 作者,以便更好地把它还原到学术史的正确位置上去理解、评价和利用它。对于今本《子夏易传》成 书年代,前人诸多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此书的利用 库提要·子夏易传》 收稿日期:2009-12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经义考·易考补正”(07XNB006) 作者简介陈伟文(1979-),男,广东惠阳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g.cnkiner

周易研究 2010年第 2期 (总第一 ¯ ¯期 ) 收稿日期 : 2009 - 12 - 16 基金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 :“《经义考 ·易考 》补正 ”( 07XNB006) 作者简介 :陈伟文 (1979 - ) ,男 ,广东惠阳人 ,文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中国古典文献学。 今本《子夏易传 》即唐张弧伪本考论 陈 伟 文 (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 :《经义考 》和《四库提要 》皆认为 ,今本《子夏易传 》非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 》,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 托伪撰的《子夏易传 》,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 ,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本文 通过详细考证 ,认为今本《子夏易传 》即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本 ,易学史上并不存在张弧伪本之后的新伪本《子夏易传 》。考 证清楚此问题 ,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利用今本《子夏易传 》,以及对古本《子夏易传 》的辑佚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古本《子夏易传 》;今本《子夏易传 》;张弧 ;《四库提要 》;《经义考 》 中图分类号 : B221; B244. 9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 3882 (2010) 02 - 0023 - 07 Texua l Research on Zixia Yizhuan of Curren t Version and Tha tW r itten by ZHANG Hu in the Tang D yna sty CHEN W ei - wen (College of Chinese Ancient Cultiv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In J ingyi Kao and the Comp iled Liberary in FourBranches ofLiterature, it is supposed that Z ixia Yizhuan of current version is written and handed down from the the Song Dynasty, and different from the ancient version and the false version written by ZHANG Hu in the Tang Dynasty which is lost. The idea gains recognition ofmost scholars. However, in this paper, we believe that the current version is the handed down from ZHANG’s version, and there is no Z ixia Yizhuan of new version after ZHANG Hu. To research on this issue is helpful for us to comp rehend Z ixia Yizhuan of current version better, and is of far reaching importance for the comp ilation of Z ixia Yizhuan of ancient version. Key words: Z ixia Yizhuan of ancient version; Z ixia Yizhuan of current version; ZHANG Hu; S iku Tiyao; Yijing Kao 一 今本《子夏易传 》是伪书 ,这已经是学术史上的定论。但谓其是伪书 ,只是说这部书非子夏所作 ,乃 后人假托 ,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具学术价值。《四库全书 》收录此书 ,前人易学著作也不乏引用此书者 , 都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待此类有学术价值的伪书 ,科学的态度是弄清其成书年代和真正的 作者 ,以便更好地把它还原到学术史的正确位置上去理解、评价和利用它。对于今本《子夏易传 》的成 书年代 ,前人诸多误解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此书的利用。 《四库提要 ·子夏易传 》云 : 3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旧本题卜子夏撰。按说惕易》家,最古者莫若是书。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 是书。傭会要嫩开元七年诏:“子夏易传》,近无习者,令儒官详定。,知几议曰:“双志》易》 有十三家而无子夏作传者,至梁阮氏录》,始有(子夏易》卷,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宽作。然据 书》,衛易》二篇,仃易》八篇,求其符合,事殊隳剌,必欲行用,深以为疑。呵马贞议亦曰 “按刘向略洧仔夏易传》,但此书不行已久,今所存多失真本。荀勖仲经簿》:《夏传 卷,或云丁宽。是先达疑非子夏矣。又啃书·经籍志》:《夏传溅阙,梁六卷,今二卷。知其 书错谬多矣。又王俭化七志》引刘向《略》:易传》子夏,韩氏婴也。今题不称韩氏而载薛虞 记,其质粗略,旨趣非远,无益后学云云。是唐以前所谓《夏传》,已为伪本。晁说之《传易堂记》 又称:“今号为《夏传猪,乃唐张弧之锡易》。唐时又一伪本并行。故宋個史志》假托《夏 易传与真《夏易传列其目,而噤文总目》亦称此书篇第,略依王氏,决非卜子夏之文也。朱 彝尊经义考》,证以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倜易集解》王应麟学纪闻》引,皆今本所 无。德明、鼎祚犹曰在张弧以前,应麟乃南宋末人,何以当日所见与今本又异?然则今本又出伪托, 不但非子夏书,亦并非张弧书矣。流传既久,姑存以备一家云尔。① 《子夏易传)流传过程极为复杂。唐代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伵四库提要凞糖会要 载刘知几、司马贞之说,认为是伪书。臧庸、宋翔凤、余嘉锡等学者对这一观点作了修正,认为唐以前流 传的仔子夏易传)“子夏下是孔子弟子卜商子夏,而是汉代韩婴域或韩婴之孙韩商)之字。