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人格有更强的现实性。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涵时,也必然会发现作者的价值旨趣和学术立场。下面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我们来看一下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 者,斯可矣。孔子认为虽然圣人人格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第一,《易传,系辞》中的圣人是一个用“智”来行 的,但君子人格则是常人可及的。孔子所说君子人格的内“仁”的仁者,《易传·系辞》作者说,“备物致用,立功成器 涵有两层:一是指有道德操守;二是指在位者。在孔子的以为天下利,莫大于圣人。”从这可见,在《易传·系辞》作 视野里,君子有道德操守的具体规范是行“仁”心,他说:者的眼里,圣人是一位“以为天下利”的仁者。他们认为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在他看来,圣人作为仁者是用“智”来行“仁”的;而且圣人行“仁”的 行“仁”心是君子本分,而“小人”则根本不具备这一点。以过程中,与《易经》是互动的,《易传,系辞》中说:包栖氏(伏 孔子学说继承人自居的孟子更加推崇君子的道德操守,羲氏)在“王天下”时,他一心为天下人谋福利,他对天、地 君子即使“无恒产”,也有“恒心”。孟子进一步解释到:“君万物仔细观察,然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口,创作了八 子与人为善,取诸人,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卦;他并从《离》卦得到启示,教授人们结绳作网,来捕捉 莫大乎与人为善。啊在这里,我们可看出,孟子以“与人为鸟、鱼;神农氏从《益》卦得到启发,教授人们制作耒、耜来 善”,亦即行“仁”心为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不再以是否进行农业生产;并依据《噬嗑》卦,制定交易规则,使人们 在位为君子人格的内涵,这是对孔子君子学说的进一步有章可寻地交换各自物品,大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黄 帝、尧、舜受《乾》《坤》两卦的启迪,为人们制作了衣服 而在道家心目中,君子则是秉承自然本性、“无为”的使天下得到了大治;后来的圣人,更是不离《易经》,并且 人,他脱离了儒家所尊崇的封建宗法礼制羁绊。老子认常常依据《易经》为天下人做好事;为了人们避风雨,圣人 为,“善为士(君子)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在老子的眼教会人民建筑了“宫室”;为了人们更好地搞好丧葬,圣人 中,君子是深谙“道”的人。庄子则认为,“以仁为恩,以义制作了棺椁;为了让人们知道文理、记录历史,百官能更 为理,以礼为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叫圓,可见,在生活于好地治理政事,圣人又创造了文字。这些伟大的创举,都 国中、后期庄子的理解中,道家的君子已深深地烙上了是圣人所为。从这我们看出,在《易传,系辞》的作者心目 儒家的一些色彩。但从原初意义上看,道家赋予了君子人中,圣人是一个依据《易经》为人民谋福利的仁者 格承袭自然本性、脱离礼制约束的基本内涵 第二,在《易传·系辞》中,圣人不仅是一个仁者,更是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易传》是儒家典籍,但近年来个行“仁”心的智者。圣人作为一个智者,首先体现在他 陈鼓应先生通过对《易传·系辞》考察,认为“《易传》非儒创作了《易经》以及《易经》中的《大象》、《小象》和《系辞》 家典籍,乃道家系统所作。叫圣人和君子是《易传·系辞》上。《易传·系辞》作者讲“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 中讨论的两个重要人格形象,通过考察该书中两者的人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 格内涵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就会发现陈老这个观点人则之"。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根据传说,伏羲氏见龙 是很难成立的。而我们通过对该书中两者的人格内涵以马负图出于黄河,它的身上有纹如八卦,他依此画出八 及作者对他们态度的考察,恰恰验证了《易传·系辞》是儒卦;大禹见神龟出洛水,背上有文字,他依此作《尚书·洪 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范》。这两则传说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可以肯定一点,远 古的中国智者们对天地之道是非常关注的。而正是这种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 关注,他们在苦思冥想中不断地受到外界事物的启发,创 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 《易传·系辞》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而解释和发经》。 挥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该书作者的价值旨趣,作者的价值而《易传·系辞》作者则神化了《易经》的创作。在他们 旨趣即使是不经意的也会暴露出自身的学术立场。因此,看来,是智慧过人的圣人创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 我们在考察该书中圣人的人格形象,发掘圣人的人格内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经》。不仅如此,他们还强调,由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人格有更强的现实性。 