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园内外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 原则。应将理论讲授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1)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 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2)参与式教学。师生角色互换,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 并对学生的讲授进行点评和补充。学生通过查资料、写教案、试讲、正式讲授和评课等环节,激发 学习兴趣,与教师产生共鸣。促使教学的全过程都能够入脑入心,实现理论的内化。 (3)专题式教学。通过在教学中选取专题,教学内容切合教学大纲,以此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 的深度和广度,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采取师生互相质疑、讨论和辩论等形 式,以及师生互问互答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进行总结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 (4)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 相关内容。结合现实和理论前沿问题,拓展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只有“新”,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激 发学习兴趣。在讲授中,注意挖掘新史料、介绍学术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 生关注现实。 (5)课程化设置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将课程实践教学部分放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综 合”课程开展,制订了专门的实践课教学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结合理论教学和时政热点开展丰富多 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3.6考试与评价方式 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亦即过程评价: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 准;目标评价:以课程标准目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能力评价:以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相关 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参照标准。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网络考试成绩50%。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认识国史、国情,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 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通过 学习本课程,探索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 务。 (二)具体目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