②当代有些 学者则认为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夏易传传自卜子夏,并非伪书。③古本《夏易传真伪问题迄 今未有定论,本文不拟讨论。古本《夏易传唐代仅存二卷残本,唐末此残本亦亡佚。至宋代却流 传有十卷本仔子夏易传》北宋晁说之指为唐张弧伪本。而今本仔夏易传测为十一卷。四库提要》 认为,今本《夏易传腓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仔夏易传》,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托伪撰的《夏易 传》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已被后世学者普遍接受,连致力 于四库提要辨证的余嘉锡也认为:雀至北宋人所见,据嗵考冽晁说之说,乃唐张弧伪撰。今所传十 卷本,据经义考》库提要》,乃宋以后人伪作,不可混为一书。”但是,笔者仔细考察《四库提要》 的论据和论证逻辑,并对此问题重新进行详细考证,认为提要之说不能成立,今本《子夏易传就是宋代 流传的唐张弧伪本,并不存在所谓宋以后人伪撰的新伪本 四库提要舶论证实本于朱彝尊经义考》。经义考謄五云:“按《夏易传》,见于经籍志》, 止二卷;释文·序录》三卷尔。至宋兴书目溢为十卷,而今本多至十一卷。不独篇第悉依王弼 并其本亦无异辞。考陆氏懈文厮引,如饨二乘马班如’,乘音绳;班如,相牵不进貌。…今文 皆不然。又王氏睏学纪闻別傣》五啭传》:汤之归妹也’,今亦无之。且书中引倜礼》、偆春秋 传》,其伪不待攻而自破矣。又按孙坦疑是杜邺,徐几、赵汝疑是邓彭祖。盖两人俱字子夏也。然绎 ①永2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页 ②参见臧庸磲经日记謄二;宋翔凤庭录一;余嘉锡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18-22页 ③刘玉建《仔夏易传)真伪考证》,载仙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刘大钧今古文易学流变述略一兼论 仔夏易传)真伪》,载倜易研究》2006年第6期 ④余嘉锡组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18页。此外吴承仕、顾实、张心、黄云眉、刘玉建等皆认同 要之说。参见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37页;顾实钗书艺文志讲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第15页;张心书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128页;黄云眉今伪书考补正》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0 页。刘玉建俩汉象数易学研究》(上册),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2页。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ww.cnki,ner

旧本题卜子夏撰。按说《易 》之家 ,最古者莫若是书。其伪中生伪 ,至一至再而未已者 ,亦莫若 是书。《唐会要 》载开元七年诏 :“子夏《易传 》,近无习者 ,令儒官详定。”刘知几议曰 :“《汉志 》《易 》 有十三家而无子夏作传者 ,至梁阮氏《七录 》,始有《子夏易 》六卷 ,或云韩婴作 ,或云丁宽作。然据 《汉书 》,《韩易 》十二篇 ,《丁易 》八篇 ,求其符合 ,事殊隳刺 ,必欲行用 ,深以为疑。”司马贞议亦曰 : “按刘向《七略 》有《子夏易传 》,但此书不行已久 ,今所存多失真本。荀勖《中经簿 》云 :《子夏传 》四 卷 ,或云丁宽。是先达疑非子夏矣。又《隋书 ·经籍志 》云 :《子夏传 》残阙 ,梁六卷 ,今二卷。知其 书错谬多矣。又王俭《七志 》引刘向《七略 》云 :《易传 》子夏 ,韩氏婴也。今题不称韩氏而载薛虞 记 ,其质粗略 ,旨趣非远 ,无益后学 ”云云。是唐以前所谓《子夏传 》,已为伪本。晁说之《传易堂记 》 又称 :“今号为《子夏传 》者 ,乃唐张弧之《易 》。”是唐时又一伪本并行。故宋《国史志 》以假托《子夏 易传 》与真《子夏易传 》两列其目 ,而《崇文总目 》亦称此书篇第 ,略依王氏 ,决非卜子夏之文也。朱 彝尊《经义考 》,证以陆德明《经典释文 》、李鼎祚《周易集解 》、王应麟《困学纪闻 》所引 ,皆今本所 无。德明、鼎祚犹曰在张弧以前 ,应麟乃南宋末人 ,何以当日所见与今本又异 ? 然则今本又出伪托 , 不但非子夏书 ,亦并非张弧书矣。流传既久 ,姑存以备一家云尔。① 《子夏易传 》的流传过程极为复杂。唐代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 》,《四库提要 》据《唐会要 》所 载刘知几、司马贞之说 ,认为是伪书。臧庸、宋翔凤、余嘉锡等学者对这一观点作了修正 ,认为唐以前流 传的《子夏易传 》的“子夏 ”不是孔子弟子卜商子夏 ,而是汉代韩婴 (或韩婴之孙韩商 )之字 。② 当代有些 学者则认为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 》真传自卜子夏 ,并非伪书 。③ 古本《子夏易传 》的真伪问题迄 今未有定论 ,本文不拟讨论。古本《子夏易传 》在唐代仅存二卷残本 ,唐末此残本亦亡佚。至宋代却流 传有十卷本《子夏易传 》,北宋晁说之指为唐张弧伪本。而今本《子夏易传 》则为十一卷。《四库提要 》 认为 ,今本《子夏易传 》非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 》,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托伪撰的《子夏易 传 》,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 ,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已被后世学者普遍接受 ,连致力 于四库提要辨证的余嘉锡也认为 :“至北宋人所见 ,据《通考 》引晁说之说 ,乃唐张弧伪撰。今所传十一 卷本 ,据《经义考 》及《四库提要 》,乃宋以后人伪作 ,不可混为一书。”④但是 ,笔者仔细考察《四库提要 》 的论据和论证逻辑 ,并对此问题重新进行详细考证 ,认为提要之说不能成立 ,今本《子夏易传 》就是宋代 流传的唐张弧伪本 ,并不存在所谓宋以后人伪撰的新伪本。 二 《四库提要 》的论证实本于朱彝尊《经义考 》。《经义考 》卷五云 :“按《子夏易传 》,见于《隋经籍志 》, 止二卷 ;《释文 ·序录 》止三卷尔。至宋《中兴书目 》益为十卷 ,而今本多至十一卷。不独篇第悉依王弼 , 并其本亦无异辞。考陆氏《释文 》所引 ,如《屯 》六二‘乘马班如 ’,乘音绳 ;班如 ,相牵不进貌。……今文 皆不然。又王氏《困学纪闻 》引《泰 》六五《传 》云 :‘汤之归妹也 ’,今亦无之。且书中引《周礼 》、《春秋 传 》,其伪不待攻而自破矣。又按孙坦疑是杜邺 ,徐几、赵汝 疑是邓彭祖。盖两人俱字子夏也。然绎 42 ① ② ③ ④ 永ω等《四库全书总目 》,北京 :中华书局 , 1965年 ,第 1页。 参见臧庸《拜经日记 》卷二 ;宋翔凤《过庭录 》卷一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7年 ,第 218 - 222页。 刘玉建《〈子夏易传 〉真伪考证 》,载《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年第 4期。刘大钧《今古文易学流变述略 ———兼论 〈子夏易传 〉真伪 》,载《周易研究 》2006年第 6期。