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究竟有何影响 来源:上海证券报发布时间:2008-3-1313:34:37瞿强 在大量信贷扩张和需求刺激之后,美国住房供应市场很快饱和了,住宅价格指数在2006年中期见顶回调。大量新型货款产品也 度过了最初几年优惠期,再加上美国利率上升,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负担骤然上升,房价下跌又导致借款人无法按原先方式 重新融资,结果是次级贷款违约率迅速上升。随着金融机构执行抵押,将住房重新推向市场,则更进一步加剧了房价下跌。波 及到金融市场的方方面面,最终有可能影响实际经济运行 2007年2月27日,上证指数大幅下挫,随后出现了全球性的股市下跌。有人以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己经足以冲击世界市场了, 但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场更大的金融危机的序曲。这场危机从春天开始浮现,夏秋之后日益严重,到2008年初还在发展之中 那么,这场危机究竟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它的基本游戏程序如何?它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实际经济活动究 什么样的影响? 次货危机的结构与机理 理解次级债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其对金融体系和实际经济的潜在影响,首先需要详细剖析次级债的结构,看看银行信 贷在这一结构下是如何在金融产品创新推动下急剧扩张,然后又是如何急剧紧缩的 在大萧条以前,美国住宅金融市场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大萧条时期,作为“新政”的一个部分,美国联邦政府大力 介入了住宅金融体系的构建,其基本制度框架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1970年代开始,“政府住房抵押协会”( Ginnie mae)(1968年)和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Freddie Mac)(1970年) 等率先发行基于住宅货款的证券化产品(MBS),从而推动住宅贷款市场的流动性从“出售贷款”开始进入到“证券化”阶段 同时,美国住宅金融机构也面临了“脱媒”的严峻市场环境变化 80年代以后,住宅贷款的主体储贷协会(SAL)不断爆发危机,住宅金融市场上传统的“贷款并持有” 的经营模式不得不让位于新的“贷款并证券化”( originate-to- distribute)商业模式。由此开始,住宅贷款的资金来源不是 依靠吸收存款,而是依靠卖出货款合同。在1990年代,这个二级市场的主体还是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机构。2000年以后,华尔街 入并主导了这个市场 目前这一市场的基本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住房贷款的“一级市场”,借款者申请贷款,得到资金和住房,贷款者发放贷款,得到作为抵押的住房合约 和预期的还款现金流。贷款者主要是一些专门从事住房贷款的金融机构如 New Century公司等,并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外,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组织、保险公司和与房屋贷款相关的政府机构,还有一些住宅专业公司本身是商业银行 附属机构 尽管一级市场中贷款有的受到GSEs的信用保护,但对低收入阶层来说,这类贷款门槛太高和审查过严,加上这些机构自2002 年开始受会计丑闻困扰而市场份额下降,一些私人品牌的贷款公司乘虚而入,给低收入者种种优惠条件,于是次级贷款市场开 始迅速扩张。到2006年,美国住宅抵押贷款规模己超过国债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贷款余额高达13万亿美元。从一级市场看, 在MBS约占贷款余额的6成市场份额,而GSE发行证券又占MBS的三成比重,而“私人品牌的MS”要占到其余的6成比重 由于目前的贷款者在发放贷款后,并不长期大量持有这些贷款并作为自己的资产,而是在收取一定手续费后尽量将货款转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究竟有何影响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08-3-13 13:34:37 瞿强 在大量信贷扩张和需求刺激之后,美国住房供应市场很快饱和了,住宅价格指数在 2006 年中期见顶回调。大量新型贷款产品也 度过了最初几年优惠期,再加上美国利率上升,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负担骤然上升,房价下跌又导致借款人无法按原先方式 重新融资,结果是次级贷款违约率迅速上升。随着金融机构执行抵押,将住房重新推向市场,则更进一步加剧了房价下跌。波 及到金融市场的方方面面,最终有可能影响实际经济运行。 2007 年 2 月 27 日,上证指数大幅下挫,随后出现了全球性的股市下跌。有人以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足以冲击世界市场了, 但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场更大的金融危机的序曲。这场危机从春天开始浮现,夏秋之后日益严重,到 2008 年初还在发展之中。 那么,这场危机究竟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它的基本游戏程序如何?它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实际经济活动究竟会有 什么样的影响? 次贷危机的结构与机理 理解次级债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其对金融体系和实际经济的潜在影响,首先需要详细剖析次级债的结构,看看银行信 贷在这一结构下是如何在金融产品创新推动下急剧扩张,然后又是如何急剧紧缩的。 在大萧条以前,美国住宅金融市场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大萧条时期,作为“新政”的一个部分,美国联邦政府大力 介入了住宅金融体系的构建,其基本制度框架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 1970 年代开始,“政府住房抵押协会”(Ginnie Mae)(1968 年)和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Freddie Mac)(1970 年) 等率先发行基于住宅贷款的证券化产品(MBS),从而推动住宅贷款市场的流动性从“出售贷款”开始进入到 “证券化”阶段。 同时,美国住宅金融机构也面临了“脱媒”的严峻市场环境变化。 1980 年代以后,住宅贷款的主体储贷协会(S&L)不断爆发危机,住宅金融市场上传统的“贷款并持有”(originate-to-hold) 的经营模式不得不让位于新的“贷款并证券化”(originate-to-distribute)商业模式。由此开始,住宅贷款的资金来源不是 依靠吸收存款,而是依靠卖出贷款合同。在 1990 年代,这个二级市场的主体还是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机构。2000 年以后,华尔街 进入并主导了这个市场。 目前这一市场的基本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住房贷款的“一级市场”,借款者申请贷款,得到资金和住房,贷款者发放贷款,得到作为抵押的住房合约 和预期的还款现金流。贷款者主要是一些专门从事住房贷款的金融机构如 New Century 公司等,并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外,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组织、保险公司和与房屋贷款相关的政府机构,还有一些住宅专业公司本身是商业银行 附属机构。 尽管一级市场中贷款有的受到 GSEs 的信用保护,但对低收入阶层来说,这类贷款门槛太高和审查过严,加上这些机构自 2002 年开始受会计丑闻困扰而市场份额下降,一些私人品牌的贷款公司乘虚而入,给低收入者种种优惠条件,于是次级贷款市场开 始迅速扩张。到 2006 年,美国住宅抵押贷款规模已超过国债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贷款余额高达 13 万亿美元。从一级市场看, 在 MBS 约占贷款余额的 6 成市场份额,而 GSE 发行证券又占 MBS 的三成比重,而“私人品牌的 MBS”要占到其余的 6 成比重。 由于目前的贷款者在发放贷款后,并不长期大量持有这些贷款并作为自己的资产,而是在收取一定手续费后尽量将贷款转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