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7卷第4期 辽宁中医学晚学报 Vol 7 No 4 2005年7月 JOURNAL OF LIAONING COLLEGE OF TCM Jul,,2005 教改在线」 《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教法初探 戴永生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 摘要:阐明(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的重要性,并指出,对于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扩展专业知识,培养思维 能力,撰写学术论文有著现实意义。同时,诠释导师素质是决定导师课的关健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231(2005)04-0409-02 〈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是指为《中医基础理(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 论》硕士研究生所上的指导教师课程;亦可简称“导3保证导师课质量要深化教法 师课”。这门课程是围绕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所上 教法,指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 的专业课程,它涵益着以《中医基础理论)硕士点招即“导师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方法的选 生研究方向为主的导师在医疗、教学、科研上的经验择,一要依据研究方向,二要本着教学计划,三要 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也包括研究生具体研究方向合研究生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笔者在执教(中医 与之相关的内容。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感到:上好基础理论)导师课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导师课”对于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扩展专业知3.1确定教学目的与计划一般新生入学第1学 识,训练思维能力,以及学位论文撰写具有现实意期制定,并书写到所带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如上《中 义。今就《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的重要性,导师素医基础理论》导师课,主要通过对《内经》、《难经》有 质与教学方法谈谈个人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关脏腑病机五行传变原文讲解和代表医家医著医案 2000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教育部研究生办公体会,深化对中医五行学说的认识,为完成毕业课题 室“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及学位论文以及从事医、教、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指出:“要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即突出基础训练3.2启发教学阐发经旨启发式讲解对于引导研 和拓宽知识面。强调中医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究生学习“导师课”非常重要。如对《难经中五行医 识系统学习,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重视综合素藏原理,是从每一行包容其它四行进行启发教学,为 质,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脏腑相关理论奠定了基础。而《十难)讲的“一脉十 能力”。要贯彻这一方案,我们学院在确定《中基》硕变”,其实质是导师课所讲的脏腑病机五行传变的脏 士学位课程基础上,明确将“导师课”列为《中基》硕腑自病、母子相及、乘侮并见的病机模式的一个方 士生必修的学位课程,可见其重要性。就一般而言,面。《素问》运气七篇中的“五行胜复”,则突出其概 “导师课”就是指导教师本人多年或一生从事该学科念、特点、思维模式和应用实质加以启迪说明,从而 专业所取得的医、教、研经验成果,代表着招生研究达到源于典藉,又开拓思路、触发思维的作用 方向,并贯穿到研究生的具体研究方向中,也贯穿到3.3穷研医著羽翼导师课程为使“导师课”内容 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可见“导师课决非可上可丰满,我以(《各家学说》教材为依据,穷研对脏腑病机 不上。而上好“导师课”对于研究生们牢固掌握专业五行传变有独特见解代表医家著作。一是理论指导, 知识,开展创新研究,写好学位论文具有现实意义。如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突出了五脏病机与五行 2导师素质是上好课的关键 联系,而有“诸风掉眩,皆属肝木”之说,进而发展了“亢 导师素质,它包括指导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害承制”理论,提出“已亢过极则反似胜已之化”的物极 力两大方面,前者重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后者着必反而兼化,上述引导为拓展学生思维提供了范例 重学科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具体来说,指导教师 是引导研究生分析医家的五行医案,如叶天士《临证 要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当前中医处于后继指南医案》中就有25个病证应用脏腑病机五行传变结 乏术情况,如去年国家中医管理局开办的“优秀中医合证候进行辨证论治,近代医家秦伯未还列出了五行 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选拔过程中对中医四大经典生克辨证十六种模型。三是印发我在国内期刊上发表 进行考试后发现,其合格率低。面对这一事实更要的五行系列论文,如“脏腑病机五行传变探析”,“五行 求指导教师要在中医经典著作上下功夫而积淀深医案”等供研究生自学,并在此基础上加深理解,发挥 厚,既要从文献载体学习转向机读与网络载体扩张,个人创见,提出了一脏有病可通过母病及子,子病犯 又要抓住继承发扬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信息,并将母,相乘相侮波及其它四脏,同样其它的四脏有病也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言传身教,传及该脏的脏腑病机五行对称传变假说,从而光大导 作者简介:戴永生(1943-),男,费州赤水人,教投,主要从事五行辨证及临床应用研究 万方数据第7卷第4期 2005年7月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COLLEGE OF TCM V01.7 No.4 Jul..2005 《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教法初探 戴永生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 要:阐明<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的重要性,并指出,对于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扩展专业知识,培养思维 能力,撰写学术论文有着现实意义。