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7年 ,第 218页。此外吴承仕、顾实、张心 、黄云眉、刘玉建等皆认同提 要之说。参见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8年 ,第 37页 ;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 第 15页 ;张心 《伪书通考 》,上海 :商务印书馆 , 1957年 ,第 128页 ;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正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 1959年 ,第 10 页。刘玉建《两汉象数易学研究 》(上册 )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 1996年 ,第 22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其文义,总不类汉人文字,并不类唐人文字,谓为张弧所作,恐非今本。”朱彝尊查考了陆德明经典释 文》王应麟《学纪闻肿所引的《夏易传》,发现其引文不见于今本,以此论证今本非唐以前流传之 本。四库提要本之立论,又补充了唐人李鼎祚綢易集解厮引吇夏易传文为证,论据更为充分,结 论也毋庸置疑。但是,朱彝尊又认为今本文字风格不类唐人,因此并非唐张弧伪托之本,而是宋以后人 的新伪本。这一论证稍嫌玄虚,不甚可靠,故四库提要癖之不提,另行论证:通过《学纪闻》引 夏易传》见于今本来证明今本非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托之本。騠要胎论证与经义考比似乎显 得严谨些,但仔细推敲,其论据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王应麟硎学纪闻厮引《夏易传实不见于今本,但如果要证明今本不是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 本,还必须有一个前提:咽学纪闻厮引确为当时流传的张弧伪本,而不是唐以前的(子夏易传》。考 困学纪闻別《夏易传》三条,列举如下 1、帝乙归妺,仔夏传滽汤之归妺也。京房载汤嫁妹之辞曰:无以天子之尊而乘诸侯,无以天 子之富而骄诸侯。阴之从阳,女之顺夫,本天地之义也。往事尔夫,必以礼义。荀爽《策別帝乙 泰之需曰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虞翻亦云纣父。二说不同,义湝略之。⑧。若佐传)遇 归妹,言汤以娶礼归其妺于诸侯也。张说酃国公主铭亦云:帝唐降女,天乙归妺 2、保文別《夏传》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故曰比。③ 3、仅书·叙传》:六世耽耽,其欲(音涤)。注:颐六四爻辞 欲利之貌。今《易胙作 逐逐,仔夏传》作攸攸。④ 其中第二条明言转引自陆德明经典释文》⑤,第三条虽未言转引,实际上亦见于经典释文》卷 二,因此这两条无疑不是出自张弧伪本,而是出自唐以前流传的《子夏易传》。惟第一条并未见于陆德 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倜易集解》孔颖达婤易正义)等唐代著作,颇为可疑。然此条述《夏易传》 后,又引京房、荀爽之说,根据一般引书习惯,则王应麟当视《夏易传胜京房、荀爽之前。考《学纪 闻謄一云:“经说多依托,易为甚。子夏传,张弧作也。”可见王应麟已经知道当时流传的《子夏易传》 是张弧伪本,如果该条所引的《夏易传湜张弧本,则必不置于京房、荀爽之前。因而此条所引疑是古 本《夏易传》。事实上,马国翰《函山房辑佚书古本《夏易传蹴已将此条辑入。 诚然,唐以前流传的仔夏易传厔宋代早已亡佚,王应麟学纪闻》可能直接引用原书,但决不 能排除其间接引用的可能性。考王应麟仼海》三十五引個史志》云:“《子夏易传》卷,假托。真 仔夏传》,一行所论是,然残缺。”所谓一行所论,指的是唐释一行的易传》。冯椅暝斋易学跗录 引仲兴书目》云:“啁易传》二卷唐沙门一行撰,采前代诸儒古说,无阙者凡四卷。咽学纪闻》 卷一云:“占易五家,吕微仲、晁以道睢阳王氏、东莱吕氏、九江周燔,又有程迥、吴仁杰二家。而洪兴祖 以一行所纂古《夏传》正,以诸书附著其下为嗜异释疑》。尤袤《初堂书目洧唐一行《易集 解》,当即其书。由此可知,一行《周易传》至南宋犹存,而其中引有古本《子夏传》。王应麟《学纪 ①朱彝尊经义考》,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影印四部备要本,第42页 ②王应麟咽学纪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3页。 ③王应麟咽学纪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6页 ④王应麟咽学纪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4页 ⑤陆德明经典释文》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81页 ⑥陆德明经典释文》,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94页 ⑦王应麟咽学纪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07页。 ⑧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第50页。 ⑨王应麟《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665页 ◎冯椅咡斋易学》,妏渊阁四库全书臃第1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821页 ①王应麟咽学纪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05页 尤袤噬初堂书目》,见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477页 o1994-2010ChinaAcademicou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ww.cnki.ner

其文义 ,总不类汉人文字 ,并不类唐人文字 ,谓为张弧所作 ,恐非今本。”①朱彝尊查考了陆德明《经典释 文 》、王应麟《困学纪闻 》中所引的《子夏易传 》,发现其引文不见于今本 ,以此论证今本非唐以前流传之 本。四库提要本之立论 ,又补充了唐人李鼎祚《周易集解 》所引《子夏易传 》条文为证 ,论据更为充分 ,结 论也毋庸置疑。但是 ,朱彝尊又认为今本文字风格不类唐人 ,因此并非唐张弧伪托之本 ,而是宋以后人 的新伪本。这一论证稍嫌玄虚 ,不甚可靠 ,故《四库提要 》弃之不提 ,另行论证 :通过《困学纪闻 》所引《子 夏易传 》不见于今本来证明今本非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托之本。《提要 》的论证与《经义考 》相比似乎显 得严谨些 ,但仔细推敲 ,其论据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王应麟《困学纪闻 》所引《子夏易传 》确实不见于今本 ,但如果要证明今本不是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 本 ,还必须有一个前提 :《困学纪闻 》所引确为当时流传的张弧伪本 ,而不是唐以前的《子夏易传 》。考 《困学纪闻 》引《子夏易传 》仅三条 ,列举如下 : 1、帝乙归妹 ,《子夏传 》谓汤之归妹也。