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廖永丰,等:灾害救助评估理论方法研究与展望 区域宏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灾后详细影响评估主要包括灾后社会组织系统损失、灾区 评估内容主要有3个:社会结构损毁、主导产业损社会组织系统运行能力、灾区社会组织重建需求 毁、区域发展影响。1990年以来,联合国在拉等三个方面 美洲组织开展灾后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影响2.2.2经济影响评估 评估研究,提出了 ECLAC模型的。 ECLAC模型为 灾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迄今最系统、最完整的灾害影响综合分析评估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对宏观经济运行 型,目前正在面向全球推广。目前,灾后详细评的影响。因此,目前经济影响评估研究主要包 估根据评估内容主要分为3个方面:社会影响评括以下三个方面 估、经济影响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估。 (1)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2.2.1社会影响评估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是灾害救助管理决策的基 灾害社会影响评估主要评估灾害对人口及维础,也是评估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和分析灾害次生 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与条件造成的损失和经济影响的前提和主要依据-。直接经济损失 影响,它贯穿于灾害应急与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指灾害直接造成的社会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存量 为灾后社会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支持。美国、欧损失,。实物资本损失包括固定资产,货币资 洲国家非常重视灾害社会影响的分析与评估,1950产,处于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能源原材料、产品、 年以来,开展了大量案例研究,但多年来一直没半成品,由于生产条件遭到破坏导致的能源原材 有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目前,欧美灾害社料相对剩余,同时还包括灾害应急救助活动支 会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社会心理、社会生出。人力资本损失指因灾人员伤亡导致的人力 计、社会管理等4大领域 资本损失,通过劳动年龄人口预期收入损失间接 灾害人口影响评估主要分析灾害引发的人口估算。 ECLAC提出了完整地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变动对家庭及社会关系造成的影响。受灾区域人要素与指标体系。 口变动主要有人员伤亡和灾民异地转移安置2个驱 (2)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动因子,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口增长及其结构变动 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灾害导致区域经济系统 劳动力供给、特殊群体供养、婚姻与家庭、社会运行中断发生的损失,集中表现为商品生产停产 关系破坏与重建等方面 和社会经济服务中断。区域经济系统抗灾能力 自然灾害对灾民会产生深刻的社会心理影响主要受区域产业布局与结构、经济网络运行效率 与精神创伤,强度和范围取决于受灾范围、死亡经济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基础设施服务中断程度 人口数量、灾害持续时间等因素。灾害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包括三个层 影响的驱动因子主要有3个:灾害破坏、社会关系面,一是生产与服务中断直接导致关联产业遭受 解体、灾民异地转移安置,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损失;二是替代服务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增加; 反应和精神及心理病变。其中,情绪反应采用是服务中断导致预期收入减少的。 定性分析进行评估,精神及心理病变釆用医院就 目前,国际上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主要采用区 诊病历数据进行间接评估 域经济流通模型( Regional Econometric Input-Output 社会生计评估主要分析灾害对保障人口生存 model)分析生产与基础设施受损导致的间接经济损 和发展基本条件的影响,包括粮食安全、居住条失。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基于区际贸易对区域 件、公共服务、社会就业等方面。其中,公共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了区际复合经济流通模型 服务具体指生命线工程、医疗、教育与文化设施、( Multiregional Econometric Input-Output model),并 居住等。灾害直接损失是进行社会生计评估的前采用栅格数值模拟技术,模拟了1995年兵库大地 提和基础。 震电力供应中断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空间分布圆。 社会组织管理系统在维持社会日常运行中发 (3)宏观经济影响评估 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协调者和 作为经济系统的外在扰动因子,灾害直接改 引导者。灾害发生以后,灾区社会组织管理系统变了受灾区域主要经济因子变动的方式,灾害宏 会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如人员伤亡、机构破坏、观经济效应是经济系统对灾害直接损失和间接损 工作环境损毁等,直接影响到灾害应急救助、灾失的反馈与响应B,4。