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善 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 见 有 恒 者,斯可矣。 ”[6] 孔子认为虽然圣人人格是普通人很难达到 的,但君子人格则是常人可及的。 孔子所说君子人格的内 涵有两层:一是指有道德操守;二是指在位者。 在孔子的 视野里,君子有道德操守的具体规范是行“仁”心,他 说: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7] 在他看来, 行“仁”心是君子本分,而“小人”则根本不具备这一点。 以 孔子学说继承人自居的孟子更加推崇君子的道德操守, 君子即使“无恒产”,也有“恒心”。 孟子进一步解释到:“君 子与人为善,取诸人,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 莫大乎与人为善。 ”[8] 在这里,我们可看出,孟子以“与人为 善”,亦即行“仁”心为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不 再 以 是 否 在位为君子人格的内涵, 这是对孔子君子学说的进一步 发展。 而在道家心目中,君子则是秉承自然本性、“无为”的 人, 他脱离了儒家所尊崇的封建宗法礼制羁绊。 老子认 为,“善为士(君子)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9] 在老子的眼 中,君子是深谙“道”的人。 庄子则认为,“以仁为恩,以义 为理,以礼为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10],可见,在生活于 战国中、后期庄子的理解中,道家的君子已深深地烙上了 儒家的一些色彩。 但从原初意义上看,道家赋予了君子人 格承袭自然本性、脱离礼制约束的基本内涵。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易传》是儒家典籍,但近年来 陈鼓应先生通过对《易传·系 辞》考 察,认 为“《易 传》非 儒 家典籍,乃道家系统所作。 ”[11] 圣人和君子是《易传·系辞》 中讨论的两个重要人格形象, 通过考察该书中两者的人 格内涵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就会发现陈老这个观点 是很难成立的。 而我们通过对该书中两者的人格内涵以 及作者对他们态度的考察,恰恰验证了《易传·系辞》是儒 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二、《易传·系辞》中的圣人 《易传·系辞》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而解释和发 挥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该书作者的价值旨趣, 作者的价值 旨趣即使是不经意的也会暴露出自身的学术立场。 因此, 我们在考察该书中圣人的人格形象, 发掘圣人的人格内 涵时,也必然会发现作者的价值旨趣和学术立场。 下面, 我们来看一下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 第 一, 《易 传·系 辞》中的圣人是一个用 “智 ”来 行 “仁”的仁者,《易传·系辞》作者说,“备物致用,立功成器, 以为天下利,莫大于圣人。 ”从这可见,在《易传·系辞》作 者的眼里,圣人是一位“以为天下利”的仁者。 他们认为, 圣人作为仁者是用“智”来行“仁”的;而 且 圣 人 行“仁”的 过程中,与《易经》是互动的,《易传·系辞》中说:包栖氏(伏 羲氏)在“王天下”时,他一心为天下人谋福利,他对天、地、 万物仔细观察,然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12],创作了八 卦;他并从《离》卦得到启示,教授人们结绳作网,来 捕 捉 鸟、鱼;神农氏从《益》卦得到启发,教授人们制作耒、耜来 进行农业生产;并依据《噬嗑》卦,制 定 交 易 规 则,使 人 们 有章可寻地交换各自物品, 大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黄 帝、尧、舜受《乾》、《坤》两卦的启迪,为人们制作了衣服, 使天下得到了大治;后 来 的 圣 人,更 是 不 离《易 经》,并 且 常常依据《易经》为天下人做好事;为了人们避风雨,圣人 教会人民建筑了“宫室”;为了人们更好地搞好丧葬,圣人 制作了棺椁;为了让人们知道文理、记 录 历 史,百 官 能 更 好地治理政事,圣人又创造了文字。 这些伟大的创举,都 是圣人所为。 从这我们看出,在《易传·系辞》的作者心目 中,圣人是一个依据《易经》为人民谋福利的仁者。 第二,在《易传·系辞》中,圣人不仅是一个仁者,更是 一个行“仁”心的智者。 圣人作为一个智者,首先体现在他 创作了《易经》以及《易经》中的《大象》、《小 象》和《系 辞》 上。 《易传·系辞》作者讲“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 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 人则之”。 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根据传说,伏羲氏见龙 马负图出于黄河, 它的身上有纹如八卦, 他依此画出八 卦;大禹见神龟出洛水,背上 有 文 字,他 依 此 作《尚 书·洪 范》。 这两则传说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可以肯定一点,远 古的中国智者们对天地之道是非常关注的。 而正是这种 关注,他们在苦思冥想中不断地受到外界事物的启发,创 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进 而 创 作 出 了《易 经》。 而《易传·系辞》作者则神化了《易经》的创作。 在他们 看来,是智慧过人的圣人创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 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经》。 不仅如此,他们还强调,由 7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