京房载汤嫁妹之辞曰 :无以天子之尊而乘诸侯 ,无以天 子之富而骄诸侯。阴之从阳 ,女之顺夫 ,本天地之义也。往事尔夫 ,必以礼义。荀爽《对策 》引帝乙 归妹 ,言汤以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张说《鄎国公主铭 》亦云 :帝唐降女 ,天乙归妹。若《左传 》筮遇 泰之需曰 :微子启 ,帝乙之元子也。虞翻亦云纣父。二说不同 ,《正义 》皆略之。② 2、《释文 》引《子夏传 》云 :地得水而柔 ,水得地而流 ,故曰比。③ 3、《汉书 ·叙传 》:六世耽耽 ,其欲 (音涤 )。注 :颐六四爻辞。 ,欲利之貌。今《易 》作 逐逐 ,《子夏传 》作攸攸。④ 其中第二条明言转引自陆德明《经典释文 》⑤,第三条虽未言转引 ,实际上亦见于《经典释文 》卷 二 ⑥,因此这两条无疑不是出自张弧伪本 ,而是出自唐以前流传的《子夏易传 》。惟第一条并未见于陆德 明《经典释文 》、李鼎祚《周易集解 》、孔颖达《周易正义 》等唐代著作 ,颇为可疑。然此条述《子夏易传 》 后 ,又引京房、荀爽之说 ,根据一般引书习惯 ,则王应麟当视《子夏易传 》在京房、荀爽之前。考《困学纪 闻 》卷一云 :“经说多依托 ,易为甚。子夏传 ,张弧作也。”⑦可见王应麟已经知道当时流传的《子夏易传 》 是张弧伪本 ,如果该条所引的《子夏易传 》是张弧本 ,则必不置于京房、荀爽之前。因而此条所引疑是古 本《子夏易传 》。事实上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辑古本《子夏易传 》就已将此条辑入 ⑧。 诚然 ,唐以前流传的《子夏易传 》至宋代早已亡佚 ,王应麟《困学纪闻 》不可能直接引用原书 ,但决不 能排除其间接引用的可能性。考王应麟《玉海 》卷三十五引《国史志 》云 :“《子夏易传 》十卷 ,假托。真 《子夏传 》,一行所论是 ,然残缺。”⑨所谓一行所论 ,指的是唐释一行的《周易传 》。冯椅《厚斋易学 》附录 一引《中兴书目 》云 :“《周易传 》十二卷 ,唐沙门一行撰 ,采前代诸儒古说 ,无阙者凡四卷。”λυ《困学纪闻 》 卷一云 :“古易五家 ,吕微仲、晁以道、睢阳王氏、东莱吕氏、九江周燔 ,又有程迥、吴仁杰二家。而洪兴祖 以一行所纂古《子夏传 》为正 ,以诸书附著其下为《考异释疑 》。”λϖ尤袤《遂初堂书目 》有唐一行《易集 解 》λω,当即其书。由此可知 ,一行《周易传 》至南宋犹存 ,而其中引有古本《子夏传 》。王应麟《困学纪 5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λυ λϖ λω 朱彝尊《经义考 》,北京 :中华书局 , 1998年影印四部备要本 ,第 42页。 王应麟《困学纪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8年 ,第 73页。 王应麟《困学纪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8年 ,第 76页。 王应麟《困学纪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8年 ,第 114页。 陆德明《经典释文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5年影印本 ,第 81页。 陆德明《经典释文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5年影印本 ,第 94页。 王应麟《困学纪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8年 ,第 107页。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扬州 :广陵书社 , 2005年 ,第 50页。 王应麟《玉海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上海 :上海书店 , 1987年影印本 ,第 665页。 冯椅《厚斋易学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16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821页。 王应麟《困学纪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8年 ,第 105页。 尤袤《遂初堂书目 》,见《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 》第 1册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6年 ,第 477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闻厮引帝乙归妹,仔夏传湄汤之归妹也,或即转引自一行《易传》 既然王应麟咽学纪闻所引《子夏易传湝为唐以前流行之古本,《库提要洇其所引不见于今 本,而断定今本非宋时流传的唐张弧伪本,此推论显然就不能成立。为了更好地判断今本是否宋人所见 的唐张弧伪本我们应该广泛考察其他宋代著述讨论、引用张弧伪本仔子夏易传》情况,并与今本仔子 夏易传》相对照,看其是否相符合,这样才能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埴斋书录解题躇录《夏易传湝作十卷,而今本作十一卷,稍有不 同。但古书在流传过程中卷数发生改变是常有之事,仅此不足以证明两者并非一书,尚需综合考虑其他 证据。伩文献通考·经籍考吲噤文总目》:“吡此书篇第略依王氏,决非卜子夏之文,又其言近而不笃, 然学者尚异,颇传习之。”陈振孙值斋书录解题謄一:且其经文像》像》辞相错,正用王弻 决非汉世书。”古本易传分立,共十二篇,经分为上经、下经两篇,传则有十篇,即十翼:保上 传》缘下传》線上传》像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伩文言传》、侻说卦传》、《卦传》條 卦传》。王弼婤易注晰传以附经将缘上传》保下传》像象上传》線下传》伩言传湝散附于 诸卦之下。噤文总目厢值斋书录解题《夏易传王弼本,这与今本《夏易传》相符合的 又晁公武酃斋读书志》:今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染卦》。今本《夏易传冰止于(杂卦》,且其 解说对王弼注也有一定的承袭,符合晁氏的记载。龚鼎臣《东原录》:“偈易·系汩:天一,地二,天 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乃参伍错综之数尔,故仔夏易传于前段之末,韩康 伯以为后段之首,非也。”考今本仔夏易传》七正是将此段置于前段之末进行解说,亦与之相合 当然,上述这些大略的相合仍不足以说明问题,下面我们以宋人所引唐张弧伪本《子夏易传》与今 本作具体的对照。冯椅《斋易学》 元丰二年,楚州连水县丞张聘贤论次者,亦止王本。自以为出于近世,而信其以为子夏不疑,反 谓唐孔颖达陆德明所引,止见其伪本。且引妹》五传云:“古者王女下嫁于诸侯,衣服不系其 夫,下王侯一等。出皘峙小序》。不知儔小序》,卫宏之徒所作,非卜氏也。仲兴书目测谓陆 德明所引,与近本间有合者,若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比今本“地藏水而泽也,水得地而安 也”,但小异尔。至束帛戋戋作残残,又云五匹为束,三玄二縹象阴阳,则今本无此 北宋元丰年间张聘贤论次仔夏易传跡张弧伪本,而因其中一段论述与牦诗序胐相合,信以为真 子夏所作,反而认为孔颖达倜易正义》陆德明经典释文厮引《夏易传湜伪本。张聘贤的观点自 是无稽,不必详论。值得注意的是,其所引《夏易传》妹》五传,与今本《夏易传》卷五“古者 王女下嫁于诸侯,衣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故君之袂不如娣之袂,妻贵于夫,夫下妻也条完全相 合。