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灾害学 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研究内容集中于GDP、社关系修复和重建等多个方面,外延从灾民的生活 会总投资、收支平衡、公共财政、价格与通货膨扩展到社会、经济、生态恢复和区域开发等宏观 胀和就业等要素。灾害宏观经济影响研究与评领域。灾害救助评估研究适应灾害救助活动新变 估的时间尺度主要集中于中等时间尺度;长时间化及其管理决策需求,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目前 尺度经济运行主要取决于经济周期、外部经济环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灾民基本生活保障,住房与基 境、区域产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灾害础设施重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等灾害 影响相对有限。 救助过程,涉及灾害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 预测灾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灾害宏观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研究 经济影响评估的重要内容,预测模型主要有两种:技术与方法出现重大突破,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流模型( Flow model)和资本模型( Stock model)。流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取代地面抽样统计 模型基于传统的经济系统物流理论分析灾害对经调查等传统数据收集方法,解决了区域性数据收 济系统的影响,如输入-输岀模型,是一种经验集与处理的瓶颈;系统数值模拟与反演技术解决 方法。资本模型釆用资本流通理论分析灾害影响。了灾害过程模拟及其损失和影响定量评估问题; 资本模型是目前灾害经济増长影响硏究的主流,分布式、多源异构数据共享与关联分析技术实现 以灾害损失、社会总投资作为参数,分析灾害对了灾害损失及影响的综合分析 区域GDP增长的影响,构建区域经济增长率预测 完整的灾害救助评估研究体系集理论、方法、 模型0 标准“三位一体”。目前,灾害救助评估研究理论 2.2.3环境影响评估 体系初步成型,但是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研究仍 自然环境与灾害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机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关键技术尚待突破。灾害救 制。自然灾害通常会引发一些次生的环境问题,助评估研究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问题可提高生态环境脆弱性,导致灾害对环 (1)空间背景信息数据共享 境造成的消极影响加重。同时,生态环境作为灾 灾区社会经济背景信息是进行灾害损失及影 害孕灾环境的一部分,其恶化必将加速灾害的产响评估的基础,具体包括灾区人口、住房、生命 生与发展进程。不同于一般的环境影响评估,灾线工程、城乡居民点、土地利用、农业产业分布、 害环境影响评估硏究主要基于“环境一灾害”影响工业企业分布、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分布等。这些 馈机制分析与灾害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硏究数据分散于国家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行业部门 内容包括:自然灾害与灾害应急救助引发的环境数据库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数据库,缺乏统一的数 问题;灾害救助活动环境影响评估;政府减轻环据共享机制和数据共享平台,对灾害损失及影响 境风险的能力评估;环境恢复需求评估 评估缺乏数据支持。从政策、机制、应用三个层 热带气旋、洪涝、干旱、冰雹、冰雪、滑坡、次,研究建立灾害评估空间背景信息共享机制和 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软件平台,提高灾害损失及影响分析评估的时效 甚至生态问题,灾害救助活动也会间接导致一些性和精确度。 次生的环境问题。灾害环境影响评估主要为灾 (2)主要承灾体成灾机理研究 害救助、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其 成灾机理是定量评估灾害损失及影响的理论 本身并不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 依据。致灾因子强度与房屋、农作物、生命线工 程、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等主要承灾体之间的“压力 3总结与展望 效应”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灾害评估研究的重 要领域。目前,内涝导致的主要农作物、民用住 灾害救助作为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干预社房灾害损失系数矩阵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其余各 会生态系统失衡的重要手段,其地位和作用越来类致灾因子强度与房屋、农作物、生命线工程 越受到政府、学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视。2000年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等主要承灾体灾害损失之间的 来,我国自然灾害呈加重态势发生,发生频次不定量函数关系仍未完全建立,成为灾害损失评估 断加大,巨灾连发,影响范围和层次日趋复杂化。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主要承灾体成灾机理,构 灾害救助的内涵己经从受灾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发建灾害损失定量评估函数关系,提供灾害损失评 展到灾民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心里抚慰、社会估基础关系。 o1994-2011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灾 害 学 26 卷 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研究内容集中于 GDP、社 会总投资、收支平衡、公共财政、价格与通货膨 胀和就业等要素[37]。