同时,诠释导师素质是决定导师课的关键。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231(2005)04—0409—02 《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是指为《中医基础理 论》硕士研究生所上的指导教师课程;亦可简称“导 师课”。这门课程是围绕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所上 的专业课程,它涵盖着以《中医基础理论》硕士点招 生研究方向为主的导师在医疗、教学、科研上的经验 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也包括研究生具体研究方向 与之相关的内容。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感到:上好 “导师课”对于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扩展专业知 识,训练思维能力,以及学位论文撰写具有现实意 义。今就《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的重要性,导师素 质与教学方法谈谈个人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 《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的重要性 2000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教育部研究生办公 室“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 中指出:“要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即突出基础训练 和拓宽知识面。强调中医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 识系统学习,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重视综合素 质,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要贯彻这一方案,我们学院在确定《中基>硕 士学位课程基础上,明确将“导师课”列为《中基>硕 士生必修的学位课程,可见其重要性。就一般而言, “导师课”就是指导教师本人多年或一生从事该学科 专业所取得的医、教、研经验成果,代表着招生研究 方向,并贯穿到研究生的具体研究方向中,也贯穿到 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可见“导师课”决非可上可 不上。而上好“导师课”对于研究生们牢固掌握专业 知识,开展创新研究,写好学位论文具有现实意义。 2导师素质是上好课的关键 导师素质,它包括指导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能 力两大方面,前者重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后者着 重学科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具体来说,指导教师 要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当前中医处于后继 乏术情况,如去年国家中医管理局开办的“优秀中医 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选拔过程中对中医四大经典 进行考试后发现,其合格率低。面对这一事实更要 求指导教师要在中医经典著作上下功夫而积淀深 厚,既要从文献载体学习转向机读与网络载体扩张, 又要抓住继承发扬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信息,并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言传身教, 才能激发研究生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相长目的,学好 《中医基础理论>导师课。 3保证导师课质量要深化教法 教法。指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 即“导师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方法的选 择,一要依据研究方向,二要本着教学计划,三要结 合研究生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笔者在执教<中医 基础理论>导师课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确定教学目的与计划 一般新生入学第1学 期制定,并书写到所带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如上<中 医基础理论>导师课,主要通过对<内经>、<难经>有 关脏腑病机五行传变原文讲解和代表医家医著医案 介绍,结合随师门诊应用五行辨证诊治疾病的实践 体会,深化对中医五行学说的认识,为完成毕业课题 及学位论文以及从事医、教、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2启发教学阐发经旨 启发式讲解对于引导研 究生学习“导师课”非常重要。如对<难经>中五行医 藏原理,是从每一行包容其它四行进行启发教学,为 脏腑相关理论奠定了基础。而<十难>讲的“一脉十 变”,其实质是导师课所讲的脏腑病机五行传变的脏 腑自病、母子相及、乘侮并见的病机模式的一个方 面。<素问>运气七篇中的“五行胜复”,则突出其概 念、特点、思维模式和应用实质加以启迪说明,从而 达到源于典藉。又开拓思路、触发思维的作用。 3.3 穷研医著羽翼导师课程 为使“导师课”内容 丰满,我以《各家学说》教材为依据,穷研对脏腑病机 五行传变有独特见解代表医家著作。一是理论指导, 如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突出了五脏病机与五行 联系,而有“诸风掉眩,皆属肝木”之说,进而发展了“亢 害承制”理论,提出“已亢过极则反似胜已之化”的物极 必反而兼化,上述引导为拓展学生思维提供了范例。 二是引导研究生分析医家的五行医案,如叶天士<临证 指南医案>中就有25个病证应用脏腑病机五行传变结 合证候进行辨证论治,近代医家秦伯未还列出了五行 生克辨证十六种模型。三是印发我在国内期刊上发表 的五行系列论文,如“脏腑病机五行传变探析”,“五行 医案”等供研究生自学,并在此基础上加深理解,发挥 个人创见,提出了一脏有病可通过母病及子,子病犯 母,相乘相侮波及其它四脏,同样其它的四脏有病也可 传及该脏的脏腑病机五行对称传变假说,从而光大导 师的学术见解,推动《中医基础理论>发展。 收稿日期:2004—12—28 作者简介:戴永生(1943一),男,贵州赤水人,教授,主要从事五行辨证及临床应用研究。 万方数据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