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仲兴书目陆德明经典释文浙引间有与张弧伪本相近者,经典释文》 卷二:“《子夏传》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故曰比。”而兴书目所举张弧伪本则作:“地藏水 而泽也水得地而安也。嗜考今本仔夏易传謄卷一云:“地载水而泽也,水得地而安也。亦与仲兴书 ①马端临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第1516页 ②陈振孙值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页 ③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0页 ③龚鼎臣东原录》,伩渊阁四库全书第86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57页 ⑤冯椅斋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21页。 ⑥《夏易传》,伩渊阁四库全书第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9页 ⑦陆德明经典释文》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81页 ⑧仔夏易传》,伩渊阁四库全书第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7页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scnkimer

闻 》所引“帝乙归妹 ,《子夏传 》谓汤之归妹也 ”条 ,或即转引自一行《周易传 》。 三 既然王应麟《困学纪闻 》所引《子夏易传 》皆为唐以前流行之古本 ,《四库提要 》因其所引不见于今 本 ,而断定今本非宋时流传的唐张弧伪本 ,此推论显然就不能成立。为了更好地判断今本是否宋人所见 的唐张弧伪本 ,我们应该广泛考察其他宋代著述讨论、引用张弧伪本《子夏易传 》的情况 ,并与今本《子 夏易传 》相对照 ,看其是否相符合 ,这样才能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 》著录《子夏易传 》皆作十卷 ,而今本作十一卷 ,稍有不 同。但古书在流传过程中卷数发生改变是常有之事 ,仅此不足以证明两者并非一书 ,尚需综合考虑其他 证据。《文献通考 ·经籍考 》引《崇文总目 》云 :“此书篇第略依王氏 ,决非卜子夏之文 ,又其言近而不笃 , 然学者尚异 ,颇传习之。”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卷一 :“且其经文《彖 》、《象 》爻辞相错 ,正用王弼本 , 决非汉世书。”②古本《周易 》经传分立 ,共十二篇 ,经分为上经、下经两篇 ,传则有十篇 ,即十翼 :《彖上 传 》、《彖下传 》、《象上传 》、《象下传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文言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 卦传 》。王弼《周易注 》析传以附经 ,将《彖上传 》、《彖下传 》、《象上传 》、《象下传 》、《文言传 》皆散附于 诸卦之下。《崇文总目 》和《直斋书录解题 》谓《子夏易传 》用王弼本 ,这与今本《子夏易传 》是相符合的。 又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今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 ,止《杂卦 》。”③今本《子夏易传 》亦止于《杂卦 》,且其 解说对王弼注也有一定的承袭 ,符合晁氏的记载。龚鼎臣《东原录 》:“《易 ·上系 》曰 :‘天一 ,地二 ,天 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此乃参伍错综之数尔 ,故《子夏易传 》置于前段之末 ,韩康 伯以为后段之首 ,非也。”④考今本《子夏易传 》卷七正是将此段置于前段之末进行解说 ,亦与之相合。 当然 ,上述这些大略的相合仍不足以说明问题 ,下面我们以宋人所引唐张弧伪本《子夏易传 》与今 本作具体的对照。冯椅《厚斋易学 》云 : 元丰二年 ,楚州连水县丞张聘贤论次者 ,亦止王本。自以为出于近世 ,而信其以为子夏不疑 ,反 谓唐孔颖达、陆德明所引 ,止见其伪本。且引《归妹 》六五传云 :“古者王女下嫁于诸侯 ,衣服不系其 夫 ,下王侯一等。”为出《诗小序 》。不知《诗小序 》,卫宏之徒所作 ,非卜氏也。《中兴书目 》则谓陆 德明所引 ,与近本间有合者 ,若云 :“地得水而柔 ,水得地而流 ”,比今本“地藏水而泽也 ,水得地而安 也 ”,但小异尔。至束帛戋戋作残残 ,又云五匹为束 ,三玄二纁 ,象阴阳 ,则今本无此。⑤ 北宋元丰年间张聘贤论次《子夏易传 》亦张弧伪本 ,而因其中一段论述与《毛诗序 》相合 ,信以为真 子夏所作 ,反而认为孔颖达《周易正义 》、陆德明《经典释文 》所引《子夏易传 》是伪本。张聘贤的观点自 是无稽 ,不必详论。值得注意的是 ,其所引《子夏易传 》之《归妹 》六五传 ,与今本《子夏易传 》卷五“古者 王女下嫁于诸侯 ,衣服不系其夫 ,下王后一等。故君之袂不如娣之袂 ,妻贵于夫 ,夫下妻也 ”条完全相 合 ⑥。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中兴书目 》谓陆德明《经典释文 》所引间有与张弧伪本相近者 ,《经典释文 》 卷二 :“《子夏传 》云 :‘地得水而柔 ,水得地而流 ,故曰比。’”⑦而《中兴书目 》所举张弧伪本则作 :“地藏水 而泽也 ,水得地而安也。”考今本《子夏易传 》卷一云 :“地载水而泽也 ,水得地而安也。”⑧亦与《中兴书 6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马端临《文献通考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6年影印本 ,第 1516页。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4页。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0年 ,第 10页。 龚鼎臣《东原录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862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557页。 冯椅《厚斋易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0年 ,第 821页。 《子夏易传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7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79页。 陆德明《经典释文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5年影印本 ,第 81页。 《子夏易传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7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17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目举张弧伪本相合。其一字之异则或是仲兴书目別用之讹,或是今本流传之讹。