灾害宏观经济影响研究与评 估的时间尺度主要集中于中等时间尺度; 长时间 尺度经济运行主要取决于经济周期、外部经济环 境、区域产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灾害 影响相对有限[41]。 预测灾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灾害宏观 经济影响评估的重要内容,预测模型主要有两种: 流模型( Flow model) 和资本模型( Stock model) 。流 模型基于传统的经济系统物流理论分析灾害对经 济系统的影响,如输入 - 输出模型,是一种经验 方法。资本模型采用资本流通理论分析灾害影响。 资本模型是目前灾害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的主流, 以灾害损失、社会总投资作为参数,分析灾害对 区域 GDP 增长的影响,构建区域经济增长率预测 模型[40,42]。 2. 2. 3 环境影响评估 自然环境与灾害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机 制。自然灾害通常会引发一些次生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可提高生态环境脆弱性,导致灾害对环 境造成的消极影响加重。同时,生态环境作为灾 害孕灾环境的一部分,其恶化必将加速灾害的产 生与发展进程。不同于一般的环境影响评估,灾 害环境影响评估研究主要基于“环境―灾害”影响 反馈机制分析与灾害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研究 内容包括: 自然灾害与灾害应急救助引发的环境 问题; 灾害救助活动环境影响评估; 政府减轻环 境风险的能力评估; 环境恢复需求评估[4]。 热带气旋、洪涝、干旱、冰雹、冰雪、滑坡、 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 甚至生态问题,灾害救助活动也会间接导致一些 次生的环境问题[4,18]。灾害环境影响评估主要为灾 害救助、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其 本身并不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18]。 3 总结与展望 灾害救助作为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干预社 会生态系统失衡的重要手段,其地位和作用越来 越受到政府、学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视。2000 年以 来,我国自然灾害呈加重态势发生,发生频次不 断加大,巨灾连发,影响范围和层次日趋复杂化。 灾害救助的内涵已经从受灾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发 展到灾民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心里抚慰、社会 关系修复和重建等多个方面,外延从灾民的生活 扩展到社会、经济、生态恢复和区域开发等宏观 领域。灾害救助评估研究适应灾害救助活动新变 化及其管理决策需求,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目前 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灾民基本生活保障,住房与基 础设施重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等灾害 救助过程,涉及灾害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 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研究 技术与方法出现重大突破,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取代地面抽样统计 调查等传统数据收集方法,解决了区域性数据收 集与处理的瓶颈; 系统数值模拟与反演技术解决 了灾害过程模拟及其损失和影响定量评估问题; 分布式、多源异构数据共享与关联分析技术实现 了灾害损失及影响的综合分析。 完整的灾害救助评估研究体系集理论、方法、 标准“三位一体”。目前,灾害救助评估研究理论 体系初步成型,但是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研究仍 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关键技术尚待突破。灾害救 助评估研究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空间背景信息数据共享 灾区社会经济背景信息是进行灾害损失及影 响评估的基础,具体包括灾区人口、住房、生命 线工程、城乡居民点、土地利用、农业产业分布、 工业企业分布、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分布等。这些 数据分散于国家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行业部门 数据库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数据库,缺乏统一的数 据共享机制和数据共享平台,对灾害损失及影响 评估缺乏数据支持。从政策、机制、应用三个层 次,研究建立灾害评估空间背景信息共享机制和 软件平台,提高灾害损失及影响分析评估的时效 性和精确度。 ( 2) 主要承灾体成灾机理研究 成灾机理是定量评估灾害损失及影响的理论 依据。致灾因子强度与房屋、农作物、生命线工 程、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等主要承灾体之间的“压力 - 效应”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灾害评估研究的重 要领域。目前,内涝导致的主要农作物、民用住 房灾害损失系数矩阵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其余各 类致灾因子强度与房屋、农作物、生命线工程、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等主要承灾体灾害损失之间的 定量函数关系仍未完全建立,成为灾害损失评估 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主要承灾体成灾机理,构 建灾害损失定量评估函数关系,提供灾害损失评 估基础关系。 13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