宏观经济影响评估以整个经 后恢复与重建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社会管理系统济系统为对象,分析灾害直接、间接损坏对经济 o1994-2011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3 期 廖永丰,等: 灾害救助评估理论方法研究与展望 区域宏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灾后详细 评估内容主要有 3 个: 社会结构损毁、主导产业损 毁、区域发展影响[16]。1990 年以来,联合国在拉 丁美洲组织开展灾后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影响 评估研究,提出了 ECLAC 模型[2]。ECLAC 模型为 迄今最系统、最完整的灾害影响综合分析评估模 型,目前正在面向全球推广。目前,灾后详细评 估根据评估内容主要分为 3 个方面: 社会影响评 估、经济影响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估。 2. 2. 1 社会影响评估 灾害社会影响评估主要评估灾害对人口及维 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与条件造成的损失和 影响,它贯穿于灾害应急与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 为灾后社会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支持。美国、欧 洲国家非常重视灾害社会影响的分析与评估,1950 年以来,开展了大量案例研究,但多年来一直没 有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目前,欧美灾害社 会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社会心理、社会生 计、社会管理等 4 大领域[32]。 灾害人口影响评估主要分析灾害引发的人口 变动对家庭及社会关系造成的影响。受灾区域人 口变动主要有人员伤亡和灾民异地转移安置 2 个驱 动因子,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口增长及其结构变动、 劳动力供给、特殊群体供养、婚姻与家庭、社会 关系破坏与重建等方面[33]。 自然灾害对灾民会产生深刻的社会心理影响 与精神创伤,强度和范围取决于受灾范围、死亡 人口数量、灾害持续时间等因素。灾害社会心理 影响的驱动因子主要有 3 个: 灾害破坏、社会关系 解体、灾民异地转移安置,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 反应和精神及心理病变[34]。其中,情绪反应采用 定性分析进行评估,精神及心理病变采用医院就 诊病历数据进行间接评估。 社会生计评估主要分析灾害对保障人口生存 和发展基本条件的影响,包括粮食安全、居住条 件、公共服务、社会就业等方面[33]。其中,公共 服务具体指生命线工程、医疗、教育与文化设施、 居住等。灾害直接损失是进行社会生计评估的前 提和基础。 社会组织管理系统在维持社会日常运行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协调者和 引导者。灾害发生以后,灾区社会组织管理系统 会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如人员伤亡、机构破坏、 工作环境损毁等,直接影响到灾害应急救助、灾 后恢复与重建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社会管理系统 影响评估主要包括灾后社会组织系统损失、灾区 社会组织系统运行能力、灾区社会组织重建需求 等三个方面[33]。 2. 2. 2 经济影响评估 灾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对宏观经济运行 的影响[35]。因此,目前经济影响评估研究主要包 括以下三个方面: ( 1)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是灾害救助管理决策的基 础,也是评估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和分析灾害次生 经济影响的前提和主要依据[35 - 36]。直接经济损失 指灾害直接造成的社会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存量 损失[17,37]。实物资本损失包括固定资产,货币资 产,处于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能源原材料、产品、 半成品,由于生产条件遭到破坏导致的能源原材 料相对剩 余,同时还包括灾害应急救助活动支 出[3]。人力资本损失指因灾人员伤亡导致的人力 资本损失,通过劳动年龄人口预期收入损失间接 估算[17]。ECLAC 提出了完整地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要素与指标体系。 ( 2) 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灾害导致区域经济系统 运行中断发生的损失,集中表现为商品生产停产 和社会经济服务中断[37]。区域经济系统抗灾能力 主要受区域产业布局与结构、经济网络运行效率、 经济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基础设施服务中断程度 等因素的影响[35]。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包括三个层 面,一是生产与服务中断直接导致关联产业遭受 损失; 二是替代服务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增加; 三 是服务中断导致预期收入减少[3]。 目前,国际上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主要采用区 域经济流通模型( Regional Econometric Input-Output model) 分析生产与基础设施受损导致的间接经济损 失[38]。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基于区际贸易对区域 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了区际复合经济流通模型 ( Multiregional Econometric Input-Output model) ,并 采用栅格数值模拟技术,模拟了 1995 年兵库大地 震电力供应中断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空间分布[39]。 ( 3) 宏观经济影响评估 作为经济系统的外在扰动因子,灾害直接改 变了受灾区域主要经济因子变动的方式,灾害宏 观经济效应是经济系统对灾害直接损失和间接损 失的反馈与响应[3,40]。宏观经济影响评估以整个经 济系统为对象,分析灾害直接、间接损坏对经济 12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