今本倘如 要厮论非唐张弧伪本,而是张弧之后的新伪本,则不可能出现此情形。因为如果今本是张弧之后的新 伪本,即使伪造者故意将前人引语附入以掩其伪,也必是附入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等人所引唐以前流 传的《子夏易传》,而不会附入兴书目黝谓其伪而引用的张弧伪本 最有力的证据是,南宋初李衡易义海撮要疵引了百余条《子夏易传》,其中卷一引十一条、卷二 引二十六条、卷三引二十条、卷四引二十三条、卷五引十五条、卷六引十八条。卷一饨》二引“相牵不 进班如也①,见于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卷四》九引“肥,饶裕也喙②,见于孔颖达易 正义謄六。除此两条不见于今本仔夏易传》,当是转引自陆、孔著作外,其余全部皆见于今本。为省 篇幅,仅列卷二所引二十六条为例 1、傣三:君子见交会之际,思其所终,虑患而艰守之,不失其正。③ 2、悟》三:位阳也,而阴处之。包承柔佞之过,是以羞辱及之。(页319) 3、氿四:上近至尊,下据其民,咎以专也。五之休否有命。任己卑以奉上,正以率下,其志 得行,又何咎?谁丽其福,乃己自致。(319) 4、侗司人·象》:火炎上同乎天,必待时燥而后盛,上能与下也。321) 5、侗人九:初比于二。(321) 6、侗人》二:不能大同,守宗独应,失其于野之义,可谓吝矣。(321) 7、侗人》九:居外,已过其同。无与同者,患争之祸则免矣,求同之志可得乎?(323) 8、《大有氿四:柔得尊位,而上下咸愿,应之以时,相亲难处之地也。能知祸福之端,畏天下之 所睹,如非在五旁,兢以自警,不敢怙恃,则无咎矣。(326) 9、縑·彖》尊而谦,益光大;卑而谦,不可逾,君子所以有终。(327-328) 10、氿三:居下之上,为众之则。勤于正众,虽劳而谦,厚之至也。谦以保位,万民服也,故 得保其终吉。(329) 11、嫌賺》四:谦以在位,不僭不逼,不违其则者也。以之奉五而待于三,奉事得宜,所挥皆从。 329) 12、縑》五:柔之过,盗之生心。顷330) 3、随》九:与二相得,出门交有功也。项336) 14、随氿四:得三而附,私擅其民,正之凶也。以随之时,协随之义,竭诚奉王,立功明道,皆 上之有,夫何咎哉!(337) 15、瓴》上六:六无所附,而保其上,守于险阻,可拘之乃从,维之以力而后至,服而通命于远 338) 16、儘別六:临事专,故厉。终成其志,故无咎。(340) 17、儘氿三:以刚得位,干事专任,终成其志。(340) 18、儘》四:以柔处柔,不敏于事,宽其事而无成者也。复命得乎?终无功也。顷341) 19、儘》五:柔非能为,必有主其事者,居中得正,用德而不劳力也。(341) 20、儘上九:终其事,而不享其利。(341) 21、临氿二:履位得中,有德感五,五顺于二,二未尽顺。(343) 22、临上六:四五皆应于阳,上为至顺,亦归而从之。远而至于阳,厚于君子之道,顺时知几 ①李衡倜易义海撮要》,伩渊阁四库全书第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94页 ②李衡倜易义海撮要》,伩渊阁四库全书第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86页 ③李衡倜易义海撮要》,妏渊阁四库全书第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16页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r.cnkiner

目 》所举张弧伪本相合。其一字之异则或是《中兴书目 》引用之讹 ,或是今本流传之讹。今本倘如《提 要 》所论非唐张弧伪本 ,而是张弧之后的新伪本 ,则不可能出现此情形。因为如果今本是张弧之后的新 伪本 ,即使伪造者故意将前人引语附入以掩其伪 ,也必是附入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等人所引唐以前流 传的《子夏易传 》,而不会附入《中兴书目 》明谓其伪而引用的张弧伪本。 最有力的证据是 ,南宋初李衡《周易义海撮要 》征引了百余条《子夏易传 》,其中卷一引十一条、卷二 引二十六条、卷三引二十条、卷四引二十三条、卷五引十五条、卷六引十八条。卷一《屯 》六二引“相牵不 进 ,班如也 ”条 ①,见于陆德明《经典释文 》卷二。卷四《遯 》上九引“肥 ,饶裕也 ”条 ②,见于孔颖达《周易 正义 》卷六。除此两条不见于今本《子夏易传 》,当是转引自陆、孔著作外 ,其余全部皆见于今本。为省 篇幅 ,仅列卷二所引二十六条为例 : 1、《泰 》九三 :君子见交会之际 ,思其所终 ,虑患而艰守之 ,不失其正。③ 2、《否 》六三 :位阳也 ,而阴处之。包承柔佞之过 ,是以羞辱及之。 (页 319) 3、《否 》九四 :上近至尊 ,下据其民 ,咎以专也。五之休否有命。任己卑以奉上 ,正以率下 ,其志 得行 ,又何咎 ? 谁丽其福 ,乃己自致。 (页 319) 4、《同人 ·象 》:火炎上同乎天 ,必待时燥而后盛 ,上能与下也。 (页 321) 5、《同人 》初九 :初比于二。 (页 321) 6、《同人 》六二 :不能大同 ,守宗独应 ,失其于野之义 ,可谓吝矣。 (页 321) 7、《同人 》上九 :居外 ,已过其同。无与同者 ,患争之祸则免矣 ,求同之志可得乎 ? (页 323) 8、《大有 》九四 :柔得尊位 ,而上下咸愿 ,应之以时 ,相亲难处之地也。能知祸福之端 ,畏天下之 所睹 ,如非在五旁 ,兢以自警 ,不敢怙恃 ,则无咎矣。 (页 326) 9、《谦 ·彖 》:尊而谦 ,益光大 ;卑而谦 ,不可逾 ,君子所以有终。 (页 327 - 328) 10、《谦 》九三 :居下之上 ,为众之则。勤于正众 ,虽劳而谦 ,厚之至也。谦以保位 ,万民服也 ,故 得保其终吉。 (页 329) 11、《谦 》六四 :谦以在位 ,不僭不逼 ,不违其则者也。以之奉五而待于三 ,奉事得宜 ,所挥皆从。 (页 329) 12、《谦 》六五 :柔之过 ,盗之生心。 (页 330) 13、《随 》初九 :与二相得 ,出门交有功也。 (页 336) 14、《随 》九四 :得三而附 ,私擅其民 ,正之凶也。以随之时 ,协随之义 ,竭诚奉王 ,立功明道 ,皆 上之有 ,夫何咎哉 ! (页 337) 15、《随 》上六 :六无所附 ,而保其上 ,守于险阻 ,可拘之乃从 ,维之以力而后至 ,服而通命于远。 (页 338) 16、《蛊 》初六 :临事专 ,故厉。终成其志 ,故无咎。 (页 340) 17、《蛊 》九三 :以刚得位 ,干事专任 ,终成其志。 (页 340) 18、《蛊 》六四 :以柔处柔 ,不敏于事 ,宽其事而无成者也。复命得乎 ? 终无功也。 (页 341) 19、《蛊 》六五 :柔非能为 ,必有主其事者 ,居中得正 ,用德而不劳力也。 (页 341) 20、《蛊 》上九 :终其事 ,而不享其利。 (页 341) 21、《临 》九二 :履位得中 ,有德感五 ,五顺于二 ,二未尽顺。 (页 343) 22、《临 》上六 :四五皆应于阳 ,上为至顺 ,亦归而从之。远而至于阳 ,厚于君子之道 ,顺时知几。 72 ① ② ③ 李衡《周易义海撮要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13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294页。 李衡《周易义海撮要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13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386页。 李衡《周易义海撮要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13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316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44-345) 23、观·象》先王察其方,观其俗性,而易其素履,则民自行其道也。草木从上之风,偃。 24观》四:利用为王者之上宾。项347 25观沈五我之风化备于民,观其民有君子之风,天下无所归咎。顷347) 26、观壯九:居无位之地,乘五之上,忧悔之地,志不得平。(347 以上二十六条全部都见于今本《夏易传謄二相应部分。据李衡自序,北宋熙宁中,房审权曾集 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易说为倜周易义海》百卷,《周易义海撮要》是删削其书而成,新增者仅程颐、苏 轼、朱震、龚原四家。那么,此书所引百余条《夏易传》必是房氏原书所有。晁以道《传易堂记》:“古 今学者咸谓卜子夏受锡易脱子而为之传,然太史公刘向父子、班固皆不论著。唐刘子玄知其伪矣,是 书亡,不传于今。今号为仔夏易传猪,噤文总目》斥其非是,而不知其所作之人,予知其为唐张弧 之易也。房审权与晁以道约略同时,其所见之仔夏易传》当相同。故冯椅亦谓“噤文》仲兴》 张聘贤、房审权本,则唐初本已亡而张弧书也”2。综上所述,北宋时候流传的本子是张弧伪本,而此伪 本的内容与今本完全相同,今本《子夏易传脚唐张弧伪本《夏易传》。 崇文总目》、酃斋读书志》、《斋书录解题宋代书目著录的张弧伪本《子夏易传湝作十卷 而今本《夏易传脚为十一卷,前六卷为六十四卦经注,卷七至十一分别为:《系辞上》、(系辞下》、億说 卦》、伃卦》、绦卦》。考倜易义海撮要腆十二卷,前六卷亦为经注,而所引《夏易传湝集中在前 六卷。巧合的是,卷一所引见于今本《子夏易传謄一,卷二所引见于卷二,前六卷所引皆能一一对应 无一例外。而且所引百余条涉及了六十四卦的大部分。这说明至少前六卷经注部分,今本几乎完整保 存了北宋本的原貌。后五卷虽较少见宋人征引,但也并非没有,如倜易口义·系辞上》:“子夏则曰:其 一不用者,太极也。无可名之,谓之太极。”即见于今本仔子夏易传謄七。因此,今本十一卷,与宋代十 卷本不同,但其内容未必有散佚附益。笔者颇疑今本卷七《辞上》卷八《辞下胜宋本为一卷,后来 因其篇幅较大分为二卷,故变十卷为十一卷。这种篇卷分合在古书流传过程中也是常有之事,可惜文献 不足征,无法确考。 如上所论,今本《夏易传Ⅻ唐张弧伪托之本。那张弧是何时人呢?陈振孙值斋书录解题謄一 “仔夏易传》条云:“张弧有仼道小疏冱卷,见《阁书目》,云唐大理评事,亦不详何时人。”朱彝 尊经义考謄十四张弧婤易王道小疏》寮云:“弧未详何时人,所著傃履子》卷,题曰唐将仕郎试 大理寺评事。考仔夏易传肝元中即诏儒官详定,而资州李氏集解》引之,意其为唐初人乎?可 见自宋以后,仅知其为唐人,而不详其具体时代。朱彝尊以为唐初人,但开元诏儒官详定和李鼎祚 易集解厮引之《夏易传湝非张弧伪本,张弧必非唐初人无疑。今考张弧傃履子》上云:“昔鸱夷 子在俗教民种植治生之道,竟乘舟而去。罗真人卜肆教人忠孝之道,乃拔宅而升。此乃大道不器,在物 皆有知,道不虚行,物有玄应,不在高台广厦之间,东林西域之内。咱注:“近代淮南高公置延和阁求道 非也。”罗真人乃罗公远,唐玄宗时道士。淮南高公则指的是唐末淮南节度使高骈。高骈喜神仙之术 信用方士吕用之,造迎仙楼、延和阁以求仙。休太平广记》二百九十引《陵妖乱志》:“中和元年 (881),(吕)用之以神仙好楼居,请于公廨邸北,跨河为迎仙楼,其斤斧之声,昼夜不绝,费数万缗,半岁 ①曾枣庄、刘琳主编佺宋文鸂第230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62页。 ②冯椅斋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22页 ③胡瑗撰、倪天隐述易口义》,纹渊阁四库全书第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88页 ③陈振孙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页。 ⑧朱彝尊经义考》,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影印四部备要本,第89页 ⑥张弧傃履子》,纵书集成初编缽,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页 o1994-2010ChinaAcademicou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ww.cnki.ner

(页 344 - 345) 23、《观 ·象 》:先王察其方 ,观其俗性 ,而易其素履 ,则民自行其道也。草木从上之风 ,偃。 (页 346) 24、《观 》六四 :利用为王者之上宾。 (页 347) 25、《观 》九五 :我之风化备于民 ,观其民有君子之风 ,天下无所归咎。 (页 347) 26、《观 》上九 :居无位之地 ,乘五之上 ,忧悔之地 ,志不得平。 (页 347) 以上二十六条 ,全部都见于今本《子夏易传 》卷二相应部分。据李衡自序 ,北宋熙宁中 ,房审权曾集 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易说为《周易义海 》一百卷 ,《周易义海撮要 》是删削其书而成 ,新增者仅程颐、苏 轼、朱震、龚原四家。那么 ,此书所引百余条《子夏易传 》必是房氏原书所有。晁以道《传易堂记 》曰 :“古 今学者咸谓卜子夏受《易 》孔子而为之传 ,然太史公、刘向父子、班固皆不论著。唐刘子玄知其伪矣 ,是 书亡 ,不传于今。今号为《子夏易传 》者 ,《崇文总目 》亦斥其非是 ,而不知其所作之人 ,予知其为唐张弧 之易也。”①房审权与晁以道约略同时 ,其所见之《子夏易传 》亦当相同。故冯椅亦谓“《崇文 》、《中兴 》、 张聘贤、房审权本 ,则唐初本已亡而张弧书也 ”②。综上所述 ,北宋时候流传的本子是张弧伪本 ,而此伪 本的内容与今本完全相同 ,今本《子夏易传 》即唐张弧伪本《子夏易传 》。 《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 》等宋代书目著录的张弧伪本《子夏易传 》皆作十卷。 而今本《子夏易传 》却为十一卷 ,前六卷为六十四卦经注 ,卷七至十一分别为 :《系辞上 》、《系辞下 》、《说 卦 》、《序卦 》、《杂卦 》。考《周易义海撮要 》共十二卷 ,前六卷亦为经注 ,而所引《子夏易传 》皆集中在前 六卷。巧合的是 ,卷一所引见于今本《子夏易传 》卷一 ,卷二所引见于卷二 ,前六卷所引皆能一一对应 , 无一例外。而且所引百余条涉及了六十四卦的大部分。这说明至少前六卷经注部分 ,今本几乎完整保 存了北宋本的原貌。后五卷虽较少见宋人征引 ,但也并非没有 ,如《周易口义 ·系辞上 》:“子夏则曰 :其 一不用者 ,太极也。无可名之 ,谓之太极。”③即见于今本《子夏易传 》卷七。因此 ,今本十一卷 ,与宋代十 卷本不同 ,但其内容未必有散佚附益。笔者颇疑今本卷七《系辞上 》、卷八《系辞下 》在宋本为一卷 ,后来 因其篇幅较大分为二卷 ,故变十卷为十一卷。这种篇卷分合在古书流传过程中也是常有之事 ,可惜文献 不足征 ,无法确考。 如上所论 ,今本《子夏易传 》即唐张弧伪托之本。那张弧是何时人呢 ?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卷一 “《子夏易传 》”条云 :“张弧有《王道小疏 》五卷 ,见《馆阁书目 》,云唐大理评事 ,亦不详何时人。”④朱彝 尊《经义考 》卷十四“张弧《周易王道小疏 》”条云 :“弧未详何时人 ,所著《素履子 》三卷 ,题曰唐将仕郎试 大理寺评事。考《子夏易传 》开元中即诏儒官详定 ,而资州李氏《集解 》屡引之 ,意其为唐初人乎 ?”⑤可 见自宋以后 ,仅知其为唐人 ,而不详其具体时代。朱彝尊以为唐初人 ,但开元诏儒官详定和李鼎祚《周 易集解 》所引之《子夏易传 》皆非张弧伪本 ,张弧必非唐初人无疑。今考张弧《素履子 》卷上云 :“昔鸱夷 子在俗教民种植治生之道 ,竟乘舟而去。罗真人卜肆教人忠孝之道 ,乃拔宅而升。此乃大道不器 ,在物 皆有知 ,道不虚行 ,物有玄应 ,不在高台广厦之间 ,东林西域之内。”自注 :“近代淮南高公置延和阁求道 , 非也。”⑥罗真人乃罗公远 ,唐玄宗时道士。淮南高公则指的是唐末淮南节度使高骈。高骈喜神仙之术 , 信用方士吕用之 ,造迎仙楼、延和阁以求仙。《太平广记 》卷二百九十引《广陵妖乱志 》云 :“中和元年 (881) , (吕 )用之以神仙好楼居 ,请于公廨邸北 ,跨河为迎仙楼 ,其斤斧之声 ,昼夜不绝 ,费数万缗 ,半岁 8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 》第 230册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 2006年 ,第 262页。 冯椅《厚斋易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0年 ,第 822页。 胡瑗撰、倪天隐述《周易口义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8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488页。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年 ,第 4页。 朱彝尊《经义考 》,北京 :中华书局 , 1998年影印四部备要本 ,第 89页。 张弧《素履子 》,《丛书集成初编 》本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5年 ,第 1、2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方就。自成至败,竟不一游,鐍俨然,以至灰烬。是冬,又起延和阁于大厅之西,凡七间,高八丈,皆饰 以珠玉,绮窗绣户,殆非人工。每旦,焚名香,列异宝,以祈王母之降。治通鉴》二百五十四亦载 其事。张弧时代犹在高骈之后,则当为唐末或五代时人 考证清楚今本《夏易传潲作者和时代、成书对我们研究易学史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弄清今本 《子夏易传》是唐末或五代之作,重新将此书置于唐末五代的易学史背景中审视,则或许可视其为王弼 以玄解易到程颐儒理释易的中间环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义理派易学的发展源流。其次,弄清今本 《子夏易传脚张弧伪本,这对古本《子夏易传》辑佚也很有意义。因为古本仔夏易传滁了主要保 存在经典释文》易正义》、易集解》等唐人著述中外,尚有部分条目保存在宋人著述中。既然 并不存在朱彝尊、四库提要厮谓张弧之外的另一新伪本,则宋人所引《夏易传》见于今本者,皆当 为古本《子夏易传》。实际上清人马国翰《函山房辑佚书·子夏易传兄从宋人朱震仅上易传》项 安世婤易玩辞胂辑得十余条。只是马氏所辑存在误辑、漏辑者,如辑自王应麟《压海潲係系辞上传》 一不用者太极也涤②,实见今本仔子夏易传謄七;辑自罗泌鏴史潲係辞下传》“上古官职未设,人 民自为治,记其事将其命而已,故可以结绳为③,实见今本《子夏易传》八。另外,上易传》卷 》:“子夏传曰:先迷后得,主也。二进至三坤体成,西南坤也。止而不进成艮,东北艮也。卷 沌胭九:“子夏传曰:磐桓犹桓旋也。”卷五儡》四:“鼎折足,覆公鍊,其形渥,凶……子夏传作 握。”此三条皆不见于今本仔夏易传》,当出自古本仔夏易传》而马氏却漏辑了。 责任编辑李尚信林忠军 ①李等钛太平广记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1%61年,第2307页。 ②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第51页。 ③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第51页。 ④朱震似上易传》四部丛刊本)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5页 ⑤朱震上易传》四部丛刊本)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9页 ⑥朱震仅上易传》四部丛刊本)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3页 c1994-2010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hnww.cnki,net

方就。自成至败 ,竟不一游 , 鐍俨然 ,以至灰烬。是冬 ,又起延和阁于大厅之西 ,凡七间 ,高八丈 ,皆饰 以珠玉 ,绮窗绣户 ,殆非人工。每旦 ,焚名香 ,列异宝 ,以祈王母之降。”①《资治通鉴 》卷二百五十四亦载 其事。张弧时代犹在高骈之后 ,则当为唐末或五代时人。 四 考证清楚今本《子夏易传 》的作者和时代、成书对我们研究易学史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弄清今本 《子夏易传 》是唐末或五代之作 ,重新将此书置于唐末五代的易学史背景中审视 ,则或许可视其为王弼 以玄解易到程颐儒理释易的中间环节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义理派易学的发展源流。其次 ,弄清今本 《子夏易传 》即张弧伪本 ,这对古本《子夏易传 》的辑佚也很有意义。因为古本《子夏易传 》除了主要保 存在《经典释文 》、《周易正义 》、《周易集解 》等唐人著述中外 ,尚有部分条目保存在宋人著述中。既然 并不存在朱彝尊、《四库提要 》所谓张弧之外的另一新伪本 ,则宋人所引《子夏易传 》不见于今本者 ,皆当 为古本《子夏易传 》。实际上 ,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子夏易传 》已从宋人朱震《汉上易传 》、项 安世《周易玩辞 》中辑得十余条。只是马氏所辑存在误辑、漏辑者 ,如辑自王应麟《玉海 》的《系辞上传 》 “一不用者太极也 ”条 ②,实见今本《子夏易传 》卷七 ;辑自罗泌《路史 》的《系辞下传 》“上古官职未设 ,人 民自为治 ,记其事将其命而已 ,故可以结绳为 ”条 ③,实见今本《子夏易传 》卷八。另外 ,《汉上易传 》卷一 《坤 》:“子夏传曰 :先迷后得 ,主也。二进至三坤体成 ,西南坤也。止而不进成艮 ,东北艮也。”④卷一 《屯 》初九 :“子夏传曰 :磐桓犹桓旋也。”⑤卷五《鼎 》九四 :“鼎折足 ,覆公餗 ,其形渥 ,凶 ……子夏传作 握。”⑥此三条皆不见于今本《子夏易传 》,当出自古本《子夏易传 》,而马氏却漏辑了。 责任编辑 :李尚信 林忠军 9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李 等《太平广记 》第 6册 ,北京 :中华书局 , 1961年 ,第 2307页。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扬州 :广陵书社 , 2005年 ,第 51页。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扬州 :广陵书社 , 2005年 ,第 51页。 朱震《汉上易传 》(四部丛刊本 )卷一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9年 ,第 15页。 朱震《汉上易传 》(四部丛刊本 )卷一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9年 ,第 29页。 朱震《汉上易传 》(四部丛刊本 )卷五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9年 ,第 43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